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郭春喜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3年 09月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李 东 2017年 12月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主要内容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阶段成果、推广应用 主要内容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 实施及概述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阶段成果、推广应用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 2008年 7月 1日 起,启用 2000
2、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为: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缩写为 CGCS2000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 的 过渡期为 8 10年 , 到 2018年 7月 1日为止。 2008.6 国家测绘局 2008年第 2号公告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国土测绘司 中国测绘科学 研究院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 中心 省级 CGCS2000转换成果 国家级 CGCS2000转换成果 组织管理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
3、及概述 ( 3)技术支持 为做好启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国家测绘局组建“技术协调组”、“小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大中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等三个小组。具体分工为: “技术协调组”( 依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主要负责:启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协调;研制 1:5万多种坐标系地形图与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照模片电子版;研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四等天文大地网平差软件。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 3)技术支持(续) “小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依托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主要负责: 1:5万及以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4、转换、相应技术支持和成果提供;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 1:5万地形图编制印刷;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国家大地控制点坐标成果提供。 “大中比例尺测绘成果转换服务组”(依托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主要负责: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的平差; 1:5万、 1:1万地形图图幅坐标平移量计算; 1:1万和 1:5千地理信息数据库转换、独立坐标系与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方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主要 任务 实际 工作 内容: ( 1) 80、 54向 CGCS2000转
5、换, 1:5万、 1: 1万图幅改正量、 3 格网改正量 ;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 ( 2)相对独立坐标系与 CGCS2000建立联系。 ( 3)为多个省、市控制点及基础地理信息坐标转换软件,应用到 14个省、 30多个市 ;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地质局、中石油、长江航道局、林业部等行业。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必要性 建国 以来, 国家测绘局 先后于上世纪 50年代和 80年代建设了 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 1980西安坐标系,测制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并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基础的测绘保障服务 。 但 这两个坐标
6、系都是参心、二维、低精度、静态的大地坐标系统,无法满足当前与今后空间技术发展的要求 。迫切 需要国家建立一个以全球参考基准框架为背景的、高精度、地心、动态、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地心坐标系 。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半个多世纪 以来,我国一直使用的 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是局部坐标系,原点偏离地球质心上百米;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现行参心大地坐标系不足 坐标系不唯一,原点不统一; 控制点精度低(相对精度仅为 10-6 ); 现势性不够; 仅能提供二维坐标。 空间科技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地心 系可 更好 描述 空间 物体的运动
7、; 利用空间技术得到的定位和影像等成果 ,都以地心坐标系为 参照系; 快速 、地心、动态、精确(相对精度 10-7 10-8 ); 提供三维坐标 。 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必要性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意义 CGCS2000具有 三维、地心、高精度、动态等特点,更加适应当今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 更好地满足高精度、快速的空间定位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需求;有利于推进国产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提高国家空间基准的自主性和安全性;有利于保证地理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提
8、高测绘地理信息保障能力和 服务水平。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原点: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 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 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赤道面 (历元 2000.0)的交点; Y轴:与 Z轴、 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椭球简称 CGCS2000椭球。 CGCS2000椭球参数 长 半轴 扁率 地心引力常数 地球自转角速度 ma 6 3 7 8 1 3 7257222101.2981f231410441898600.3 smGM1510292115.7 r a d s2000国家大地坐标
