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都市地景建筑之设计对策分析第一章绪论1.1 缘起现代主义建筑的泛滥带给了城市诸多的问题:城市交通的混乱、建筑*间的非人性化、景观的缺失和场所感的破坏建筑既以其为背,又最终融入其中,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们构筑了理想的生活空间,使建筑重新回归于大地,锚固于自然环境之中。吋全今日,建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吋代,从 20 世纪 90年代起,以 Peter Eisenman 的莱布斯托克公园居住区设计为起点,建筑界逐渐形成一种水平向的、体量巨大、形态上与大地和城市肌理相融合的建筑地景化倾向 ,验证了舒尔茨的 诗意的栖居的理想状态,由此,地景建筑 作为一种处理场地与环境的新型建筑策略在
2、 20 世纪末再次复兴,成为当代建筑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地景建筑倡导人工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同时具有生态化倾向并为城市提供共享空间,这种新型的场地与环境处理手法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所推崇。这类建筑不仅仅从基地选址、建构方式、表皮材料等各方面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同时在建筑形态上也寻求对自然环境的模拟和抽象,使之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空间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了大量试图与大地融为一体的优秀作品,例如丹麦建筑事务所 BIG 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目前国内的地景建筑实例往往以向线性思维进行设讨,在外部形态上追求丰富多变的造型,但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设计思维方式和技术体系,使得设计出的地景建筑没有达
3、到预期效果,不伦不类,形式与功能相悖,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使用问题。本文试图讨论大地建筑的渊源、发展,并对国外当前先进的设计方法和建构技术进行探讨和借鉴,从而对这一新定义的建筑类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1.2 相关 iflfc 及研究现状1.2.1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地景建筑,即建筑形态在经过对大地形态的回应、介入、重塑、整合之后,表现出水平伸展的大地景观的特征,并最终达到建筑与大地形态的同质(图 1-1)。建筑杂志EL corquis)在 1998 年的关于西班牙建筑师的专辑和 2002 年 Architecture review 关于荷兰建筑的专辑都以Artificial Landscape
4、为主题对当代地景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随着国外关于地景建筑的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和推广,国内建筑界也开始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与实践,但仍属于起步阶段。关于建筑与大地景观理论研究,大多仍是传统的园林建筑或者是风景建筑的概念,秉承着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隐不宜露的原则。然而,这些概念无论在场址适应性上还是功能包容性上都十分有限,难以应付当今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复杂关系,更不要说满足城市快速扩张对空间的需求,建筑功能的日益复杂和综合对现代化的地景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国内杂志发表了一些关于地景建筑的文章。东南大学华晓宁博士的建筑与景观的形态整合新的策略深入探讨了建筑学与景观学的
5、结合。东南大学陈洁萍老师的当代毯式建筑研究对国内关于地景建筑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第二章地景建筑概述2.1 地景建筑的发展历程地景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居住原型,从该原型建筑在生态节能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势,这种类型的建筑体现了技术低下的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被动式的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其特殊的自身形态只能位于正统的主流建筑形态之外。之后产生的毯式建筑具有大尺度的水平延展和特殊肌理组织的形态特征,同时它强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是当时结构主义思想的产物。近些年来此类建筑出现了新的走向,地形地貌作为一种制约建筑设计的条件成为建筑师所关注图片来的一个积极的因素,人们开始以一种主动式的姿态
6、改造利用大地形态,全新的操作方式和建筑形态在城市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柏林 G 由大学建成 20 年之后,从 Peter Eisenman 的莱布斯托克公阔住宅区(图 2-8)设计为起始,水平建筑现象在当代 H 益兴盛,其他的例如 ,妹岛和世的 21 世纪金泽县立博物馆和 MVRDV 的Hoornse Kwadraant 住宅区等,巨大而水平向延展的展现出并不规则化的集簇或茎网的结构化肌 理。而 Eisenman 的纽约 CCA 城市竞赛方案和圣地亚哥文化中心(图 2-9)、 .FOA 的横滨国际客运码头(图 2-10)等众多作品表现出地景建筑的自然形态,连绵起伏,此时的毯式建筑已经与初期的
7、结构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被査尔斯詹克斯称为地形建筑(Landform architecture)。对于这一现象,大多数人仅以形式或技术角度来看待,单纯研究它们的形式生成和建造的问题,其实低估了这一现象对于当代建筑学的意义气这一现象实际上标志着毯式建筑在当代的复兴,而当代的毯式建筑也通过不断的自我批判而 渐渐融入进当代城市的语境,以一种开放式的场域改变了城市的形态,容纳丰富变化的社会生活,进一步以景观的模式对都市能量的流动进行引导。从早期的毯式建筑到当代毯式建筑,城市都是一个重要的舞台。城市问题刺激了毯式建筑的产生,而反过来毯式建筑的发展也作用在城市自身。毯式建筑用幵放的形态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将丰
