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JIUJIANG UNIVERSITY结 课 论 文题 目 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美英文题目 Mood -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soul US 院 系 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 专 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姓 名 周业舜 年 级 2013 级 指导教师 孙英 二零一五年四月1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美周业舜九江学院 土建学院 B1371 班ABSTRACT::“Yuan Ye“,said: “Although the people do, Naturalism,“ arguably the most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Chines
2、e classical gardens. And craftsmen to assemble by imitating natural scenery, through Shihua art to contra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deal living space of this nature, and higher than natural. Inside, recreationists can not only watch, but also into one,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 to scenes realm is i
3、ts purpose. Such a process is to create a “mood.“ Mood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aesthetic category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art. Simply put, th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subjective feelings, that objective throughout life, scenery. Mood produce thi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n the ar
4、t, that the creators of their own feelings, ideas cast in objective life into the scene, causing connoisseur Similarly emotional excitement and ideas association.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implic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andscape mood is so broad and deep, China achieved garden scenes and it is far
5、 from the realm of the other system can match the garden. Therefore we can say “mood“ is classical Chinese landscape of the “soul.“KEY WORDS: Mood, soul,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art摘要: 园冶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可以说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最确切的评价。 而且匠师们通过摹仿自然来组合布景,通过诗话艺术来烘托,表现出本于自然, 且高于自然的理想生活空间。在里面,游憩者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融入其中, 并寄托情感,达到
6、情景交融境界是其目的。这样的过程就是营造“意境”。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的说来,意 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 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 者与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正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意境蕴涵的如此深 广,中国园林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也就远非其他的园林体系所能媲美了。因 此可以说“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灵魂”。 关键词:意境,灵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21 意境之说1。1 意境是什么1。1。1 意境的定义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何谓意境?历来众说纷纭。 中
7、国园林中“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东晋至唐宋年间,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文帝入园“会心处不必在远,豁然山林,便有濠濮间想”,他在游赏自然景观时联想到当年在水上观鱼时庄子、惠子两位先哲以及它们之间的“鱼乐”的哲理辩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游园而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记载。而“意境”一说是由唐代王昌龄诗格首先明确提出的。“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石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于此我们可以感知意境大体可以理解为通过园景形
8、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它使游览者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境界。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古典园林在词典上的定义是流传下来的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的风景区,在一定时期内被认为是正宗和典范的。张家骥在中国造园论中对中国古典园林这样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9、,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园林的过程。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一切艺术作品,包括园林艺术在内,都应当以有无意境或意境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格调的高低,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中国古典园林也因其建筑美与自然 美的融糅,诗情画意盎然,意境蕴涵的特点曾经影响着全世界。纵观园林发展史 很明显中国古典园林不是单纯以建筑、绿化为主要工作;或者把大自然的山水、 花木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山石结构、道路设计、植物 配置而再现了
10、自然景色之美。而是通过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与山岩、树木等不规 则的对比,从而达到和谐统一、以小见大的综合艺术效果。利用自然又顺应自然、 且高于自然。巧妙而高超的运用建筑、山水、花木、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一个完 美的综合艺术。更深的是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就是一种“悟性”。而园林通 过摹仿自然,创造理想中的自然,即营造出“意境”,让人去感悟。31。2 意境的特征1。2。1 园林意境有什么特征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
11、园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
