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系馆设计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534218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系馆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系馆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系馆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系馆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系馆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当代学习交往的空间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但都是重新审视教育中交往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l)注重营造空间中的轻松氛围。建筑系馆中增加了休闲咖啡座、专业书店、绿化中庭、各种类型的展览等空间,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传达着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理念。学习最终来源于生活。自发性、社会性的活动比必须性活动更为生动,教育意义也更突出。2)空间设计更为人性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让我们更认真的对待使用者的切实需要和感受。控制空间尺度,营造有利于形成团体合作的空间规模;汇集空间形式、质感、材料、光与影、色彩,以及空间中的摆设家具等所有要素,提升交往空间的品质和精神;丰富空间内容,吸引个体参

2、与和融入,并形成更强大的空间力;充分考虑家具、构建形成的空间划分,按照行为要求营造不同私密度的交流学习空间;空间积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是味觉的主体感知力,促进形成各种个体层次4.1 建筑系馆中的“场效应”交往空间的定义和分类建筑系馆根据实用功能的划分,总体有以下空间:设计教室、美术教室、服务办公室、展览空间、自习教室、阅览室、模型室、报告厅、休息餐饮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空间等。 “场效应”交往空间的定义不局限于传统概念上的交往空间,即中庭、门厅等形式的共享空间,而是定义为意义更加广泛的及任何具有交往可能性的空间。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设计教室、走廊走道、学生活动大空间、休息空间

3、、其他服务空间。根据研究实验发现,房间的种类和行为的种类会导致开放感最适宜值的变化。影响视觉空间开放感的相关的因素有:如比例的变化、色彩、质地、照度、温湿度、人的行为与交流等方面。建筑系馆应该多元化拥有不同开放度的空间,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提供小型空间,半围合状态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他们不愿意其他人群对其过多的干扰,但是也不排除部分的参与和旁观。对于较为大型讨论形式的报告讲演,则希望参与的人越多越好,这类活动的开放型和号召力向心作用较强,空间要求较为简单。自习形式的单独学习则相反需要最为私密的空间,相应的要和其他活动空间有所分隔。有效地、合理的空间应该顾及到活动的特性,空间开放性有的放

4、矢。并且在处理空间上,注重考虑空间的比例尺度、色彩质地、照度和温湿度等方面。例如展览部分的设计应考虑展品的摆放形式、摆放位置的高度、参观的视点、光线的照度和形式等诸多方面。学生自习空间要考虑空间比例、座位摆放形式、行人流线关系、视线设计以及采光照度等方面因素。这些空间的开放性控制最终还是要通过墙体、地面、顶棚以及植物、隔断等方法进行限定和塑造,这里也包含了构建相关的尺度和材料质感的作用。4.4.2 空间的成长与更新1.廊空间在教学建筑中廊空间是连接各个功能空间的主要空间形式(见图 4.1)。诸如走廊、连廊、楼梯等形成的空间都属于线性空间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感,具有动态空间特征。在使用功能上,廊空间

5、主要起到交通空间的作用,即将人引导到目的地。同时把将一连串形式、尺寸、功能不尽相同的空间组合在一起,相互统一并形成整体联系。廊空间由于尺度限制多半为单纯的公共性交通空间。如果能够放宽适当的宽度和适当的布置,可以将这种消极的动态空间改造成能容纳一定活动的积极的半静态空间。例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走廊空间设置学生作业展览平台,大大增加了人们在走廊空间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促成学生间交往活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改造中由于原有建筑空间的限制,也尽可能的丰富了走廊空间的活动内容,开辟落地窗使每个班级成为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深圳大学建筑学院的外廊成为观看中庭活动的看台。4.4.3 空间开放性控制空间根据其

6、开放性的程度可分为私密性空间、半私密半公共性空间、公共空间三类。私密性来源于领域感,进一步对相应的空间范围要求有更高的隔绝因素,例如实视线、声音等。私密性不仅属于个人的,也可以属于群体的。在系馆中的空间设置,对于不同功用的空间应该控制好空间的开放度,这样才能促成交往活动的展开。乾正雄和宫田纪元使用“开放感”廊空间的直线单一活动形式,在直线上开辟无数“凹空间”形成吸引人们活动的地方,这种做法对于不同层级团体之间的交流十分有用。2.共享空间共享空间通常是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

7、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门厅、中庭、内厅、过厅等节点空间是种趋于静态的空间形式;同时门厅、中庭、内厅等起到了集中或疏散人流,空间缓冲、过渡的功能,具有场所的效能。共享空间属于向心性空间,具有聚集的空间效应。中庭设置喷泉跌水、种植各种植物,可以创造如同室外景观空间般的欢快氛围。中庭也为建筑内部的人们带来接触阳光与自然的机会。如果相应的运用大玻璃,还能将室外的景色引入,人们静中观动,动中观静,整个空间活泼生动,视觉效果丰富。除此之外,屋顶空间也可拓展为有效利用的交往空间,并且是共享空间的一种室外延续。综合建筑中的中庭空间因其光线景观的特点,还有利于建筑内使用者方向感的把握。中庭这样的大空间是传

