1、现阶段经济形势与就业形势的研究摘要:现阶段,我国在经历一段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历程后,经济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给国内的就业领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经济的增长会增大就业力度,为满足经济发展对各个领域人才的需求,我国也不断在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投资力度,但在现阶段世界经济形式不稳定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高职生就业问题也日益成为焦点。因此研究经济形势与就业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引言 近几年,我国经济
2、形势受全球经济危机的波及,国内的经济面貌也处于低迷状态,一些抵抗危机能力较低的企业也不免面对倒闭停运的状态。大量企业为谋求生存稳定发展,不得不选择裁员,缩小规模,保存企业实力的道路,同时,国家为抵御危机而出台新的政策,这些将都是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增大就业压力。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影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但普遍存在因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一般性,结构性,个人职业选择性。三个方面,又各有成因,根据具体的就业难因素,分析出导致其苦难的原因,有利更清晰的认识就业形势。 1.一般性就业问题。一
3、般性就业问题是最为普遍存在的就业形式,从企业出现发展一来,就一直存在的就业问题。它的最简单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无法满足相关专业毕业生对适应性岗位的需求。人多而适应性岗位少的偏差,必定会迫使部分人流向其他性质岗位,但这样一来就必须同该专业的相对应的对手竞争,这显然增加了部分人就业的压力与难度。 2.结构性就业问题。我国现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相适应而引发的就业问题,就是结构性就业问题。在就业现状中出现的一些相对冷门的岗位,求才难得,相反某些受社会焦点关注的岗位,供不应求,人数饱和度超越岗位最高吸纳能力,这种就业趋势就是一种结构性的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也有较多方面的因
4、素,具体的造成因素可以分为三种,其一就是因为专业矛盾导致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在我国高校教育中,一直以来就存在技术类理工专业的就业前景要优于文科类专业,但不管哪类,毕业生的数量都是巨大的,而社会提供的相适应岗位跟就业者数量是远远不及的,因此专业造成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最令高校关注投注精力的问题。其二是我国受教育层次级别高低造成的就业问题。简单说社会企业对就业者的文化层次要求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门槛式的困难,也直接加大的毕业生就业难的力度与高压力。最后是地域人才需求差异,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需求量大,吸纳毕业生岗位的能力也相对较强。但西北内陆地区存在经济差别,则会增大就业难度。 3.个人
5、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就业问题中,由于个人自身的原因引发出的就业问题,就是个人职业选择性问题。既然问题出自学生自身,那么就应该从学生自身研究分析。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一定是有着不同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心态的,但有时学生的就业观念并不与自身综合实力相匹配,对就业的形式没有清楚的认识,最终导致就业困难。这种问题往往是在更高学历层次的毕业生中出现的比率较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相对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观念,由于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今后的就业极有帮助,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汲取工作经验与工作认识,在锻炼自身更好的工作能力后再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一些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着固执的传统观念,则对自身就业的心
6、态与抉择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探讨 1.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调整就业心态。在校仍在学习的学生,应该自主培养自身的就业意识,踏实的学习好专业技能,从眼下着手,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根据自身综合素质,建立相配的就业期望值。 2.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加强在校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就业中,核心的主体仍是学生自身,有句谚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学生掌握一门相对扎实的工作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在就业大军中会解决掉很多问题。一次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专业技能,夯实自己的专业素质,加强适应工作的能力。 3.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在
7、面临就业之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多参加一些校园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对现阶段社会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增加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的能力,在体验社会实践中,能够身体力行了解到就业形势中一些实际的问题,从而触发就业观念的更正,培养健康良好的就业心态,同时提高自身对职业的敬爱尽责的精神。4.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在解决问题中是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的。政府可以积极倡导就业市场大力发展就业平台,提高招聘的力度,为学生就业寻求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与平台,这样学生能够得到较多的就业机遇去选择。再者扩大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的规模与数量,给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的实际实习的机会,提高毕业
8、生的就业能力。 5.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国家也是十分关注的,也投注了很多的财政与政策,对于这些帮助毕业生能够很好融入社会的决策政策,作为校方,应该积极响应并做出实事求是的部署。紧随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做好创新与服务工作,全心全意的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就业指导与就业帮助,进一步加大校园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让学生能够得到切实的实惠,帮助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端正就业观念,积极鼓励毕业生创业,以学生最终顺利就业为工作目的。 三、总结 作为一名即将跨入社会的毕业生,只有对时下国内经济形势了解,看清就业形势。在世界经济恢复活力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同样在快速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会间断的,因此毕业生应把握住机遇。面对新形势的就业局面,毕业生也一定改变就业关念,提升就业心理素质强度。但最重要的还是毕业生自身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要达到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拥有这样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会减缓很多。 参考文献: 1王鄂沪颁.应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大事来抓J.当代经济,2010(05). 2黄燕芬.西方国家促进就业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西部论丛,2012(09). 注:本论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4 年立项课题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机制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140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