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的怀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秋天的怀念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教材分析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基于以上分析,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品味文章细节描写。3、有感情得朗读课文,体会“好好儿活” ,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赏析能力,且对于母爱这一话题也并不陌生。2. 学生对于史铁生的生平了解甚少。也很难体会到这样一个苦难的家庭和母亲那句“好好儿活” ,因此对
2、于史铁生的介绍和情感的渲染必不可少。三、教学模式我校目前形成并实行的是“问题导学”高效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紧紧抓住一个本质、满足两个要求、关注三个指向、做到“四个参与”。具体到课堂上有五个环节:问题 导 入 、 目 标 呈 现 、 释 疑 巩 固 、 盘 点 提 升 、 达 标 测 试 。在我校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引领下,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确定了“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初识文本、妙点揣摩、拓展延伸、成果采撷六环节的语文阅读课教学程序。四、教学设计根据我校的语文教学模式,结合这一课的特点和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将扣住作品“好好儿活”这条主线
3、,力求以一线串珠,成功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所以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计划用时 2 分钟)通过对史铁生的简单介绍进入文本。(史铁生,著名作家。22 岁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 3 次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2002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 OO 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
4、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设计意图:图文并茂,让这些 00 后的孩子们感悟文本背景和作者经历,以便更深入品读课文,熏陶感情。(二)整体感知(对话文本) (计划用时 10 分钟)学生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谈谈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诵课文,完成表格。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自主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理解作者与母亲的苦难。(三)研读赏析(计划用时 20 分钟)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针对本节的教学重点设计,共有两个学习任务:任务一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分析
5、理解母亲这一形象;并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期盼。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好好儿活” 。 这一环节小组进行合作,教师引导做示范。通过朗诵,关键字赏析,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分析细节描写,实现目标 1,突破教学重点;并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实现目标 2。(四)主题升华(计划用时 10 分钟)母亲这一次又悄悄地出去了,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是母亲离去后的秋天,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补充史铁生合欢树 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便于学生更好把握主题。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像秋霜中的菊花一样,重新获得新生,此刻引导学生读出一份对生活的期待和热爱。五、板书设计详见课件。设计意图: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建构。六、资源开发1.多媒体资源精心制作课件,为上课做好充足准备。2.文本资源在主题升华环节,补充史铁生相关作品,便于学生对主题更好的把握。七、说得失1、收获:主线一直贯穿课堂,让学生深入思考“好好儿活”的深刻含义;朗读是这节课培训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2、遗憾之处: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还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