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5313550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上册)第一篇:宇宙与地球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总星系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包括 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

2、有铁核巨行星 木星、土星 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远9、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 周期 太阳活动的影响光球层 黑子色球层 耀斑、日珥日冕层 太阳风11 年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11、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3、相同(27.32 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13、月相(29.32 日)月相 日地月位置 时间 潮汐 天文现象新月 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初一(朔) 大潮 日食上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初七、初八 小潮满月 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十五(望)十六 大潮 月食下弦月 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 廿二、廿三 小潮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 周期 速度自转

4、自西向东,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太阳日:24 时 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公转 自西向东,北天极逆时针,南天极顺时针恒星年:365 天 6 时 9分 10 秒;回归年:365天 5 时 48 分 46 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项目自转 公转绕转中心 地球饶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饶太阳的运动轨道面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地轴的空间位置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方向 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恒星日:

5、真正周期23 小时 56 分秒恒星年:地饶日公转的周期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周期 一天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24 小时一年回归年:太阳回归运动周期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角速度 两极点为 0,其他任何地点均为 15/小时平均 1/天,近日点快,远日点慢速度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 0 平均 30 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18、二分二至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日期 3 月 21 日 6 月 22 日 9 月 23 日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00赤道23026N北回归线00赤道230

6、26S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赤道最大(90 0)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最大(90 0)向南北递减赤道最大(90 0)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最大(90 0)向南北递减昼夜情况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也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第二篇岩石与地貌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

7、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

8、,形成大西洋。4、地震的相关概念: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 30 倍。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震源深度震源震中震中距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6、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

9、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7、按照形成原因,岩石分为三大类岩石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形成山体侵入岩 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花岗岩 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岩浆岩 喷出岩岩浆活动矿物晶粒细小, 玄武岩 长白山、富士山、多气孔 大洋洋底沉积岩 外力作用 层理构造;化石石灰岩(太湖石) 张家界、云贵高原、桂林山水变质岩 变质作用 片理构造,定向排列大理岩,石英岩 泰山8、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9、地貌类型地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地形:地势高低起伏的形态(五种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作用 表现 结果外力作用 大气、水和水 使地表趋于平坦地貌内力

10、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使地表隆起和凹陷主要地貌类型主要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分布1、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流水:侧蚀流水:堆积上游:峡谷(河谷)中游:曲流下游:三角洲例长江2、喀斯特地貌水的溶蚀堆积作用 地表:落水洞、孤峰、峰林地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湖、地下暗河石灰岩广布、水多的地方例中国西南:云贵高原、广西桂林3、黄土地貌 水的侵蚀作用 千沟万壑,塬、梁、昴黄土高原4、海岸地貌 海浪的侵蚀海浪的堆积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海积地貌:泥滩、沙滩5、风成地貌 风力的侵蚀风化风力的堆积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积地貌:月形沙丘6、雅丹地貌 风力、流水 新

11、疆楼兰7、丹霞地貌 风化、流水侵蚀 广东韶关丹霞山等高线地形图含义:表示地表高低起伏地貌形态的地图。地形图通过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等高线稀疏 坡度缓等高线密集 坡度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等高线分布特征平原 海拔小于 200 米,起伏小 等高线数值小于 200 米,稀疏高原 海拔在 500 米以上,顶部平 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缓 中央向边缘减小山地 山峰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 200 米以上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 V 字形丘陵 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盆地 中央低平,四周高 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

12、,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增加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洼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山脊 等高线向低值区弯曲山谷 等高线向高值区弯曲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尘埃2、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 、散逸层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 ;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少(最佳航空飞行层)3、大

13、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防弹衣: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4、热力环流B1 低压 C1 低压A1 高压C 高压冷B 高压冷A 低 压热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造成的,全球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7、气旋和反气旋8、锋面气压 中心气流运动水平方向气流运动 对天气的影响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气旋(台风)低气压区 上升南半球:

