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问题.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374848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问题摘要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通过分析近 14 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和就业情况,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有多方面,其中主要有: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等。针对问题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其中,经济原因起着决定性因素,经济直接导致了社会上企业的就业岗位减少和企业裁员,使得失业人员增多;每年大学毕

2、业生在逐渐增多,供过于求,这就要求毕业的大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技术,还要综合能力强,才能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针对问题二,通过问题一中查得的数据,建立毕业人数折线图和就业人数折线图,再根据折线图,分别建立直角坐标系,从而把折线图转换为函数图。求每个点的斜率,找出最大和最小斜率,然后确定 2014 年到 2015 年直线的斜率范围,再根据直线斜率范围,计算得出 2015 年毕业生的人数范围(727,814)和其就业学生人数范围(382.2 , 645.87)。最后根据数理统计中的知识,用求方差法,进行结果检验。针对问题三,我们首先以图书、期刊、互联网等途径对近五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3、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经分析处理数据,计算得出近五年以来毕业人数、毕业率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GDP 的综合影响力为1.1223%从而反映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与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针对问题四,根据问题二以及问题三所建立的评价模型,我们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以及大学生就业情况对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力,给政府写一封关于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信,以供参考。关键词:社会发展 大学毕业生 就业 经济原因 折线图灰色关联度 GDP2一、问题重述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

4、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据官方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从 2001 年的 114 万人到 2014 年的 727 万人,而且在整个“ 十二五” 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毕业生 700 万人左右,这一现状必将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请用数学建模分析的方法,完成下面几个问题:问题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给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些主要因素,

5、简要分析这些因素间的内存关系;问题 2:根据问题 1 所确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建立一个能够客观反映就业状况的数学模型,并用你所建立的模型对我国 2015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预测;问题 3:收集近五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建立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模型;问题 4:根据问题 2 和问题 3 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向政府写一封建议信,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2、模型的假设1、假设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属官方公布的准确数据;2、假设模型中所用的数据均是满足问题一中的影响因素条件;3、根据现实情况,假设 2015 年毕业人数的增幅

6、不会超过最大增幅;4、假设 2015 年就业人数的增幅不会超过 2001 年到 2014 年间的最大增幅;5、假设每个大学生的年制均是四年制;6、假设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的变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呈正的线性相关;7、数据当中细小的误差在建立模型期间忽略,对模型不产生大的影响;8、本论文中的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3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军事院校、港澳台院校;3、符号说明m: 实体间联系的对应关系;n: 实体间联系的对应关系;i:表示年份;Ki:前一年和后一年毕业生人数的差值;K1:斜率(毕业);K2:斜率(就业);Kmin:斜率

7、最小值;Kmax:斜率最大值;E:就业人数均值;D:就业人数方差;S:就业人数标准差;i:表示每年就业人数;X:区间上下限的平均值;D1:2001 年到 2015 年的方差;四、问题分析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针对问题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现状低迷、高校盲目扩招、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不到位以及性别歧视和人

8、口膨胀等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各种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经济现状低迷。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紧缩银根,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各领域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4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从经济学

9、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另一方面,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缺乏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同时,性别歧视和人口膨胀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因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许多原因。自身素质欠缺,不明确相关的就业知识。主要是专业知识不强和个人能力不足,没有在大学期间考取相应的等级证书。其次,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

10、,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期望太高,就业观念没有转变。针对问题二,根据问题一中查阅的资料(见附录一、附录二和附录三),首先建立毕业生人数折线图和就业人数折线图,分别以折线图建立直角坐标系,从而把折线图转换为函数图。求每个点的斜率,找出最大和最小斜率,然后确定 2014 年到 2015 年直线的斜率范围,再根据直线斜率范围,计算得出 2015 年毕业生的人数范围和其就业学生人数范围,从而得出结论。针对问题三,收集近五年期间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建立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评价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求解出三大

11、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大学生就业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根据关联度的大小,我们做出了重要的陈述。针对问题四,我们通过三大模型所得出的数据,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考虑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向政府撰写了一封建议信,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5、模型的求解5.1 问题一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5.1.1 目标关系的确定从现实调查中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其中,经济原因是决定性因素。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系统连锁性遭到破坏,我国的很多企业由外国投资的,所以我国金融系统会受到其冲击,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从而引

