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科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87447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 2014-2015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1.小明在汇仙湖畔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船儿 B.鱼儿 C.白云 D.青山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 30 B.折射角等于 50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3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4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

2、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是平行光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 )26.当室内温度为 20时,用浸 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 数随时间的变化 ( )8每年农忙季节,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

3、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江苏省气象厅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C监测焚 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9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 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 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 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10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

4、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 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 安装消声器 B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C公路两旁植树 D学校门口禁止鸣笛 11.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312.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 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 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 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 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 t1t2,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 1 B只能验证猜想 2C既能验证猜想 1,也能验证猜想 2 D既不

5、能验证猜想 1,也不能验证猜想 2二、填空题(1 分28)13交响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乐曲,弦乐器的琴弦由于受到弹拨而_发出了声音;乐队指挥员能够分辨出交响乐中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是根据声音的_进行辨别的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把播放器的音量开得过大,优美的音乐声此时也变成了_14.“热管”是 20 世纪 80 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 “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成蒸气,并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

6、气就在这一端又_成液体,并放出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 另一端15遥控器发出的不可见光是 ,验钞器荧光管发出的不可见光是 1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可以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右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原因是 17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地震时会伴有很强的 (超次)声波,会使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18.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

7、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_(选填“反射”或“吸收” ) ,白条纹将光 _(同上) ,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A B C D空气水空气水空气水空气水419.在电 影院里,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 为光在银幕上产生_.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黑板比较亮这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_缘 故,这两种现象都遵循 定律。 20.如图所示,将简易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若只将小圆孔改 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

8、变” ) 。21、商场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电风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 ,使地面尽快变干。22、日常生活中多处可以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液化气罐中的煤气是用 方法液化的日光灯管两端的黑色是由于灯丝先 后 形成的。23香蕉也能钉钉子?在香蕉上浇上适量的液氮,由于液氮 (填写物态化名称)而从香蕉中_(吸收/放出)热量,导致香蕉结构发生变化,坚硬无比.2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 (请保留作图痕迹) 。26如图所示,发光点 S 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反射光线恰好 经过 A 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27.如图所示,一束光

9、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砖上,请画出完整的折射光路的大致方向。四、实验探究题(1 分36)28.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 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 )单色光(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 A 处,发现 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 太 阳 光白 屏ABC太 阳 光白 屏玻璃空气5说明 A 处有一种看不见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 (一种即可)(4)小华想证明 C 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 放 到 C 处。(填“温度计” 、 “1 元硬币”或“100 元纸币” )2

10、9.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2)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右图,则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填“甲”或“乙” )(3)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4)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持续沸腾时 ,水而上方温度高,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 ,大量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5)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

11、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 14 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 )和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 、 ”不同”或“无法判断” ) 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 _。30.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 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 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6直置在平面镜 M 上。(1)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2)以

12、法线 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B 面绕法线 ON 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或“不发生” )变化。31.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1)若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 (左、右)边移动;(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可以将此装置放到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 ,将它放到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液柱处标上 ,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可

13、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 B 在玻璃板后 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若在实验中 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也无法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4)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 A 的像。(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33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

14、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 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猜想 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7猜想 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 1 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2)为了验证猜想 2 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 2 是 的。(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 3 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 ;如何判断: 。3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

15、,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 ,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 (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 量/%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例不当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

16、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如上图打开水箱盖时,上方冒出的“白气”,这是_现象;(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 30%逐渐增大到 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A30% B40% C60% D90%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选填“升高” 、 “降低”或“不变” ) ,其原因是_。8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17、 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D B C B C B D A B D A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3 _振动_,_音色_,_噪声_。 14 _汽化_, _吸收_, _液化_。15 _红外线_, _紫外线_, 。21 _蒸发_。 22. _压缩体积_, _升华_ , _凝华_。23. _汽化_, _吸收_。三、作图题(12 分)略28 (1) _色散_; _牛顿_。 (2) _不是_。(3) _红外取暖器_。 (4) _100 元纸币_。29 (1) _自下而上_。 (2) _甲_。(3) _吸_;_不变_。(4) _降低_;_液化_。9(5) _相同_;_不同_;_水的多少不同_。30(1) 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 _入射角和反射角_。 (2) _不发生_。31(1) _左_。 (2) _0 _;_100 _。(3) _ 增大瓶子的容积 _。32 (1) _ 确定像的位置 _。 (2) _末点燃_;_ 像与物大小相等 _。(3) _玻璃板放倾斜了 _。(4) _不能_。(5) _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_。33(1) _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_。 (2) _错误的 _。(3) _略 。34(1) _液化_ _。 (2) _D_。 (3) _B_。(3) _升高 ;略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