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140.10X 55备案号: DB32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DB32/T 16842010绿杨春茶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Luyangchun tea -Technical rules for production of tea plant2010-12-20 发布 2011-02-20 实施江 苏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B32/T 1684-2010前 言绿杨春茶产于江苏扬州地区, 由于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 绿杨春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 其形似柳 芽 、 香 气 馥 郁 、 滋 味 鲜 醇 、 汤 色 清 明 、 叶 底 嫩 绿 , 在 全 国 和 省 名 茶
2、 评 比 中 多 次 获 奖 , 在 扬 州 地 区 更 是 家 户喻晓, 绿杨春茶已成为扬州市的特色农产品。 但由于栽培技术的不规范, 使企业生产的绿杨春茶品质 差 异 较 大 , 为 规 范 生 产 , 提 高 生 产 技 术 和 茶 叶 质 量 , 保 护 绿 杨 春 茶 的 品 牌 , 根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标 准 化 法 的 要 求 , 特 制 定 绿 杨 春 茶 茶 树 栽 培 技 术 规 程 。本标准的编写按照 GB/T 1.1-2009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 :标 准 的 结 构 和 编 写 的 规 定 进 行 。 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
3、局提出。本标准由仪征市农林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爱琴、王春军、严玉华、时乐平、钟靓、邓永庆、王玉红。IDB32/T 1684-20101绿 杨 春 茶 茶 树 栽 培 技 术 规 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加工绿杨春茶的茶树栽培的基本要求, 包括基地选择、 规划, 茶树种植, 土壤管 理和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本标准适用于扬州地区绿杨春茶的栽培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列 文 件 对 于 本 文 件 的 应 用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凡 是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 , 仅 注 日 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4、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 药 安 全 使 用 标 准GB/T 8321 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GB 11767 茶树种苗NY 5020 无 公 害 食 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DB32/T 446-2007 绿 杨 春 茶3 基地的选择、规划3.1 产 地 环 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020 的 要 求 。3.2 基 地 规 划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 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 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3.3 道 路 和 水 利 系 统3.3.1 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
