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蔡运龙中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流变与融合.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531881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运龙中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流变与融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蔡运龙中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流变与融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蔡运龙中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流变与融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蔡运龙中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流变与融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蔡运龙中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流变与融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流变与融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研究中心,蔡运龙,引言,中国地理学发展到今天,是不断继承、融合和发扬中外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结果,挖掘、疏理和集成其中的精华,对于推进未来的自主创新很有必要。,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流变,传统地理学 “科学的”地理学 “人本的”地理学 多样化的地理学,传统地理学:“计量革命”前的地理学,以空间差异为基础的综合学科 洪堡“综合的、辩证的、比较的自然要素编整” 李特尔导出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是近代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最早阐发者 道库恰耶夫创立自然地带学说 马什第一个指出和分析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预 戴维斯将进化论引入地理学,创

2、建了地貌轮回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怀特关于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和人类环境的综合研究,开启了环境管理的先河,“科学的”地理学:力图建立普适性规律的地理学 最先作为物理学然后作为整个自然科学,甚至也成为经济学甚至社会学研究框架的逻辑实证思想和方法被引进地理学 着重科学理论结构的逻辑分析,但又以经验证据来解释科学的概念和理论 取法自然科学方法,着重理论、模型和计量化,推求因果关系,寻找普遍性抽象法则,追求地理学的“科学”化 系统论思想和方法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明和发展,“科学”地理学思想和方法创新经典案例 邦奇的理论地理学 哈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 哈格斯特兰关于创新中心及其扩散的分析 阿布勒

3、等的空间组织:地理学家对世界的看法 “科学”地理学的缺失 在科学哲学和方法论层面:观测依赖理论,事实并非“客观”;不可能充分证实;为基础科学而定义,不适合综合科学;价值“中立”不仅不可能,而且不符合科学的应有之义 从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看,“科学的”地理学缺少社会内涵,解决不了很多社会问题;实证主义关于“社会和人的模式”以及“市场经济中的人是有理性的经济人”两种简单假设,远不能反映实际生存经验的复杂性。,“人本的”地理学 “关注社会公正” 的地理学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求解释社会不平等、不均衡发展和剥削等社会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武器 建立地理唯物主义和空间辩证法,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做出了重要的

4、发展和补充 创新案例:D. Harvey的代表作 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 The Limits of Capital 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Spaces of Capital 人文主义地理学 着重知识的主观性:人的经历、意识和知识 主张包容性 主要论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在其特定空间关联域内的相互关系 目的不是增进解释和预测能力,而是增进认识和理解 创新案例:Tuan, Yi-fu. Humanistic Geography,多样化的地理学 传统地理学、“科学的”地理学和“人本的”地理学都在发展 不仅关注居住的环境,也关注全

5、球性生态平衡;全球变化地理学 更深入地探讨生态机制及其人类响应 制度转向 文化转向:不仅以理性来解释世界,也重视人类感知和地方的复杂性,更加关注知识的条件、论述的角色及社会状况的文化方面 探索人的思维体系,强调人地关系的多样性 重视“空间”,也重视“地域” 探索“认同(identity)”及其与地域的联系 以文化的视角认识经济转型的动力 涉及感知、表征、意象 重视伦理和信仰对社会逻辑的作用,中国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地理学 西方地理学的引入与近代地理学的奠基 当代中国地理学的源流 当代地理学思想和方法,中国古代的地理学 “地理”概念:“地有山、川、原、濕,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方法

6、论:主要以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来解释地理现象 朴素唯物辨证法的哲学思想基础,自然、经济、人文统一,未经历西方那样的学科分化和还原论分析方法发展 文学传统深厚,数理基础薄弱,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讨 “经世致用”,西方地理学的引入与近代地理学的奠基 西方国家地质地理学家来华考察和任教 中国学者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 张相文创立中国地学会 竺可桢首创大学地学系,奠定中国近代气候学基础,开拓中国人文地理研究 丁文江、翁文灏、张其昀等围绕人地相关理论,抓住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开展地理学研究 “胡焕庸线”的提出及中国农业地理学开山之作 叶良辅奠基中国地貌学 吴尚时开拓我国水文地理学研究,胡先驌、刘慎谔、钱崇澍、

