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一、食物的营养物质:1、食物的营养物质:人类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前四者为有机物) ,水分、无机盐、 (后二者为无机物) 。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糖类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 有机物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提供能量;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备用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 ;维生素:需求量很少,作用十分重要。 (作用如下表)水 : 参加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占体重的 60%70%;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无机物 无机盐: 含量不大,作用却非常重要。 (作用如下
2、表)无机盐 缺乏症(食物来源) 维生素 缺乏症(食物来源)钙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豆制品、乳制品)维生素 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 磷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牛奶、肉类、鸡蛋)维生素 B1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铁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猪肝)维生素 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水果)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产品、豆制品、肉类)维生素 D (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其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 。 既是组织细
3、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消化和吸收(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大消化腺 : 唾液腺(唾液) 、胰腺(胰液) 、肝脏(胆汁)小消化腺 : 胃腺(胃液) 、肠腺(肠液)(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物理消化:如牙齿咀嚼、舌搅拌、胃肠蠕动、胆汁乳化。化学消化:(有消化酶参与)酶 酶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唾液、胰液、肠液)酶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和脂肪酸(胆汁、胰液、肠液)酶蛋白质 氨基酸 (胃液、胰液、肠液)唾液(含有淀粉酶)胃液(含有蛋白酶) ,只含一种消化酶。胰液、肠液含有
4、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含有多种消化酶。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2、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特点是:)小肠长:56 米长。 (既适于消化,又适于吸收)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面积。 (既适于消化,又适于吸收)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适于吸收)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胆汁、肠液) 。 (适于消化) (2)探究
5、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 号试管:馒头碎屑+2 毫升唾液,充分搅拌 一起放入 37OC 温水中2 号试管:馒头碎屑+2 毫升清水,充分搅拌 510 分钟,分别滴加 2 滴碘液并摇匀。结果:1 号试管不变蓝色;2 号试管变蓝色;结论: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促进淀粉的消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3、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合理营养:一天中,早、中、晚餐能量分别占 30%、40%、30%。按“平衡膳食宝塔” ,应摄入最多的食物是淀粉类物质。平衡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膳食要清淡少盐。关注食品安全:(人类
6、对食品的基本要求:无毒、无害,并且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一、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功能: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使进入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由大量肺泡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泡特点是:肺泡数目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原理:呼吸运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肺回缩,肺
7、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呼气。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原理:气体扩散作用)O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CO2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O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CO2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概述发生在肺泡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向肺泡里扩散。而肺泡内氧气含量高,向血液扩散。(2)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血液中氧的含量高,向细胞里扩散。而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向血液扩散。二、能量的摄取和释放1、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2、在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能量释放出来,
8、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保持体温。三、空气质量和健康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其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大面积植树造林。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一、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1)血浆成分主要是水(91-92%).还有蛋白质(7-8%).葡萄糖(0.1%).无机盐(0.9%) 。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含铁的蛋白质) ,作用:主要运输氧,另外运输部分二氧化碳;如果红细胞数
9、量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叫做贫血。白细胞:有细胞核,形态较大,数量少,作用:防御、保护、吞噬细菌如果白细胞数量增多意味着体内可能有炎症。血小板:无细胞核,形态微小,形状不规则,作用:止血、加速凝血。(二)输血与血型1、人类的血型有:A 型、B 型、 AB 型、O 型。2、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万能献血者:O 型;万能受血者: AB 型。3、无偿献血制度,是 1855 周岁的健康公民义务。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300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二、物质运输的器官1、血管的管道血管(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血管 管壁特点 管腔 血流速度 功能动脉 壁最厚,弹性大 大 最快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静脉
10、 壁较厚,弹性小 较大 慢 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毛细血管 壁最薄 最小 最慢 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适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数量多,分布广;管腔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最慢;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左心房 肺静脉 (动脉血) 四个腔: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静脉血)左心室 主动脉 (动脉血)(1) 右心室 肺动脉 (静脉血)瓣膜 : 动脉瓣(位于动脉与心室相连的基部)防止血液倒流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房室瓣和动脉瓣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心房心室动脉。(填右图)(2)动脉
11、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3)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的心率,正常一般为 60-100 次/分。三、物质运输的途径(一)物质运输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1、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体内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内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二)血压与脉搏1、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收缩压一般维持在 1218.7 千帕;舒张压 812 千帕 表示:收缩压/ 舒张压 测量部位:上肢肱动脉2、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 测量
