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州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四.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529537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8.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贵州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贵州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贵州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贵州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贵州省道路运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道路运输局2016 年 5 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九ii前 言贵州省道路运输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是全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和 综合交通规划在道路运输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道路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本规划编制通过广泛调研、整理、分析“十二五” 期间贵州省道路运输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突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等,系统地总结了“ 十二五” 期间全省道路运 输业发展的经验,充分认识我省道路运输业当前所面临的新挑战、新困难、新机遇,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共贵州省委十

2、一届六次全会的精神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 发展理念,以人才 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抓手,坚守安全红线,稳步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本规划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 主基调 ,通过全面深化道路运输改革开放,加快道路运输转型升级,依法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抓好道路运输服务本质,围绕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多式联运、互联互通交通格局的任务目标,落实八大重点任务及若干实施内容,提供安全、高效、优质、便捷、绿色的现代化道路运输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支撑贵州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iii为贵州省经济

3、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的建设目标提供有力保障。ivv目 录一、发展回顾 .1(一)发展成就 1(二)存在问题 9二、面临形势及发展需求 .12(一)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要求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 .12(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13(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要求提供高品质运输服务 .14(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要求提供均等化运输服务 .15(五)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要求提供经济高效货运服务 .16(六)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要求变革管理服务方式 .16(七)平安生态压力日趋严峻,要求推进运输安全绿色发展 .17三、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9(一)指

4、导思想 19(二)基本原则 19(三)发展目标 21四、重点任务 .27(一)构建综合衔接的运输站场体系 29(二)构建顺畅舒适的客运服务体系 32(三)构建现代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 40vi(四)构建面向社会的维修服务体系 44(五)构建集约优质的驾培服务体系 45(六)构建智能互联的信息服务体系 47(七)构建完善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 51(八)构建绿色低碳的道路运输体系 54五、保障措施 .57(一)健全法规制度 57(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59(三)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61(四)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63(五)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65附表:各领域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进度表 .661一、发展回顾

5、“十二五” 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道路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主战略要求,以提升服务质量与增长数量并举为宗旨,立足理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全力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和拓展道路运输市场,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发展成就1.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客货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末,全省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 3.1 万辆、0.83 万辆、2.42 万辆、2

6、4.7 万辆和 54.2 万人,较“ 十一五” 期末分别增长 11%、69%、64%、38%、56%。2015 年全省完成客运量8.06 亿人次、旅客周转量 422.8 亿人公里,分别是 2010 年的1.21 倍、1.23 倍;完成货运量 7.73 亿吨、货物周转量 782.5 亿吨公里,分别是 2010 年的 2.11 倍、2.24 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占比始终保持 90%以上,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占比维持 60%上下,道路运输依然保持主导2地位,为全面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运输站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客运量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我省道路运输站

7、场设施也得到同步建设。 “十二五” 期 间,全省站场建设累计投资达 20.4 亿元,比“ 十一五”增长 170%,建成 4 个公路枢纽客运站、12 个县级客运站、391个乡镇客运站。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六盘水石桥物流中心等 7 个重点支持的通用集散型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先后开工,部分园区已投入运营。表 1-1 2011-2015 年贵州省道路客货运输量情况年份 客运量(万人)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货运量(万吨)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2011 66303 343.2 36684 350.12012 76631 420.8 45000 467.62013 77358 377.9 6

8、5100 610.62014 80231 412.9 78017 776.92015 80621 422.8 77340 782.5图 1-1 2015 年贵州省综合运输结构分析3表 1-2 20112015 年贵州省道路客运站场情况(单位:个)等级客运站年份总数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简易站及招呼站2011 324 16 72 47 62 127 1282012 273 16 70 55 82 166 2852013 408 16 72 59 75 186 23712014 436 15 70 48 93 210 40702015 503 15 73 48 123 244 47872.

9、运输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运输效率以及能力显著提升。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 期间,全省道路运 输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步伐加快,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货运物流业以大型骨干货运物流企业、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以及物流互联网企业为依托,加快聚集发展,组织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班线客运企业由 2010 年的1081 户降低到 2015 年的 371 户,降幅达 65.7%,道路客运集约化发展势头良好;客运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户均拥有车辆数达 81.02 辆,为“ 十一五” 期末的 3.14 倍。运输装备不断优化。客车高级化、大型化趋势明显。 “十二五” 期末,全省载客汽车平均客位

