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 阳 询 简 介 及 书 法 成 就欧 阳 询 ( 557 一 641 年 ) , 汉 族 , 字 信 本 , 公 元 557 年出 生 于 衡 州 ( 今 衡 阳 ) , 祖 籍 潭 州 临 湘 ( 今 湖 南 长 沙 ), 楷 书 四 大 家 ( 欧 阳 询 、 颜 真 卿 、 柳 公 权 、 赵 孟 頫 ) 之一 。 隋 时 官 太 常 博 士 , 唐 时 封 为 太 子 率 更 令 , 也 称 “欧 阳率 更 ”。 与 同 代 另 三 位 ( 虞 世 南 、 褚 遂 良 、 薛 稷 ) , 并 称初 唐 四 大 家 。 因 其 子 欧 阳 通 亦 通 善 书 法 , 故 其 又 称
2、“大 欧”。 欧 阳 询 楷 书 法 度 之 严 谨 , 笔 力 之 险 峻 , 世 无 所 匹 , 被称 之 为 唐 人 楷 书 第 一 。 他 与 虞 世 南 俱 以 书 法 驰 名 初 唐 , 并称 “欧 虞 ”, 后 人 以 其 书 于 平 正 中 见 险 绝 , 最 便 初 学 , 号 为“欧 体 ”, 他 的 字 有 多 人 评 论 。 欧 阳 洵 聪 敏 勤 学 , 读 书 数 行 同 尽 , 少 年 时 就 博 览 古 今, 精 通 史 记 、 汉 书 和 东 观 汉 记 三 史 , 尤 其 笃好 书 法 , 几 乎 达 到 痴 迷 的 程 度 。 据 说 有 一 次 欧 阳
3、洵 骑 马 外出 , 偶 然 在 道 旁 看 到 晋 代 书 法 名 家 索 靖 所 写 的 石 碑 。 他 骑在 马 上 仔 细 观 看 了 一 阵 才 离 开 , 但 刚 走 几 步 又 忍 不 住 再 返回 下 马 观 赏 , 赞 叹 多 次 , 而 不 愿 离 去 , 便 干 脆 铺 上 毡 子 坐下 反 复 揣 摩 , 最 后 竟 在 碑 旁 一 连 坐 卧 了 3 天 才 离 去 。欧 阳 洵 练 习 书 法 最 初 仿 效 王 羲 之 , 后 独 辟 蹊 径 自 成 一家 。 尤 其 是 他 的 正 楷 骨 气 劲 峭 , 法 度 严 整 , 被 后 代 书 家 奉为 圭 臬 ,
4、 以 “欧 体 ”之 称 传 世 。 唐 代 书 法 品 评 著 作 书 断 称 : “询 八 体 尽 能 , 笔 力 劲 险 。 篆 体 尤 精 , 飞 白 冠 绝 ,峻 于 古 人 , 扰 龙 蛇 战 斗 之 象 , 云 雾 轻 笼 之 势 , 几 旋 雷 激 ,操 举 若 神 。 真 行 之 书 , 出 于 太 令 , 别 成 一 体 , 森 森 焉 若 武库 矛 戟 , 风 神 严 于 智 永 , 润 色 寡 于 虞 世 南 。 其 草 书 迭 荡 流通 , 视 之 二 王 , 可 为 动 色 ; 然 惊 其 跳 骏 , 不 避 危 险 , 伤 于清 之 致 。 ”宋 宣 和 书 谱
5、誉 其 正 楷 为 “翰 墨 之 冠 ”。 据 史 书 记载 , 欧 阳 询 的 形 貌 很 丑 陋 , 但 他 的 书 法 却 誉 满 天 下 , 人 们都 争 着 想 得 到 他 亲 笔 书 写 的 尺 犊 文 字 , 一 旦 得 到 就 视 作 圭宝 , 作 为 自 己 习 字 的 范 本 。 唐 武 德 ( 618 624) 年 间 ,高 丽 ( 今 朝 鲜 ) 特 地 派 使 者 来 长 安 求 取 欧 阳 询 的 书 法 。 唐高 祖 李 渊 感 叹 地 说 : “没 想 到 欧 阳 询 的 名 声 竟 大 到 连 远 方的 夷 狄 都 知 道 。 他 们 看 到 欧 阳 询 的
