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勘查各个工作阶段的工作内容编制:孙小平 复核: 2008 年 9 月 18日提交成果阶段 工作内容地质报告 附图、附件和附表资源评价预查工作比例尺:1:100 万-1 :5 万1、全面收集预查区内各类地质资料,编制综合性地质图件;2、全面开展区域地质勘探工作,测制区域性地质构造剖面图,实地了解成矿地质条件;3、全面开展区域性矿产踏勘工作,实地了解矿化特征,并开展区域类比工作;4、择优开展物探、化探异常三级查证工作;5、运用 GIS技术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预测和总体评估,圈定成矿远景区;6、条件具备时对矿化地段估算 3341和 3342资源量;7、编制区域和矿化地段的各类
2、图件。1、工作的目的和任务;2 、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3、以往地质工作评述;4、区域地质背景;5、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6、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7、预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8、预测资源量估算;9、结论。附图: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实际材料图、地质矿产图、物化探参数图、物化探推断成果图、遥感解释图、地质和工程剖面图、成矿预测图、预测资源量估算图、地质工作部署建议图、工程编录图等。附件:有关预查项目的批复文件。附表:样品登记和分析结果表;预测资源量评价数据表(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或面积、体积计算表)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各类数据表;物化探异常登记和异常查证结果表
3、;探矿工程一览表;生产矿井、劳硐、民采坑道等资料汇总表;质量验收资料;插图图册、照片图册;新发现矿产地和可供普查的矿产地登记表;以及重要的原始资料清单等。预查工作提交 334级别的资源量。普查工作比例尺:1:10 万-1:1 万普查工作重在找矿,要求对整个普查区的矿产潜力作出评价。对预查阶段提出的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区,通过开展面上的普查工作、已发现主要矿体(点)的稀疏工程控制、主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推断的含矿部位1、工作的任务及完成情况;2、普查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状况;3、普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描述;4、普查区地质特征,阐述其他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
4、作用、水文地质条件;5、普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解释推断意见,阐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特征,物探、化探附件和附表:地质勘查许可证及工作任务书等;资源量估算指标;矿石可选性或加工技术性能试验资料;地质工作质量验收材料;样品化学分析表;样品内外检结果计算表;有关岩、矿石物性测定表;水文地质调查表;推断的资源量估算表。估算 333级别资源储量的工程验证,对普查区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和矿体(点)作出评价,提出是否进一步详查的建议及依据。在综合分析、系统研究普查区内已有各种资料基础上,进行地质填图,露头检查,大致查明地质,构造概况,圈出矿化地段;对主要矿化地段采用有效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
5、,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揭露,大致控制矿点或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大致查明矿石质量和加工利用可能性,顺便了解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概略研究,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等。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靶区。异常描述及验证结果,物探、化探推断(或圈定)矿体的意见;6、普查区矿产特征,矿化带(点)的分布特征、矿体产出特征、矿石质量等,新发现的矿产地、可供详查的矿产地;7、普查区含矿性总体评价;8、普查技术方法及质量评述,地形、工程测量、地质填图、遥感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重砂测量、取样与加工、分析测试、资料编录;9、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的内蕴资源量(334)估算(参数确定、估
6、算原则、估算方法的选择及结果) ;10、可行性概略研究;11、结论。附图:研究程度图,地形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各种异常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推断图,矿产及预测图,主要矿体图件,资源量估算图,以及其他必要图件。详查工作比例尺:1:2 万-1:10001、通过 1:1 万-1:2000 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地质模型。2、通过系统的取样工程、有效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基本控制主矿体的矿体特征、空间分布,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石质量;对可供综合利用的共生和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3、对矿床开采可能影响的地区,开展详细的水
7、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4、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易选的矿石可与同类矿石进行类比,一般矿石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1、勘查目的和任务及勘查区的基本情况;2、区域地质;3、矿区(床)地质;4 、矿体(层)地质;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8、资源 /储量估算; 9、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10、结论。附件和附表:地质勘查许可证及工作任务书等;资源量估算指标;矿石可选性或加工技术性能试验资料;地质工作质量验收材料;样品化学分析表;样品内外检结果计算表;有关岩、矿石物性测定表;水文地质调查表;推断的
8、资源量估算表。附图:研究程度图,地形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各种异常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推断图,矿产及预测图,主要矿体图件,资源量估算图,以及其他必要图件。估算控制的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对矿化体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进一步圈定勘石还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5、在详查区内,依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探靶区。勘探工作比例尺:1:5000-1:1000(必要时可采用 1:500)1、通过 1:5000-1:1000 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
9、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2、详细控制主要矿体的特征、空间分布;详细查明矿石物质组成、赋存状态、矿石类型、质量及其分布规律;对破坏矿体或划分井田等有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应有工程控制其产状及断距。3、对影响矿床开采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要详细查明。4、在矿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的矿石类型,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加工选冶性能试验。5、详细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1、勘探设计,勘探工作总结;2、可行性研究。矿床地形地质图、勘探工程布置图、勘探线设计剖面图以及其他论证地质依据的图件资料等。估算探明的资源储量。数据库概略研究潜在矿产资源量普 查 阶 段预 查 阶 段区域矿产资
10、源远景评价 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勘 探 阶 段 详 查 阶 段预可行性研究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控制的矿产资源量控制的矿产储量探明的矿产资源量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部分)矿床规模序号 矿种名称 储量单位大型 中型 小型1 铁(贫矿) 矿石 /亿 t 1 0.11 1铁(富矿) 矿石 /亿 t 0.5 0.050.5 0.052 铜 金属 /万 t 50 1050 103 铅 金属 /万 t 50 1050 104 锌 金属 /万 t 50 1050 105 钼 金属 /万 t 10 110 16 金(岩金) 金属/t 20 520 5金(砂金) 金属/t 8 28 2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
11、的分类 一、储量分类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科研、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2、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3、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二、基础储量1、探明的、科研、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 ,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2、探明的、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121b) ,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3、控制的、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122b) ,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4、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5、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21) ;6、控制的、可研、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22) 。三、资源量1、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 ;2、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21) ;3、控制的、可研、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22) ;4、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6、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7、预测的资源量(334) 。可行性研究 探明的矿产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