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落实赏识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金南路小学 王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话题。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我们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追问:第一:我们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这是明确目标的问题。第二:我们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去?这是教与学的策略问题。第三:我们把学生带到那里了吗?这是教学评价的问题。这三个追问,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提出来的。经过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校基本形成了理念引领,特色推进,课题牵动,校本研究,机制保障的改革思路,并从学校、学生、教师三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以“课题研究”为牵动,促进办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1.一个办学理念贯穿学校
2、整体工作2003 年,学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发展战略。2007 年我校将“赏识教育”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坚定赏识教育理念走内涵发展的道路。2010 年迎来学校发展新的契机。提出“赏识成就阳光人生”的办学理念,实施“五个阳光工程” 。 阳光校园让快乐微笑感染每一个角落。阳光管理让灿烂阳光照亮每一项管理。阳光课堂让智慧阳光润泽每一个生命。阳光心灵让温暖阳光洒满每一个心灵。阳光活动让健康阳光注入每一个瞬间。2.两个科研课题深化课堂教学研究2012 年 9 月我校“十二五”期间的第一个省级立项课题是“小学课堂赏识学生的教学策略的研究”顺利结题。通过两年的研究,提炼出小学课堂赏识学生操作手册 ,包括
3、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提炼出赏识学生的方式,包括赏识学生的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提炼出课堂上赏识学生的方法,提炼出各学科赏识学生的操作策略。2013 年 5 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课题深入研究的需要,确定了“小学课堂赏识学生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牵引教师群体教研的学校课题。 “小学课堂赏识学生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建构“赏识性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及各学科子模式群,强化赏识教育理念,完善教师赏识教育行为。首先组织教师开展理论的研讨,围绕你是如何理解“阳光”一词?什么样的课堂是“赏识性阳光课堂”?“赏识性阳光课堂”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赏识性阳光课堂” 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什么样表现?这些专题研讨活
4、动,促进全校教师对“赏识性阳光课堂 ”的理解和认同。这些为“赏识性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赏识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打下很好的研究基础。优化课2堂教学模式,是承载学校的办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最有效的途径。2016 年,我们确定了“小学课堂赏识性评价”为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了金南路小学“阳光课堂评价标准” 。 “策略、模式、评价”三个元素就构成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完整体系,三个课题成为构建“阳光课堂”的牵引。课堂教学成为落实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二、以“赏识评价”为导向,助推学生成长与课堂教学的统一“四个关注”赏识评价, “三个原则”赏识要求,“四个环节”赏识流程,构成赏识性阳光课堂教学
5、模式的核心要素。“四个关注”赏识评价,引领课堂教学多元素和谐发力 我们首先从课堂的赏识评价研究切入,提炼出“四个关注”赏识评价要点。1.关注学生:是否积极自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求知。关注学生专注度,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启智。关注学生热情度,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愉悦。中明确指出:“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 ”所以要通过关注学生参与度、专注度、热情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教师:是否赏识激励关注教师的音容笑貌,让赏识微笑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教师的言谈举止,让赏识的言行唤醒孩子的动力。关注教师的教学情境,让赏识的良方激发孩子的兴趣。鲁迅先生
6、回忆起东京那间简陋的教室时说:“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老师的音容笑貌足以让学生终身难忘。运用赏识性评价的方式方法,用好 小 学 课 堂 赏 识 评 价 用 语 100 句 ,用好赏识的非语言形式,比如微笑、鼓励的眼神、点点头、竖起大拇指等等,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关注课堂状态:是否和谐民主关注师生关系的交互性,让师生在平等民主中相长提高。关注生生关系的相互性,让生生在同伴互助中成就个体。这里所说的课堂状态是指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老师尊重、理解、相信、宽容、欣赏孩子,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生生互帮
