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体制创新基础知识梳理一、 中国历代的土地制度(一)古代的土地制度古代文明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文明,农业是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因此,土地成为整个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历代王朝为发展经济以增加政府收入,在土地制度方面进行了若干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使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形成、发展,并不断完善。对土地所有制发展演变的基本认识: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窜,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1奴隶社会:井田制性质: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兴衰
2、:兴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特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2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个人农民土地所有制。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路线。1931 年春,毛泽东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 (略)(三)现代的土地制度1经济恢复时期:1950 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
3、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2 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2三大改造时期 1953 年至 1956 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曲折发展时期:1958 年至 1978 年的人民公社会化运动,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其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即一大二公。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使用,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4、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是从封建的有条件的等级所有制(由于封建分封制造成的)转变为资本主义的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的形式和演变的方式各不相同。英国:概况:从 16 世纪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一步,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大量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圈地运动在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的鼓励之下,公开合法地大规模展开。结果:经过上述过程,到了 18 世纪以后,英国农村中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被彻底扫除,自耕农经济也被消灭,农村的土地基本上是以资本主义大农业的方式
5、经营的。影响英国的土地政策一方面残酷地剥夺农民土地,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法国:概况:在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封建义务,但是,基本上没有改变革命前的土地所有关系。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国民公会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 10 年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公有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问题。评价:法国建立起来的只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小经济,而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样的农村经济,不仅使农业自身发展缓慢,而且对 19 世纪后期法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6、。美国:概况:南北战争以前,种植园奴隶制盛行南方地区,这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这种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 ,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导致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评价:美国实际上是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式解决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问题,形成了独特的“美利坚道路” 。美国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和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俄国:概况: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1861 年改革前,俄国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农奴制度是俄国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的方式来解决农村中的生产方式问题,是俄国的特点。
7、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通过赎买方式得到一块土地。评价:通过这一改革,俄国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获得土地的农奴成为个体小农,并不能算作是资本主义的农业经营方式。在农奴制改革以后,农村中的雇佣劳动等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发展起来。日本:概况:明治维新前盛行封建领土制度,土地不属于私人所有,不能买卖。但有不少富农、商人以种种方式获得土地的控制权,成为新兴地主。然而新兴地主缺乏土地所有权,并且受到封建领土的压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受到阻碍。在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评价: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8、,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现代苏联(苏俄)的农业政策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其中农业方面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它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但也是造成 1921 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 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农业方面内容有: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已支配;有限度地允
9、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实行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1927 年 12 月,联共(布) “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 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农业集体化虽然暂时有利工业的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担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它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原则,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力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当政期间重点对农业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没有打破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