6、笔 迹 , 一 定 以 为 他 是 位形 貌 魁 梧 的 人 物 吧 。 ”欧 阳 询 以 80 多 岁 的 高 龄 于 贞 观 ( 649 672) 年 间逝 世 , 身 后 传 世 的 墨 迹 有 卜 商 帖 、 张 翰 帖 等 ,碑 刻 有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 皇 甫 诞 碑 等 , 都 堪 称 书法 艺 术 的 瑰 宝 。 后 人 将 他 与 唐 初 的 虞 世 南 、 褚 遂 良 、 薛 稷合 称 为 “唐 初 四 大 书 家 ”。 欧 阳 询 不 仅 是 一 代 书 法 大 家 , 而且 是 一 位 书 法 理 论 家 , 他 在 长 期 的 书 法 实 践 中 总 结 出
7、 练 书习 字 的 八 法 , 即 : “如 高 峰 之 坠 石 , 如 长 空 之 新 月 , 如千 里 之 阵 云 , 如 万 岁 之 枯 藤 , 如 劲 松 倒 折 、 如 落 挂 之 石 崖, 如 万 钧 之 弩 发 , 如 利 剑 断 犀 角 , 如 一 波 之 过 笔 ”。 欧 阳询 所 撰 传 授 诀 、 用 笔 论 、 八 诀 、 三 十 六法 等 都 是 他 自 己 学 书 的 经 验 总 结 , 比 较 具 体 地 总 结 了 书法 用 笔 、 结 体 、 章 法 等 书 法 形 式 技 巧 和 美 学 要 求 , 是 我 国书 法 理 论 的 珍 贵 遗 产 。 【 书
8、法 造 诣 】他 的 书 法 成 就 以 楷 书 为 最 , 笔 力 险 劲 , 结 构 独 异 , 后人 称 为 “欧 体 ”。 其 源 出 于 汉 隶 , 骨 气 劲 峭 , 法 度 谨 严 , 于平 正 中 见 险 绝 , 于 规 矩 中 见 飘 逸 , 笔 画 穿 插 , 安 排 妥 贴 。楷 书 以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等 , 行 书 以 梦 奠 帖 、 张翰 帖 等 为 最 著 名 。 其 他 书 体 , 也 无 一 不 佳 , 唐 张 怀 瓘 书 断 中 说 : “询 八 体 尽 能 , 笔 力 险 劲 , 篆 体 尤 精 , 飞白 冠 绝 , 峻 于 古 人 , 犹 龙 蛇
9、 战 斗 之 象 , 云 雾 轻 宠 之 势 , 风旋 雷 激 , 操 举 若 神 。 真 行 之 朽 出 于 大 令 , 别 成 一 体 , 森 森然 若 武 库 矛 戟 , 风 神 严 于 智 水 , 润 色 寡 于 虞 世 南 。 其 草 书迭 荡 流 通 , 视 之 二 王 , 可 为 动 色 , 然 惊 其 跳 骏 , 不 避 危 险, 伤 于 清 雅 之 致 。 ”虞 世 南 说 他 “不 择 纸 笔 , 皆 能 如 意 ”。 而 且 他 还 能 写一 手 好 隶 书 。 贞 观 五 年 徐 州 都 督 房 彦 谦 碑 就 是 其 隶书 作 品 。 他 的 书 法 , 以 隶 书
10、为 最 。 究 其 用 笔 , 方 圆 兼 备而 劲 险 峭 拔 , “若 草 里 惊 蛇 , 云 间 电 发 。 又 如 金 刚 怒 目 ,力 士 挥 拳 。 ”他 所 写 化 度 寺 邑 禅 师 舍 利 塔 铭 , 虞 恭公 温 彦 博 碑 , 皇 甫 诞 碑 被 称 为 “唐 人 楷 书 第 一 ”。其 中 竖 弯 钩 等 笔 画 仍 是 隶 笔 。 他 的 楷 书 无 论 用 笔 , 结 体 都有 十 分 严 肃 的 程 式 , 最 便 于 初 学 。 后 人 所 传 “欧 阳 结 体 三十 六 法 ”, 就 是 从 他 的 楷 书 归 纳 出 来 的 结 字 规 律 。 他 的 行楷
