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近作者: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自号弁(bin)阳老人、四水潜夫,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词等。写作背景:课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观潮所记即为此事。相
2、关链接: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 50 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的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 100 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一)、给下列字词注音。雷霆 吞天沃日 玉系腰 京尹 艨艟
3、乘骑课前预习预习自测二教材助读一倏尔 一舸 善泅者 倍穹 僦赁 不容间( 二 ) 、 解 释 下 列 加 点 词 语 。方其远出海门 仅如银线 际天而来 沃日 艨艟 既而尽奔腾乘骑 弄旗 标枪 略不相睹 随波而逝 披发文身 溯迎而上 鲸波万仞 溢目 倍穹 僦赁( 三 ) 、 翻译下列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玉城雪岭际天而来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吴儿善泅者数百珠翠罗绮溢目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四)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_(1232-约 1298)_(朝代)词人,字_号_,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人,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
4、称_。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本文选自他的著作_。第一课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课中探究学始于疑一质疑探究二探究点 1: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意进行疏通,把握文意。探究点 2: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探究点 3: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我的知识网络图三(一)、解释下列词语伟观 既望 势极雄豪 既而 倏尔 奔腾 标枪如履平地 人物 溯迎 出没 席地 吞天沃日(二)一词多义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海涌银为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3、势极雄豪当堂检测四既而尽奔
5、腾分合五阵之势(三)翻译下列句子。浙江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温,以此夸能(四)给下列语句划分节奏1、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2、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3、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4、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第二课时1、作者在写海潮方面运用了哪些技巧?2、理解文意联系写作背景,品味作者写此文的思想情感。探究点 1: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解析提示:联系具体的语句,从不同的写作角度
6、来分析。学始于疑一质疑探究二探究点 2:文章第二段中写水军将士“如履平地”,有什么样的内涵?探究点 3:第三段“吴儿”手持十幅大彩旗的作用是仅仅为了好看吗?探究点 4:文章题目为“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探究点 5:文章结尾一段只是写观潮之人,并没有写潮水是否为“蛇足”?探究点 6:联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武林旧事的背景,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知识网络图三(一)课文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潮来之壮、_、_以及观潮之盛等场面,自然美、_交织在一起,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_(四字词语),抒发了作者_的真挚感情,含蓄的表达了作者_一往情深。(二)艺术特色:
7、( 1) 结 构 _, 语 言 精 炼 , 作 者 以 _为 线 索 , 写 景 与 记 事 相 结 合 , 正面 描 写 与 _相 结 合 , 用 语 简 练 , 井 然 有 序 。( 2) 描 写 生 物 : 不 仅 用 了 _、 _等 修 辞 手 法 , 而 且 即 使 是 简 洁 的 白当堂检测四描 手 法 , 也 十 分 形 象 生 动 。(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雷霆(li tng) 沃日(w) 京尹(yn)B、艨艟(mng chng) 倏尔(sh) 百舸(g)C、塞途(si t) 泅水(qi) 步履(l)D、僦赁(ji ln) 溯流(s) 罗绮(q)2
8、、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溯迎而上 沿溯阻绝B、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C、仅有“敌船” 仅如银线D、旗尾略不沾湿 人物略不相睹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方其远处海门古义:_今义:_(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古义:_今义:_4、下列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出没于鲸波万仞中C、以此夸能D、虽席地不容间也5、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课后训练十分热闹。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
9、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6、填空。本文作者_(1232-约 1298),_(朝代)词人,字_,号草窗,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_”。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辑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二)文本探究7、用原文填空。(1)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_。(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3)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抓住富于特征和表现力的情态,作传神的刻画。用
10、“_”写弄潮健儿的外形,表现出一种民间风俗特色;用“_”写弄潮儿的“勇”;用“_”突出弄潮儿本领之“能”。8、对本文的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B、本文运用了白描、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其生动性,语言也十分简洁生动。C、本文使用了渲染手法。如“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D、本文运用了烘托手法。烘托又称“衬托”“相衬”,江干上下“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烘托观潮盛况。(三)课内精读9、阅读课文,回答后面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势极雄
11、豪(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珠翠罗绮溢目(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D、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3)翻译下面的句子。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_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_(4)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_(四)综合实践10、请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两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指出这首诗歌所歌咏的人物。_(2)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故事或典故。_(
12、五)拓展延伸(*)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白洋潮张岱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先辈言:渐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
13、何耶?【注释】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遄(chun):迅速。真:同“直”。擘(b)翼:张开翅膀。蹴(c)起:涌起。镞镞:同“簇簇”,聚集。辟易:惊退。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事:三江看潮 他很擅长讲故事B、岁岁如之 如驱千百群小鹅C、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D、势欲拍岸而上 势极雄豪(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 坐半日,颜始定(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文从字顺。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_看者辟易,走避塘下。_(4)作者为了突出海潮的壮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_(5)第二段“坐半日,颜始定”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6)本文同周密的观潮同写浙江之潮,它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