7、互助、互纠互补、互容互纳、互评互赏。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尊重。关注教学效果:是否目标达成3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自信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情况。关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让 学 生 自 主 获 得 , 这 是 学 习 方 式 方 法 的 问 题 。关注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让学生善于学习。“三个原则”赏识要求,规范课堂教学多维度充满阳光坚持以阳 光 般 灿 烂 的 笑 容 走 进 每 一 节 课 堂 , 养 成 阳 光 心 态 。坚持以 阳 光 般 积 极 的 态 度 上 好 每 一 堂 课 , 点 燃 学 习 热 情 。 坚 持 以 阳 光 般
8、的 热 情 去 温 暖 每 一 位 学 生 , 开 通 情 感 走 廊 。再 好 的 教 育 是 从 教 师 身 上 散 发 出 来 的 阳 光 般 灿 烂 的 笑 容 开 始 。 好 的 教 育 板 起 面 孔 还 没 有开 始 就 已 经 结 束 了 。 教 育 照 亮 成 长 的 每 一 个 细 节 才 真 正 发 生 教 育 。 关 注 教 师 课 堂 细 节 , 提 炼“十 个 课 堂 教 学 细 节 ”, 课 堂 上 开 通 情 感 走 廊 , 老 师 走 到 孩 子 们 中 间 , 缩 短 与 孩 子 之 间 的 物理 距 离 。“四个环节”赏识流程,呈现课堂教学多序列赏识激励四
9、 个 环 节 是 :创境激趣 自主探究创情引导 自主合作激励点拨 自主交流赏识评价 自主运用第一环节 创境激趣 自主探究教 师:通过导语、图像、音乐、视频等各种方式创设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 生:投入情境,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注意事项: 1.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要同问题紧密结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2. 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引起思维困惑,激起疑问形成。激疑为先,讨论在后,点拨思路在最后。3.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情境与知识内容之间的和谐性、实效性。不能为情境而情境。第二环节 创情引领 自主
10、交流教 师:1.进入课堂就要精神饱满,激情洋溢,营造轻松、和谐、积极、平等的情感氛围。2.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首先自己熟读教材,对教材内容产生情感,然后运用语言、图片、视频、图表、文字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到这个情感中。3.激励学生相互启发、互动解疑,共同完成学习目标。4学 生:在轻松、和谐、积极、平等的情感氛围中,在自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生互动”交流,发表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见解,第三环节 创思激励 自主解惑教 师:任务:激发和鼓励学生产生新的见解。1.组织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究,产生新的见解,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2.根据学生自主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
11、进行重点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学 生:自主交流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小组,也可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注意事项: 一是鼓励激趣;二是面向全体;三是扎实有效。第四环节 创启赏识 自主运用教 师 : 1.设 计 基 础 型 、 能 力 型 、 开 放 型 、 探 究 型 、 体 验 型 、 综 合 型 等 有 梯 度 的 练 习 , 让学 生 在 拓 展 练 习 的 过 程 中 启 发 学 生 思 维 、 开 阔 视 野 、 触 类 旁 通 , 提 高 学 以 致 用 的能 力 。
12、2.让 学 生 自 主 选 择 练 习 的 内 容 , 调 动 学 生 愉 悦 学 习 的 兴 趣 , 提 高 学 生 愉 悦 学 习 的能 力 。学 生 : 学 生 积 极 、 自 主 选 择 练 习 的 内 容 , 自 主 运 用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注 意 事 项 : 1. 要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成 果 及 时 给 予 积 极 评 价 和 指 导 , 评 价 必 须 中 肯 而 具 有 启 发 性 、 激励 性 、 赏 识 性 。2. 教 师 对 于 学 生 的 赏 识 可 以 采 用 多 种 方 式 : 语 言 、 动 作 、 眼 神 等 等 , 鼓 励 学 生 树 立善
13、于 思 考 、 勇 于 质 疑 、 敢 于 创 新 的 思 想 , 培 养 学 生 自 主 运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 使 学 生学 有 所 得 , 学 有 所 成 。基 于 模 式 研 究 , 不 纠 缠 于 模 式 , 我 们 提 倡 多 样 化 教 学 , 多 样 化 学 习 , 推 崇 赏 识 教 育 核 心价 值 观 与 教 育 教 学 行 动 的 一 致 。 教 育 本 源 就 是 对 每 个 孩 子 获 得 最 大 发 展 的 坚 信 , 以 四 个 关 注 、三 个 原 则 、 四 个 环 节 为 核 心 内 涵 的 “赏 识 性 阳 光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的 落
14、实 , 为 金 南 师 生 创 造 了和 谐 美 好 的 课 堂 氛 围 , 让 课 堂 成 为 充 满 人 文 关 怀 的 课 堂 , 师 生 平 等 对 话 的 课 堂 , 师 生 动 态 生成 的 课 堂 。 让 课 堂 教 学 唤 起 学 生 自 我 实 现 的 需 要 , 助 推 学 生 成 长 , 从 而 为 学 生 的 阳 光 人 生 奠定 坚 实 的 基 础 。三、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实现教师发展与课堂教学同步5我校在实践中探索落实“赏识性阳光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以课题为牵动的“三级研究制度、三轮研究策略、四课管理机制” ,创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三级教研制度,构筑校本研