12、秋赞赏。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2 意境的产生2。1 如何创造意境2。1。1 巧妙置景,酿造意境美在大自然环境里,植物是最富于变化的景观因素。“远山一带翠屏,近水两岸垂柳”;“当庭一树浓荫,窗前几盆花木”;“晓风杨柳,夜雨芭蕉”;园冶等古代造园著作中描绘的这些
13、动人景观,园林植物以其姿态、色彩、光影、气味等特征,无时不给人以美的感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造园的要素之一,以其特有的形态、色彩为中国园林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古代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以非对称的自然种植式为主,姿态和线条刚柔相济、与山石、水面与建筑有机结合组成画面,形成独特的淡雅清秀风格。在大片4的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混交种植中,常利用树形的大小、枝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季节色彩的变化,构成富有生趣的优美景致。花木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可按人们的审美需要。随心所欲的进行布局,或花或草,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等。成为园林中极具变化的动景。唐朝以后,园林意境的营造以借鉴山水画的艺术自然为主。园林常常把
14、诗文的某些境界、 场景通过选择相应的景物和布局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例如陶渊明创作了散文桃花源记 , 苏州拙政园的入口就传神地再造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圆明园也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移植过来,建构“武陵春色”一区。其次,有以复现诗文之意为主旨的园林景观营造,选择相应的植物、假山、建筑组合,使园林洋溢着不同诗味。另外,诗文严禁精练的章法, 被借鉴到园林游览空间序列的划分组合中,使空间变化有序,层次清晰。正如钱鱼箴所说:“造园如做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2.3 建筑风格 烘托意境美 园林空间比较开阔的情况下,建筑作为构景要素,其作用主要在于点景和观 景。颐和
15、园的万寿山昆明湖,那璀璨瑰丽的殿堂台阁把湖光山色点染得何等的凝练生动,恰似园内一副对联的描写:“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正因为 点景的建筑占据着山水“开面”部位,他们往往也是景观是特定场所,能够看得 远看得尽。例如,从佛香阁的回廊俯瞰湖景,但见湖中的长堤蜿蜒如带,诸岛星 列,平畴田野延展及于天际,宛若一幅如锦似绣的江山图卷。 在环境幽寂的地段或者小型的庭院,则利用建筑物虚实高低错落的连续展开, 辅以山石花木,环绕着一泓清池,一弓隙地而围合成为内聚的园林空间。环状的 回游路线诱导人们往近,往身边的细致处看,另具一翻亲切宁静的气氛。 为了适应园主人居住,游憩生活的多方面的需求,中国园林里面
16、的建筑物较 多,类型也复杂。举凡殿、堂、厅、馆、轩、榭、亭、台、楼廊等,不论其性质 功能如何,都能够在山水花木的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 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够相互 转化, 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 天人和谐的境界。 可以看出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这些建筑本身,可以欣赏到外界无限 空间中的自然景物,使游人可以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怡然白乐的生活美境界之 中,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互相渗透,即使足不出户,就能与自然交流,也可以悟 宇宙盈虚。意境美往往在游览的过程中可欣赏到的变化无穷的景致,也可体味出
17、来。 5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种象征。如将竹、松、悔、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等等。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在意境上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还有一种超脱世外的避世与隐逸的心态,幻想飘飘欲仙,来去自由,长生不老的求仙思想。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
18、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把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研究中国园林,也应从中国诗文入手。欲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中国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东晋到唐宋年间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
19、,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园林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载体,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看来都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为此须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国园林作为自然环境、建筑、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在以上哲学、文化思想的影响与熏陶下自有其独特之美。受儒道佛思想、神仙思想及诗歌绘画艺术等的影响,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追求一种得玄即真、虚幻空灵的最高境界,追求造园意境的深远。也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中国古典园林汇集诸多元素,塑造这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与质朴无华的气质和情趣。中国古
20、典园林从一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当自然界的名山大川成了方士、信徒们养心修炼、求神拜佛的地方时,造园活动中,也时常出现了以蓬莱、方丈、瀛洲东海三仙岛为蓝本的山水景观,或表现园主的避世心态,或表现园主的求仙思想,或表现园主的飘飘欲仙的人生理想。园林作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载体,自然会随着思想观念、时代精神、周围风俗的发展进步而改变。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和学习
21、,才能体会到,并运用到现在的园林设计之中,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提升当今园林设计的品位。读了园说和园冶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也有很多是自己看不懂的,陈从周先生的园林言虚实,为学亦若是。“余写说园,连续五章,虽洋洋万言,至此江郎才尽矣。半生湖海,踏遍名园,成此空论,亦自实中得之。敢贡已见,求教于今之方家。老去情怀,期有所得,当秉烛庚之。”是何等情怀,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似乎这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了让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继续大放异彩6参考文献:1陈从周,说园,陈从周纪念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版2 丹纳(法),艺术哲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年版3 朱汉民,传统文化导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4 陈相强,关于古典园林艺术相关文化继承的一些思考,2005 年发表5 (明)计成:园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