11、 书 张 翰 思 鲈 帖 体 势 纵 长 , 笔 力 劲 健 。 墨 迹 传 世 , 尤为 宝 贵 。 欧 阳 询 的 儿 子 欧 阳 通 , 书 法 一 本 家 传 。 父 子 均 名声 著 于 书 坛 , 被 称 为 “大 小 欧 阳 ”。 小 欧 阳 道 因 法 师 碑 , 隶 意 更 浓 , 然 而 锋 颍 过 露 , 含 蓄 处 不 及 其 父 。欧 阳 询 的 书 法 早 在 隋 朝 就 已 声 名 鹊 起 , 远 扬 海 外 。 进入 唐 朝 , 更 是 人 书 俱 老 , 炉 火 纯 青 。 但 欧 阳 询 自 己 却 并 不满 足 于 已 经 取 得 的 成 就 , 依 然
12、读 碑 临 帖 , 精 益 求 精 。有 一 次 , 欧 阳 询 外 出 游 览 , 在 道 旁 见 到 一 块 西 晋 书 法家 -索 靖 所 写 的 章 草 石 碑 , 看 了 几 眼 , 觉 得 写 得 一 般 。 但转 念 一 想 , 索 靖 既 然 是 一 代 书 匠 , 那 么 他 的 书 法 定 会 有 自己 的 特 色 。 我 何 不 看 个 水 落 石 出 。 于 是 伫 立 在 碑 前 , 反 覆地 观 看 了 几 遍 , 才 发 现 了 其 中 精 深 绝 妙 之 处 。 欧 阳 询 坐 卧于 石 碑 旁 摸 索 比 划 竟 达 三 天 三 夜 之 久 。 欧 阳 询 终
13、 于 领 悟 到索 靖 书 法 用 笔 的 精 神 所 在 , 因 而 书 法 亦 更 臻 完 美 观 止 。楷 书 , 是 欧 阳 询 得 意 的 作 品 , 唐 贞 观 五 年 ( 公 元 631 年 ) 立 。所 创 “欧 阳 询 八 诀 ”书 法 理 论 , 具 有 独 到 见 解 。 对 明 代人 李 淳 的 八 十 四 法 , 清 代 人 黄 自 元 结 构 92 法 的 著 述 , 均有 启 示 。 其 “八 决 ”为 : ( 点 ) 如 高 峰 坠 石 ; ( 横 戈 ) 如 长空 之 新 月 ; ( 横 ) 如 千 里 之 阵 云 ; ( 竖 ) 如 万 岁 之 枯 藤 ;(
14、 坚 戈 ) 如 劲 松 倒 折 , 落 挂 石 崖 ; ( 折 ) 如 万 钧 之 弩 发 ;( 撇 ) 如 利 剑 断 犀 象 之 角 牙 ; ( 捺 ) 一 波 常 三 过 笔 。 【 常 见 欧 书 碑 刻 】1、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 楷 书 , 是 欧 阳 询 的 代 表 作 ,学 欧 书 多 以 此 为 范 本 , 魏 征 撰 文 , 唐 大 宗 贞 观 六 年 。 公 元623 年 ) 立 碑 。 书 法 严 谨 峭 劲 , 不 取 姿 嵋 之 态 。2、 虞 恭 公 碑 全 称 唐 故 特 进 尚 书 右 仆 射 上 柱 国虞 恭 公 温 公 碑 , 也 称 温 彦 博
15、 碑 : 楷 书 , 书 此 碑 文 时, 已 80 高 龄 。 唐 大 宗 贞 观 十 一 年 ( 公 元 637 年 ) 立 碑 。3、 皇 甫 诞 碑 全 称 隋 柱 国 左 光 禄 大 夫 宏 议 明 公皇 甫 府 君 之 碑 , 也 称 皇 甫 君 碑 : 楷 书 , 是 欧 阳 询 年轻 时 的 作 品 , 无 立 碑 年 月 , 碑 藏 于 陕 西 西 安 。4、 化 度 寺 塔 铭 全 称 化 度 寺 故 僧 邕 禅 师 舍 利 塔铭 : 【 相 关 碑 帖 】化 度 寺 塔 铭九 成 宫 醴 泉 铭 虞 恭 公 温 彦 博 碑皇 甫 诞 碑黄 帝 阴 符 经 ( 现 藏 于