14、顺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多阴雨天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反气旋(寒潮)高气压区 下降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晴朗、干燥类型 概念 锋面过境是的天气 锋面过境后的天气 分布冷锋 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北方秋冬季节暖锋 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连续性降水 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准静止锋(梅雨)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阴雨连绵、闷热潮湿 6、7 月份江淮地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带极地高气压带带极地高气压带带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信风带中伟西风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9、季风气候10、我国东部

15、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11、全球 1 月、7 月等温线的分布1 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低纬) 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 (向高纬)凸出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 )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 (向高纬)凸出7 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高纬) 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 (向低纬)凸出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 )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 (向低纬)凸出12、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原因 影响 措施全球变暖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森林火灾植被被破坏人口增长等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增加,土壤盐碱化全球大气环流异常霍乱等疾病增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

16、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由差别的责任控制人口增长城市热岛人为排放热量城市温室气体多不易散热通风不良缺少绿地夏季更炎热,影响工作效率诱发中暑的疾病加剧大气污染导致城市雨岛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臭氧洞太阳活动人类使用佛里昂,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引起全球气候异常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引起光化学烟雾,加剧大气污染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燃料褪色研发佛里昂的替代产品酸雨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 SO2 等酸性气体森林枯死土壤酸化淡水生物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煤炭的使用过程中采用烟气净化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第四篇水环境1、

17、水圈的主体:海洋水淡水的主体:冰川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循环包括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内循环大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纽带”联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纽带“调节器”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雕塑家”通过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各种地表形态“传送带”地表物质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使陆地水得到更新和再生3、河水补给补给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量变化 分布雨水 降水量 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积雪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春汛中国东北地区(春汛和夏汛)冰川融水 气温 径流量随

18、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夏汛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4、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水圈中的水体总量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5、水资源的评价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原因特点 原因数量上 总量大(世界第六位)人均少(世界平均数的1/4)国土面积广;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时间上 东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西北:夏季多,冬季少东部:季风气候的影响西北:气温影响空间上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季风气候的影响7、水危机的原因及其措施水危机的原因 水危机的措施气候异常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 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自然原因水资源

19、空间分布不均匀 跨流域调水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导致用水量激增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型工农业(滴灌、喷灌等技术;工业循环用水等)人为原因水质污染 加强管理,防治水污染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水意识8、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三大流域: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原因:自然原因: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小人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质污染严重;浪费严重9、世界水资源分布及其原因水资源分布 原因最丰富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最贫乏地区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

20、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洲西南部地处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 ,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10、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如西风漂流洋流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洋流补偿流:秘鲁寒流11、世界洋流分布模式2600S赤道300N300S600N600S赤道300N300S600N东北风东北风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13注:1、注意洋流的流向与行星风系的关系2、不同海区洋流的名称及其成因3、 表示世界大渔场的分布:太平洋 1 位置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太平洋 2 位置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涌升流,饵料丰富大西洋 1 位置纽

21、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大西洋 3 位置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寒流,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12、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降温减湿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原因之一是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13、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温,上升气流明显,导致南美洲西岸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多;太平洋西部气温下降,盛行下沉气流,亚洲东部,菲律宾群岛等地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少,夏季风势力较正常年份弱。南赤道暖流减弱气温低 气温高南 美 洲亚洲东部,菲律宾群岛等赤道东南信风减弱 秘鲁寒流减弱13、洋流的影响对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

22、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形成世界四大渔场对航运:顺流有利于航运,逆流不利于航运对全球水热平衡:有利于全球的水热平衡对海洋污染: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1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季节 洋流分布 原因夏季 顺时针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来到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冬季 逆时针 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15、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西风的进入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海岸线曲折,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山脉多东西走向,对西风的阻挡较小,有利于西风的进入16、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北海等地。17、领海:领海的宽度为 12 海里(22 千米),沿海国家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约 200 海里(370 千米) ,沿海国家对其间的资源享有专属权及管辖权,其他国家可航行、飞行、铺设电缆和管道等公海: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18、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交通运输(海洋运输) 、通讯、储藏、旅游、生产(人工岛等)和兴建海底城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