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来源:gkstk.Com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答案:(1)以为亲(赡养) (2)憎恶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
2、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选 B。介词,在。A 项中是“和,跟” ;C 项中是“给” ;D 项中是“比”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应将重点词语“为” “贤” “修”等准确译出来。答案: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来源:学优高考网【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来概括提炼,只要合乎文意就可以。答案(示例):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5 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与本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答案: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本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 本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 ) , 桃花源记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