10、21.48 客位/辆,较“十一五” 期末增 长了 12.3%,高级客车、旅游包车分别达到 7204辆、2457 辆,较“ 十一五” 期末分别增长 51%和 103%,干线运输实现基本以中高级客车为主。货车重型化、专用化步伐进4一步加快。 “十二五”期末,全省货车平均 载重吨位达到 4.31吨/辆,较“十一五” 期末增长 33.7%;厢式车、集装箱车、罐车合计达到 3.67 万辆,较“十一五” 期末增 长 5.48 倍。图 1-2 “十二五 ”期间营运客车车辆变化情况图 1-3 “十二五 ”期间营运货车车辆变化情况3.多级客运体系初具规模,客运一体化出行更加便利。“十二五” 期末,全省省际、市际

11、、县际、 县内及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化、层级化的旅客运输体系基本形成,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的城际、城市、城乡、乡村四级并以旅游客运为补充的“4+1” 客运网络已初具规模。长途客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应对高铁入黔、民航加密等对客运市场带来的挑战,实现软着陆。引导企业加快推动旅游客运行业整合资源,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新增 3928 个行政村通客运,较“十一五” 期末增 长 31%,全省行政村通客率达581%,50%以上的建制村有招呼站,农村群众候车难、乘车难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4.公交优先发展地位确立,城市客运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推进。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对“ 公交

12、 优先” 战略的 统一部署,我省 积极 调整优化公交线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9 个市州政府所在中心城市已有 7 个实现了“一城一交” 。“十二五”期间 ,全省新增 41 个县市开通公交。截止 2015 年底,全省 88 个县市中有 85 个开通了公共汽车线路,公交经营企业 110 余家,公共汽车达 8328辆(折合 9151 标台),运营线路 700 余条,总里程近 9000 公里。运营站点近 6000 个,公共汽车停车保养场 57 个,共37.07 万平方米,当年完成客运量 16 亿人次。出租汽车行业发展逐步规范。 “十二五”期末,除普安和晴隆县外,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所在地城市

13、均开通了出租车,共计 24239 辆。全省各类出租车企业 253 家(其中贵阳 47 家),有出租车 23639 辆,占总量的 97.52%,其余 600辆为个体所有,占总量的 2.48%;按经营区域分,经营市(州)中心城区的有 13925 辆,占 57.45%,经营县(市)城区的有10314 辆,占总量的 42.55%。贵州出租车行业以个体加入公司经营或民营企业经营为主,已成为城市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65.货运物流发展多点开花,推进物流发展能力地位明显提升。“十二五” 期 间,立足我省 实际,深入贯彻 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申报国家试点示范,争取国家政策

14、和资金支持,推进物流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六盘水石桥物流中心获得交通运输部 4000 万元资金补助,贵州马上到云服务物流园公路港建成投入使用,贵阳传化公路港等 5 个物流园区纳入部“ 十三五” 规划;贵州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加快发展,贵州铭宇物流公司、毕节市黔金叶物流公司成功申报全国公路甩挂运输试点;贵阳市以开展商务部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试点为抓手,城市配送管理不断改进;推动 5 厅局出台贵州省乡镇客运站综合建设试点方案,鼓励乡镇客运站融入农村物流综合建设利用,促进农村物流发展。6.车辆维修市场蓬勃发展,驾驶培训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适应经

15、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汽车社会的到来,机动车维修业得到蓬勃发展。截止 2015 年底,机动车维修业户数达12917 户,维修量完成 780.03 万辆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30 个,较 2010 年分别增长 87.20%、25%和 200.33%,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依托,一类维修企业为骨干,二类维修7企业为基础,三类维修企业为补充的机动车维修市场。出台关于改进道路客货运输车辆检验工作的意见,推行安全技术检验、综合性能检测、环保定期检验“三检合一” ;改革货运车辆二级维护制度,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异地二级维护;大力改革挂车管理,不再强制二级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促进甩挂运输发展。驾驶员培训市场发展迅

16、速,培训规模不断扩大。2015 年,全省驾培业户数达 369 户,培训合格 50.66 万人次,较 2010年分别增长 108.47%、68.64%。以道路交通安全为核心, “驾校经营、学员监督、部门监管、市场引导” 四位一体的驾驶人素质教育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市(州)均建成标准化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中心,实现理论考试无纸化。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驾培机构和教练员全方位实时动态考核,规范行业经营管理行为和教练员的从业行为。7.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 以来, 贵州道路运 输信息化建 设成效显著,在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提升政府公共服

