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5374667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 与指标体系,杜 艳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绿色化学与循环经济,4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4.1 资源效率分析物质流分析 4.2 物流及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4.3 环境影响分析与管理 4.4 循环经济系统评价与指标体系,4.1 资源效率分析物质流分析,为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了切实追踪及估算国内及国际间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 物质流分析方法(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研究应运而生。物质流分析的

2、概念 物质流分析概念是1978年Ayres提出来的 物质流分析是基于物质流核算来评估物质使用效率的方法,它对经济-环境系统中物质的投入和产出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建立物质投入和产出的账户,通过物理单位(吨)对物质从采掘、生产、转换、消费、循环使用到最终处置进行结算,其分析的物质可以是元素、原材料、产品、制成品,也可以是固体废弃物,以及向大气、水体排放的污染物等。 一方面可以表达及追踪那些无货币价值但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物质移动 另一方面也可以表达其他国家以其国内自然资源支持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形, 在衡量经济发展与资源使用效率时也能较符合实际情形,4.1 资源效率分析物质流分析,物质流分析的分类,

3、4.1 资源效率分析物质流分析,根据研究物质的不同,微观物质流分析方法分为三种。 元素分析(又称为实物流分析Substance Flow Analysis),主要分析特定元素在使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流向和地理分布,以及在不同时间、地点、以不同形态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如重金属铁、 铜、 锌、砷、 汞等 原料分析主要是分析原料在开采、使用、再利用和最终处置等一系列环节中的流向与流量,主要关注的原料有能源、金属、木材、塑料等 产品分析主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理论基础,根据物质守恒定律, 一定时期内输入一个系统的物质量等于同时期该系统的存储量与输出该系统的物质量之和。对于上述社会经济系统

4、来说,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输入物质(input)进入该系统,经过加工、贸易、使用、回收、废弃等过程,一部分成为系统内的存储(net accumulation),其余部分输出物质(output)返回到自然环境中去,而整个过程中的输入量恒等于输出量与存储量之和,即 input output + net accumulation,分析步骤,界定对象和范围 选定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研究对象 选定对象的实物流种类、时间和空间范围 分析各个环节:投入、产出及过程 物质流核算与平衡 模型分析与结果评价: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等,系统边界,由于物质流分析所关心的焦点在于社会经济系统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物质代谢,因此进行物质

5、流分析研究时需要对系统边界做如下两方面的定义: (1)本国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边界:直接从自然环境中开采的原料通过此边界进入社会经济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转换; (2)本国与其他国家的行政边界: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料经由该边界,由本国出口到其他国家或由其他国家进口到本国。 在物质流分析研究中,只对通过系统边界输入待研究的经济系统或输出待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物质流予以考虑,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流并不在研究之列。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家庭畜养的牲畜被视为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而不予统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被视为经济系统输出到自然环境的物质流。 砂石: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很多房屋建筑的结构主体是由水泥

6、和砂石混合后浇灌成的混凝土。 水产品、牲畜产品,SFA物质流动图,物质流分析的框架,进口物质,隐性物质流(Hidden Material Flow),在国内资源开采过程中还伴生产生了隐性物质流。主要是为获取直接物资投入伴随产生的,不能作为商品进入流通流域的物资。隐性物质流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伴生物质流,指那些随矿产品一起开采出来,在洗选过程残留下的尾矿; 开挖物资流,指矿藏的覆盖层,农业生产导致的水土流失,以及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开挖的土石方; 农业秸秆和森林残留物,指随农作物和森林产品一起收割,但不进入商品经济活动的废弃物。 这些物资流没有商品价值,因此未进入到社会生产和消费经济活动的边界之

7、内。但是这些物资流对于自然环境生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些物资往往侵占用了大片的土地,破坏了周围的景观,尘土飞扬,影响大气质量,随雨水冲刷,污染水体。,物质流核算指标体系,(1)主要输入指标 直接物资投入(Direct Material Input,DMI)DMI衡量了用于经济活动的直接物资投入,也即从自然界开采的具有经济价值并且用于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所有物资。直接物资输入不包括资源化再生利用的资源,因为所有资源化再生利用均发生在社会经济系统的内部。DMI= DE(使用的国内开采量)+Import(进口物资) 物资总输入(Total Material Input,TMI)包括了直接物资投入以及伴随