5、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3.3.2 建 立 完 善 的 水 利 系 统 , 做 到 能 蓄 能 排 。3.4 品 种 选 择选择适应我市地理、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如龙井 43、龙井长叶、储叶、鸠坑、福鼎 大白茶等,大面积栽种最好选择个品种以上、“早、中、晚”芽种搭配。种苗质量应符合 GB 11767 规定的 1、 2 级标准。3.5 茶 园 生 态 建 设3.5.1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DB32/T 1684-20102渠两边种植行道
6、树。集中连片的无性系茶园可适当间植适宜树种。3.5.2 新 建 茶 区 注 重 林 网 、 间 种 的 配 套 。3.5.3 对 缺 株 断 行 严 重 、 覆 盖 度 低 于 50%的 茶 园 , 通 过 补 植 和 合 理 剪 、 采 等 措 施 提 高 茶 园 覆 盖 度 。3.5.4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来源、使用情况,以及其他 栽培管理措施。4 茶树种植4.1 茶 园 开 垦 应 注 意 水 土 保 持 , 根 据 不 同 的 坡 度 和 地 形 , 选 择 适 宜 的 方 法 和 施 工 技 术 。4.2 茶 苗 栽 植 : 2 月上中旬-3
7、月 10 号 左 右 , 采 用 双 行 单 株 定 植 , 小 行 距 35 cm,株距 20 cm; 茶 苗 栽 前对茶根进行适当修剪, 沾黄泥浆; 栽植深度 10 cm 左右, 注 意理顺茶根, 踩实, 立即 浇足浇透定植水; 栽后留叶 2-3 片 , 其 余 剪 去 , 在 茶 垄 上 覆 盖 一 层 稻 草 , 厚 度 以 不 见 土 为 宜 , 并 用 泥 土 适 当 覆 盖 , 以 免 风 吹草散。4.3 茶 园 与 农 田 、 果 园 交 界 处 应 设 置 隔 离 沟 和 隔 离 带 。5 土壤管理与施肥5.1 土 壤 管 理5.1.1 定 期 监 测 土 壤 肥 力 水 平
8、 和 土 壤 结 构 , 有 针 对 性 的 采 取 土 壤 改 良 措 施 。5.1.2 幼 茶 园 合 理 覆 盖 提 高 茶 园 的 保 土 蓄 水 能 力 。 覆 盖 物 未 受 有 害 或 有 毒 物 质 的 污 染 , 杂 草 无 种 子 。5.1.3 采 用 合 理 耕 作 、 施 用 有 机 肥 等 方 法 改 良 土 壤 结 构 。 耕 作 时 应 结 合 气 候 条 件 。5.1.4 幼 茶 园 或 台 刈 改 造 ,合 理 间 作 绿 肥 , 培 肥 土 壤 。5.1.5 茶 园 土 壤 适 宜 pH 值 在 4.5 6.0 范 围 , 土 壤 pH 值 在 6.5 以
9、上 , 多 选 用 硫 肥 调 节 。5.1.6 土 壤 相 对 含 水 量 低 于 70%的 茶 园 宜 节 水 灌 溉 , 灌 溉 用 水 符 合 NY 5020 的要求。5.2 施肥5.2.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平 衡施肥,防止缺肥和过量施肥。5.2.2 肥 料 以 有 机 肥 为 主 , 化 学 肥 料 与 有 机 肥 配 合 使 用 。5.2.3 有 机 肥 料 施 用 前 应 经 无 害 化 处 理 , 质 量 符 合 有 机 肥 地 方 标 准 。5.2.4 施肥分为基肥与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
10、,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 幼 茶 园 离 根 部 20cm 左 右 、 成 年 茶 园 在 树 冠 垂 直 范 围 内 开 沟 , 施 肥 深 度 20cm 以 上 , 一 般 每 亩 施 饼 肥 或 商 品 有 机 肥 200 300 , 配 合 施 用 磷 肥 、 钾 肥 和 其 他 所 需 营 养 。 追 肥 可 结 合 茶 树 生 育 规 律 进 行 多 次 , 以 化学肥料为主, 在茶叶开采前 15 30 天开沟施入 , 沟深 10cm 左右。 追施化学氮肥每亩每次施用量 (纯 氮 ) 不 超 过 15 、 年 总 用 量 不 超 过 60 , 施 后 及 时 盖 土 。5.2.5 根
11、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注册。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 相 结 合 , 采 摘 前 10 天 停 止 使 用 。6 病虫草害的防治6.1 农 业 防 治6.1.1 换 种 或 新 拓 的 茶 园 , 应 选 用 对 当 地 主 要 病 虫 抗 性 较 强 的 品 种 。3DB32/T 1684-20106.1.2 分 批 、 多 次 、 及 时 采 摘 , 抑 制 假 小 绿 叶 蝉 等 危 害 芽 叶 的 病 虫 。6.1.3 通 过 修 剪 减 轻 毒 蛾 类 、 蚧 类 等 害 虫 的 危 害 , 控 制 螨 类 的 越 冬 基 数 。6.1.4 秋末 宜结合