16、徐 州 市 博 物 馆 )荐 福 寺 碑 ( 已 佚 )张 翰 思 鲈 帖 皇 甫 诞 碑 梦 奠 帖 卜 商 帖正 草 千 字 文行 书 千 字 文 【 相 关 故 事 】欧 阳 询 尝 行 , 见 古 碑 , 晋 索 靖 所 书 。 驻 马 观 之 , 良 久而 去 。 数 百 步 复 反 , 下 马 伫 立 , 及 疲 , 乃 布 裘 坐 观 , 因 宿其 旁 , 三 日 方 去 。译 文 :唐 代 欧 阳 询 , 有 一 天 骑 马 赶 路 , 无 意 中 看 到 一 块 古 碑。 原 来 是 晋 代 著 名 书 法 家 索 靖 书 写 的 , 他 驻 马 浏 览 , 看 了很 久 后
17、 离 开 。 他 走 离 古 碑 几 百 步 又 返 回 来 , 下 了 马 站 在 碑前 观 察 , 等 到 疲 乏 , 又 铺 开 皮 衣 坐 下 来 观 察 , 竟 然 守 在 碑前 三 天 三 夜 方 才 离 去 。【 欧 阳 询 的 书 法 理 论 】传 授 诀每 秉 笔 必 在 圆 正 , 气 力 纵 横 重 轻 , 凝 思 静 虑 。 当 审 字势 , 四 面 停 均 , 八 边 俱 备 ; 长 短 合 度 , 粗 细 折 中 ; 心 眼 准程 , 疏 密 被 正 。 最 不 可 忙 , 忙 则 失 势 ; 次 不 可 缓 , 缓 则 骨痴 ; 又 不 可 瘦 , 瘦 当 枯 形
18、 , 复 不 可 肥 , 肥 即 质 浊 。 细 详 缓临 , 自 然 备 体 , 此 是 最 要 妙 处 。 贞 观 六 年 七 月 十 二 日 , 询书 付 善 奴 授 诀 。八 诀丶 点 如 高 峰 之 坠 石 。L竖 弯 钩 似 长 空 之 初 月 。一 横 若 千 里 之 阵 云 。丨 竖 如 万 岁 之 枯 藤 。斜 钩 劲 松 倒 折 ,落 挂 石 崖 。横 折 钩 如 万 钧 之 弩 发 。丿 撇 利 剑 截 断 犀 象 之 角 牙 。 捺 一 被 常 三 过 笔 。澄 神 静 虑 , 端 己 正 容 , 秉 笔 思 生 , 临 池 志 逸 。 虚 拳 直腕 , 指 齐 掌 空
19、 , 意 在 笔 前 , 文 向 思 后 。 分 间 布 白 , 勿 令 偏侧 。 墨 淡 则 伤 神 彩 , 绝 浓 必 滞 锋 毫 。 肥 则 为 钝 , 瘦 则 露 骨, 勿 使 伤 于 软 弱 , 不 须 怒 降 为 奇 。 四 面 停 匀 , 八 边 具 备 ,短 长 合 度 , 粗 细 折 中 。 心 眼 准 程 , 疏 密 欹 正 。 筋 骨 精 神 ,随 其 大 小 。 不 可 头 轻 尾 重 , 无 令 左 短 右 长 , 斜 正 如 人 , 上称 下 载 , 东 映 西 带 , 气 宇 融 和 , 精 神 洒 落 , 省 此 微 言 , 孰为 不 可 也 。用 笔 论有 翰
20、 林 善 书 大 夫 言 于 寮 故 无 名 公 子 曰 : “自 书 契 之 兴, 篆 隶 滋 起 , 百 家 千 体 , 纷 杂 不 同 。 至 于 尽 妙 穷 神 , 作 范垂 代 , 腾 芳 飞 誉 , 冠 绝 古 今 , 惟 右 军 王 逸 少 一 人 而 已 。 然去 之 数 百 年 之 内 , 无 人 拟 者 , 盖 与 天 挺 之 性 , 功 力 尚 少 ,用 笔 运 神 , 未 通 其 趣 , 可 不 然 欤 ?”公 子 从 容 敛 衽 而 言 曰: “仆 庸 疏 愚 昧 , 禀 命 轻 微 , 无 禄 代 耕 , 留 心 笔 砚 。 至 如天 挺 、 功 力 , 诚 加 大
