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二下科学第2章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5287759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科学第2章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下科学第2章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下科学第2章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下科学第2章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下科学第2章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 空气学习档案: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稀有气体约占 ;二氧化碳约占 ;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2空气各成分的利用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空气的密度为 1.293 克/升 氮气:氮是构成 的主要元素。氮气 无 色、 无 味、性质 稳定 。总结:(1)氮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2)氮气是无色无味不活泼的气体(3)用途:充填灯泡、食品保鲜:制氮肥、炸药;作冷冻剂氧气: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进行 呼吸作用 所必需的,可以助燃。总结:(1)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的原料

2、。固态二氧化碳又称为 干冰 ,是一种制冷剂,可保藏食品,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稳定 ,常用作保护气;有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这些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水蒸气是成云致雨的原料。固体杂质对成云致雨有一定的作用。 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 压入集气瓶的体积数为氧气的体积数(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5(3)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 1/5,剩余气体主要是

3、:N 2(4)误差分析原因:a、装置漏气 b、红磷的量不足 c、没冷却到室温 d、导管没有灌满水【知识点】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个成分的作用;重点:讲解测量氧气含量实验CO2: 0.03% 稀有气体: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第二节 氧气和氧化(三课时)学习档案:1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 不易 溶于水的气体,熔点是-218,沸点是-183,密度比空气 大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文字表达式)一些物质与氧气反应时的反应现象、反应表达式及注意点物质(颜色、状态) 反应现象 反应表达式木炭(灰黑色固体)(1)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2)放

4、热(3)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 )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化学方程式:碳+氧气 二氧化碳C + O2 CO2硫(淡黄色固体)(1)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2)放热(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 二氧化硫S + O2 SO2红磷(暗红色固体)(1)在空气中产生黄白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耀眼的白色火焰) (2)放热(3)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P + O2 P2O5铁(白色固体)(1)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大量的热(3)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Fe + O2 Fe3O4结论:氧气的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都是由 氧 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都是 氧化物 。2氧气的制备实验室制备:过氧化氢 水+氧气 (化学方程式 )其他制备方法: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化学方程式 )氯酸钾、氯化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 )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其中二氧化锰不是催化剂,而是生成物。氧气一般采用 法或 法收集。 实验步骤:谐音记忆: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加热加热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收集方法: 排水法(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

6、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验满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实验注意事项:(以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为例)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蒸发出的水蒸气冷却后回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排水法收集完后,现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防止水槽中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工业制法:利用分离空气法(利用空气中各气体的沸点不同来分离空气) ,得到氧气。膜分离技术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分剧烈氧化(如:燃烧、爆炸等)和缓慢氧化(如:呼吸、铁生锈等)(1) 缓慢氧化:铁生锈、呼吸作用(2) 燃

7、烧: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 、 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 、 、 。可燃物 达到着火点 有氧气(或空气)【注意】1 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与多种金属及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要特别注意碳、磷、硫、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2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物质跟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氧化反应。物质和空气起氧化反应时,是否有燃烧现象发生,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同时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急速程度,主要决定了它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小;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和是否有大量气态生成物骤然产生;缓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决定于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散逸和物质的着火点的高

8、低。3 灭火的实质是使正在燃烧的物质不再具备燃烧的条件,任意一个条件被破坏,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检验方法和氧化反应方程式(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氧气的制取;燃烧的条件;难点:氧气的制取实验(三个) ,固体与固体制取装置,固体与液体制取装置,液体与液体制取装置第三节 化合反应与质量守恒学习档案: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或 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反应。例如:碳+氧气 二氧化碳分解反应: 物质生成 或 的物质的反应。例如:过氧化氢 水+氧气2质量守恒定律:即在 中,参加化学反应的 等于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

9、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 质量守恒定律点燃二氧化锰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即使经过了化学变化,也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6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以下几点: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分子式要写正确。化学方程式要按最简比配平,一般用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要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还要注明生成气体和沉淀的符号。气体用“” (反应物中无气体) ,沉淀用“” 。7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

10、般步骤设未知数。 列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并找到与未知物质间的关系。列出比例关系并计算。 写出简明答案。【考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一般计算步骤;质量守恒定律第四、五、六、七节 生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氧和碳的循环,空气污染与保护学习档案:1人体的呼吸作用 呼吸道: 、 、呼吸系统 、 、 呼吸器官: (内有许多肺泡)功能:进行 ,吸进 、呼出 呼吸的过程: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吸气时,两种肌肉均收缩,呼气则相反)吸气:膈肌和肋间肌活动,使得胸腔体积变大,胸腔内肺部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空气进入肺部。呼气:膈肌和肋间肌活动,使得胸腔

11、体积变小,胸腔内肺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与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液里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2植物的呼吸植物和动物一样,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且昼夜都在进行,植物的所有器官、所有活细胞都是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呼吸的意义;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动物、植物、微生物都要进行呼吸,呼吸的意义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释放能量以供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反应过程: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 的作用下,利用 和 等无机物制造 ,并释放 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反应过程:二氧化碳+ 水 有

12、机物(淀粉)+ 氧气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供生物呼吸;另一方面,把光能转变成为贮藏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有机物和生命活动所光叶绿体活细胞需能量的来源。同时光合作用也是自然界氧和碳循环的重要环节。4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若干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加压条件下可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固体二氧化碳通常叫做“干冰” ,是一种良好的制冷剂,可用于食品冷藏和人工降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所

13、以可以用于灭火。不能支持生物呼吸,具有窒息作用。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H 2CO3)CO2 + H20 = H2CO3碳酸很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H 2CO3 = CO2 + H20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使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 + H 205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的循环氧的循环生物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要消耗氧气,动植物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要消耗氧气;但同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释放氧气,又不断产生,使大气中氧的含量始终保持恒定。碳的循环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的形式来完成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形成碳的有机物。同时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的氧化分解、由动植物尸体长年累月演变而成的矿物燃料的燃烧,又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使它得到循环。6 温室效应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出现与温室玻璃类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使气温升高的现象。7 空气污染与保护酸雨洁净的天然降水也具有弱酸性。但是由于吸收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使 PH 小于 5.6 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都称为酸雨。【考点】人体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 ;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取(化学方程式必考)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