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学习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学习重难点】:1、学习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品一品1、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2、快速阅读 23 自然段,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并试着品味这两段的语言。二、悟一悟3、 精读课文 610 段,思考并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组名: 姓
2、名: 乐学( )善学( )勤学( )三、思一思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1) 文章首先介绍 _ _,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_ ,接着说明_ _ ,最后说明_ _ 。(2)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_ 顺序、 _ 顺序、_ 顺序。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四、知识运用: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清明前,开秧田”“柳毛开花,点豆种瓜”“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燕子低飞要落雨。龟背潮,下雨兆。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馒头云,天气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课堂小结】:【当堂训练】【课后作业】【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