21、 夫 之 说 。 用 笔 之 趣 , 请 闻 其 说 。 ”大夫 欣 然 而 笑 曰 : “此 难 能 也 , 子 欲 闻 乎 ?”公 子 曰 : “予 自少 及 长 , 凝 情 翰 墨 , 每 览 异 体 奇 迹 , 未 尝 不 循 环 吟 玩 。 抽其 妙 思 , 终 日 临 仿 , 至 于 皓 首 而 无 退 倦 也 。“夫 用 笔 之 法 , 急 捉 短 搦 , 迅 牵 疾 掣 , 悬 针 垂 露 , 蠖屈 蛇 伸 , 洒 落 萧 条 , 点 缀 闲 雅 , 行 行 眩 目 , 字 字 惊 心 , 若上 苑 之 春 花 , 无 处 不 发 , 抑 亦 可 观 , 是 予 用 笔 之 妙
22、 也 。公 子 曰 : “幸 甚 : 幸 甚 : 仰 承 馀 论 , 善 无 所 加 。 然 仆见 闻 异 于 是 , 辄 以 闻 见 便 耽 玩 之 。 奉 对 大 贤 座 , 未 敢 抄 说。 ”大 夫 曰 : “与 子 同 寮 , 索 居 日 久 , 既 有 异 同 , 焉 得 不 叙 ?”公 子 曰 : “向 之 造 次 , 滥 有 斯 言 , 今 切 再 思 , 恐 不 足 取 。”大 夫 曰 : “妙 善 异 述 , 达 者 共 传 , 请 不 秘 之 , 粗 陈 梗 概 。”公 子 安 退 位 逡 巡 , 缓 颊 而 言 曰 : “夫 用 笔 之 体 会 , 须 钩粘 才 把 ,
23、 缓 绁 徐 收 , 梯 不 虚 发 , 斫 必 有 由 。 徘 徊 俯 仰 , 容与 风 流 。 刚 则 铁 画 , 媚 若 银 钩 。 壮 则 口 吻 而 口 口 , 丽 则 绮靡 而 消 遒 。 若 枯 松 之 卧 高 岭 。 类 巨 石 之 偃 鸿 沟 。 同 鸾 凤 之鼓 舞 , 等 鸳 鸯 之 沉 浮 。 仿 佛 兮 若 神 仙 来 往 , 宛 转 兮 似 兽 伏龙 游 。 其 墨 或 洒 或 淡 , 或 浸 或 燥 , 遂 其 形 势 , 随 其 变 巧 ,藏 锋 靡 露 , 压 尾 难 讨 , 忽 正 忽 斜 , 半 真 半 草 因 。 唯 截 纸 棱, 撇 娘 密 绍 , 务
24、 在 经 实 , 无 令 怯 少 。 隐 隐 轸 轸 , 譬 河 汉 之出 众 星 , 昆 冈 之 出 珍 宝 , 既 错 落 而 灿 烂 , 复 逯 连 而 扫 撩 。方 圆 上 下 而 相 副 , 绎 络 盘 桓 而 围 绕 。 观 寥 廓 兮 似 察 , 始 登岸 而 逾 好 。 用 笔 之 趣 , 信 然 可 珍 , 窃 谓 合 乎 古 道 。 ”大 夫 应 声 而 起 , 行 吟 而 叹 曰 : 夫 游 畎 浍 者 , 讵 测 溟 海之 深 ; 升 培 塿 者 , 宁 知 泰 山 之 峻 。 今 属 公 子 吐 论 , 通 幽 洞微 , 过 钟 、 张 之 门 , 入 羲 、 献 之
25、 室 , 重 光 前 哲 , 垂 裕 后 昆。 中 心 藏 之 , 盖 棺 乃 止 。 ”公 子 谢 曰 : “鄙 说 疏 浅 , 未 足可 珍 , 忽 枉 话 言 , 不 胜 惭 惧 。 ”结 字 三 十 六 法后 人 根 据 欧 阳 询 的 结 字 特 点 总 结 了 三 十 六 种 结 字 的 法则 , 称 为 欧 阳 结 字 三 十 六 法 。排 叠 : 字 欲 其 排 叠 疏 密 停 匀 ,不 可 或 阔 或 狭 ,如 “寿 ”、“藁 ”、 “画 ”、 “窦 ”、 “笔 ”、 “丽 ”、 “羸 ”、 “爨 ”之 字 ,“系 ”旁 、 “言 ”旁 之 类 , 八 诀 所 谓 “分 间
