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中考面对面历史课件: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3264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中考面对面历史课件: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甘肃省中考面对面历史课件: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甘肃省中考面对面历史课件: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甘肃省中考面对面历史课件: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甘肃省中考面对面历史课件: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阶段 特征,秦朝,两汉时期,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前221 年秦 朝建 立,前209 年陈胜 吴广起义,前207 年秦 朝灭 亡,前202年西 汉建 立,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19年张 骞第 二次 出使 西域,前 60 年 设 立 西 域 都 护,25年东汉建立,200年 官 渡 之 战,208年 赤 壁 之 战,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266年 西 晋 建 立,316年 西 晋 灭 亡,317 年 东 晋 建 立,420年

2、东 晋 灭 亡,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589年 隋 统 一 全 国,考点精讲,考点一 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治,1.秦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秦始皇。,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目的: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措施:(1)政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 由皇帝决断14金昌3题;在地方,推行郡 县制,分天下为36郡,

3、郡下设县。,秦朝行政系统简表,(2)经济: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车辆形制。 (3)思想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军事、民族关系:对北方匈奴的侵扰采取积极防御策略;派蒙恬负责修筑万里长城,抗击匈奴;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 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秦的统一, 结束了春

4、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 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 的阶段。(2)秦统一六国,建立起中 央集权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 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秦朝疆域图,3.评价秦始皇,(1)功绩: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筑长城,修灵渠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过错: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这些都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易错易混】 (1)秦朝特指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朝代,它是一个朝代。而秦国是

5、指建立秦朝的那个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2)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第一个国家是夏。 【巧学速记】 灭六国秦统一,货币圆方孔钱。书同文度量衡,坑儒生,焚禁书。修灵渠,筑长城,修驰道,设三郡。,【知识延伸】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15庆阳1题

6、,考点二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直接原因:大泽乡遇雨,被迫起义。 概况:(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设计杀死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2)起义军接连攻下几座县城,在陈建立了政权,陈胜自立为王,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3)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一直打到咸阳附近,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但是,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考点三 汉武帝大一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1)政治:采纳主

7、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督查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让地方为中央推荐贤良的人才。,(2)思想文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15平凉1题、13平 凉2题、13陇南2题、13酒泉2题、13张掖2题;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

8、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3)经济: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统。,汉武帝,(4)军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胜而归,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5)对外交往: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意义: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发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

9、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社会达到鼎盛。但是汉武帝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巧学速记】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推恩令、置刺史、盐铁专营、五铢钱、击匈奴、设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四 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设立、丝绸之路(2016年是西域都护建立2075周年),1.张骞通西域15庆阳5题、14金昌4题、13兰州4题 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 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 远的地方称为西域。,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经过: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10、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2. 西域都护设立 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4定西3题、14武威1题、14陇南1题、14白银1题。,3.丝绸之路15兰州21题条件:张骞通西域使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匈奴威胁的解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路线: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

11、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局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巧学速记】一条路:丝绸路;两人物:张骞、班超;两件事: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考点五 三国鼎立(2016年是蜀国建立1795周年),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混战,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形势图,重要战役:(1)官渡之战: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采

12、纳谋士的计策大败袁军。(2)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形成:,国家,魏,蜀,吴,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220年,221年,222年(229年,孙权称帝),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考点六 江南地区的开发,1. 少数民族的内迁 时间:东汉末年到西晋后期。 原因: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 概况:(1)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2)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不

13、断向中原迁移。大批北方民众纷纷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 影响:(1)各民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促进了民族融合。(2)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江南,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迅速发展。,2.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概况: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万人隔淝水对峙。最终东晋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多万前秦军,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了暂时的稳

14、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北方人口大量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的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表现:(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2)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3)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4)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5)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

15、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易错易混】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朝中后期,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考点七 北魏孝文帝改革14定西23(2)题、14陇南10(1)题、14金昌5题、13白银3题、13酒泉3题、13张掖3题 时间:494年。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黄河流 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 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 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措施:(1)迁都洛阳。(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

16、饰。(4)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5)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6)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7)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15年平凉1题、15武威2题,性质: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影响: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考点点拨】孝文帝改革是东汉末年以来,各少数民族内迁进入中原后民族大融合的一次总结,全面地进行了汉化和封建化,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 【巧学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7、: 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律、学汉礼、与汉族通婚。,拓展提升,【异同比较】 1.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比较。,不同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影响,秦 始 皇,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在中央政府 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在地 方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奉行法家思想,崇尚法治,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进岭南,开凿灵渠,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分封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将地方上 的铸币权 和盐铁经 营权收归 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长安设立太学,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

18、奴,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相同点,政治上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都采取了产生重大影响的措施;思想上: 都加强思想控制,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军事上:都对匈奴采取了强硬的打击政策,2.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背景,内容,作用,相同点,商鞅变法,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地主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运动,(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都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改革,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19、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文化,孝文帝进行改革,(1)在朝廷中使用汉语 (2)穿戴汉服 (3)改用汉姓 (4)鼓励与汉族联姻 (5)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6)学习汉族的礼法,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 (1)公元纪年: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把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在元年以前发生的事,称公元前年,以后发生的事,称公元年。(2)初期和末期:一个世纪的初期和末期在计算时,要注意公元前后的问题,如2010年是21世纪初,但公元前2010年是公元前21

20、世纪末。1990年是20世纪末,而公元前1990年则是公元前20世纪初。,(3)天干地支纪年: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法。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考纲上涉及的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每增加一年,天干和地支各向后退一位。(4)年代换世纪:从某个年代的百位数算起,百位数加1,其他不变。如:1640年,百位数是6,加1即17世纪(公元前年代换世纪同公元的换算一样,如公元前29年,百位0加1,即公元前1世纪)。,【开放性设问】,1.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有什么战略意

21、义? 在今天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1)意义: 促进丝绸之路文明的开发与建设, 对于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2)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与沿线各国平等互利、 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 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 共圆“中国梦”和“世界梦”。,2.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1)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2)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3)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要发展必须要改革。国家要变得和谐强大,就要树立敢

22、于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聚焦甘肃3年中考,3. (15平凉1题)在巩固思想统一方面,秦代重在“禁”而汉代却重在“尊”。汉代的“尊”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A,【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汉武帝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7.(15平凉1题、15武威2题)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 A. 昭君出塞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册封达赖、班禅,B,【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此时,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在位时,采取了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学汉制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聚焦甘肃三年中考其他真题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