17、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启动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使得我省群众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道路运输监管水平稳步提升,实现“两客一危” 车辆 全覆盖;开发了机动车驾驶培训 教练员管理信息系统,8实现教练员全方位信息化管理;研发并推广“运政管理系统” ,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网上行政许可系统极大的缩减了企业来回办理业务的时间、精力和运营成本。8.道路运输安全形势趋好,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5 年全省发生道路运输事故 62 起,死亡 119 人,比2010 年分别下降 15.1%和 5.6%(较大以上道路运输安全事故 7 起,死亡 46 人,比 2010 年分别下降

18、36.4%和 4.2%)。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贵州省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 五严 禁” 并纳入 贵州省道路运输 条例修正案 ,持续开展客运、危货运输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其中累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 12.3 万辆次,切实维护了道路运输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截止 2015 年底,完成全省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城市客运和机动车维修等领域超过 2000 家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全省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尤其是在春运、 “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 “酒博会” 、“民运会”、 “生态 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大型活动和抗击洪涝、凝冻等自然灾害中,圆满完

19、成运输保障任务,展现了行业风采,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表彰和好评。9.节能减排行动持续深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9“十二五” 期 间,全省道路运 输行业围绕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工作卓有成效,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截止 2015 年底,全省 9 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和仁怀市均设置清洁能源公交示范运行线路,新能源示范城市设置有新能源公交示范线路,其中清洁能源公共汽车达 3300 余辆、新能源公共汽车 900 余辆。省内 9 家国家“万家企业 ”通过节能技 术设备使用、淘汰老旧 车辆、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完成节能量 5319 吨标煤,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

20、%,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共计淘汰 2005 年底前注册运营黄标车 6845 辆。10.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在原公路运输、城市客运分属交通运输和建设部门管理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了省、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整合,逐步开展县级运管机构的整合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法规体系。以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和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为核心的“ 两个条例+多个办法” 的道路运 输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为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积极转变方式方法和工作职能,持续清理审批项目和规范性文件,落实简政放权要求。大力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了“属地管理、政府负责、依法监管

21、、长效治理” 的打非治违机制,形成了涵盖道路运输全行业的市场信用体系。行业宣传持续深化,形成了广覆盖、大范围、10多层次的立体宣传格局;精神文明工作深入开展,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示范岗位和先进标兵,促进了道路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二)存在问题虽然“十二五 ”期间全省道路运 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受制于某些历史遗留的、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加之快速发展过程中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运输体系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公路、铁路、航空、城市公交等运输方式之间在换乘场站、枢纽建设等基础设施上衔接不足,零距离换乘程度不够。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不能有效满足贵州

22、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需求。二是城乡客运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受客观实际影响,客运方式和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仍不够统一;运营模式和经营行为仍存在不规范现象,城乡客运企业“ 散、小、弱” 的问题并未完全消除 。三是城市公交仍需加速发展。受地形及城市发展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初期规划线网布设不够合理,线路复线率过高、换乘不便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公交运行效率。四是出租汽车行业维稳与规范发展双重压力趋增。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手机软件招车、专车服务等新业态对我省出租车客运市场将带来深刻影响,网约车等新业态的兴起在给乘客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将会导致新旧矛盾交织,利益关系碰撞,甚至会引发11

23、一系列行业问题。五是物流网络体系不健全。物流节点功能弱和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发展滞后等问题并存,大多数物流节点城市,缺乏成熟的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已建成的枢纽缺少相应的物流中转、交易、配送等服务功能。六是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尚未普及。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公铁联运、水铁联运等先进的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尚未开展。七是汽车维修业规划布局和管理水平仍需优化提升。汽修企业布局缺乏统一规划,网点布局与汽修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维修市场主体多小散弱,品牌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八是驾驶培训服务模式亟待改革。传统单一的“ 一校制和一费制 ”驾培服务模式,不能充分 发挥市场调节功,导致驾培机

24、构经营、教学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学驾学员个性化、差异化培训需求不能满足,自主选择权利无法得到保障。12二、面临形势及发展需求我省是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 “十三五” 期要确保全省如期脱 贫攻坚、同步小康,必须切实把握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加快发展仍是全省的主要任务。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重大,内涵将发生深刻变化,进入基础设施“ 大建设” 与道路运 输“ 大服 务”并举并重的发展阶段。(一)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要求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十三五” 期,国家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等

25、重大战略将加快实施,对此我省要坚持以“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为统领,以协同发展 为主线、生态保护为前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道路运输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变,充分运用道路运输自身的优势,调整运输服务结构和布局,促进道路运输业从传统、粗放、外延的发展模式,向现代、精细、内涵的发展模式转变,以更好适应作为西江经济带上游核心城市群的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的要求,推动道路运输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支撑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13图 2-1 贵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近年来,全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深入实施“三会