26、布 白 “,又 曰 “调 匀 点画 ”是 也 。 高 宗 唱 法 所 谓 “堆 垛 ”亦 是 也 。避 就 : 避 密 就 疏 ,避 险 就 易 ,避 远 就 近 ,欲 其 彼 此 映 带 得宜 。 又 如 “庐 ”字 ,上 一 撇 既 尖 ,下 一 撇 不 当 相 同 ; “府 ”字 一笔 向 下 ,一 笔 向 左 ;“逢 ”字 下 “辶 ”拔 出 ,则 上 必 作 点 ,亦 避 重叠 而 就 简 径 也 。顶 戴 : 字 之 承 上 者 多 ,惟 上 重 下 轻 者 ,顶 戴 ,欲 其 得 势 ,如 “曡 ”、 “垒 ”、 “药 ”、 “鸾 ”、 “惊 ”、 “鹭 ”、 “鬐 ”、 “声
27、”、 “医 ”之 类 , 八 诀 所 谓 斜 正 如 人 上 称 下 载 ,又 谓 不 可 头轻 尾 重 是 也 。穿 插 : 字 画 交 错 者 ,欲 其 疏 密 ,长 短 、 大 小 匀 停 ,如 “中”、 “弗 ”、 “井 “、 “曲 “、 “册 “、 “兼 “、 “禹 “、 “禹 “、 “爽 “、 “尔 “、 “襄 “、 “甬 “、 “耳 “、 “娄 “、 “由 “、 “垂 “、 “车 “、 “无 “、 “密 “之 类 , 八 诀 所 谓 四 面 停 匀 ,八 边 具 备 是 也。向 背 : 字 有 相 向 者 ,有 相 背 者 ,各 有 体 势 ,不 可 差 错 。 相向 如 “非
28、“、 “卯 “、 “好 “、 “知 “、 “和 “之 类 是 也 。 相 背 如 “北 “、 “兆 “、 “肥 “、 “根 “之 类 是 也 。偏 侧 : 字 之 正 者 固 多 ,若 有 偏 侧 、 欹 斜 ,亦 当 随 其 字 势结 体 。 偏 向 右 者 ,如 “心 “、 “戈 “、 “衣 “、 “几 “之 类 ; 向 左者 ,如 “夕 “、 “朋 “、 “乃 “、 “勿 “、 “少 “、 “厷 “之 类 ;正 如 偏者 ,如 “亥 “、 “女 “、 “丈 “、 “父 “、 “互 “、 “不 “之 类 。 字 法所 谓 偏 者 正 之 ,正 者 偏 之 ,又 其 妙 也 。 八 诀 又
29、谓 勿 令 偏侧 ,亦 是 也 。挑 : 字 之 形 势 ,有 须 挑 者 ,如 “戈 “、 “弋 “、 “武 “、 “九 “、 “气 “之 类 ; 又 如 “献 “、 “励 “、 “散 “、 “断 “之 字 ,左 边既 多 ,须 得 右 边 之 ,如 “省 “、 “炙 “之 类 ,上 偏 者 须 得 下 之 ,使 相 称 为 善 。相 让 : 字 之 左 右 ,或 多 或 少 ,须 彼 此 相 让 ,方 为 尽 善 。 如“马 “旁 、 “糹 “旁 、 “鸟 “旁 诸 字 ,须 左 边 平 直 ,然 后 右 边 可 作字 ,否 则 妨 碍 不 便 。 如 “羉 上 无 四 “字 ,以 中 央
30、 “言 “字 上 画短 ,让 两 “糹 “出 ;如 “办 “字 ,其 中 近 下 ,让 两 “辛 ”出 ; 如 “鸥 ”、 “鶠 ”、 “驰 “字 ,两 旁 俱 上 狭 下 阔 ,亦 当 相 让 ; 如 “呜 “、 “呼 ”字 ,“口 ”在 左 者 ,宜 近 上 ,“和 “、 “扣 “字 ,“口 ”在 右 者 宜 近下 ,使 不 防 碍 ,然 后 为 佳 ,此 类 严 也 。补 空 : 如 “我 ”、 “哉 “字 ,作 点 须 对 左 边 实 处 ,不 可 与 “成 “、 “戟 ”、 诸 “戈 ,字 同 。 如 “袭 ”、 “辟 ,、 “餐 ,、 “赣 ,之类 ,欲 其 四 满 方 正 也 ,
