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文地理学讲义[1].第1章.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5314245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讲义[1].第1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文地理学讲义[1].第1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文地理学讲义[1].第1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文地理学讲义[1].第1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文地理学讲义[1].第1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文地理学本课程教材:赵荣 王恩涌 等主编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 张文奎编著 .人文地理学概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 金其铭,张小林 .人文地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陆林主编 .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陈慧琳主编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赫维人,潘玉君著 .新人文地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 张善余著.人口地理学概论(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2、宋金平主编,聚落地理专题.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周尚意,孔翔,朱竑编著.文化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王恩涌,王正毅,娄跃亮等编著.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 保继刚、楚义芳编著.旅游地理学(修订版)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James M. Rubenstein 著. The Culture Landscape -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 (Third Edition). USA: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3、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征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空间系统” 。本教材的定义:“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 (第 1 页) 在地理学中,侧重于研究地表自然因素的区域系统,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作用的为自然地理学,而侧重于研究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文事象(社会因素)的区域系统,揭示人类活动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作用的为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人文地理学,而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

4、主要指社会文化地理学,重点是研究文化的空间特征和相互影响。根据这种划分方法,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本课程采用广义人文地理学的概念,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虽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定的内涵,但是关于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却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欧美学者关于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论述见书 P.3,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以下几种:(1)我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先生认为:“人文地理学,又称人生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人文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与变化”。(2)中

5、科院地理所吴传钧院士认为,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它的特点、结构和发展趋向”。(3)东北师大已故的张文奎先生认为,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文事象区域系统” ,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将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归纳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3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 本书的表述:根据地理学的传统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包括三大方面: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

6、传统) ,将其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书 P.4)二、人文地理学的分支体系及学科特征1人文地理学的分支体系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运输地理学、通讯地理学、商业地理学、消费地理学) 人 人口地理学文 聚落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村落地理学)地 文化地理学(民族、语言、宗教地理学)理 政治地理学(包括军事地理学、边疆地理学等)学 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沿革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 (1)区域性:区域性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基

7、本特征,当然人文也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学科相区别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地理学的区域研究特性,如果没有了区域差异研究这个凭借,人文地理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2)综合性:综合性也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由于人文地理学所研究的人文现象内容众多繁杂,彼此之间以及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必须对所有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注重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由此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3)预测性:现代地理学的最大特征之一是科学的预测性。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各种文化景观的创建、

8、地表人文现象的扩散,区域联系与分异等等,但最重要的是要科学地预测其未来发展、变化4的规律性。地理学从现实世界中选择出研究客体,然后进行观察、测定、记述、分类,传统地理学的研究一般至此而结束。新地理学则需要创建模型,使理论进入预测阶段。只有预测才能掌握地理客体本质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使地理科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社会性:社会性是人文地理学不同于其他地理学科的一个鲜明特征。社会科学以人与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而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人文地理学具体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地域结构,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变化,尽管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人文

9、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时期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人文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并预测其发展方向。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赫维人、潘玉君在其所著的新人文地理学中提出人文地理学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地理位置选择论、地理空间移动论、地理空间划分论、地理空间组织论、地理空间联系论。 地理位置选择论:包括农村聚落形成与分布、城市居民居住地选择、经济活动区位选择、政治、文化、军事活动区位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空间移动论:包括每日活动空间移动、人口地理空间位移移民、商品流、信息流等方

10、面的内容。 地理空间划分论:包括语言、民族、宗教地理空间划分、经济地理空间划分、地缘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空间组织论:包括国家地理空间组织、城市地理空间组织、土地利用、社区等地理空间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空间联系论:包括运输网络与物质联系系统、信息网络与信息联系传播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五个方面集中阐述人类主要地理空间行为,这些行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广泛存在,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对人地关系也直接和间接地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地理空间行为是由于人类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它们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成为以人类空间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5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

1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 前资本主义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是指 19 世纪中叶之前。这个阶段基本属于地理知识和资料的积累过程,而这种知识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地理视野的拓展,因此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描述成为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在公元前 2 世纪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in)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 9 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以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和罗马的奴隶社会时期 ,著名的学者希罗多德 ,人称“地理学之父” 。其著作以波斯战役记最为著名,书中他详细描述了所

12、到之处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状况,具体地记述了古巴比伦的农业生产情况。这一时期有些著作曾经专门论述了人文地理学最基本的思想,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古希腊的希波革拉第(Hippocrates,公元前 460前 377 年)的著作论空气、水和地方 。公元前 1 世纪斯特拉波的著作地理学共 17 卷 ,记叙了公元初年西方已知的世界概况,为当时著名的“地志” 著作。 上述的古代地理学时期,皆为记叙性的地理志, ,其中所谓人文地理学的萌芽期的论述,也参杂在包罗万象的游记性的地方志之中,还没有出现专门的论述人文地理学的著作。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局限性和黑暗的宗教势力的统治,严重影响了各种学科、包括

