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 海 导 航 】1.知识方面(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3)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2.能力方面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2)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基础整理】一 、 对 生 物 膜 结 构 的 探 索 历 程时间人物实验依据 结论或假说19 世纪末欧文顿用 500 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
2、透性实验,发现 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 组成的 20 世纪初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 从红细胞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倍 细胞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 1959 年罗伯特森 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的三层结构构成 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统一结构 1970 年分别用 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分布 细胞膜具有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 提出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模型 二 、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 基本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1)基本支架: ,具有 性。(2)蛋白质分子分布:
3、有的镶嵌在磷脂分子层 ,有的则部分或全部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特点: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 。2 糖 蛋 白( 1) 位 置 : 细 胞 膜 的 。( 2) 组 成 : 和 结 合 而 成 。( 3) 作 用 : 与 有 关 ; 在 消 化 道 和 呼 吸 道 上 皮 细 胞 表 面 的 还 有 和 作 用 。【 跟 踪 训 练 】1科学家将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 )A单层排列 B均匀稀疏排列C双层排列 D均匀紧密排列2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
4、子脂肪酸、维生素 D 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3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此类细胞容易得到C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4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5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
5、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而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可以看到细胞膜( )A细胞进行分裂时 B 显微镜视野调亮时C发生质壁分离时 D细胞吸收水和离子时6下列有关细胞膜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蛋白质均匀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上C脂类小分子易于自由扩散通过D磷脂双分子层内外表面都亲水7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C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8使磷脂类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特性是( )A它们是疏水的 B它们是亲水的C它们迅速吸水 D它们头部是亲水的而尾部是疏水的9人体组织液中的 O
6、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至少要通过( )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1 层 B2 层 C3 层 D4 层10大气中的 O2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A3 层 B5 层 C6 层 D10 层11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主动运输 D选择透过性12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13下列有关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B具膜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
7、一部分要靠膜的融合C一种膜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膜结构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无关D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14水溶性染色剂 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 PI 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 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 PI 的进入15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
8、称为“血影” ,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A无机盐、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 D脂质、蛋白质16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是( )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二个子细胞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17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了全透性膜,则该细胞将( )A缩小 B膨胀 C死亡 D生长18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自由扩散19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 )A膜
9、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脂质分子层中 D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相对侧向流动性20.下列物质中,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A维生素 D 和性激素 B 水和尿素 C氨基酸和葡萄糖 D酶和胰岛素21 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开始融合时,人、鼠细胞的表面抗原“泾渭分明” ,各自只分布于各自的细胞表面;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就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了。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 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也证明了细
10、胞膜具有_的特点。(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性。(3)细胞融合实验若在 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若在 1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_。22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实验材料及用具,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分析有关问题。(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 _材料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 _。(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中,由于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3)科学家将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 S,那
11、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类分子有 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 B细胞膜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C膜面积变化受温度的影响 D构成质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_。(2)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 B 造成膜的损伤,B 的化学名称是_。(3)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动
12、等与图中_(填字母)有关。(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_(填字母)不同所致。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基础整理】一 、时间人物实验依据 结论或假说19 世纪末欧文顿用 500 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 世纪初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从红细胞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 细胞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 年罗伯特森 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13、构成 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统一结构 1970 年 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 提出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 二 、 1 脂质 蛋白质(1)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2) 表面 嵌入 横跨 运动2 ( 1) 外 表 ( 2) 蛋 白 质 糖 类( 3) 细 胞 识 别 保 护 润 滑【 跟 踪 训 练 】1C 2C 3D 4D 5C6B 7B 8D 9C 10D11B12A13B 14D15D16D17C18C 19B20D21 (1)蛋白质等 流动性 (2)特异 (3)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环境温度很低时,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几乎停止22(1)人的成熟红细胞 除细胞膜外无其它膜结构(2)蒸馏水(清水) 渗透 (3)S/2 (4)D23 ( 1) 选 择 透 过 性 ( 2) 磷 脂 双 分 子 层 ( 3) A ( 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