8、经济活动从自然界开采出的未真正用于生产或消费的物资。TMI=DMI+ UDE(国内隐性流) 物质总需求(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TMR)物资总输入再加上相应进口物资伴生的隐性流。物资总需求表示了支撑全社会经济总的物资基础。TMR= TMI+国外隐性流=DMI+国内隐性流+国外隐性流,物质流核算指标体系,(1)主要输入指标 RPR资源生产率衡量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单位直接物资输入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源生产率=GDP/直接物资投入DMI KPR重要资源生产率每吨重要资源(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15重要资源)消费的GDP,重要资源包括能源煤炭、原油、天然气、铁

9、矿石、铜、铝土矿、铅、锌、镍、铬、硫铁矿、钾、磷等,以实物的重量计算重要资源生产率=GDP/15种资源直接输入量,物质流核算指标体系,(2)输出指标 国内过程输出(Domestic Processed Output ,DPO)进入到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活动边界内直接物资投入,其中相当部分的物资变成为增加的存量(Stock Change),仍存留在社会的经济活动的边界范围内,包括新建造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物资,商品库存增加的物资,新购置的机器设备、交通设施以及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物资。其它的物资则在运输、加工、制造、使用以及最终处理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链中从经济活动边界内排出,进入到自然环境中,

10、这部分的物资总量即为国内过程输出。国内过程输出包括了排放到大气的废弃物,工业和城市的固体垃圾,进入水体中的废弃物,以及散撒使用流入到环境中的废弃物。DPO=大气排放物+废水排放物+流散排放物+最终处置的工业城市垃圾,(2)输出指标,直接物资输出(Direct Material Output,DMO)直接物资输出是DPO和出口物质之总和。这个指标表示在离开社会经济活动之后所有再排放到国内环境的物资总量。DMO=DPO+出口物质 国内总输出(Total Domestic Output,TDO)国内总输出是国内过程输出及隐性开采输出到环境的废弃物之总和。这个指标表示了由于经济活动造成对环境废弃物的总

11、量。TDO=DPO+国内隐性流输出的废弃物 物资总输出(Total Material Output,TMO)该指标表示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再排放到环境的物资总量TMO=TDO+出口=TDO+出口物质+出口隐性流,物质流核算指标体系,(3) 消费指标 国内物资消费(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DMC)该指标度量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直接使用的物资总量。DMC=DMI-出口物资 物资总消费(Total Material Consumption,TMC)该指标度量了全社会生产和消费使用的物资总量,也包括了相应进口物质伴生的隐性物资。TMC=TMR-(出口物资+出口物资在该国伴生

12、的隐性物资) 外贸实物量平衡(Physical Trade Balance,PTB)该指标度量了外贸实物量的盈余或赤字。PTB=进口物资-出口物资 新增存量 人类经济活动生产的产品,一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一部份为消费品,其余的产品成为新增的资产存量(Stock change),仍留在人类的经济活动边界内。,(3) 消费指标,新增存量:包括: 建筑物 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港口、航空港、输油管等 机械设备和车辆 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家具、服装等 为了界定新增加的资产存量,以一年为核算的基础,也即只要在一年内仍存留在经济活动边界内的物资,都计入到新增加的资产存量中。 。例如一栋建筑物或一项基础设

13、施的建设期大多超过一年以上,即使该建筑物或该项基础设施尚未完成,但是只要这些物资已使用到该建筑物上或该项基础设施中,均应计入为新增加的资产存量中。 同时一些老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被拆除了,一些老的工业设施和交通工具退役了,一些耐用消费品被淘汰了。这些随淘汰而抛弃的物资除非作再循环利用,其余的也均算作为国内过程的输出,称为当年折旧的资产存量。 因此,定义净增加的固定资本为新增加的固定资本减去折旧掉的资产存量: 净增加的资产存量(NAS) = 新增的资产存量- 折旧的资产存量,物质平衡修订,物质平衡:总输入=总输出+ 资产的净积累在输入端需要在平衡修订时考虑:燃料燃烧所 需氧,生物呼吸作用所需氧,燃