12、施基肥, 进行茶园深耕, 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6.2 物 理 防 治6.2.1 采 用 人 工 捕 杀 , 减 轻 茶 毛 虫 、 蓑 蛾 类 等 害 虫 危 害 。6.2.2 利 用 害 虫 的 趋 性 , 进 行 灯 光 诱 杀 、 色 板 诱 杀 或 异 性 诱 杀 。6.2.3 采 用 机 械 或 人 工 方 法 防 除 杂 草 。6.3 生 物 防 治6.3.1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 素对天敌的伤害。6.3.2 宜 使 用 生 物 源 农 药 , 如 微 生 物 农 药 和 植 物 农 药
13、。6.4 化 学 防 治6.4.1 严 格 按 制 定 的 防 治 指 标 , 掌 握 防 治 适 期 施 药 。 宜 一 药 多 治 或 农 药 的 合 理 混 用 (附 录 A 茶园主要 病 虫 害 的 防 治 指 标 、 防 治 适 期 及 推 荐 使 用 药 剂 )。6.4.2 宜 低 容 量 喷 雾 , 一 般 蓬 面 害 虫 实 行 蓬 面 扫 喷 ; 茶 丛 中 下 部 害 虫 建 议 侧 位 低 容 量 喷 雾 。6.4.3 有 限 制 地 使 用 高 效 、 低 毒 、 低 残 留 农 药 品 种 。6.4.4 严 格 按 照 GB 4285、 GB/T 8321 的 要 求
14、 控 制 施 药 量 与 安 全 间 隔 期 。6.4.5 非 生 产 季 节 宜 选 用 石 硫 合 剂 进 行 封 园 。6.5 植 物 检 疫从外地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的病虫草随种苗带入或带出。7 茶树修剪7.1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 培养树冠,复壮树势。7.2 定 型 修 剪 于 春 茶 前 进 行 , 其 它 修 剪 方 式 在 春 茶 后 进 行 。7.3 定 型 修 剪 分 三 年 进 行 , 第 一 年 剪 口 离 地 10cm, 以 后 每 年 剪 口 在 上 年 剪 口 基 础 上
15、 提 高 5 cm。7.4 轻 修 剪 每 年 进 行 一 次 , 剪 去 蓬 面 5 cm 左 右 枝 叶 。 深 修 剪 采 摘 园 约 4 年 一 次 , 以 剪 去 蓬 面 20 cm 左右枝叶。7.5 茶 园 树 势 衰 弱 , 需 要 更 新 复 壮 时 采 用 重 修 剪 和 台 刈 , 剪 口 分 别 离 地 面 50 cm、 30 cm, 剪 后 应 使 用 波尔多液冲洗枝干,并清理树冠。7.6 覆 盖 度 较 大 的 茶 园 , 每 年 进 行 茶 行 边 缘 修 剪 , 保 持 茶 行 间 20cm 左 右 的 间 隙 , 以 利 田 间 作 业 和 通 风 透光。7.7
16、 修 剪 后 茶 园 应 加 强 肥 水 管 理 。8 采摘8.1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 照标准,适时采摘。8.2 采 摘 按 照 DB32/T 446-2007的 规 定 进 行 。4DB32/T 1684-2010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常用药剂表 A.1 规 定 了 茶 园 主 要 病 虫 害 的 防 治 指 标 、 防 治 适 期 及 常 用 药 剂 。表 A.1 茶 园 主 要 病 虫 害 的 防 治 指 标 、 防 治 适 期 及 常 用 药 剂病虫 害 名 称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常
17、用药剂 使用剂量g (ml)/667m2 稀释倍数安全 间隔 期天施药方 法、每 季使用 次数茶尺蠖病毒制剂( 0.2 亿 PIB/ml)50 1000 3 a 喷雾 1 次2.5%联苯菊酯乳油 12.525 3000-6000 6喷雾 1次茶 尺 蠖幼虫量每平方米 7 头 以上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应 掌握在 1 龄2 龄幼虫 期,喷施化学农药或植 物源农药掌握在 3 龄前 幼虫期。 10%氯氰菊酯乳油 12.520 4000-6000 7喷雾 1次白僵菌制剂(100 亿孢子/g)100 500 3 a 喷雾 1 次假眼 小 绿 叶 蝉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 6 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 15 头 ;
