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贵港:君子垌围屋 君子垌围屋位广西贵港市木格镇君子垌。君子垌的围城建筑始于咸丰年间,分别是里人黎诗文等人建筑的“云龙围”以及里人邓逢元建筑的“段心围”,还有黎氏、邓氏、叶氏等客家人的共十七座围屋城。君子垌具有城座多、规模大、文化底蕴厚、保存好的特点。 2、 平南大安古建筑群: 大安镇古名大乌墟,在县城东南 25 公里的西江南岸,墟始建于清初,乾隆年间已发展成为“上接平贵、下通藤容、四方客商云集”的大都会了。嘉庆年间墟中有店、当、馆、号、堂、记、居等商号 336 个之多。清道光以后,西江流域流传有“一戎二乌三江口”的口碑,可见大安是当时广西的一大圩镇。现存大安古建筑群体,座落在大安镇西北,
2、白沙、新客二江汇合处,古建筑群以大王庙(列圣宫)、粤东会馆、大安桥、大码头等古建筑物组成。是研究古代广东、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89 年 7 月 20 日,大安古建筑群列人平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 年 7 月,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平南范家大院 平南范家大院位于平南县思旺镇双上村上宋屯,有一在平南年代最古的、贵港市少有的、保存得最好的古民居,当地人称之为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建于清乾隆年间() ,三套进深各四座,共一大门,开间,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古民居虽是砖瓦结构,但玲珑精巧,飞檐翘角,精美壮观,与大山、古松、翠竹交织在一起,遥相辉映,形成一道独特
3、、亮丽的风景线。 4、桂平西山古刹 西山,古称思灵山。佛,是西山的灵魂。洗石庵始建于清朝顺治 3 年(1646年),雍、乾两代都曾修葺,如今看到的规模已是嘉庆 14 年(1809 年)的重建,该庵属尼众道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乳泉淙淙流淌,古松巨榕参天。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有民国十二年(1923 年),李宗仁游览西山后修建的“飞阁”。在西山,与洗石庵一样享有盛名的是修建在半山腰上的龙华寺。龙华寺始建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龙华寺是典型的佛教建筑,建筑特点是随山势起伏,隐现自然,层叠有致。龙华寺分为四进,一进为天王殿,塑四
4、大金刚;二进原叫文昌阁,现叫弥勒殿,供奉弥勒佛像;三进为大雄宝殿,供奉如来塑像,殿前置钟鼓楼;四进为圆通殿,供有广西最高的千手观音像。作为一座古寺,龙华寺已传四十三代僧。5、“千年古刹”南山寺及大雄宝殿建于贵港城南约 4 公里的南山上。南山寺寺门在山脚平地,殿堂却建在半山山洞内。南山寺始建于宋端拱二年(989 年) ,曾获宋太宗赐御书 224 轴。元至治三年(1323 年)图帖睦尔奉召返京,他亲书“南山寺”3 字赠寺僧,寺僧将字刻匾悬挂于寺内,南山寺便长用此名。后来图帖睦尔登帝位,字匾又被变为字碑立于寺中。南山寺主要由金刚殿、大殿、观音堂组成。金刚殿位于寺门后的八角亭内,供奉四大金刚。大殿又在
5、金刚殿后,其实是个大洞厅,门口有联云:“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壁风生九夏凉。 ”殿内确有阴凉感,可容数百人,供奉如来、三宝诸佛。古迹有传为晋代葛洪的炼丹灶和出米洞,也曾传说是该洞天天出米,仅够寺僧食用,后被贪心僧人挖大,结果再也不出米,那个贪心僧人也饿死了。观音殿在大殿西边,供奉观音菩萨。寺内有宋、元、明、清以来留下的碑文、石刻百余件,多为吟写风光的。20 世纪 60 年代初,南山寺内的 1 座在宋天圣三年(1025 年)铸造的铁钟和石刻被定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文物。6、千年古码头(又称南江渡口石级)千年古码头(又称南江渡口石级)位于南江村旧村中段北面的郁江岸边。该石级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
6、 年),竣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3 年),是贵县县绅罗上锦募银一千多两在原有土码头的基础上建造。7、“橘井名区”陆绩在郁林郡守任上,为改善百姓饮水和生活条件,在南江上黄村凿井,人称“陆公井”。五代时南汉贵州判史刘博古念陆绩怀橘孝母之孝道,在井边栽橘一株,因此,“陆公井”又称“橘井”,本地居民将此井称为“怀橘井”,并将此地称为“怀橘坊”,设立的社稷坛称为“怀橘坊三多社稷尊神之位” 。民国期间,时任贵县知县东莞人蒋航还将“布山故城”一带即现今贵港市南江村稷坛三多社及其周围一带定名为“ 橘井名区” 。至今,“橘井名区”牌楼以及村里的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8、桂平尚德堂桂平尚德堂位于