14、料燃烧所需氮,以及其他工业过程所需空气。在输出端有三部分物质需要在平衡修订时考虑: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水蒸气,产品中水分的蒸发,以及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蒸气。,可能遇到的问题,中国循环经济综合类评价指标,国家物质流核算,目前已经对本国经济系统进行过完整的物质流分析的国家有意大利、丹麦、芬兰、瑞典、英国、法国、捷克和澳大利亚等。 另外,波兰、匈牙利和智利等国对输入本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进行了分析。 此外,得益于欧盟委员会的资助和欧洲一些科研机构的努力,巴西、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国家的物质流分析结果已经面世,泰国、老挝、越南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物质流分析正在进行中。 欧洲环境署于200

15、1 年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欧盟15 国的物质流输入进行了统计分析,这是物质流分析方法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应用于区域经济系统。 2002 年欧盟统计局也发布了其所有成员国以及欧盟地区的物质流输入和消费统计结果。,国家物质流核算,东北大学刘敬智等计算了1990-2002 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直接物质投入,并对其进行了减量化分析和国际比较。 结果表明:中国直接物质投入为27-42 亿吨,直接物质投入中90以上是国内物质,这一比例比日本高约20 %,比荷兰高约40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自身资源的支撑; 中国的人均直接物质投入量为3 吨左右,约为英国的1/5,荷兰的1/9; 中国的直接物质使用

16、效率(单位直接物质投入创造的GDP)也比发达国家低很多,1996 年只有不到200 美元/吨,约为同年荷兰的1/5、日本的1/11;但中国的直接物质使用效率在提高,过去八年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6,说明我国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物质减量,物质流分析和循环经济的关系,物质流分析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物质流分析和管理是循环经济的核心调控手段。 物质流分析的核心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质流动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和掌握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物质的流向、流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设定的相关目标。这一点,与循环经济的宗旨是一致的。循环经济强调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循环经济谋求以最小的

17、环境资源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以此来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物质流分析与管理和循环经济的相互关系来看,物质流分析和管理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物质投入总量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质投入量的多少直接决定资源的开采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物质投入量的减少就直接意味着资源使用年限的增加,其对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意义是极为显著的。因此,循环经济强调要在减少物质总投入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经济目标。通过减少物质总投入,实现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和环境退化的“分离”(decoupling)。如何在减少物质投入总量的前提下保障经济效益,通

18、过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资源循环使用量是两个关键。,物质流分析和循环经济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反映了物质、产品之间的转化水平,其中生产技术和工艺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通过物质流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和掌握物质投入和产品产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技术、工艺改造和更新,提高物质、产品之间的转化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以尽可能少的物质投入达到预期经济目标的目的。 增加物质循环量 通过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资源化来,可以增加物资的循环使用量,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初始资源投入,从而最终减少物质的投入总量。工业代谢、工业生态链、静脉产业等都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内容

19、和实现形式。有关资料表明,2000 年日本总的物质循环利用率达到10%左右,所循环利用的大都是资源短缺或价值较高的废旧物质,如废钢、废铝、废塑料等。但是,大量的物质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上还处没有很好循环利用或根本无法循环利用。 减少最终废弃物排放量 实质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物质循环量,不但可以减少物质投入的总量,同时也可以实现减少最终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进步,生态工业链的发育和静脉产业的发展壮大,可以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物质循环和减少物质总投入,达到减少最终废弃物排放量的目的。,4.2 物流及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20、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最初起源于美国,当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为了把产品顺利销售出去而进行的一系列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使用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意为配送。我国是在80年代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下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活动为社会提供了相当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其范围的扩展相应地给环境、资源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4.

21、2.1 物流对环境和资源的挑战,一是流动源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物流中的流动源排放主要指海、陆、空机动设备的排放。 CO2的排放:温室效应 大气和环境污染问题: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 交通拥挤 噪声 土地、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公路、铁路的建设、运输工具的驱动、运输工具的制造,4.2.1 物流对环境和资源的挑战,二是非流动源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主要指包装、储存、装卸、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对资源的浪费现象。 包装:包装产生的废弃物是垃圾的重要构成部分(1/3),城市垃圾构成中,包装废弃物的比例美国33%,日本40%,欧盟30%-50%,中国30%-40% 储存:对商品进行养护、易