31、如 醴 泉 铭 “建 “字 是 也 。覆 盖 : 如 “宝 ”、 “容 ”之 类 , 点 须 正 , 画 须 圆 明 , 不 宜相 著 , 上 长 下 短 。贴 零 : 如 “令 “、 “今 “、 “冬 “、 “寒 “之 类 是 也 。 粘 合: 字 之 本 相 离 开 者 ,即 欲 粘 合 ,使 相 著 顾 揖 乃 佳 ,如 诸 偏 旁字 “卧 ”、 “鉴 ”、 “非 ”、 “门 ”之 类 是 也 。捷 速 : 如 “凤 “、 “风 ”之 类 ,两 边 速 宜 圆 ,用 笔 时 左 边势 宜 疾 ,背 笔 时 意 中 如 电 是 也 。满 不 要 虚 : 如 “园 “、 “圃 ”、 “图 “
32、、 “国 ”、 “回 “、 “包“、 “南 ”、 “隔 ”、 “目 ”、 “四 “、 “勾 ”之 类 是 也 。意 连 : 字 有 形 断 而 意 连 者 ,如 “之 ”、 “以 “、 “心 “、 “必”、 “小 ”、 “川 “、 “州 ”、 “水 ”、 “求 “之 类 是 也 。覆 冒 : 字 之 上 大 者 ,必 覆 冒 其 下 ,如 “云 “头 、 “穴 “、 “宀 ”、 “荣 字 头 ”头 ,“奢 ”、 “金 “、 “食 “、 “夅 ”、 “巷 ”、 “泰”之 类 是 也 。垂 曳 :垂 如 “都 ”、 “乡 ”、 “卿 ”、 “卯 ”、 “夅 “之 类 ,曳 如“水 “、 “支 ”、
33、 “欠 “、 “皮 “、 “更 ”、 “辶 ”、 “走 “、 “民 ”、 “也 “之 类 是 也 。借 换 : 如 醴 泉 铭 “秘 ”字 就 “示 ”字 右 点 , 作 “必 “字 左 点 ,此 借 换 也 。 黄 庭 经 “”字 ,“”字 ,亦 借 换 也 。又 如 “灵 ,字 ,法 帖 中 或 作 “”、 或 作 “小 “,亦 借 换 也 。 又 如 “苏 ”之 为 “蘓 ”、 “秋 ”之 为 “秌 “,“鹅 ”之 为 “上 我 下 鸟 ”,为“左 鸟 右 我 ”之 类 ,为 其 字 难 结 体 ,故 互 换 如 此 ,亦 借 换 也 ,所 谓 东 映 西 带 是 也 。增 减 : 字
34、有 难 结 体 者 ,或 因 笔 画 少 而 增 添 ,如 “新 “之 为“”、 “建 ”之 为 “”,是 也 。 或 因 笔 画 多 而 减 省 ,如 “曹 “之 为“”、 “美 ”之 为 “。 但 欲 体 势 茂 美 ,不 论 古 字 当 如 何 书 也。应 副 : 字 之 点 画 稀 少 者 ,欲 其 彼 此 相 映 带 ,故 必 得 应 副相 称 而 后 可 。 如 “龙 ”、 “诗 “、 “讐 ”、 “转 ”之 类 ,必 一 画 对一 画 ,相 应 亦 相 副 也 。撑 拄 : 字 之 独 立 者 ,必 得 撑 拄 ,然 后 劲 可 观 。 如 “可 “、“下 ”、 “永 “、 “亨
35、 “、 “亭 “、 “宁 “、 “丁 ”、 “手 “、 “司 “、 “卉 ,、 “草 “、 “矛 ”、 “巾 ”、 “千 ”、 “予 ”、 “于 ”、 “弓 ”之 类是 也 。朝 揖 : 凡 字 之 有 偏 旁 者 ,皆 欲 相 顾 ,两 文 成 字 者 为 多 ,如 “邹 ”、 “谢 ”、 “锄 ”、 “储 ”之 类 ,与 三 体 成 字 者 ,若 “讐 ”、“斑 ”之 类 ,尤 欲 相 朝 揖 , 八 诀 所 谓 迎 相 顾 揖 是 也 。救 应 : 凡 作 字 ,一 笔 才 落 ,便 当 思 第 二 、 三 笔 如 何 救 应 ,如何 结 裹 , 书 法 所 谓 意 在 笔 先 ,文 向