12、发社会就业问题。我国社会的现状和我国拥有的教育模式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大学生就业主观原因在于自身。5.1.2 目标关系模型的建立(建立 E-R 关系图)和求解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这些主要原因中相互存在这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建立关系模型图,即 E-R 关系模型图:5根据 E-R 关系模型图说明:1、经济因素影响社会因素;2、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3、经济因素间接影响自身因素;4、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多对多的关系,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也是多对多的关系。5.2 问题二 2015 年大学生就业情况预测5.2.1 模型的分析通过在网上搜索

13、资料,得到从 2001 年到 2014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数据折线图,以 X 轴作为时间轴,以 Y 轴作为大学毕业生人数,如下图(5.2.1.1)所示:6将高校毕业人数和时间对应起来作为一个点建立一个函数,并用光滑的曲线将点连接起来,如下图(5.2.1.2)所示:根据此图,从图可以看出,此函数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再通过从 2001 年到 2014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统计的数据,如下表(5.2.1.3)所示:7由上表画出就业人数折线图,如下图(5.2.1.4)所示:由图可知,每年的就业人数大体上在增长,出现的波动较小。5.2.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由于 2015 年毕业的大学生的入学时间是

14、2011 年,据网上公布的消息,2011 年全国各高校继续扩招,所以 2015 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将不会低于 2014 年的727 万人。根据图 5.2.1.2、5.2.1.4 和模型的分析可知,毕业人数折线图每一段的斜率 K1=Ki/10;则,通过比较可得最小斜率 K1min 和最大斜率 K1max;故,预测 2014 年 2015 年这一段的毕业人数斜率的取值范围:0 r(x0, xj)时,说明 xi 比 xj 对于 x0 更密切。规定:r(x 0, xi)= 1(Nik关联系数为:100 0min()()max()()0() 1ki ikii i ikixkxkk i 称为分辨系数,在

15、01 中选定, 经验规定为 0.5。显然,0r(x 0, xi)1,0 1。()ik计算关联度系数:X0(k)=415 ,458.6 ,479.8 ,623 ,503.6X1(k)=158.12,168.31,166.97,209.33,158.13X2(k)=115.37,131.62,141.54,188.77,151.58X3(k)=141.51,158.67,171.29,224.9,193.89 1=|X0(k)-X1(k)|=256.88,290.29,312.83,413.67,345.47 2=|X0(k)-X2(k)|=299.63,326.98,338.26,434.23,

16、352.02 3=|X0(k)-X3(k)|=273.49,299.93,308.51,398.1,309.71mini mink|X0(k)-Xi(k)|=256.88maxi maxk|X0(k)-Xi(k)|=434.23i(k)=mini ( i(min)+0.5maxi( i(max)|X0(k)-Xi(k)|+0.5maxi( i(max)= 256.88+0.5*434.23 = 473.995 i(k)+0.5*434.23 i(k)+217.115令 i=1,则序号 1 2 3 4 5 1 256.88 290.29 312.83 413.67 345.47 2 299.63

17、 326.98 338.26 434.23 352.02 3 273.49 299.93 308.51 398.1 309.7111因此有,1(1)= = 1473.952681(2)= =0.934.01(3)= = 0.894 473.952811(4)= =0.751 .61(5)= =0.842 473.9521做关联系数 1(k)在各个时刻的值得集合,得关联系数序 11= 1(1), 1(2), 1(3), 1(4), 1(5)=1 , 0.934 , 0.894 , 0.751 , 0.842同理可得,2= 2(1), 2(2), 2(3), 2(4), 2(5)=0.917 ,

18、0.871, 0.853 , 0.727 , 0.8323= 3(1) 3(2), 3(3), 3(4), 3(5)=0.966 , 0.916 , 0.901 , 0.770 , 0.899由于关联系数很多,信息过于分散,故用求平均值法。关联度的一般表达式为:r(x 0,xi)= 1()Niik所以,r 1=r(x0,x1)= =0.88451()ikr2=r(x0,x2)= =0.84521()ik12r3=r(x0,x3)= =0.890531()ik比较关联度大小为:r 3r1r2,说明大学生在第三产业结构就业情况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最密切;第一产业结构和第二产业结构虽然密切程度较