22、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泄露 装卸:装卸不当对商品破坏,造成资源浪费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所采取的使物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功能。流通加工的对象是商品而生产加工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比如食品的保险、冷冻,衣料品的标识和印记商标、钢板的切割等 信息处理: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影响,流 通 加 工,鱼的流通加工:,深海捕鱼时,轮船一出海至少一个月才能返回,海产品腐烂变味,占用较多空间,渔民们在轮船上进行分选、挖膛等加工,4.2.1 物流对环境和资源的挑战,不合理的物流资源配置,也会造成资

23、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不合理运输: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超限运输 仓储:地点选择不当;“慢进、慢出、储存少、保管差、费用高”。 装卸 包装等 物流与安全 物流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故和灾害也造成了突发性的严重损害,包括设备损失、商品损坏以及对环境的破坏。,4.2.2 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物流活动蕴含着部分循环经济理论 物流产业的活动保证了经济子系统的运转 物流业是以物流活动为基本共同点的行业群体,它的主体是非生产性的,是服务性的。 在商品流通中,物流是伴随着商流而产生的,同时它又是商流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基础;商流的目

24、的在于变换商品的所有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变换过程的具体体现。 随着“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绿色物流理论提出和实践,物流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产生大量的边角余料,同时产品的搬运和包装过程存在可回收利用器具,这些物品、资源的回收就是回收物流活动。 废弃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物流活动。这些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会污染环境,4.2.2 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物流贯穿于循环经济全过程 从供应链物流来看,物流是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实物流动过程,其中,涉及运输、仓储、装卸搬

25、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环节。 在循环经济的物质反馈过程中,物流可以被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两大类。 正向物流是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从供应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逆向物流则是正向物流发生的同时伴随的各种附带物,如边角料、变质物品、废品等重新被回收利用的过程。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结合构成了一个闭环的物质流动系统。 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伴随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物流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物流贯穿了循环经济的全过程,它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4.2.2 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撑 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的经济子系统由各种行业的具

26、体企业组成,每个企业正常运作都需要物流活动的支撑。 此外还表现在物流网络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匹配。经济区域一般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的,同时结合地理流域来划分。不管是以行政划分还是流域划分,都需要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来支撑区域内行业和商业的运转。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要求产业链中的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产业链中各层次产业高关联性要求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转移,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4.2.2 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废弃物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

27、用价值的商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送到专门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对工业企业而言,实施废弃物物流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减少物料耗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废弃物流将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4.2.3 构建我国资源节约型物流体系,现代物流理念的核心在于,用系统的

28、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有效集成或协调,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绿色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赢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这些目标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物流除了追求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目标。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

29、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4.2.3 构建我国资源节约型物流体系,绿色物流注重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求得环境与经济发展共存。绿色物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形成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 绿色物流不仅注重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强调对资源的节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关注物流环节产生的成本,利用市场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减少多余的物流环节,促使物流合理化 防止和降低物流过程中物的损失 避免物流活动过程出现安全事故 重视废旧物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形成的逆向物流,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国际差距,1.观念上的差距。 领导

30、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 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 2政策性的差距。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 尽管我国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各个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

31、,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因此,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情。,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国际差距,3技术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

32、、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4.3 环境影响分析与管理,著名的IPAT方程式式中:I 环境负荷(资源消耗量、废物产生量);P 人口;A 人均富裕程度、人均GDP;T 单位GDP的环境负荷。,4.3.1 IPAT方程,式中的环境负荷可以特指各种资源消耗量或废物产生量。以能耗为例,式IPAT可写作以SO2为例,式IPAT可写作,4.3.1 IPAT方程,设我国20世纪末,人口为 ,人均GDP为 ;2010年人口为 , 人均GDP为 。(1)如在此期间不允许环境负荷上升,问万美元GDP环境负荷应降低多少;(2)如允许环境负荷上升30

33、,问万美元GDP环境负荷应降低多少。,例1,解:(1)不允许环境负荷上升设20世纪末,环境负荷为I0,万美元GDP环境负荷为T0,则按式 得 (a)设2010年环境负荷为I,万美元GDP环境负荷为T,则得 (b),按题意知 (c) 故 解得 即,在此期间,万美元GDP环境负荷应降低为原来的35.8%。,(2)允许环境负荷上升30 按题意,本例题中的式(c)改为将式(a)、式(b)代入上式得解得 即,在此期间,万美元GDP环境负荷应降低为原来的46.5%。,已知某市2000年GDP为 ,新水耗量为 ;2010年GDP增至 。如新水耗量只允许增加20,问2010年万元GDP新水耗量应为多少,并与2

