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残疾的心理社会问题康复社工体验(一)残疾的心理与社会问题(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of disabilities)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马洪路摘要:中国有 6 千多万残疾人,他们因残疾而普遍存在与健全人不同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心理问题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焦虑与抑郁情绪,并在认知和行为上有异常表现;社会问题则集中表现在求学、就业、就医、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社会改革、城乡差别和社会阶层分化对残疾人的社会问题有一定影响。解决残疾人的心理和社会问题,需要动员社会各界作出努力。在康复医疗机构和社区康复工作中,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会康复服务将发挥
2、越来越大的作用。关键词:残疾人;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康复。Abstract:There are 60 millions peoples with disabilities. They have some psychological andsocial problem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clude low self-esteem ,anxiety,anddepression .The social problems include education, employment, medical service,marriage and social
3、relations. The impacts of social reform ,difference of urban andrural ,and gaps of social classes on these social problems are inevitable. The effortsfrom all sectors can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more effectively.In the rehabilitation institution and CBR, the professionals of soci
4、al works will play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Key words:disabled persons, psychological problem, social problem, social rehabilitation残疾人是我国各种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有 6 千多万人,占人口比例的 5%左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的规定,我国残疾人可以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 5 类,此外还有一些身有多种残疾的综合性残疾人。由于存在生理或
5、心理的障碍,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仅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与健全人相比更具有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1、 残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1 自卑感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存在的障碍,决定了他们不能正常参与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普遍有心理上的自卑感。又因为绝大多数残疾人在家庭中的生活时间远远超过家庭以外的社区或社会生活时间,所以这种自卑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十分明显。家庭是一个动态的因素,它的变化受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病人尤其是残疾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经济、社会伦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处于弱势状态。111 家庭压力残疾人家庭,在社区里和社会上比其他家庭
6、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经济、教育、伦理、 习俗等各个方面。调查表明,有残疾子女的父母,为了照顾残疾子女,许多人都需要放弃自己对事业的追求,不能随意选择职业,更不能远离家庭去工作,直到提前办理退休手续;有残疾兄弟姐妹的年轻人,往往被迫降低自己选择伴侣的“条件” ,或者一再推迟婚期以照顾或从感情上对残疾兄弟姐妹有所慰籍;有残疾父母的青少年,常常因为经济上的困难、家务的拖累等原因影响求学。后天造成的残疾与先天性残疾有较多区别,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当伤残一旦发生时,许多人不愿意承认或不敢正视残疾的事实,千方百计地寻求“治愈”的办法,心理学上称之为“否认期”。而这不幸的事实不仅动摇着残疾人生存的信
7、念,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使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中。112社会 现实的 压力尽管残疾人在家庭中一般会受到父母的爱怜和兄弟姐妹的关照,但这并不等于说残疾人在家庭中有较高的或真正平等的地位,实际上,这种家庭式的关怀正反映出残疾人劣势的地位和被同情、被援助的弱小处境。因此,这种情况在社会上的反映就是各个阶层的不同群体都一致认为残疾人是值得“同情” 、“可怜”、 “照顾”、 “扶持”的不幸者;也有一些更错误的认识,即把残疾人看作是社会的“累赘” 、“包袱” ,甚至把残疾与丑陋、罪恶联系在一起,有的残疾儿童家长甚至有负罪感。社会现实的压力十分强大、十分普遍,是残疾人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11
8、3 传统的压力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一致的,残疾人在社会上地位的低下,也就决定了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低下。亲情的爱,弥补了这种低下,也掩盖了这种不平等,但并不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的残疾人已经在家庭中真正平等了。各类残疾人中普遍存在着心理上的家庭自卑感。家庭是一个世代传递和不断更替的社会组织。繁衍后代、绵延种族,是家庭特殊的任务,所以家庭成员必须担负生育、抚育和赡养等功能,做为一个慢性病人或残疾人,完成这些特殊的任务有很多困难,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们在家庭中的自卑感十分明显,十分强烈,并具有持久性。另外,由于残疾人普遍缺乏经济自主权和独立生活能力,或者缺乏必备的生活条件如住房等等,因此,对父母和兄
9、弟姐妹有很大程度的依赖。中国残疾人对家庭的依赖,是由各种社会原因决定的。这种依赖,也决定了残疾人的附属、次要、无权商讨家庭重大事项的地位,产生自卑感。12 孤独感人的孤独感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普遍存在的。但对残疾人来说,不能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又渴望身体残损得到补偿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其孤独感更为强烈,更为持久。残疾造成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障碍,使残疾人往往需要比健全人更多地集中精力和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某些成功,所以过重的心理负担所产生的困扰,有时超过身体造成的障碍,使他们陷入异常悲观、自顾不暇的境地,很难有精力和情绪去留心于外面的世界,甚至完全失去对他人和社会发生兴趣的情感。这种不适应、不了解外部世界的情况,使相当多的残疾青少年缺乏社会群体意识和社会交往、合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导致孤僻性格的形成。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感是青年人的显著心理特征。由于自我意识在一个人的青年期逐渐觉醒并建立,这就导致他们不再倾慕年龄和能力与自己过于悬殊的人,他们用隐蔽思想、封闭感情的方式来抵制,同时强烈对抗社会上的歧视与偏见。如果说一般青年人不过是朦胧地感受到这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