15、修系统工程以课题为载体,建立校本研究、组本研究、个人课题研究的三级教研制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改革研究。1.学校有“大”课题,宏观统领三轮研究。在校本研究中,领导班子共同商量,制订计划,亲自参与组织各年级各学科的专题研究,组织三轮研讨活动,实现专业引领。使不同层面在不同阶段都有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2.教研组有“中”课题,人人主角,组本研究。在研究中,先明确专题,然后组内一人为主,其他为辅,每位教师担当一次组本研究的“主角” 。3.个人有“小”课题,高位设计,低点研究。在个人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本着“高质量规划,低重心研究;高起点定位,低纬度提升”这样一个原则。每学期每位教师制定个
16、人课题研究计划,每月上传个人课题研究资料,每学期进行个人课题专项总结。三轮研究策略,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三轮专题教学研讨活动。第一轮研究:展示研究过程,骨干专业引领。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开展骨干教师“三播工程”活动:一是骨干教师开放课堂“现场直播” 现身说法,示范辐射;二是教学方法“零距离点播” ,骨干教师提炼教学金点子,言传身教,传经送宝;三是教学问题“专题培训传播” ,培训指导,高端引路。第二轮研究:展示研究成果,青年自主发展。这轮研究主要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由青年教师担当主角。青年教师结合教研组研究专题,由师傅、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跟踪指导,反复磨课,将研
17、究成果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工作半年的施镜老师展示一节语文识字教学课,把一年级三个班的孩子分成六个组,反复进行磨课,将组内的研究成果有效落实在课堂中,作为研究成果代表教研组在全校进行教学展示,青年教师在这样的研究中快速成长。第三轮研究:展示成果运用,全员交流共享。每个教研组在前两轮研究的基础上,提炼研究成果,先在组内碰撞,再在全校交流共享。以本学期的第三轮课题研究为例,我们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台上一人解读策略,台下教师以众多课例与之互动,策略和课例的有效结合,使每位教师都能有选择的、适时地将他人成果用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四课管理机制,保障课改过程扎实有效学校通过“行政调研
18、科、青年预约课、专题教研课、全员随堂课” ,实现动态跟踪管理,保证课改的有效实施。6行政调研课会诊,班子成员菜单服务。班子成员依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会诊某一年级某一学科整体教学情况,包括集备、教研,个人备课、上课,以及师生状态等方面,以上内容,班子成员进行集中调研,有针对性反馈指导,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青年预约课反馈,多重师傅专业指导。青年教师预约师傅或领导看课,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结合个人研究的小专题,确定预约课要解决的问题。上课者先要围绕专题学习和思考,进行教学设计,预约听课的领导和师傅也要进行相关的学习,通过提前听说课,帮助其完善教学设计。课后,预约教师综合领导、师傅和老师们的意见
19、,认真总结反思,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专题教研课诊断,群体参与, “六要考核” 。每个教研组每月要举行一次专题教研活动。考核有“六要”:一要专题恰当,二要研究充分,三要人员保证,四要精心设计,五要全体观摩,六要反思有针对性。全员随堂课监控,常态跟踪确保落实。平日的课堂是最能看出教师的专业功底的,我们通过随堂听课和随堂巡课,落实课堂监控,保证教学质量。以“三级研究”为制度、以“三轮研究”为策略、以“四课管理”为机制,聚焦课堂,关注常态课堂,切实落实课题研究,实现了教师发展与课改的同步。四、以“总结反思“为契机,再续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新探索 在 实 施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的 过 程 中 ,
20、 经 历 了 “在 反 复 琢 磨 中 形 成 理 念 系 统 , 在 逐 步 推 进 中落 实 行 为 系 统 , 在 精 心 设 计 中 打 造 认 知 系 统 ”的 过 程 。 在 实 践 中 ,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满 足 了 学 生被 尊 重 、 被 赏 识 的 需 要 ,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参 与 学 习 , 充 满 自 信 与 活 力 ; 教 师 以 阳 光 般 的 心 态 走进 课 堂 , 用 心 去 捕 捉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的 每 一 个 闪 光 点 , 教 师 、 学 生 的 主 动 发 展 , 极 大 地 挖 掘 了师 生 的 潜 能 ; 促 进 了 学
21、 校 赏 识 教 育 文 化 品 位 的 提 升 , 推 动 学 校 内 涵 的 发 展 。 反 思 我 们 的 研 究 : 一 是 赏 识 性 阳 光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侧 重 于 理 念 性 评 价 , 课 堂 教 学 具 体 评价 标 准 有 待 于 细 化 、 量 化 , 使 评 价 标 准 更 具 操 作 性 、 测 量 性 。 二 是 办 学 理 念 和 课 堂 教 学 改 革融 合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深 化 , 应 该 多 层 次 、 多 维 度 、 全 方 位 的 思 考 、 研 究 和 探 索 。教 育 的 目 光 有 多 远 , 教 育 的 脚 步 就 能 走 多 远 ,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任 重 道 远 , 我 们 秉 承 赏 识 教 育理 念 , 将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不 断 深 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