34、000年作对比。,例2,解:i 计算2000年万元GDP新水耗量T0ii 计算2010年新水耗量I 按题意 iii 计算2010年万元GDP新水耗量T即:在此期间,万元GDP新水耗量应从120降至48立方米/万元GDP,即应降低为原值的40%。,单位GDP资源消耗量的倒数,就是“资源生产率”或“资源效率”。 好比,例2中的某市,在10年间万元GDP新水耗量应从120降为48立方米/万元GDP,降低为原来的40%;换一个说法是,该市在10年间“水资源生产率或效率”应从1/120提高到1/48万元GDP/立方米新水,提高2.5倍。对万元GDP新水耗量来说是降低为原来的40% ,而对“水资源效率”来

35、说是提高2.5倍,因为它们二者互为倒数。,4.3.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 1、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名称的含义: 联合国统计署于1989年和1993年先后发布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比较权威的参考性文件,为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总量、自然资源帐户和污染帐户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在2000年和2003年,联合国在各国实践基础之上对原有框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为进一步指导各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可靠指南。,根据经济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单就经济领域来讲,GDP是一个比较科学、比较重要、比较有用的经济指标 GDP不足以反映经济的有效增长和财富积累

36、,投资的高增长拉动了GDP,而“外资”又是我国投资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不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3.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 三种思路 用资源与环境的价值变化对GDP进行校正,即绿色GDP 为资源与环境单独建立账户,在不改变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情况下,加入资源环境核算卫星账户 重新建立一套国民经济财富核算体系,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变化置于同一框架内进行核算,如国民财富等,4.3.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SEREA)”是联合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SEEA)具有中国特色的称呼。我国所称“环境”是狭义的概念,自然资源

37、与环境是并列的两个名词;另外,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因此在名称上,将经济放在首位,资源、环境并列显示在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是指以绿色GDP为核心,以国家财富及其变化为基础,以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为纽带的用以反映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基本理论体系、基本概念体系、基本方法体系和基本指标体系。它是世界各国在补充、完善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系列尝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4.3.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框架: SEREA 强调了扩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能力,同时又不影响现行国民经济核算。 分离并详细描述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中所有和资源环境有关的流量指标和存量资产,并重视对

38、资源环境的使用、保护与改善的支出核算(产品、自然资源、生态投入、残余物) 此部分称之为“内部卫星账户”。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核算的相互连接。实物核算的目标是涵盖所有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及其变化,价值核算是反映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的桥梁; 此部分称之为“外部卫星账户”。 综合卫星账户从流量和存量两个角度反映了经济与自然的关系,4.3.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增加了对“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资源环境成本和收益的核算及对宏观经济流量的调整,它在以下两个方面扩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产品生产和最终需求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由于污染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此部分称之为绿色GD

39、P核算。 在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强调了人造资产、自然资源与环境、人力资本在“国家财富”中的构成和重要作用,“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突出了资源环境存量状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潜在支撑力和环境容纳度,突出了资源环境流量变化对自然资本的影响; 此部分称之为国民财富核算。 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总量核算中引入“绿色GDP”和“经资源环境核算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EDP),为修正GDP存在的缺陷,真正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政策基础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EDP)GDP固定资产折旧资源环境的占用成本,绿色GDP,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

40、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 绿色GDP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国际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 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并重,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偏重于自然资源价值的核算,而

41、发达国家偏重于环境的核算 偏重于实物核算,主要方法是物质平衡,或物质流核算 重视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价与核算 不少国家的核算工作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全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更没有一个国家公布绿色GDP 东西方中心和世界银行(表4.4,p149页)对我国环境污染损失进行了估算,世界银行的数据1997年环境污染占GDP的3.4%-7.7%,据中国生态专家估计我国的生态破坏占GDP的5%-13%,二者之和7%-20%。,绿色国民核算研究的问题,研究不均衡,对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的核算研究进展快,但对水资源、大气资源及环境退化研究进展慢;对资源环境的实物量核算成果丰富,但对资

