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4讲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讲 钠及其化合物第6讲 氧化还原反应第7讲 离子反应,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二 知识框架,专题二 知识框架,专题二 知识框架,专题二 知识框架,专题二 知识框架,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特定的化学反应,还可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3.离子反应的类型与进行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离子互换反应)的条件:这类离子反应通常由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生成水或生成弱电解质来实现。(2)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符合以强制弱规律才能进行。,专题
2、二 考纲展示,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3.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专题二 命题预测,1.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生产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背景,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主线,重点考查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考查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联系。2.本专题题目类型多变,可以是以识记为主的选择、填空题,也可以是以物质之间的转化为主的框
3、图型推断题,还可以是设计实验等综合题,也可能作为化学原理考查的载体出现。估计题目的难度不会很大,但考查的面会较宽。,专题二 命题预测,3.钠及其化合物(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性质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近几年的高考题除在选择题中对这些知识直接考查外,还利用这些知识结合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编制推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Na与H2O反应、Na2O2与CO2和H2O反应、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NaOH与CO2的反应以及对比实验。4.离子反应考查的主要方式是定量或半定量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或以限定条件下离子能否共存
4、的判断。而离子反应在物质的检验、除杂等实验题中往往也有所涉及,甚至无机框图题的设问中也结合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二 命题预测,5.以社会实际问题或典型实例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或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推断结合起来考查。,专题二 编读互动,1.氯及其化合物容易结合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联系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如卫生保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并综合氧化还原反应、强弱电解质、物质的结构知识进行考查。2.要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如Na2O和Na2O2、Na2CO3和NaHCO3等,从而找出知识的规律
5、性,同时要强化各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专题二 编读互动,3.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性、规律性较强,但是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主要集中在与电子转移有关的计算上,该类题具有一定的计算技巧。4.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既是离子反应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溶液酸碱性等的基础。相关概念的理解较难,且涉及具体物质的类别时容易混淆,离子反应的难点在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等题型。其中,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A和A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本专题的重点;离子共存、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是本专题的难点。,专题二 编读互动,1.氯、溴
6、、碘及其化合物的编排,先将卤族元素的代表元素氯的知识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氯气的性质、制法、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等等。在此基础上,介绍卤素的结构和性质,特别对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卤离子的检验做了重点讲解。2.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编排时,首先在知识梳理中对钠、钠的氧化物、Na2CO3、NaHCO3的性质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在要点深化中,对高考常考查的两个内容:钠的性质和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通过例题和变式题进行例析。,专题二 编读互动,3.氧化还原反应较为抽象,理论性强,理解上有难度,为分化难点,需将其分为两个课时来讲。第一课时重在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理解,第二课时则主要放
7、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介绍上。4.电解质的讲解主要集中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上,离子反应的讲解主要集中在离子反应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离子共存上,用1讲进行了讲解,但是考虑到该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配了两个课时作业。5.本专题最后设置了一套滚动卷,滚动范围是一、二专题。,专题二 编读互动,1.本专题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即以具体物质推一般,以个别推整体。2.要抓住“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充分体现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理论指导作用。3.要充分体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专题二 编读互动,4.氧化还原
8、反应是中学化学反应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外观特征、本质去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更是难点,注意让学生边学边练,加深理解。5.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是每年高考试题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涉及的内容也囊括了中学化学的角角落落,其范围之大是中学化学其他知识点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特别是哪些物质能拆开,哪些物质不能拆开,更要引导学生从物质自身的性质上去把握。,专题二 编读互动,本专题共4讲,建议11课时完成,8课时用于在课堂上互动式完成47讲,3课时进行测试及讲评
9、。,第四讲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探究点一 氯气的性质,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要点深化,探究点一 要点深化,探究点一 要点深化,探究点一 要点深化,探究点一 要点深化,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氯气的制取,探究点二 知识梳理,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
10、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卤素及卤离子的检验,探究点三 知识梳理,探究点三 知识梳理,探究点三 要点深化,探究点三 要点深化,探究点三 要点深化,探究点三 要点深化,探究点三 要点深化,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第五讲 钠及其化合物,探究点一 钠,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知识梳理,探究点一 要点深化,探究点一 要点深化,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一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钠的氧化物,探究点二 知识梳理,探究点二 知识梳理,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二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探究点三 知识梳理,探究点三 知识梳理,探究点三 知识梳理,探究点三 要点深化,探究点三 要点深化,探究点三 要点深化,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三 典例精析,探究点四 碱金属元素及焰色反应,探究点四 知识梳理,探究点四 知识梳理,探究点四 知识梳理,探究点四 知识梳理,探究点四 知识梳理,探究点四 要点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