19、次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将在第二和第一产业结构中明显提升。5.4 问题四 促进大学生就业及经济发展建议信尊敬的领导:您好,近期我们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及数据,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相关联系。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得了巨大的成果,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持续大幅度增长。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直接影响高校生存、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影响大学就业的因素很多,通过问题一所建立的模型的求解我们知道大学生所选专业、市场需求、学历以及毕业

20、生数量都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照此发展,我们通过模型预测出 2012 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仅为 45.9%,将有过半的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希望政府能颁布一些政策,如缩短新入职大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习时间和及时转正等,以缓和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大学生在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就业自信也在不断增加。通过模型一中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些主要因素以及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分析,给政府提下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建议:第一,加大政府规范力度。建立完善的覆盖全社会和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向全社会所有企事业单位

21、的覆盖速度及统一社会保障的标准。推行保障社会化、统一全社会基本社会保险的标准,建立与劳动者工作所在单位、地区以及劳动者身份无关的养老、医疗、事业等个人帐户制度,从根本上彻底打破统一劳动力市场所必须跨越的“社会保障壁垒”,为大学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解除后顾之忧,让大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二,高等教育必须清醒地认识形势,坚持实行教育改革。尤其是面向生产基层一线的就业所需要的人才,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得到更多的培养?在这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负起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的责任。我们重视数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相应地,在 2010

22、 年后政府提出了进一步重视质量的要求,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同时对结构进行有力的调整,质量也很难上去。所以,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在当前的情况下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但是目前高校教育体系还存在着很13多问题: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预测和科学论证,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其次,高校对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质量不过硬。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师资多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力度自然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目前许多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隶属两个不同的部门,这很不利目前就业工作的市场

23、化,极易造成社会不需要的专业盲目招生,而急需要的专业招生规模不大,这就为大学生毕业时可能失业埋下了隐患。 高校改革的方向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让高校进入市场,促使高校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来培养人才。既要考虑当前的社会需要,也要考虑国家长远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学校应该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新专业格局,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在专业教育中,要加强综合性教育,拓宽基础学科范围,淡化专业方向,不断研究和追踪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新发展,提供最必要、最先进、最有效的基础课程,增加课程的弹

24、性,体现不同学科交叉、渗透、融合而推动专业发展的时代特征,解决专业课程过于讲求学科自身结构的问题。 第三,大学生需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在择业时出现重实惠轻理想、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多数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不能认同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的就业,在择业问题上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就业观。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这导致了我国的人才分布不匀,使得沿海城市出现“零工资

25、”就业的可悲现象,而偏远地区人才极度缺乏。转大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勇于自主创业。调整择业心态,克服心理障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应当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形势,主动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处理社会需要和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的需要,自觉端正并强化健全的利益观。抛弃职业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符合型人才。

26、六、结果分析6.1 问题一结果分析:由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三点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出发,建立关系模型,用 E-R关系图表示出三个原因间的对应关系,即任意两个主要原因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此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E-R 图直观明了,反映出问题中的实际问题。146.2 问题二结果分析:本文可以看成是一个抽样分布问题,根据数理统计中的抽样分布3,对于小样本事件总体,大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对问题二中的结论进行检验。用方差法进行检验:E= 1/14* 14iiD= 1/14* 141 )(*)(i E求得 E= 351 D=26386

27、.5又由于取就业人数范围的上下限时出现的波动较大,所以取其上下限内的均值,波动较小且有代表性,符合要求;故,取 2015 年就业人数范围的上限和下限,求其平均值 X,则有:平均值 X=514.035所以 E= 1/15*15iiD1=1/15* 注:此处 为 2015 年就业人数。151 )(*)(i E求得:E =361.969D1=26169.05856通过比较知,D1=26169.05856r1r2,说明大学生在第三产业结构就业情况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最密切;第一产业结构和第二产业结构虽然密切程度较次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将在第二和第一产业结构中明显提升。6.