9、系定义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CGCS2000参考椭球 a) CGCS2000参考椭球是一旋转椭球,其几何中心与CGCS2000的原点重合,旋转轴与 CGCS2000的 Z轴一致,其表面代表地球的数学表面。 b) CGCS2000参考椭球又是其表面为正常重力场的等位面的正常椭球。 c) CGCS2000参考椭球由四个常数( a,GM,J2, )定义。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一般规定 a)“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 ,又 称“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英 译为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缩写为
10、CGCS2000; b) CGCS2000由 原点、尺度、坐标轴的定向及其时间演变定义,由地面点集合的坐标和速度 实现; c) 采用 CGCS2000参考椭球参数进行三维坐标变换; d) 大地经纬度变换为地图平面坐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或墨卡托投影。 主要内容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组织实施及概述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阶段成果、推广应用 范围 本 标准规定了 大地测量控制点 坐标转换到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要求,包括重合点选取、坐标转换模型、转换方法、精度评价等 。 本 标准适用于地方独立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11、、 WGS-84坐标系以及 ITRF框架下的大地测量控制点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转换。 2、 大地测量 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点位类型 点位坐标中误差 备注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国家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0.005m 为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控制点实现精度 省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0.01m 2000国家 GPS大地控制网 0.03m 国家天文大地点 一、二等点 0.11m 三、四等点 0.20m 省、市级 卫星大地控制网 C级 点 0.01m 为内符合精度 D级 点 0.02m 2.1 控 制点 精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控制点实现精度及省、市级卫星大地控制网 C级点、 D级点
12、转换后的精度要求见表 1。 表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控制点 点位中误差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 规范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框架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框架由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点 组成 ,其 参考框架是 ITRF97,参考历元为 2000.0。 2000国家 GPS大地控制网,及其控制下完成的省(市) GPS 基础控制网; 在 2000系下完成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获得的近 5万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 在 2000系下平差后获得的近 8万个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点。 ( 1)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构成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
13、术规范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框架 ( 2)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按精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网 第一层次 为 CGCS2000连续运行 GPS网(国家 CORS系统)。 CGCS2000的维持主要依靠连续运行 GPS观测站 , 它们是 CGCS2000的骨架 , 其坐标精度为 mm级 , 速度精度为 1mm/a。 第二层次 为 2000国家 GPS大地控制网。由全国 GPS一、二级网、国家 GPS A、B级网,地壳运动监测网和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网组成 , 共计 2600多点 , 其三维地心坐标精度约为 3cm。在 2000国家 GPS大地控制网下建立的省(市) GPS 基础控制网。 第
14、三层次 为 2000系下获得的全国天文大地控制网 (约有 5万点 )与全国三、四等三角网(约有 8万点)。它是 CGCS2000的加密框架。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均点位精度达到 0.11m(整体平差结果),大地高误差不超过 0.5m,全国三、四等三角网平均点位精度为 0.07m(相对国家一二等三角点分区平差结果)。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框架特点 空间大地网 2000国家 GPS大地控制网 ( 20年 ) 地面大地网 国家天文大地控制网( 70多年 ) 时间长 2000GPS网 2500多点、 4600多条基线 ; 当前 4508点。 天文大地网近 5万点
15、、未知参数 20多万个 ; 30多万 条观测信息 。 数据量大 覆盖广 天文大地网覆盖全国内陆地区; 2000GPS控制网覆盖全国内陆和部分沿海岛屿。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国家 GPS大地网现状 1991 1997年总参测绘局 布测全国 GPS一、二级网 (553个 )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国家 GPS大地网现状 1991 1995年国家测绘局布测 国家 A、 B级网 (818个 )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国家 GPS大地网现状 1998年中国地震局牵头布测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1222个 )点 2、
16、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2000国家 GPS控制网工程 确定参考框架的 IGS核心站分布 2000国家 GPS大地控制网点位分布图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全国天文大地网与 GPS2000网联合平差工程 目的 (1)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建立 、 改善和维护国家高精度大地测量基准; (2)与世界大地基准建立精确的联系; (3)使我国大地坐标系在过渡时期 , 既保持了相对稳定 , 又以其高精度满足空间技术应用的需要 。 目标 (1)建立我国新的统一的国家地心 大地坐标系; (2)获得我国近 5万天文大地网点高精度的 地心坐标; (3)获得高精度的 地心坐标系与 参心坐标系转
17、换参数 。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全国天文大地网与 GPS2000网联合平差工程 平差数据情况 联合平差全网共 分 16个分区,平差数 据共计三角(导线) 点 48919个(其中联系 点 1822个 ,地面网与空 间网重合点 336个); 水平方向观测值 14976 个;测距边 2146条; 天文方位角 1064个。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全国天文大地网与 GPS2000网联合平差工程 2、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全国天文大地网与 GPS2000网联合平差工程 统一了我国大地测量工作者 70多年的观测成果 , 提高了天文大地网的现势性; 统一了平差基准 , 削弱了地壳形变等系统误差; 加密了一个以 ITRF地心坐标为基准的地心坐标框架 (2000中国地心大地坐标框架 ); 获得了全国约 5万的地心坐标 , 平面精度约为 0.11米 ; 三维点位精度优于 3分米 ; 使我国成为继北美 、 西欧之后又一个完成超大规模大地控制网平差的国家 。 联合平差工程的主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