7、广西贵港市桂平市中沙镇南乡村。距桂平市区 87 千米。沿玉贵二级公路到玉林北市镇转往中沙镇可到达。是历史文化类人文旅游景点。尚德堂,别名南乡大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占地 7200 平方米,该建筑群规模宏大,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建筑分为正厅堂、侧厅、内室三个部分。正厅堂又分为前厅、中厅和后厅,主要为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后厅的背后是洋楼,右边的侧厅是平常接待闲客的地方;左侧内室是主人的居住之所,其中有闺房、绣楼等。大屋共有 99 间房屋,房屋幢幢相接、房房相通,曲径回廊,陌生人如入迷宫。整个建筑群的建筑艺术风格非常有特色,而且装饰艺术堪称一流,所有的屋脊上都有考究的花草浮雕,特别是封檐板所
8、刻饰的山水、花鸟、人物浮雕更精美。建筑的墙上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且画工精细,洋楼上的西洋壁画是屋主之子留学英国所带回来的异国风景画。大屋的东、南、西、北角均建有了望楼作建筑的防御外敌之用。9、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1962 年 2 月,定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南距桂平城 27 公里,有公路通达。随着对太平天国历史研究的深入,金田起义时涉及的重要地方发现得更多。除了誓师起义之地的古营盘外,还有太平军打造武器旧址韦昌辉故居,隐藏武器旧址犀牛潭,太平军练兵场、古林社冯云山落脚处旧址、太平军总部石头脚旧址、太平军前线指挥所旧址三界庙及金田起义历史陈列室等。古
9、营盘 1963 年 8 月,定古营盘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金田村边的犀牛岭北端。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军就曾在这里建起了军事营盘。金田起义前夕,太平军将营盘加高加固,四周筑起高约 3 米、底宽 4 米5 米、顶宽约 1 米的土墙,作为调兵遣将的大本营。太平军总部石头脚旧址 位于桂平市大湟江口圩边的石头脚村,距金田村15 公里。金田起义的第三天,太平军挥戈东出,攻占浔江岸边的大湟江口圩,设总部于石头脚村。太平军前线指挥所旧址三界庙 1963 年 8 月定三界庙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金田平原中心的新圩。清咸丰元年(1851 年)农历 8 月,太平军由紫荆山区移营金田村后,以三界
10、庙为前线指挥所,洪秀全曾在此指挥有名的新圩突围之战。三界庙内,现有重修宣里新圩三界庙碑记 、 安良约碑记等碑刻 20 多方。碑文反映了金田起义前夕当地的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资料。10、东 塔1981 年定东塔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桂平市城东 4 公里的浔江南岸,正处于黔郁两江汇流处,八角 9 层,底径 12 米,高约 50 米,为广西第一高塔。它状若文笔,直指云天,气势雄伟。东塔始建于明万历初年(1576 年前后) ,崇祯年间(1628 年1644 年)建成,前后约历时 60 年。塔古朴厚重,每层均有圭角式拱门 8 个,其中两个是真门,6 个是假门。塔内有
11、木板楼梯,可直登塔顶。塔顶装饰有铜葫芦。塔外在起级处,用青砖砌成叠结式棱角牙纹饰,涂以朱砂,每级拱门涂银朱。雨过天晴,红白相间,十分耀眼。塔畔即为浔江急滩,水下多暗礁,江流受阻,回环激荡,波澜起伏,塔影摇曳,此即有名的“东塔回澜”一景。11、东湖公园 位于贵港市城区的东面,原名中山公园。总面积为 744.5 亩,其中水域面积668 亩,是广西较大的内陆湖公园之一。东湖古名东井,又名路云塘,原是由20 多个大大小小的莲塘汇合而成,故俗称大塘。清雍正年间(1723 年1735年) ,在湖的东南部用清白石料砌成 1 座登龙桥,横跨湖的南北,状如长龙卧波。有晚清的一品官、名书法家陈燏书刻的“东湖”二字
12、石碑竖立于桥头。民国 19年(1930 年) ,当时的贵县县长黎庶希依湖建中山公园。民国 23 年,县长欧仰羲在园内建翼王亭、石达开纪念碑和翼王曾祖母墓碑座。新中国成立后,又于园内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湖心岛和游泳池等。其中“东湖荷燕”一景被评为贵港八景之一。12、白马双英平南县城东去 30 多公里有白马圩,建有一间为纪念本县状元梁嵩的纪念馆和为纪念曾家居此地的明代扶危救国名将袁崇焕的“总制三边”坊。梁、袁二位是为地方争了光的一双英杰,所以这些景点统称为“白马双英” 。梁嵩,五代南汉时平南鹏化(今大鹏镇)人,自幼家贫好学,终于考中状元,后因不满朝廷恶政,辞官归回故里。离职时他不要皇上赏赐的财物,只
13、请准免除了龚州(辖境相当今平南县)百姓的一年赋税。当他返抵白马圩河口时,遭遇突发山洪,落水遇难。平南人感其恩德,立庙奉祀,后庙毁,1987 年在原址建成梁嵩纪念馆。馆内绘有梁嵩苦读图,碑廊上刻有梁嵩诗文,门口的对联是:“阆石千秋,尚记春风归故里;大江百顷,有灵夜月涌寒潮。 ”在建梁嵩纪念馆的同时,重建了袁崇焕的“总制三边坊” 。袁崇焕考中进士后曾在福建任知县,因其镇边策略为朝廷赏识,调任北方边防将领,又以军功逐步升为兵部尚书。在抵抗清军入侵的斗争中,有重大贡献。只是后来被敌人的反间计所害,遭崇祯皇帝处死。这里建立“总制三边坊”正是体现了当年他督师蓟辽,兼管登、莱、天津三地军务的豪迈气慨,以纪念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