7、李继侗等的中国植物区系性质、分布,植被类型研究 林超、黄秉维等开始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 周廷儒开创古地理学和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研究。 任美锷提出“建设地理学” 李旭旦、吴传钧的人地关系研究和人文地理学建设 黄国璋、李承三、林超先后担任所长的中国地理研究所组织多专业的综合性地理考察,当代中国地理学的源流 本土地理学 欧美的地理学 俄罗斯的地理学 中国当代地理学是在广泛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当代地理学思想和方法 水热平衡、化学元素地表迁移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学新方向,随后发展为陆地表层系统理论 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区划、土地类型 定点实验、观测、生态网络实验研究和实验地理学 现代实验室测试、分析手

8、段:黄土、冰芯、湖芯、树木年轮、洞穴沉积等的定量测试和定年,坡面、流域、风洞、冰川冻土等的实验模拟,物质能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实验室测试等 微观过程和机理与宏观格局相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 空间分析、模拟方法的应用 创新方向 土地变化与生态过程研究 冰冻圈及寒区环境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研究 东亚干旱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研究 微观机理与宏观过程及生态-人类健康效应相结合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国情研究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 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 地图图谱思想和方法 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建议和科学依据,提高了地理学应用价值和科学水平,促进了分支学科的发展,中西方地理

9、学思想和方法的融合,地理学的性质 分析性思维与规范性思维 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辨证性与多样性 社会需求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推动,地理学的性质:中西方地理学不尽相同,但都不离其宗 重视专注细节而被忽略了的整体特征 旨在认识地球表层的复杂性、景观的多样性及其中文化传统的丰富性 从不同的尺度解读空间格局与过程 强调实调查,依赖精确观测、遥感等技术 地图学等可视化表达方式 “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应用技术”的学科构成,分析性思维与规范性思维 西方地理学盛行分析性思维,与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法相联系,主要是假设-演绎方法 中国传统地理学以规范(normative)性思维为特色,依赖对真相的直觉和

10、归纳,采用整体论(holistism)方法 西方地理学已在逐渐走向整体性方法,一个显著表现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出和发展 其重要途径是以在还原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杂性科学方法为手段,不仅建立反映整体“物理”模型,而且找出相应的算法,借助计算机求解;不仅在形态和过程研究中不断深入,而且重视机理研究,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辨证性与多样性 以知识论的多样性取代理性主义 “科学的”地理学借鉴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范式、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多元主义等派别的思想和方法论 “人本的”地理学有激进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行为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结构主义地理学、后现代地理学(后结构主义地理学、后殖民主义地理学

11、)、女性主义地理学等 不同思想和方法之间并非简单的否定,各有其价值和用处 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正如地理本身的多样性一样,既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社会需求和学术背景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推动 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每一次转变,以及在中西方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思潮的影响 中国地理学在满足社会和国家需求方面独树一帜,但在借助社会需求来推动学术思想和方法的发展方面,却明显弱于西方地理学 在环境和经济都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的社会需求走向融合,也必然推动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融合 中西方地理学在思想和方法的融合方面有很大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机会,推进中国地

12、理学的自主创新,走向“人本的”科学地理学和“科学的”人本地理学 变革科研体制 科学家的研究旨趣 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重要研究方向的突破,走向“人本的”科学地理学和“科学的”人本地理学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取向和侧重,激进的科学主义(逻辑实证或逻辑经验主义)夸大科学方法的功效,乃至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激进的人本主义走向唯意志论和无规范的浪漫主义 没有人本关怀的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本主义是蹩足的和虚浮的 中国地理学应该走向“人本的”科学地理学和“科学的”人本地理学,变革科研体制 满足国家需求与鼓励自由探索 思想和方法的主流与多样性 科技发展的“法制”与“人治” 科学研究的独立性与评估机制,科学家的研究旨趣 学院派地理学(academic geography与“大科学”地理学 科学研究作为谋生手段还是认知追求? 缺钱还是缺思想、缺科学精神?,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综合与分析 “致用”与“至理”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寻求重要研究方向的突破 以综合的观点和学科交叉的方式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及其动态机制 发展地理学综合方法 发展区域研究方法 发展格局与过程耦合的观点和技术路线 发展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 发展地理实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