36、 思 后 是 也 。附 离 : 字 之 形 体 ,有 宜 相 附 近 者 ,不 可 相 离 ,如 “形 ”、 “影 ”、 “飞 “、 “起 ”、 “超 ”、 “饮 ”、 “勉 ”,凡 有 “文 ”、 “欠 ”、 “支 “旁 者 之 类 ,以 小 附 大 ,以 少 附 多 是 也 。回 抱 : 回 抱 向 左 者 如 “曷 “、 “丐 “、 “易 “、 “之 类 ,向右 者 如 “艮 “、 “鬼 “、 “包 “、 “旭 ”、 “它 “之 类 是 也 。包 裹 : 谓 如 “园 “、 “圃 ”打 圈 之 类 四 围 包 裹 者 也 ;“向 “、 “尚 “,上 包 下 ,“幽 “、 “凶 “、 下
37、包 上 ; “匮 ”、 “匡 “,左 包 右; “旬 “、 “匈 “,右 包 左 之 类 是 也 。 却 好 : 谓 其 包 裹 斗 凑 不致 失 势 ,结 束 停 当 ,皆 得 其 宜 也 。小 成 大 : 字 以 大 成 小 者 ,如 “门 “,“辶 ”下 大 者 是 也 。 以小 成 大 ,则 字 之 成 形 及 其 小 字 ,故 谓 之 小 成 大 ,如 “孤 “字 只在 末 后 一 “ 捺 “,“宁 ”字 只 在 末 后 一 “,“欠 ”字 一 拔 ,“戈“字 一 点 之 类 是 也 。 小 大 成 形 : 谓 小 字 大 字 各 字 有 形 势 也。 东 坡 先 生 曰 :大 字
38、难 于 结 密 而 无 间 ,小 字 难 于 宽 绰 而 有 余 ,若能 大 字 结 密 ,小 字 宽 绰 ,则 尽 善 尽 美 矣 。小 大 大 小 : 书 法 曰 ,大 字 促 令 小 ,小 字 放 令 大 ,自然 宽 猛 得 宜 。 譬 如 “日 “字 之 小 , 难 与 “国 “字 同 大 ,如 “一 “字 “二 “字 之 疏 ,亦 欲 字 画 与 密 者 相 间 ,必 当 思 所 以 位 置 排 布 ,令相 映 带 得 宜 ,然 后 为 上 。 或 曰 :“谓 上 小 下 大 ,上 大 下 小 ,欲 其相 称 。 “亦 一 说 也 。左 小 右 大 : 此 一 节 乃 字 之 病 ,
39、左 右 大 小 ,欲 其 相 停 ,人之 结 字 ,易 于 左 小 而 右 大 ,故 此 与 下 二 节 ,著 其 病 也 。左 高 右 低 左 短 右 长 : 此 二 节 皆 字 之 病 。 不 可 左 高 右低 ,是 谓 单 肩 。 左 短 右 长 , 八 诀 所 谓 勿 令 左 短 右 长 是 也。褊 : 学 欧 书 者 易 于 作 字 狭 长 ,故 此 法 欲 其 结 束 整 齐 ,收敛 紧 密 ,排 叠 次 第 ,则 有 老 气 , 书 谱 所 谓 密 为 老 气 ,此 所以 贵 为 褊 也 。各 自 成 形 : 凡 写 字 欲 其 合 而 为 一 亦 好 ,分 而 异 体 亦 好
40、,由 其 能 各 自 成 形 故 也 。 至 于 疏 密 大 小 ,长 短 阔 狭 亦 然 ,要 当消 详 也 。相 管 领 : 欲 其 彼 此 顾 盼 ,不 失 位 置 ,上 欲 覆 下 ,下 欲 承上 ,左 右 亦 然 。应 接 : 字 之 点 画 ,欲 其 互 相 应 接 。 两 点 者 如 “小 “、 “八 “、 “忄 “自 相 应 接 ; 三 点 者 如 “糹 “则 左 朝 右 ,中 朝 上 ,右朝 左 ;四 点 如 “然 “、 “无 “二 字 ,则 两 旁 二 点 相 应 ,中 间 接 又作 灬 亦 相 应 接 ; 至 于 丿 、 捺 、 “水 “、 “木 “、 “州 “、 “无 “之 类 亦 然 。已 上 皆 言 其 大 略 ,又 在 学 者 能 以 意 消 详 ,触 类 而 长 之 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