12、部位:手腕桡动脉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排泄是指体内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一、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 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 排出尿液。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二)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 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细: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 15
13、0 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 1.5 升。 )(三)尿液的排出过程1、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 尿道排出体外。2、排尿的意义:排出代谢废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若尿液中有大量葡萄糖则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一)皮肤的结构 角质层(防止体内
14、水分过度散失)表皮(上皮组织)皮肤 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结缔组织) (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注: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2、汗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尿素。3、汗液的排出意义:调节体温、排出废物(三)皮肤的作用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排泄、分泌、再生作用第五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激素调节1、腺体的分类:外分泌腺 :分泌物有导管排出 例如: 汗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 例如: 甲状腺、垂体等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人体主
15、要内分泌腺有:垂体(生长激素)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胸腺(胸腺激素) 、肾上腺(肾上腺激素)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卵巢(雌性激素) 、睾丸(雄性激素)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分泌异常:幼年过多患巨人症;幼年过少患侏儒症;成年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异常:幼年不足患呆小症;成人过多患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 ;饮食中长期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预防:食盐中加碘及常吃海带等胰岛: 分泌胰岛素,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分泌异常:分
16、泌不足,患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二、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和突起组成;功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冲动) 、并传导神经冲动(冲动) 。2、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1) 、脊髓: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中央部分叫 灰质 ,是神经元的 胞体 集中的地方,其中有许多低级的 神经中枢 (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可调节人体一些基本生理活动) ,具有反射功能。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脊髓周围亮白部分叫白质,由 神经纤维 组成,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脊髓的
17、功能:反射、传导。(2)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大脑半球的表面是灰质,称为 大脑皮层 ,其表面大量的沟、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 总面积 ,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最高级的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中枢 )。大脑皮层以内是由神经纤维 组成的白质。小脑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 平衡 。脑干 :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桥梁,内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2、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 a )感受器、( b)传入神经纤维、( c )神经中枢、( d )
18、传出神经纤维、( e )效应器五部分。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3、反射 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吮吸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由大脑皮层参与完成 。如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人类特有语言中枢,所以对语言、文字建立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如 “谈虎色变” 。 ) (三)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1、 视觉(1)眼球眼球眼球壁外膜中膜内膜:即视网膜,其上有大量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巩膜:白色坚韧,俗称白眼球虹膜:俗称黑眼球;中央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脉络膜:分布有血管和神经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角膜:无色透明(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
19、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感光细胞产生冲动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3)近视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镜。(4)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相机中的底片) 瞳孔(相当于光圈)2、听觉 (1)耳的结构外耳: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入声波)中耳: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鼓室、听小骨(传递振动)内耳:半规管、前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填下图:)(2)听觉的形成:振动 振动声波外耳道鼓膜 听小骨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神经冲动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大脑皮层的听觉
20、中枢 形成听觉(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五)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做到:科学用脑,保证睡眠,参加运动,远离毒品。毒品(白色瘟疫)的危害:(鸦片、大麻、可卡因)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一、人体的免疫功能1、人类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具有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消除异物的功能;第二道防线: 由吞噬细胞和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组成;具有溶解病菌的细胞壁、吞噬和消灭病菌的功能,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21、;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淋巴结三种)和组成的;具有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的作用。特点:人体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1)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菌、病毒等)2、免疫主要功能有: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1、 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接种(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前提下产生抗体, )获得免疫功能二、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
22、,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之间传播的疾病(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2、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5、列举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类型 传播途径 典型病例呼吸道传染病 空气、飞沫 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百日咳、腮腺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饮水和食物 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脊髓灰质炎等血液传染病 生物媒介 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脑炎体表传染病 接触 血吸虫病、破伤风、狂犬病、癣等6、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7、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和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侵害,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三条。三、安全用药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玻璃体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简称 OTC)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