8、统意义上的建筑内部公共社会性活动的主要空间系统,它既是复杂功能和空间组织的中介和组织核心,它也是人们交通、交往、休憩、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也为学生们的集体活动提供自由的空间,相关的演讲、评图、报告、4.4.4 空间的边界领域与归属感自由大空间往往由于其单一的形式最终成为交通使用,如果可综合丰富的活动内容,会大大改善该空间中的参与人数。例如,东南大学虽然缩减了原中庭的空间大小,仍能在二层设置内容丰富的展览空间。陈列作业模型之外还有供学生休息讨论的区域,网络、餐饮也配套设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改造中,四层开辟学生活动大空间,作为作品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场所。这样处理后的空间成为系馆中的活力中心,每天在

9、这里都会有思维碰撞的火花产生。大空间的活动是离散型的,无法聚拢进行对话交流。边界给人们带来依靠感和安全感,更多的人希望依托一个边界活动。针对以上的活动心理特征,我们在系馆设计中可以运用增加大空间中的边界的方法达到预期的场所感。例如利用展板限定适宜尺度的空间,设置适当数量的家具限定空间容量,改善利用建筑构件的边界效应等化整为零的方法处理大空间。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建筑系馆四层学生广场中,展板和讨论区配合,展板形成隔断限定划分很多尺度适宜的小空间,很大程度上增大的边界的面积和数量,这些空间中,虽然是流动可变化的,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和私密感。根据这些数据和现场调研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系馆中的空间

10、尺度:设计教室可根据教育需要和使用要求分为小班教室、合班教室和工作室。小班教室是指以满足一个班级(以 25 一 40 人左右为一个班)规模的独立使用要求的教室。空间大小和尺度与普通教室大小没有区别。与小班模式相对应产生的是合班教室,指同年级几个班级学生共用或者跨年级、专业学生共用的教室。其空间尺度要求较大,学生使用自由划分、组合。同时为了避免大空间带来的干扰,合班教室可以适当做灵活的构建隔断,可分可合,灵活使用。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元的工作室模式。这类教学空间只需要为小组成员提供一个集体讨论、工作的空间即可,并且该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适当的独立性。空间尺度大小则要根据小组规模而

11、定,可根据设计需要自行调整。展览和评图空间针对答辩和集体讲评、大型展览等不同的使用需要,需要大尺度集中空间的同时也需要灵活的小尺度空间。讨论交流空间需要空间尺度小巧适宜,有利于形成小组的领域感,并有效抵御外界的干扰并不对他人活动造成影响。廊空间除了满足交通功能的必要宽度之外,适当拓宽,布置学生成果,可以形成展廊促进交流活动展开。其他辅助服务空间如休息座、咖啡吧、阅览室、室外休息平台等空间,尺度亲近使用者,并且在家具的摆放上,也可以考虑更多是参与者能够易于沟通讨论。这些辅助的设施和小空间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还促进更为开放化的交流。3)通过空间的围合与覆盖来营造空间的边界效应。不同空间上的边界转

12、化需要相应有区分的处理。无知觉的功能转换界域,常见于两种性质、功能基本接近或不矛盾的空间转换过程中。这需要一种平滑顺畅的感觉,设计落实在穿插、渗透、延伸手法中。手法在两种空间边界上加强表面肌理,内置缓冲物、软化物,诸如表面的凸凹、壁柱、植物、凳椅,构成柔性边界。相反,强烈对比的功能转换界域,常见于功能相互矛盾、干扰较大,或差异较大的两种空间冲突中,是冲突的反应产生物,理应成为视觉之焦点、强化之重点。例如由公共性的空间进入完全私密性空间的转换,必须给予提醒,感觉到这一界域的存在。常用手法则是引入第三者一一媒介物。或者强化穿插延伸的手法,使边界具备成为独立媒体或连接的基本特征。以这种局部的强烈变化,构成总体上和谐、平顺的感受。诸如有特色的吊顶、构建、墙体、格栅等等。4)丰富边界的内容,增加空间吸引力。例如采用不同材质的搭配形成空间的转承,边界的变化暗示不同的空间属性。用不同的采光效果,引导活动以及暗示活动内容。界面包含空间记忆和文化等人文内容,活跃空间氛围,富于空间特质。新建的建筑学院寻求突破,教室被“建学广场”这类新概念的空间取而代之,尝试对未来建筑教育发展的预见性和实践性空间呈现。与此同时,新的功能空间也被归入到“交往空间”的队伍中来,例如公共阅览室、茶座咖啡店、开放模型室、展览厅、书吧等。建筑系馆的多元化和包容性重新定义了建筑学教育的视野,即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皆是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