13、地理学的发展。7 世纪后,阿拉伯人继希腊人、罗马人后,成为地中海、红海和印度洋一带的主要航海者,并控制着东西方的贸易。由于经商和航海的需要,阿拉伯的有关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记述作品随之也得到很大发展,如马苏第(Masudi)的著作黄金草原 ,伊本科尔达特倍克(Ibn Khurdadbik)的道路和各国志等。这一时期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名辞典一类的书籍较多出现,其中耶克脱6的地理学辞书即为代表作。1214 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以及后来的“地理大发现” ,推动了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欧洲人的地理知识也随之日益扩大,许多人从到东方的经商活动中逐渐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领域,例如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的马可

14、波罗游记 。 “新大陆 ”和“新航路”发现后,记述当时世界状况的书籍日益增多,尤其以一些著名探险家的游记和报告之类的书籍为代表, 如俄国人尼基丁通过 14661472 年对印度进行考察所著远涉三洋一书,孟斯德 (Sebastian Munster, 14891552)所著的宇宙学 ,16 世纪以后的哈克鲁特(Hakluyt)所著的美洲发现的航海研究和英国世界航路史 ,以及瑟巴士梯安所著的世界地理等。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人文地理知识记述性著作主要有公元前 3 世纪7 世纪的山海经和禹贡 ,其中禹贡对于人文地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后,我国具有系统的人文地理性质的著作主要有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

15、前 83 年)所著史记中的货殖列传 ,东汉班固(公元 3392 年)所著汉书地理志 。从汉书地理志以及六朝的州郡方志著作出现以后,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方志一类的书籍非常盛行。上述综合而论,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文地理学还是一门笼统的科学,它混合自然、人文等各种知识于一体,融自然科学、政治学和哲学于一体,构成一门尚未分化的科学。 此外,这个时期的主要著作大多数是一些游记、地方志一类的书籍,内容包罗万象,书中不仅有人文地理的资料,也有自然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它们归结为记述的人文地理学。2近代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形成 1648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 1789 年的法国资产

16、阶级革命,使欧洲社会从封建制度走向资本主义制度。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具有奠基意义。7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提出了地理科学的研究原则因果原则、综合原则,之后经李希霍芬、拉采尔等人的努力又创造出地理学的第三原则,即范围原则,由此形成“地理学三原则” 。地理学三原则的形成,使地理学的科学特点和研究方法论趋于完善,推动了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并且

17、进一步促进了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形成。李特尔(Karl Ritter,17991859):是公认的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利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近代时期,是指 19 世纪下半叶一直到二次大战之前这段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洪堡和李特尔的巨大贡献使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在其追随者及许多地理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近代人文地理学。促使

18、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形成的三个外部条件:(1)对世界的认知广度和深度加大。主要表现在地理大发现带动了整个地理学的发展。洪堡和李特尔利用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丰富的地理资料,总结编著成具有自身独特研究方法的近代地理著作,这些著作与古典时期的地理著作有着质的差别。(2)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 18 世纪产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导致科学分化的趋势和研究方法的革新,把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向更为切合实用的归纳和解释,阐述其因果关系,并提供对事物的日益精确的描述。(3)其他学科的进步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最为突出的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 物种起源是奠定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由于进化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对整

19、个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波及到地理学界,特别是对“人地关系 ”这一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的演变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在上述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地理学三原则” )的共同作用下,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一门有理论、有方法的独立的近代科学,特别是围绕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并形成了不同的人文地理学流派,即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俄国等五个中心流派,其他各国大都受到这8五个流派的影响。1. 德国流派:德国是科学地理学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源地。李特尔和拉采尔首先创立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1)拉采尔(F. Ratzel 1844-1904),首次系统的提出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20、为人生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思路。在地理学思想上被认为是环境决定论和政治地理学的引入者,著有人类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 (2)赫特纳(Alfred Hettner 1859-1941)德国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学术观点:认为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著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 (3)施吕特尔(O Schluter 1872-1952) 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主要学术观点: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

21、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的过程。2法国流派在法国两位人文地理学大师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指导下,法国的人文地理学以研究人类的生活方式为目标,一直保持着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传统。(1)维达尔白兰士(V. Blache 1845-1918):法国人地学派的创始人,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提倡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适应的,人是主动的适应环境,他的学生又把这种思想发扬,形成法国的“人地相关学派” 。(2)白吕纳(J. Brunhes 1845-1918):在其著作人地学原理中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见

22、教材第 8 页) ,进一步发展了人地相关理论。 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特别重视小区域研究,重视实地考察。区域地理是法国学派的重要研究成果。 3英国流派英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比德国和法国晚几十年。英国地理学的发展得益于皇家地理学会的推动。1880 年皇家地理学会成立,在此之前,英国不存在科学的地理学。(1)麦金德( H J Mackinder 1861-1947)是英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认为地理学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强调“把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其政治地理代表作历史的地理枢轴首次从全球战略角度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这一理论(见教材第 9 页)

