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种子的物理性,第一节 种子的比重、容重和千粒重 第二节 种子的密度和空隙度 第三节 种子的散落性和自动分级 第四节 种子的导热性和热容量 第五节 种子的吸附性、吸湿性和平衡水分,种子的物理性:种子本身在移动、堆放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多种物理特性.主要影响因素:作物品种遗传特性,环境条件。种子的物理性和种子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也与种子的加工、贮藏密切相关。,第七章 种子的物理性,第一节 种子的比重、容重和千粒重,一、种子的比重 (一)种子比重的概念种子比重指种子绝对重量与绝对体积的比值,单位为 克/毫升 (二)影响种子比重的因素:种子比重与种子的形态构造、内含物质地、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2、,1、种子的化学成分:脂肪少则比重大,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 2、种子的成熟度、饱满度 一般种子愈成熟、愈饱满比重愈大 油质种子愈成熟、愈饱满比重愈小 3、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组织的致密程度 光滑无附属物、致密角质则比重大 4、种子的呼吸作用:新种子 陈种子,(三)种子比重的测定方法 1、酒精测定法 2、比重计测定法,(四)种子比重测定的意义种子工作中,种子比重常用于: 清选分级 播前处理 计算种子堆密度:容重/比重100% 一般种子容重和比重呈正相关。,二、种子的容重 (一)种子容重的概念 种子容重指单位容积内种子的重量, 单位为克/升。 (二)影响种子容重的因素1、比重2、种粒间空隙大小3、
3、 杂质4、 水分5、其它,(三)容重的应用容重是种子特别是麦类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估算重量和体积。(重量=容积*容重)亦可用其计算仓容和运输用车皮数。,三、千粒重 (一)千粒重的概念指国家标准水分农作物种子1000粒的重量(克),通常则指自然干燥状态下1000粒种子 重量(克)千粒重是种子产量构成三大要素之一,亦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二)影响千粒重的因素:千粒重因植物、品种类型(遗传因素)而有大差异,同品种因生长环境、收获期(外因)而有较小差异 1、比重 2、大小、饱满度,(三)千粒重的表示方法 1、实测千粒重:当地温湿条件下千粒重 2、干物千粒重:烘干后千粒重 3、规定水分千粒重
4、国家标准水分种子千粒重实测千粒重(1实测水分)/(1规定水分),(四)千粒重的测定方法: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有千粒法、百粒法和全粒法:千粒法从净种子中数取1000粒(大粒500粒)称重,两次重复,两次重量差若5%,则称取第三份试样,选两次差距最小的计算平均值,百粒法从净种子中数取每份试样100粒,八次重复,称重后计算变异系数:若带稃壳种子 6 . 0,其它种子 4 . 0,换算千粒,若超过此数值,则应再测8个重复,计算16个重复的标准差,凡与平均数之差超过2个标准差测定值的均略去,计算其余重复的平均值。 全粒法将全部净种子式样或称取一定重量的种子全部计数, 然后换算出千粒重。,(五)千粒重在实践上
5、的应用 1、确定品质 种子千粒重高: 粒大、饱满充实营养品质好 胚大、活力高出苗率高、苗壮贮藏物质多 出苗率高、苗壮 2、确定播量每亩播量(千克)= 基本苗*千粒重(克)/( 1000*1000*发芽率% ) 3、估计产量亩产量(千克)=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克)/(1000*1000 ),四、比重、容重、千粒重之间的关系 1、正相关 2、同一品种千粒重与容重大致上是一种正比关系,品种不同,无比例关系,第二节 种子的密度和孔隙度,一、概念种子(堆)的体积实际是由种粒(包括固体杂质)和空隙构成。种堆密度: 种粒体积占种堆总体积的百分数。种堆孔隙度:种堆空隙体积占种堆总体积的百分数。二者互为消
6、长,之和恒等于100%,即密度+孔隙度=100%,二、影响种子密度和孔隙度的因素 1、种子形状、大小和整齐度:种粒大且均匀,孔隙度大 2、种子表面性状:有颖壳或毛,孔隙度大, 3、杂质:种堆中轻型杂质多,孔隙度大 4、水分:种子干燥(未吸潮)孔隙度大 5、其它:种堆薄、未受挤压,孔隙度大,三、 实践意义:种堆孔隙度大: 有利于内外气体交换, 温湿气易散发 熏蒸杀虫效果好 耐贮藏 有毒气体散发快,第三节 种子的散落性和自动分级一个种子群体,一旦受到外力影响,各子粒(成分)相互间的位置会发生变动,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流动的程度和形式受外力和自身性质影响。,一、种子散落性 (一)种子散落性的概念指种
7、子由高处下落或向低处移动时向四周流散开来的特性 (二)种子散落性大小的指标 (1)静止角:指种粒从一定高度自由落到水平面上所形成圆锥体的斜面和底部直径构成的夹角,(2)自流角:指种粒在一斜面上开始滚动到决大多数种子滚完,两个斜面与底面构成的夹角即1 2静止角和自流角小种子的散落性好:贮藏安全对仓壁的侧压力,(三)影响散落性的因素种子的散落性决定于:种子形态 圆、滑、稍大、完整 含杂情况 轻浮杂质少 散落性大水分含量 低贮藏情况 未吸湿发热、无霉无虫,(四)散落性在实践上的意义: 1、判断贮藏的稳定性 2、估计仓壁所承受的侧压力大小 3、在种子清选、输送及保管过程中调整设备:种子清选时自流躺筛的