26、战、一攻坚、一行动”,强力突破发展瓶颈,极大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和运输能力不足的局面,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机场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而道路运输作为最基础的运输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通达程度深、机动性强的比较优势,不但可以发挥干线公路“大 动脉” 、支线公路“微循环” 的作用, 还能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起到“ 穿针引线”的效果。 “十三五 ”期间,适应我省综 合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激增、高速铁路陆续开通以及支线14机场的不断完善,道路运输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前所未有,迫切要求我们站在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高度,着

27、力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更好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让道路运输更好地适应并主动融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实现道路运输与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综合实力,提升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率。(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要求提供高品质运输服务预计“十三五 ”期,全省道路客运量、 货 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7.3%、9.3%。努力推动道路运输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当好先行, “十三五” 期我省道路运输总 量仍将持 续增长,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从需求端看,道路运输发展空间广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出行更加频繁,城际、城市公共交通需求进一步上升,农村客运网络化、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城乡物流

28、配送、邮政服务等需求显著增长,与之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贵州旅游资源的深化开发对高品质的专业化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务用车改革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人员会通过公共交通和道路运输出行,对网络预约等定制交通以及“以旅客为中心、按需定制、灵活发班” 的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从供给端看,道路运输需求结构矛盾突出,提质增效任务艰巨。传统的道路班线客运受其定点、定线、定班等特点影响,与高节奏、高频率的出行需求已不相适应,点对点班车客运的地位和作用正逐15步降低,迫切要求“十三五” 期我省道路运 输适应客运快速化、货运一体化的发展特点,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快速化、高品质服务和个性化、定制化

29、产品,增加道路运输服务的有效供给。(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要求提供均等化运输服务脱贫攻坚是“十三五 ”期我省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服务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求大力改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由于道路运输具备通达度高、覆盖面广以及机动灵活、组织多样、产品齐全等比较优势和技术经济特点,对于建设统一协调的区域和城乡道路运输网络,使道路运输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实现我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客运覆盖深度和广度,提高城际、城乡道路客运的公交化程度,提升公众基本出行服务均等化水平。 “十三五” 期,全省道路运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发展

30、方式,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外通道的运输能力基础上,着重加快城乡客运服务保障网络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农村客运普遍服务能力和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等方式,为实现我省精准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16(五)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要求提供经济高效货运服务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运输既是物流的重要环节和依托载体,也是物流系统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功能之一。运输的合理化是物流组织的重要内容,是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道路货运运输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31、,既为货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也对运输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三五” 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强力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明确要求要降低物流成本,研究制定降低公路运输成本的政策措施。面对加速推进我省现代物流发展、降低物流成本的双重压力,要求深化行业管理改革降低货运经营者成本、依托信息化降低货运车辆空驶率、大力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建设以及支持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发展,道路货运企业需要加快融入现代物流、发展物流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第三方物流” 。(六)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要求变革管理服务方式我省已将大数据列为“十三五” 期间的两大重要 战略行动之一。贯彻落实国家“ 互联

32、网+”行动计 划,强力推进“ 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更好地17用大数据、 “互联网+” 来引领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服务广大民生。综合运输体系需要多种运输方式信息的协同共享,行业监管需要准确把握行业运行趋势信息,快捷的客运体系需要提供优质的出行信息,高效的物流体系需要优质的信息服务,这些都迫切需要我省道路运输行业抢抓科技革命新机遇,以交通发展数据化、服务提升品质化为核心,以“交通云 ”发展为基础、智慧运 输装备为载体、智慧出行为重点、交通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融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转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确立道

33、路运输业的竞争优势。(七)平安生态压力日趋严峻,要求推进运输安全绿色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道路运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道路运输安全维稳形势日趋严峻。 “十三五” 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推进依法治安,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并依托科技与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危险货物运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同时在道路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过程中, “互 联网+”衍生出的诸多新业态 与城市客运的矛盾逐步向班线客运蔓延,将成为影响道路运输市场稳定发展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建设“ 生态贵州” 、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有关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

34、融入道路运输18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既是我省建设“生态贵州” 的要求,也是实现道路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 “十三五”期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其能源需求总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增长,社会车辆出行是增加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更多的人优先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对道路的占用和环境污染。通过实施绿色道路运输行动,努力提供更低碳、绿色的运输服务体系,降低道路运输能耗,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推进全省道路运输绿色、节约、循环、低碳发展,为我省打造资源节约、能效提高、排放降低、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

35、体系提供有力支撑。19三、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以创建服务 型政府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抓手,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 ”、长 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以“ 市场化、集约化、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 为根本,以“ 构建现 代化道路运 输业”为核心,以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为总 目 标,抓住“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政策支持、开放发展”四个关键,突出“ 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完善道路运输

