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兴化中学 孙健一、数学试卷基本特点(1)整卷共 20 道题,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其中“简易逻辑、直线与圆、圆锥曲线”三个知识领域分值比例约为 1:3:4。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分值比例约为 7:1:2。(2)试卷重在考查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置的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重在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3)试卷中第 14 题渗透了解析法的思想,第 19 题是 2010 年江苏高考题改编题,它们是整份试卷中的亮点。下面就阅卷抽样调查的 192 份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48 本试卷,每本座位号末尾为 3 的作为抽象
2、对象)二、总体考试情况及各题得分情况统计(一)、填空题(114):(小数部分四舍五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得分率 98% 72% 97% 78% 92% 95% 84% 93% 97% 87% 98% 66% 68% 46%(二)、解答题(1520)从表中可以看出,填空题、15、16、17 得分率较高,14、18、19、20 题得分较差。 三、答题情况及部分试题分析从答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了本学期的基础知识。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中不泛简捷、精彩的解法,富有个性,显示了思维的广阔性。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
3、:第 1 题考察含有一个量词的否定,由于平时训练到位,得分较高.参考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192 136 71% 17 8.8% 158 27题号 15 16 17 18 19 20得分率 62% 93% 87% 44% 37% 18%兴化市中心备课组期中试卷分析第 2 题考察充要条件与椭圆的概念,部分学生对椭圆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得分较低。第 3 题考察三点共线,做法是直接代入公式。第 4 题考察棱柱、棱台的概念,由于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得分不佳。第 5 题考察圆与圆相交,相交弦的有关问题。第 6 题考察圆的几何性质,理解任意一点关于圆的对称点还在圆上的含义即
4、可。第 7 题考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作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此题的关键所在。第 8 题是需要学生思考过圆内一点的弦最长和最短的问题,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第 9 题抛物线与圆相结合,考察抛物线的方程。第 10 题对双曲线的渐近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考察,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双曲线的顶点在 x 轴上。第 11 题是椭圆与双曲线相结合,考察概念的一个好题。第 12 题是直线与半圆有公共点的问题。学生平时并不缺乏此类题的训练,但考试还是粗心的认为是整圆,导致得分很低。第 13 题求椭圆的离心率,部分学生找不到关于基本量的式子,导致失分。第 14 题,此题的难度较大,需设出点坐标,得
5、到距离平方和的函数关系,再求最值,从而求出三点坐标,再求面积第 15 题是简易逻辑、椭圆、圆相结合,题目并不难,但暴露出学生对集合交、并、补的遗忘以及计算的软肋第 16 题求直线方程,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比较容易。第 17 题是 2008 年江苏高考题,学生得分较好第 18 题考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涉及到韦达定理、相关点法、消参法,得分情况不好第 19 题第一小问比较容易,第二小问涉及到已知椭圆上一点,求另一点的问题,学生未掌握方法,导致算不出来。第 20 题是课本上一道习题改编,考察了设而不求的思想,由于这种思想平时强调不够,导致得分很差!四、改进措施1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切
6、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不能脱离课标、教材大搞“题海战术”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把握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3注重能力培养,加强过程教学。高考对“双基”的考查,是将数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方位的全面考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能力培养应落实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突出过程教学,真正做到结论和过程并重。4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5联系实际,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加强解题过程规范表述的训练,加强高二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培养。6研读课程标准 ,将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教给学生答题技巧,掌握好时间,不要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