18、第 二 峰 百叶虫量超过 12 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 27 头施药适期掌握在高峰前 期,且若虫占总量的 80%以上。 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同茶尺蠖)茶橙 瘿 螨每平方厘米有虫 34 头,或指数值 68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 为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克螨特 40-50 1500-2000 10 a 喷雾 1 次茶毛虫病毒制剂( 0.2 亿 PIB/ml。 )50 1000 3 a 喷雾 1 次茶 毛 虫臼丛卵块 5 个以上 3 龄前幼虫期氯氰菊酯(同茶尺蠖)50%辛硫磷乳油 5075 1000-1500 3-5喷雾 1次黑刺 粉 虱23 头/叶, 卵孵化盛末期 10
19、%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30 3000-4000 7-10喷雾 1次2.5%溴氰菊酯乳油 12.520 4000-6000 5喷雾 1次茶 蚜 有蚜芽梢率 41%5%,发生高峰期,一般为 5月上中旬和 9 月下旬-10 月中旬 吡虫啉(同黑刺粉虱)溴氰菊酯(同茶蚜)茶小 卷 叶 蛾1、2 代,采摘前,每 平米茶丛幼虫数 8 头 以 上 ; 2 代4 代每平 方米幼虫量 15 头以上1、2 龄幼虫期氯氰菊酯(同茶尺蠖)茶刺 蛾每平方米幼虫数幼龄茶园 10 头 、 成 龄 茶 园15 头2、3 龄幼虫期 参照茶尺蠖石灰半量式波 尔 多 液 ( 0.6%) 75000采摘期不 宜使 用喷雾茶 白
20、星 病叶罹病率 6%春茶期, 气温在 16 24,相对湿度 80%以 上;或叶发病率6% 70%甲基托布津呆湿性粉剂 5075 1000-1500 10 喷雾茶 饼 病芽梢罹病率 35%春、秋季发病期,5 天中有 3 天上午日照2.5mm5mm; 芽梢发病率35%参照茶白星病5DB32/T 1684-2010表 A.1 茶 园 主 要 病 虫 害 的 防 治 指 标 、 防 治 适 期 及 常 用 药 剂 ( 续 )病虫害名 称防治指标 防治适期 常用 药剂 使用剂量g (ml)/667m2稀释 倍数安全间隔 期天施药方法、每季使用次 数茶云 叶罹病率 44%;成 6 至 9 月发生盛期,气温
21、28,纹叶 老叶罹病率 10% 相对湿度80%划叶发病率 10%枯病 15% 15%施药防治参照茶白星病a表 示 暂 时 执 行 标 准6DB32/T 1684-2010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表 B.1 规 定 了 无 公 害 茶 园 可 使 用 的 农 药 品 种 及 其 安 全 标 准 。表 B.1 无 公 害 茶 园 可 使 用 的 农 药 品 种 及 其 安 全 标 准农药品种 使用剂量 g (ml)/亩 稀释倍数 安全间隔期,天 施药方法、 每季最多 使用次数35%赛丹乳油 75 1000 7 喷雾 1 次50%辛硫磷乳油 5075 10001
22、500 35 喷雾 1 次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 12.520 40006000 5 喷雾 1 次2.5%联苯菊酯乳油 12.525 30006000 6 喷雾 1 次10%氯氰菊酯乳油 12.520 40006000 7 喷雾 1 次2.5%溴氰菊酯乳油 12.520 40006000 5 喷雾 1 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30 30004000 710 喷雾 1 次15%速螨酮乳油 2025 30004000 7 喷雾 1 次20%四螨嗪悬浮剂 5075 1000 10a 喷 雾 1次 0.36%苦参碱乳油 75 1000 7a 喷雾2.5%鱼藤酮乳油 150250 300500
23、7 喷雾20%除虫脲悬浮剂 20 2000 710 喷雾 1 次Bt 制剂(1600 国际单位) 75 1000 3a 喷 雾 1次 茶尺蠖病毒制剂0.2 亿 PIB/ml) 50 1000 3a 喷 雾 1次 茶毛虫病毒制剂(0.2 亿 PIB/ml。 ) 50 1000 3a 喷 雾 1次 白僵菌制剂(100 亿孢子/g) 100 500 3a 喷 雾 1次 粉虱真菌制剂(100 亿孢子/g) 100 200 3a 喷 雾 1次 41%草甘膦水剂 150200 150 15a 定向喷雾45%晶体石硫合剂 300500 150200 采摘期不宜使用 喷雾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0.6%) 75000 采摘期不宜使用 喷雾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5100 8001000 10 喷雾70%甲基托布津呆湿性粉剂 5075 10001500 10 喷雾a 表示暂时执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