28、4 问题四结果分析:通过前面的问题方案和解决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通过分析附录一和附录二中的信息,向政府反映本文中在解决每个问题的方案以及其合理性,可以参考本文中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大学生的就业和大学招生提供参考,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促进人才合理发展。七、模型的评价本模型运用了先进的层次分析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诸多问题。模型的优点:对于整片论文,每一问的模型建立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数学表达式含义直观、明确、易懂。运用微分方程模型来预测 2012 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预测的结果可以得到相应的验证。论文中,运用数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

29、对需要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类。本模型与实际紧密联系,对未来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有一定的帮助。模型的缺点:论文中有关大学生每年在各个产业中的就业数据不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对模型的精确度造成了影响,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尽可能把影响较小的因素假设出去,最大程度上保证模型的精确度。分析问题时,如果所用的原始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的话,将会更有利于模型的建立和修正。八、参考文献1 光明日报 ,2014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报 告 发 布 , 2014 年 6 月 10 日 6、15 版2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上册, 高等教出版社, 2010 年3 刘新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陕西

30、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2010 年4 刘小瑜 胡军刚: 基于回归模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 年第二期。5 周劲松: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年第 4 期。6 岳昌君 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7 张永生 刘淑芳:影响大学生就业实现的社会因素分析 ,载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 年 11 期。8 冯 华: 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课题研究组”调查,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年第 5 期。9 张 宏 刘京铄: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分析与

31、对策 ,载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 年第 4 期。1610 孟祥龙 李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与应对对策,载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1 期。九、附录附录一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作为有着约 727 万名毕业生的 2014 年,大家不必过度渲染其“困难”程度。“事实上,在我国三个主要就业群体40、 50 再就业 农民工以及毕业大学生中,学生是最强势的。”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共回收样本约 26.8 万份,覆盖全国 28 个省市区及 814 个专业、665 个职业、 326 个行业,是其第六年 发布就业蓝皮书

32、。2014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报 告 佐 证 了 杨 东 平 的 想 法 。据 调 查 结 果 ,本 科 院 校2013 届 大 学 毕 业 生 毕 业 半 年 后 就 业 率 为 91.8%,与 2012 届 (91.5%)基 本 持 平 ,比2011 届 (90.8%)上 升 1 个 百 分 点 。其 中 ,建 筑 学 以 98.3%的 毕 业 半 年 后 就 业 率 高 居所 有 主 要 本 科 专 业 榜 首 ,而 应 用 物 理 学 毕 业 半 年 后 就 业 率 垫 底 ,为 88%。2013 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 69%、62%,均与2012

33、届(分别为 69%、62%)持平,均略高于 2011 届(分别为 67%、60%)。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 认同。 2013 届本科毕业 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 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 职业期待” (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调查还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是 2013 届大学毕业生就 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 4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 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则17有 63%。2013 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

34、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 300 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 4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中小民 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提升就业的主要渠道。此外,2013 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 2.3%,比 2012 届(2.0%)高 0.3 个百分点,比 2011 届(1.6% )高 0.7 个百分点。 2013 届高 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 )高于本科毕业生(1.2%)。(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谨供参考)附录二2014 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数量年度指标2013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

35、.4%)比 2012 届(90.9%)略有上升,比 2011 届(90.2%)上升 1.2 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 2013 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1.8%,与 2012 届(91.5%)基本持平,比 2011 届(90.8%)上升 1 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 2013 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0.9%,比 2012 届(90.4%)略有上升,比 2011 届(89.6% )上升 1.3 个百分点。在目前经济继续增长与新增劳动力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劳动 力市场可以消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所以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结论: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上升。附录三历年高校毕业招生就

36、业统计表毕业时间 毕业人数 待业人数 就业率2001 年 115 万 34 万 70.0%2002 年 145 万 37 万 74.0%2003 年 212 万 52 万 75.0%2004 年 280 万 69 万 75.0%2005 年 340 万 79 万 76.0%182006 年 413 万 91 万 77.0%2007 年 495 万 145 万 70.0%2008 年 559 万 173 万 68.0%2009 年 611 万 196 万 68.0%2010 年 631 万 172.4 万 72.0%2011 年 660 万 180.2 万 73.0%2012 年 680 万 57 万 91.6%2013 年 700 万 196.4 万 71.9%2014 年 727 万 171.5 万 76.3%附录四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毕业人数 115 145 212 280 338 413 500 559 611 630 660 680 699 727K1 30 67 68 58 75 87 59 52 19 30 20 19 28K1/10 3 6.7 6.8 5.8 7.5 8.7 5.9 5.2 1.9 3 2 1.9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