36、治理体系、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三个重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促 进城乡、区域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改革驱动,创新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解决道路运输业发展中的问题,坚持理念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整体合力,支持道路运输企业创新运营机制与服务模式,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20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统筹多方资源,凝聚共识,强化协同,形成良好发展环境。统筹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各种运输方式及城市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兼顾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各环节,拓展城际、城市、城乡各领域,科学设计,全面推进,着力

37、提升整体效能。夯实基础,助力开放。积极引入国内、国外先进服务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加快形成公开的车辆信息平台、从业人员信息平台、驾驶人培训信息、汽车维修健康档案、运政信息等;大力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和无水港的货运物流园区及客运网络建设,支持国际道路运输发展,为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助推经济发展。民生为先,共享红利。以便民、利民、惠民、安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客、货运输难题,加大对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着力推进道路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得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红 利 ”。集约高效,绿色

38、生态。坚持生态文明和集约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运输结构,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装备技术和智能化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道路运输业,实现道路运输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21(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力争到 2020 年,全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市场主体更具活力,运输能力更加充足,公众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运输生产更加安全,运输节点体系更加健全,运输业发展总体实力更加壮大,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形成西南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流枢纽,初步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实现多式联运、互联互通的交通格局,有力保障经济社会

39、又好又快发展。具体目标: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大任务” ,实现道路运输行业“五个新跨越” 。“两大任务”即:完成“村村通” 农村客运任 务和城市主城区公交车辆万人拥有车辆达 11.8 标台。“五个新跨越”即:市场发展实现新跨越。西南地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道路运输量及周转量稳定增长,市场活力更加增强,便捷高效、成本节约、安全绿色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的汽车维修和驾培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运营高效的现代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站场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22到 2020 年,基本实现道路客运由传

40、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运营客车数量达到 3.5 万辆,载客汽车平均座位达到 22 位/辆,高 级客车占比 70%,以货运场站物流园区建设、甩挂运输、物流信息平台、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联盟、公路货运车型标准化等试点工作为抓手,通过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引导货运企业逐步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到 2020 年,显著提高道路货运组织化程度,优化运力结构,运营货车数量达到 27 万辆,载货汽车平均吨位达到 5 吨/辆,专用 载货汽车占比达到 5%;力争从业资格培训人次达到 7 万人,合格率达到 72%。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到 2020 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节能环保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41、,节能环保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落实,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清洁能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结构性和技术性节能减排措施并举,有效提升传统运输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行业排污水平。新能源公交车辆占在用比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占在用比分别达到 25%和 75%。民生改善实现新跨越。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体系健全落实,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广度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城乡客运衔接更加顺畅。城乡多元化物流服务网络形成,支撑“黔货出山 ”、“黔货出省”、 “黔货出23国” 。道路运输公共服 务体系更加健全,均等化服务水平提高。到 2020 年底,依托综

42、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型重点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的建设和打造,形成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功能明确、换乘便捷、运输高效的现代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站场体系,建设综合客运枢纽 8 个,货运枢纽 10 个,公交枢纽 10 个;实现公交运行效率更高、更加舒适、更加准点,公交出行服务能力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基本满足群众出行需要。出租车发展更加有序,巡游出租车和预约出租汽车均衡发展,有效满足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占比达到 32%。建立以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企业为主体,以专项修理企业、综合小修(快修)为补充的现代维修市场体系,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

43、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和汽车消费服务。到 2020 年,机动车维修工作能力达到 610 万车次。推行“计时 培训、按学 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 和“小型汽车分科目跨驾驶培训机构培训”的服务 模式改革,保障学驾学员自主选择驾培机构、自主选择付费方式的权利。到 2020年全省驾培机构推行服务模式改革覆盖率达到 100%,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能力达到 100 万人。24到 2020 年,基本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运输预案体系、应急保障运力储备体系和应急运输补偿机制,行业发展更加安全稳定。除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以外的道路运

44、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00%达标,道路运输行业交通事故次数及死亡人数年均下降率达到 5%。深化改革实现新跨越。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道路客货运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机动车维修和驾培行业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转变;公交出租服务由普遍化向普遍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转变;行业调控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审批型向市场决定型转变。到 2020 年,实现新一代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完善符合智能运输要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应用协同;初步实现智慧化的监管、智力化的决策和智能化的运输。发展保障实现新跨越。法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行业服务和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诚信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诚信评价机制建立,行业公信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大数据、 “互联网 +”在道路运输领域广泛运用,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