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二课,学习目标,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 2.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提高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传说,神农氏用木、石、骨制成耒耜等农具,
2、教人们翻松土地,采来穗大实多的谷粒埋入土中,待长成结穗后收割,供人食用。他还用同样的方法,种植其他作物。后来,他播种五谷的办法,传遍各个部落,人们尊称他为神农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归纳导入: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从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吧!,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 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同学们,看看教材上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样的房子、种
3、植什么作物、还有什么原始居民没有掌握的技巧。,【探究一】,半坡原始居民同学们读课文找找半坡居民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比一比看谁找的多。,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时间:距今约5000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社会形态: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弓箭,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和渔猎劳动。,文化发展状况:能制作彩陶,上面绘有精美的图案。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半坡人面网纹盆,彩绘船形壶,彩绘船形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15.6厘米 ,长24 厘米,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此壶形状像船,头尾 尖尖,杯口,短颈,平肩
4、,两肩上各有半 环耳可以系绳。在船腹处用黑彩绘有网状 纹饰,像张挂鱼网,应与当时人的渔猎生 活有关。,半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归纳】:从都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比较相同点,从生活地区、时间、居住的房子、饲养的家畜、种植的粮食比较不同点。,【探究二】,河姆渡原始居民 同学们读课文找找河姆渡居民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比一比看谁找的多。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何异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时间:距今约7000年,地点:浙江余姚,社会形态: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弓箭,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文化发展状况: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表
5、明其审美艺术已达到相当水平。,河姆渡文化的骨耜,河姆渡出土的骨镰,河姆渡出土的鹤嘴锄,河姆渡出土的稻谷,河姆渡出土的骨簇,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长圆形钵,河姆渡出土的陶猪,河姆渡出土的人首塑,返回,【归纳】: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6、。,【探究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原始农业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1995年发现的玉蟾岩古稻,玉蟾岩出土的稻谷,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了解了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到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随堂达标案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随堂达标案”部分。 课后评价案 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