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中日战争,欲先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朝鲜, 然后以朝鲜为 跳板进而征服中国。,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征韩侵华,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朝鲜,中国,(东学党起义),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历史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黄 海 战 役,18941895,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 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邓世
2、昌牺牲,双方损失相当。,黄海海战,致远舰部分官兵,致远舰直冲敌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 世 昌,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 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 番隅,黄海海战时为致远号巡 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 海海战中为国捐躯。,议一议:,谁胜了?,李鸿章的命令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日本:获得黄海制海权,北洋海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內,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利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辽 东 半岛战役,18941895,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旅 顺 大 屠 杀,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
3、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丁汝昌 宁死不降 自杀殉国,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请看对联:,清政府为什么战败?,战前:不作认真准备,战中:避战自保,消极迎敌 万寿庆典,挪用军费,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二、中日马关条约,1、时间:,1895 年4月,2、地点:,日本马关,3、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4、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岛、 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5、影响:,大大加深
4、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割让台湾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台湾是我国沿海的第一大岛,与福建 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其重 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 台湾,不仅掠夺了资源宝库,而且又 把台湾当作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 基地。,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割地,赔款,设厂,开埠,讨论:,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请思考:,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的权益吗?为什么?,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企图独霸中国东北,俄国的盟国,法国,德国,日 本,策划 干涉
5、,俄国,支持 干涉,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支持 干涉,清政府,还 辽,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甲午战争后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诗:,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 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 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继续进行 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 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 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 国嘴脸,比一比,马关条约,南京条约,通商:,内容,赔款;,影响,2100万元,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 上海,中国开
6、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重庆、沙市 苏州、杭州,白银2亿两,割地:,香港岛,辽东半岛、台湾岛 澎湖列岛,练习,二、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地名。,大东沟,威海卫,丰 岛,1、甲午战争后,我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是基于那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一家日本工厂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生在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洋务运动后 D甲午战争后 3黄海大战发生在( ) A.1883年 B.1884年 C1894年 D.1895年 4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当堂训练(15分钟),D,D,C,B,5马关条约中,具有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6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7、清政府与哪国签订条约中,最早涉及开设工厂:(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D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