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学案-初二语文 编订人:王清兰 审稿人:行红菊 班级:_ 姓名:_ 量化等级:_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他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曼罗兰)1第 2 课周庄水韵【学习目标】1、抓住作者的游踪,整体感知周庄的美,增强学生保护国家人文景观的意识。2、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水韵”在文中的含义3、赏析景物描写的语言,归纳赏析方法。【学法指导】游记中鉴赏写景的语句答题的思路:1、明确语句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2、从修辞,关键的动词、形容词,各种写作手法,不同的感官
2、角度等方面入手;3、抓住有特殊含义的句子或词语展开赏析。 【知识链接】1、 背景拓展: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虽说历经 900 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因此,要解读周庄,就一定要解读江南。江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魏晋六朝,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江南逐渐繁荣起来。于是,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这些书法家、诗人们来了,在江南的山山水水间,他们寻觅着优美的线条、高妙的意兴,淋漓挥洒,俊逸飞扬的魏晋风度在江南的水韵里诞生了。于是,刘、李、马、夏,这些南宗画派的大师们来了,一次柳溪归牧、一段小桥流水、一叶
3、风雨归舟、一人寒江独钓占据了水墨的一角,江南的“残山剩水 ”,在他们画笔下,是那么精致、秀丽、诗意盎然。于是,汤显祖、孔尚任,这些戏剧家们来了,无论“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浪漫青春的浅斟低唱,还是 “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的家愁国恨的沉痛悼念,都在江南的楼台水榭里一一上演。终于,沈周、文征明、唐寅、扬州八怪,这些江南才子们来了,一股浪漫的洪流弥散于江南水乡,山水不再是山水,而化为人的主观世界的象征,温润秀丽、气韵神采成为江南艺术的特质。最终,江南神韵在古老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获得最后的定格。从此,江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便不仅是一个地域的代名词,而成
4、为中华民族某种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的象征,一个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意蕴的意象,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亲切、值得永久追忆的温馨的梦。沧海桑田,当江南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都随风而逝的时候,惟有江山依旧,周庄依旧,周庄似乎成为“江南”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个标本,一个江南丰厚文化底蕴的缩影。“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洗尽历史铅华的周庄,卓然独立,风姿绰约,它是那么宁静、素雅、悠远,周庄在水,在水周庄。正是从这一点上说,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2、周庄简介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 38 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 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
5、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 900 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被誉为“ 梦里水乡” ,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一、预习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斑斓( ) 眩目( ) 仲春( ) 摇曳( )
6、 木橹( ) 漾动( )参差( ) 谛听( ) 娴熟( ) 璀璨( ) 剔透( ) 黑黝黝( )屋脊( ) 连缀( ) 丝弦( ) 隐匿( ) 勾勒( ) 屋檐(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并使用其造句。 斑斓: 飘忽: 参差: 璀璨: 如泣如诉: 张灯结彩: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3、根据课文填空。(1)_的砖石和_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2)细细谛听,水声_,_,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_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导学案-初二语文 编订人:王清兰 审稿人:行红菊 班级:_ 姓名:_ 量化等级:_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
7、实际上,他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曼罗兰)24、在课本上标注文章段落,梳理作者行文思路,并概括各部分内容。二、探究案学而不思则罔,敢于提问勇于探究是学习的法宝!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 落实下面学习目标 1、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下列问题,(1)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以及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_(2)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_(3)概括第一部分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_2、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下列问题(1)在课文上画出记录作者三次到周庄的时间、观察角
8、度、描写游览后感受的词语,并完成表格游踪 时间 观察角度 感受 特点 详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前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 ,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运用了什么写景方法?(3)找出第 5 段中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 4 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_ _ 3、 品味赏析文章优美的语言。(1)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副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2)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
9、地下袅袅回旋上升。(3)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三、随堂案1、找出第 1 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喻体,并说说其作用。本体:_ _ 喻体:_ _ 作用:_ _ 2、写作技法归纳(1)文章开头安排_,独具匠心。(2)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_,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3)本文_得当。 (4)按照_、_顺序描写景色。四、拓展案导学案-初二语文 编订人:王清兰 审稿人:行红菊 班级:_ 姓名:_ 量化等级:_ 懒惰是很奇怪的
10、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他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曼罗兰)3拓展学习,快乐训练是升华学习的关键!1、辨别修辞方法正确的是: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甲虫以铁为甲,以轮为脚,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奶为可口可乐。而眼前是身在庐山中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无法超尘脱凡领略它的全部壮丽和风采。它们之间都没有真的巉岩怪石,都没有真的山泉飞瀑,都没有真的苍松翠柏。A 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B 拟人 比喻 设问 排比C 比喻 拟人 设问 排比 D 拟
11、人 比喻 反问 排比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嫦娥一号”于 10 月 24 日晚成功发射,举国人民弹冠相庆,共同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B3 月 10 日,俄罗斯部分华人华侨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陈水扁近期的“台独”言行。C国庆促销活动中,家用电器一马当先、频繁降价,强力提升了市民的消费积极性,原本濒临滞销的数字彩电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D参加了今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3、阅读理解甲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
12、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乙我走到山坡别墅,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
13、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你看,天池那里,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天山的雪飞在这里汇集成湖。偶然一阵微风从空中拂拂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推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在我的记忆里面,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比美,但当我沉静深思着,把我自己完全融合在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的确,天池是非常之美的。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树声和啁啾的鸟鸣,但这一切
14、似乎都给这山和湖所吸没了,却使你连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注释:天池:古称瑶池,由高山融雪汇成的湖泊,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的风景名胜。1、甲文是用“ 稳步换景” 的方法写的,请摘出其中三个表示“移步”的词语:_, _, _。描写的顺序是_。2、对甲 文内容和表达方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议论、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西湖绿的意趣。B、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抒发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C、运用描写、说明的方法,表现苏堤景物不同形态。D、运用记叙、说明的方法,述说作者游览苏堤经过。3、甲文画线部分的比喻排比句的表达作用是 ;乙 文中与甲文画线的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4、甲、乙 两文在描写苏堤、天池这两个优美的自然景物分别用画作比,这两幅画分别体现了所描写景物的什么特点?5、甲、乙 两文在描写苏堤、天池时,都分别赋予他们以人的思想性格,请从文中摘录有关词语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