42、源环境的价值量核算成果较少 理论有待完善,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不统一,价值来源、价值确定方法、价值计量模型不规范且争议较大,它成为将资源环境以价值量方式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大障碍 研究成果应用较差,仅限于学术交流,距离实用性还有相当的差距。,4.3.3 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分析 (Life Cycle Analysis, LCA) 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使用直至产品使用后的处置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技术和方法。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法。 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生命周期分析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的输入、输出及潜在

43、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的过程:首先辨识和量化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和物质的消耗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辨识和评价减少这些影响的机会。,根据ISO14040标准,LCA的技术框架与内容包括:目标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四个部分:,二、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与内容,该部分说明LCA的目标和意图、研究结果的可能应用领域,确定LCA的研究范围,保证研究的广度、深度与要求的目标一致。 研究范围确定应保证能满足研究目的,包括定义所研究的系统、确定系统边界、说明数据要求、指出重要假设和限制等。 确定目标和研究范围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

44、、信息及外界条件变化加以修正。,1.目标和范围的确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乙烯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目的和范围 目的:本研究对2002 年我国某乙烯生产装置进行LCA 分析,得到其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重要的工艺环节和影响类别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范围:研究确定的功能单位为1 t 乙烯产品,范围包括从初级资源开采、次级能源加工和乙烯生产过程,涉及到的环境负荷类别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的消耗、液态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分析是量化和评价所研究的产品、工艺或活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资源和能量使用及环境释放的过

45、程。包括原材料与能量的需要量及对环境的废弃物排放量(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其他排放物)的量化和计算,使分析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制作生命周期全图 数据收集 数据核实 进一步完善系统边界 数据处理和汇总,2.清单分析(inventory analysis),确定影响类型(分类):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影响类型。目前常用的分类体系是将影响类型分为资源耗竭、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三类,还可以继续细分为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烟雾等。 选择环境影响类型参数和特征化模型:对选定的环境影响类型,要量化其对环境的影响大小,就需要了解其作用机理,然后建立负荷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

46、模型,即特征化模型。 量化:确定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相对贡献大小或权重,以期得到总的环境影响水平,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impact assessment),根据规定的目的和范围,综合考虑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的发现,从而形成结论并提出建议。如仅仅是生命周期清单研究,则只考虑清单分析的结果。,4.生命周期解释(interpretation),举例:乙烯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目的和范围 目的:本研究对2002 年我国某乙烯生产装置进行LCA 分析,得到其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重要的工艺环节和影响类别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范围:研究确定的功能单位为1 t 乙烯产品,范围包括从初级

47、资源开采、次级能源加工和乙烯生产过程,涉及到的环境负荷类别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的消耗、液态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分析,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影响评价,结果解释,人体健康损害,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光化学烟雾形成,酸化效应,温室效应,三种不同包装所用材料的成分分析(1kg月饼),包装材料的清单分析及比较(各包装的月饼净含量为1kg,三种月饼包装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综合比较(月饼净含量为1kg),4.4 循环经济系统评价与指标体系,4.4.1 成本核算 现有的企业财会制度往往难以反映出环境成本和效益,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应用了总成本核算方法,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评

48、价清洁生产和清洁产品的成本与效益 总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 总成本核算将与环境有关的费用从企业管理费用(一般财务制度)中分离出来,识别和量化各种不可见、不明显环境成本,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生产环节,以便发现哪个环节需要改进,以利于企业实行清洁生产 交易成本:在交易中取得信息、互相合作、讨价还价和执行合同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交易成本过高是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4.4.2 评价模型,影子价格(又称最优价格)模型 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数理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和前苏联经济学家、数学家康托罗维奇提出 在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使社会总效益最大时,给资源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社会总收益的

49、增加量. 如果企业增加某种投入要素投入量1个单位,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定量,这一利润增加额就是1个单位该投入要素的真正价值,被称为该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是从资源有限性出发,以资源充分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为核心,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测算价格,是对资源使用价值的定量分析,影子价格与数学规则,例:若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a1和a2,售价分别为8元和18元,生产这两种产品需要耗用资源b1和b2,其可用量分别为b1=5000个单位,b2=6000个单位;生产每件a1耗用的资源为 ,生产每件a2耗用的资源分别为 ;同时,已知两种产品的最大销售量分别为800件和1500件。这时,收入最大化的数学模型(设收入最大化时a1产量X1,a2产量X2)是: max S=8X1+18X2 4X1+3X25000 b1 2X1+5X26000 b2 X1800;X21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