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8 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课前预热】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臀部( ) 两栖( ) 褶皱( ) 潮汐( ) 劫难( ) 陨石 ( ) 衍射( ) 蟾蜍( ) 2解释下面的词语。劫难 天衣无缝 追溯 致密 3根据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填空。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阿西莫夫是 国著名科普作家和 小说家。 短文两篇都是从恐龙灭绝这一事实入手来探讨恐龙为什么灭绝的,前一篇原因是大陆漂移,后一篇原因是 。两篇短文的说明顺序
2、都是 。【课堂学习】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画出应该掌握的词语,不会读的和不理解的查字典词典解决;在了解大致内容。两篇文章各有一个句子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来写在下面。 2.细读课文。把握两篇文章所述的内容,找出各自说明的顺序及角度。3.品读课文。选择一两个语段进行阅读,找出本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4.有效训练(习题二)分析句子的作用。【自读点拨】(1)关于地壳运动。地壳是由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层圈,和紧挨它下面的上地慢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的下地幔是一层软的物质,被称作软流圈,它具有可塑性,可以缓慢流动。软流圈中的各种物质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
3、使其内部发生变化。于是,温度高、密度小的物质受热膨胀向上浮动,反过来,温度低、密度大的物质受冷收缩向下沉积,这样两种物质就形成热力和重力的对流。向上流动的物质穿过软流圈上部接近岩石圈时,就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由此影响到岩石同,引起地壳运动。人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现象,便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2).关于板块运动。有人从世界地图上惊奇地发现:现在南美洲东部巴西的凸出部分,恰恰是原来大洋彼岸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北美洲与欧洲和格陵兰也能完全吻合地拼在一起。1921 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他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大洋彼岸对应的位置上,
4、发现了相对应的山脉、矿产和相同的陆生动物化石。 1961 年美国人赫斯和迪茨再进一步提出了海底扩张说。由于大陆漂移学说研究的是大陆,海底扩张学说研究的是洋底。如何从包括大陆和海底两个方面去统一认识全球构造呢?于是,板块构造学说应运而生。 法国地震学家勒皮雄在研究了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以后,首创了板块学说。它是 ZO 世纪 6O 年代轰动全球的地质构造学的变革。它认为,地球岩石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活动的海底构造如海岭、岛弧、海沟和海底水平断裂等,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它们浮在炽热的地幔表面不断运动,每个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板块之间的边缘带上地壳活动较强,板块运动引起地壳运动,推动海底扩张,
5、使洋壳不断更新,当两个板块相撞挤压时,就形成崇山峻岭;相对错动时,就形成断裂。岛屿和海沟是由于两个板块俯冲并上提形成的,板块运动使地壳受压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火山爆发和地震。 板块学说把地球分成了 6 大板块,即太平洋、欧亚、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极洲。 (3).关于恐龙的灭绝。在距今大约 23 亿一 8000 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1 亿多年。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一是气候变冷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而以吃食草恐龙为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而去;二是中生代的白玉纪后期,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便全部死掉;三是白至纪后期,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一些同时期的生物都杀死了;四是在白至纪后期,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