8、倾斜角应稍大于静止角,使种子顺利通过 种子输送时输送带的坡度应小于静止角,以防种子下滑,二、种子的自动分级 (一)概念:种子堆移动时,种子堆中性质相似的组分会聚集在相同的部位,使种堆中的各个组分发生重新分配和聚集的现象,称自动分级,(二)产生原因:种堆内各组分的比重不同、散落性不同。 种子本身的物理性质 客观条件:种子在出入库和运输过程中均能发生自动分级。A、投倒方式B、落点高低C、净度和整齐度D、出仓先后E、振动,(三)自动分级的作用及不利影响 自动分级打破了种堆平衡,常导致孔隙度变小 吸湿性增强,易返潮 易发热、生虫发霉 影响熏蒸效果 影响扦样的代表性 应提高清选水平,改进贮运技术,以避免
9、严重的自动分级发生,(四)减小自动分级的方法 1、入仓前准备 2、设备处理,第四节 种子的导热性和热容量 一、 种子的导热性种堆传热方式: 种粒彼此直接接触;空隙中空气流动,(一)概 念 1、导热性: 种子传导热量的性能称导热性。 2、导热系数:指一米厚的种子堆,当表层和底层的种温相差一摄氏度时,在每小时内通过该种子堆每平方米表层面积的热量。单位是千焦/小时.米.度。种子的导热系数一般很小。,(二)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1、水分2、种子本身特性3、种堆情况,(三)种子导热性差在农业实践中的意义 1、有利方面:冷贮 2、不利方面:造成种子发热造成结露造成种子堆内部水分的转移,二、种子的热容量 (一)
10、热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热容量:1kg种子升高1 所需热量,单位为 kcal/kg . 种子的热容量主要受化学成分影响:如水为1,脂肪0.49,淀粉0.37,纤维 0.32种子含水量高,则热容量大脂肪含量高,则热容量大,(二)种子热容量的计算C = Co (100- V )+4.18 V/100 其中:C:含有一定水分的种子热容量 Co:种子绝对干燥时的热容量 V:种子的含水量,(三)热容量的应用 1、计算种子在贮藏期间放出的热量,以便采取适当措施 2、对种子烘干有指导意义:先预干,再烘干,否则,耗能多,影响种子质量 3、 对种子贮藏有指导意义,第五节 种子的吸附性、吸湿性和平衡水分 一、种子的
11、吸附性 (一)吸附性的概念种子内部也有一定的胶体存在,其胶体具有多孔性的毛细管结构,在种子表面和毛细管内壁,可以吸附其他物质的气体或者其他分子,这种特性称为种子的吸附性。例如,种子遇见农药、化肥、汽油、煤油等物质时就很有可能吸附。,(二)种子吸附的四种形式及有关概念四种形式吸附:一种物质的气体分子凝集在种子胶体的表面称吸附。吸收:种子吸附之后,气体分子进入毛细管内部而被吸着叫做吸收。毛细管凝结:气体分子在毛细管内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凝结成液体称为毛细管凝结。化学吸附:一部分气体分子渗透到细胞内部而与胶体微粒密切结合在一起,甚至和种子内部的有机物起化学反应,形成一种不可逆的状态,称化学吸附。,相关
12、概念 吸附容量: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吸附气体的能力 吸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的气体的数量 解吸作用: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从种子表面或毛细管内部释放出来,而散出到空气中去的过程 吸附平衡:单位时间吸附和解吸的气体数量相等时的吸附状况。,(三)影响种子吸附强弱的因素1、气体浓度2、气体的化学性质3、温度4、种子的形态结构5、吸附面大小6、吸附时间,二、种子的吸湿性和平衡水分 (一)吸湿性:指种子对水汽吸附和解吸的性能。种子是具多孔性毛细管结构的胶体,具有吸附外界水蒸汽或其它气体的能力吸附当环境改变时,种子吸附的气体分子又可释放到空气中去解吸 种子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随外界条件而变换。,吸湿过程:,2、
13、平衡水分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经过一段吸湿过程后,种子含水量就保持平衡状态,即种子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汽分子等于防出的水汽分子,这时的种子含水量称为种子的平衡水分。处于平衡水分条件下的大气湿度称为平衡相对湿度。种子平衡水分是衡量种子吸湿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3、影响吸湿性和平衡水分的因素A、种子的化学成分B、种粒的形态结构C、种子的质量状况D、空气的相对湿度E、空气的温度,(四)吸附滞后现象同一作物种子对水汽吸附和解吸附时,正在吸湿增加水分的种子和正在散湿降水的种子,尽管处在同一温度和相对湿度下,而平衡水分却不同,吸湿增水种子的平衡水分始终小于散湿降水种子的平衡水分,这个现象称吸附滞后现象。,思 考 题,1、种子的比重、容重和千粒重的概念、计算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2、种子的密度和孔隙度的概念、影响因素,指导意义 3、种子的散落性和自动分级的概念、影响因素,指导意义 4、种子的导热性和热容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影响因素,指导意义 5、种子的吸附性、吸湿性和平衡水分的概念、影响因素,指导意义 6、种子吸附滞后现象的概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