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专题:风向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 120 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问题。1. 24 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2. 30-48 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3.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读下图完成(1) (2)题。 4.上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
2、为( )A南半球,气旋 B南半球,反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气旋5.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图 7 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 2 小题。6.图中 M 地的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7.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 反气旋 C. 暖锋 D.冷锋图是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n 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如图是北半球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 P1、P2、P3 代表数值不等的等压线。9.此天气系统的气压与气流状况是( )A低气压、气旋 B高气
3、压、气旋 C高气压、反气旋 D低气压、反气旋10.甲、乙、丙、丁四点中可能出现晴天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1.图中点 A 的风向是( )A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地理专题答案:风向1. B 根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 120 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可知 24 小时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2. C30-48 小时之间,根据气压系统以每天 120 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幅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3. B 甲地高空等压
4、面向下凹陷,说明该地受热少,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同理,乙地近地面为低压,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受其影响,风向最初为南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逐渐右偏而形成西南风。4. D 该组题目以逆时针向内辐合的水平气流表示的天气系统为情景,重点考查了该天气系统地理位置和类型的判断及系统内部不同区域的风向判断。第(1)题,可以运用“ 右手法则”,即右手攥拳放在图上,由于气流自外向内流,说明该系统为气旋,故拇指自然向上伸开(反气旋则拇指向下) ,四指方向与箭头方向一致,表示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南半球则相反。该题选 D。5. C 第(2)题,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偏南风,偏南风包括南风、东南风和
5、西南风;南京地区在夏季时多受低压系统的影响,故最有可能吹东南风,选 C。6. C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之后考虑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可画出风向为西北风。7. D 图示阴影部分为北半球的低压槽部位,图中 M 地风向为西北风,且风力较大,使降水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即锋面由西北侧的冷气团向东南侧的暖气团方向移动。故图示区域降水是由冷锋天气系统所致。8. D 根据中心气压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风向向左偏确定风向。9. A 根据图示图中有锋面系统的存在,近地面锋面系统往往和气旋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10. C 冷锋锋后降雨,暖锋锋前降水,降水集中在冷气团一侧,暖气团天气晴朗,所以乙丙两地天气晴朗。乙地将要受冷锋影响,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D.A 点风向由四周吹向中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形成西南风。所以本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