23、 。 9(2)罗士培(P M Roxby 1880-1947)主张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此外,英国在区域划分、土地利用等方面在国际地理学界有很大影响。4. 美国流派: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于德国,并逐渐走上自己的发展之路。(1)地理环境决定论主要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森普尔和亨丁顿。森普尔(E C Sempleo 1863-1932):深受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著有地理环境的影响 、 美国历史极其地理条件等,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亨丁顿(E Huntington 1880-1947):所著的气候与文明一书特别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具有决定性影响。

24、(2)人地相关的思想代表人是巴罗斯(H H Barrows 1877-1960) ,提出人类生态学,提倡人类对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3)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苏尔(C. O. Sauer 1889-1975) ,主张地理学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是文化景观理论的创始人。(4)区域学派代表人物是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 1899-1992 ),在他的名著地理学的性质 、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中,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变异特性的科学。5俄国(前苏联)流派俄国近代人文地理学主要受到德国的影响,在 M. B.罗蒙诺索夫(1711-1765)

25、和 D. P. 谢苗诺夫(1827-1914)首创下,一直具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统一的传统观点。十月革命以后,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又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地理学派: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为代表,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经济学派: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具体部门的布局,着重对生产布局的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到了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前苏联的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完全分裂。自六十年代以来,在 V.

26、 A. 阿努钦的倡导下,经济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获得了新的统一,并出现了社会经济地理学(即人文地理学) 。近年来,在 J. P.格西莫夫的倡议下,创立了应用性较强的建设地理学。 10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 20 世纪 60-70 年代,人文地理学在西方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上、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上、在科学研究方法上,还是研究的目的上,与前两个时期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革新,主要表现在: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1)地理学吸收了近代科学的哲学方法作为理论研究

27、的指导,推动了人文地理学的革新。 (参考教材 P.50-5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2)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方面,人地关系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观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2新的研究方法的应用(1)计量地理学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 欧美地理学界把谢佛(美)于 1953 年在其论文“地理学的例外论:方法论的研究”中提出的“ 新地理学 ”的口号,作为开始进入现代地理学时期的开端; 1955 年 W. L. 加里森在华盛顿大学开设了第一个应用数理统计的研究班; 1958 年 I. 鲍顿(加拿大)正式提出地理学的“计量革命”,标志着地理学方法论的根本变革。由于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手段上的革新,使

28、人文地理学由以前的现象描述、科学解释发展到定量预测阶段。(2)行为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人文地理学引进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 ”。(3)3S 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广泛应用 RS遥感技术 GIS地理信息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的拓展(1)以人类为主体进行研究近几十年来,国外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原有的分支学科等不断发展与扩充,新的分支学科不断出现。这些分支学科的发展表明,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研究人地关系主要方向,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突出特点。11(2)人文地

29、理学更趋向应用方向。西方人文地理学在扩充领域、丰富研究内容的同时,大大加强了其应用性。过去,人文地理多停留在对小区域、经济区划和文化景观的现状特征的静态研究上,现在则除此之外,更多地转向动态分析、解决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上来,如国土整治、经济区划、环境保护、贫穷与饥饿、种族歧视、人口危机、自然灾害、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人民生活福利等问题的探讨。(3)研究领域更趋于交叉和边缘。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跨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广泛和频繁,特别是与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及系统工程学的交叉最为密切,一些具有边缘学科特点的分支学科如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

30、行为地理学等发展势头强劲。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文地理学我国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是我国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要比西方国家晚半个世纪左右。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引进国内,国家也派遣了许多学生赴欧美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这样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被介绍到国内,人文地理学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但因为种种原因,在该阶段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流派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黄国璋等。2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19491978 年,全盘照搬苏联一套,以经济地理学为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建国初期,我

31、国地理学界十分重视学习苏联经济地理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在学习苏联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国的经济地理学体系,并使与之相关的城市地理和人口地理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向苏联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全盘照搬,苏联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裂、用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学的错误倾向也影响到我国,使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仅限于经济地理学,而人文地理学的其它分支学科都在批判之列。人文地理学领域成为禁区,从事人文地理研究的学者因害怕受到批判而改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健康发展。 (2)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 ,出现了人文地理学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党的 11 届 3 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使人们解放思想,1

32、2重新认识人文地理学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我国地理学会以及老一辈地理学家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人文地理学的复兴。 李旭旦教授对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做出了很大贡献,被推崇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的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除了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外,一些分支学科,特别是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迅速发展,一些薄弱的分支学科,如政治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军事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也得到了一定发展。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中国的人文地理学已经得到复兴,并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正在向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的目标迈进。 21 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对于 21 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吴传钧院士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即人地关系、地域关系,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地区自然资源系统,更认真地为农业服务,重点区域研究。可以说,这六个方面代表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第 1 章思考题(见教材 P.21)补充: 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分为几个流派?简述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