8、富变化的社会生活容纳其中,毯式建筑具有一种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将传统的城市街区生活演变为与当代城市相适应的能够生长的空间模式,以此来重新塑造传统的空问和生活体验。例如,FOA 的横滨客运站和瑞士巴塞尔的诺华制药停车场,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巧妙地消解了汽车交通与人行城市的冲突。其次,当代的毯式建筑可以被看成是在批判性的景观思想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城市设计,反映了当代毯式建筑关注城市能量的流动和渗透,通过复合的景观和多层级的不同强度地对城市活动进行干预,具有双 S 的批判能力:一方面作为无场所感的大都市的地形标志,另一方面,利用立体化空间和复合化的功能强化都市内容,以拯救在城市化的无尽扩张中变大量消失
9、的都市性。第三章 城市中地景建筑的特征. 29-453.1 消解建筑. 29-343.1.1 图底/非图底 .30-313.1.2 基座/非基座. 31-343.2 巨构形式建筑视角下的地景建筑特征.34-403.3 拓扑形态景观视角下的地景建筑特征.40-443.3.1 景观与建筑的形态整合. 40-413.3.2 微缩的景观化都市单元 .41-443.4 本章小结 .44-45第四章 地景建筑在城市环境下.45-734.1 呼应城市地形. 45-494.1.1 保留原有场地因素. 45-474.1.2 重组场地信息. 47-494.2 重构城市地表. 49-564.3 激发城市活力 .56
10、-654.3.1 建立便捷通道. 57-604.3.2 促进公众参与. 60-654.4 整合城市空间. 65-724.5 本章小结. 72-73第五章 中国地景建筑的现状研究. 73-875.1 国内地景建筑相关案例 .73-795.1.1 国内地景建筑概况 .73-745.1.2 调研概况. 74-775.1.3 其他相关案例. 77-795.2 国内地景建筑的共性分析. 79-865.3 本章小结 .86-87结论地景建筑从 20 1U:纪 60 年代发到今天,就像一切事物那样,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稃。它的发展时间与现代主义逐渐被多元主义所替代相重合,显示出地景建筑从诞生之初即与现
11、代主义持有不同的价值观与关注点。犹如高技派从创立之初的极力彰显结构技术到后期的考虑人之感受的精美,现代主义之后各个流派的发展最终都逃避不了人的主题,地景建筑也从初期的以相同特征而归类的建筑类别,到现在的作为一套致力于解决人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的手段。这种属性决定了地景建筑在当今人类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历史阶段所具有的社会学意义。本文以地景建筑的历史发展为起点,追溯十人小组 与毯式建筑的兴起,研究地景建筑发展背后的理论支持。继而对地景建筑的主耍特征进行归纳分析,这也是地景建筑之所谓地景建筑的根本它不是以流派而是以共同特征而分。分析完背景与特征后,文章将关注点落在最具社会学意义的方面:城市环境中的地
12、景建筑。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优秀的案例,来探讨地景建筑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具有的潜力,这种潜力来源于地景建筑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地景建筑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文章中所引用的案例的建筑师有解构主义的彼得*艾森曼、扎哈哈迪德,早期致力于表皮研究今日注重自然特征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还有现、在炙手可热的 BIG 事务所。他们在设计中都共同发现地景建筑在设计中所具备的优势,或者可以反过来说,他们因为对建筑在城市中呈现的状态的共同关注而被本文所收录。这就是地景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潜力。通过对于自然的模拟,地景建筑相对其他类别的建筑更具有自然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反而使其更容易融入城市环境中,并且这种融入带有某些 治疗的
13、意味。而地景建筑不断的发展更印证了当代城市中对于自然的关注、对于人的关注的缺失,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地景建筑必然会越来越多的出现。这种出现随着城市问题的日益尖锐而增多,尤其是在中国当前的城市发展中,片面的追逐城市高密度的发展与城市边缘无限度的扩张,使得人的角色在城市中越来越渺小,这严重背离了城市产生的根源为了人类美好的生活。地景建筑在中国城市中的发展也显得格外重要,都市实践事务所在这方面设计并完成了大量的建筑实践,并且通过实际的调查可以看到地景建筑作为改善城市与人的关系的有效性。参考文IjKenneuh Frampton. Modern architecture: a
14、criticalhttp:/www.e- history. New York: rhomas and Hudson 19922Frank Kajtenbach .ed. Translucent materials: glass, plastics,metals. Basel: Birkhaser: Munich Edition Detail. c20043Stan Alien .Points + Lines .Diagrams and Projects for TheCity .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4肯尼斯 .兰姆普敦著.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5肯尼斯 .弗兰姆普顿.建构文化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社.19966斯坦 .艾伦.点+线:关于城市的图解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顾大庆 .设计与视知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陈洁萍 .场地书写 当代建筑、城市、景观设计中扩展领域的地形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9华晓宁 .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0沈克宁 .建筑现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