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必修一期末综合训练题(一)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数目时,收集、使用了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A.汉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 C. 史学家的论文 D. 秦简的记述2.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3.2008 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
2、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4.据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为礼器和兵器,北方出土的青铜农具比江淮出土的青铜农具要少。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是A.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水平不高 B.商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不重视C.北方统治者重礼制和军事 D.江淮地区富含铜、锡、铅矿5.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6.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A.区分等级
3、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美化程度的不同7.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8.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
4、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9.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11.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5、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12.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其“创新”主要表现在A.限制国王的权力 B.确立君主立宪制 C.形成了两党制度 D.确立责任内阁制13.1834 年,英国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的受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食,因劳动繁重,贫民称救济院为“巴士底狱”。这反映出英国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贫富差别巨大大量的贫困者有好逸恶劳的倾向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严重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A. B. C. D.14.华盛顿在 1787 年
6、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人民起义不断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15.2008 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根据你对 1787 年宪法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 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美国总统享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行政权A. B. C. D.16.林肯总统在某次政府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政府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
7、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17.在美国南北战争纪念雕塑中,南北方的将士都被雕塑成正气凛然、精神抖擞、英勇奋战的形象。这样雕塑的原因是A.雕塑师是个北方的民主主义者 B.雕塑师是南方的共和主义者C.考虑不伤害南北双方以利于民族融合 D.现代主义艺术的广泛使用1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C.走上资本主义
8、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19.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 19 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包括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 D.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0.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21.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9、”这说明辛亥革命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2.2008 年 8 月 8 日北京将举办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其实早在 1908 年天津青年杂志就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00 年前“奥运三问”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 D.人民对国衰民弱的现状强烈不满23.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
10、息有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民主政治得以实现A. B. C. D.24.1872 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 24 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B. C. D.25.1924 年 7 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
11、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26.张学良说,我的祖辈清末从山东闯关东到东北,从我父辈以上几代没有一个好好地死在床上,大多是死于非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张学良前辈参加太平军战死沙场 B.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生逢乱世性命难保C.抗战爆发遭日军屠杀 D.辽沈战役英勇牺牲27.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28.驳斥右图历史观的最有力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
12、人民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29.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 24 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 24 个春秋。该会议应是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30.1950 年 6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31“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
13、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 B. C. D.32.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6 年 5 月 24 日,长沙市民 先生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
14、间应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33.1980 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34.斯大林说:“这次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二战实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 二战后美苏推行各自的社会制度 二战后美苏对抗的根源是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二战
15、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推广创造了条件A. B. C. D.35.二战后,美国极力建立全球霸权,它在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同时在亚洲则是A.扶植蒋介石打内战 B.发动朝鲜战争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从亚洲撤退兵力充实欧洲36.韩国一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 1950 年以来 220 万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A.50-60 年代 B.80 年代 C.90 年代 D.2000 年以来37.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其最初的目的在于A.推翻殖民统治,形成多极格局 B.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C.摆脱美苏控制,维护民族独立 D.建立
16、国际经济新秩序38.右图三幅图片(三幅图下面的文字分别为欧共体总部、日本经济崛起、不结盟运动)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9.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B.C.D.40.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 全球化要立
17、足于本土化 B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C 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 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历史必修一期末综合训练题(二)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郡县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D行省制度3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基本上其运作模式
18、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那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二府三司制 D明清内阁制4、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 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 B 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 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 D 明初改“大都”为“北平”5、公元前 453 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进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
19、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6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 20 余年(18971920 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 B C D7、1918 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国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已被推翻,中国两
20、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已经结束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A B C D 8.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 年 5 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9、“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带着他已宣布的战后和平计划出席了巴黎和会,但他带回美国的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遭到了参议员否决,威尔逊试图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在美国 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 国会对
21、于总统的行为有制约作用 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需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总统没有权力与外国缔结条约A B C D 10、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胜利为“1918 年和 1945 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A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 德国完成了统一C 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 D 德国实行海外扩张政策11、“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的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启蒙思想 C 科学社会主义 D 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12、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
22、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A 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 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C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 D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1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14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
23、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5 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16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确
24、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签署了“双十协定”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17.右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 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最互相支援和配合18.“,教授。1940 年 1 月生,1
25、9461949 年为地主家放牛,19501956 年进小学读书,19691978 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上山下乡,19781985 年在南京大学读书,后任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19961997 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学术造诣起了积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1972 年中美建交为他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A B C D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 6 名副主席中有 3 人,政务院 4 名副总理中有 2 人,34 个部
26、级正职中有 15 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20、“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20 世纪A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B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C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D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2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成立 D.丘吉尔演说22、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
27、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3、 1971 年 10 月 25 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历史事件是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4、1961 年 9 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
28、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出现2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26.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
29、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 1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四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
30、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摘自“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人民日报2008 年 9 月 26日)问题:(1)据材料一,图 1 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图 2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4 分)(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 分)(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有何优越性?(4 分)(4)材料一、三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4 分)27、(19 分)阅读下列材料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团结 合作对于中华民族的
31、振兴起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 趋高涨。材料一 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告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 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 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权的暴 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一切存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1)材料一应出自哪一历史文件?结合材料一分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第二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4 分)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 们
32、建 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 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 穷。邓小平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2)在材料二中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3 分)(3)新中国成立之初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政策转变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 分)材料三 2005 年 4 月 29 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穿越 60 年历史,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
33、在了一起胡锦涛总书记说:“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 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胡锦涛与连战会晤 胡锦涛同吴伯雄会谈2008 年 5 月 2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 一局面来之不易, 值得倍加珍惜。材料四 2008 年 11 月 3 日 7 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七十四人的代表团访问了台湾,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 “陈江会”于 11 月 4 日胜利举行,并签署了航运、 货运、海运、食品安全多项协议 。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共同出席了两岸互赠珍
34、稀动植物记者会,大陆赠送的是除了大熊猫 “团团”、“ 圆圆”外,还有珙桐树,而台湾方面 赠送的是长鬃山羊和梅花鹿。不断通 过协商解决问题,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 这次两会在台北举行会谈,成为了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协商进程的持续、成果的累 积,将 扩大两岸交往,增进双方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入新的境界。(4)结合材料三,分析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什么?(2 分)(5)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材料三、四分析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4 分)28、(15 分)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发表著名学者
35、法力德.扎卡里亚的文章,文章称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阅读摘自本文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真正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 15 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 19 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1)15 世纪前后到 19 世纪中叶,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说明西方世界是如何崛起的?(4 分)(2)“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材料二 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3)许多“新经济强国的出现”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的实质?(4 分)材料三 美国人现在很郁闷。4 月,一 项新的民意调查表明,81%的美国人认为这个国家走的是“错误路线” 。美国人确实有理由悲观,这包括金融领域的恐慌, 萧条阴影、看不到头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 业人数, 还有愈演愈烈的恐怖威 胁。(4)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