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实验中学西校区 2016 级文科综合试题24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 “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C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25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 “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 。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 “市府草”等,经考证, “成
2、市草” “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的生产A 冲击了当时的等级观念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D 导致了私营工业的萎缩2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271896 年总理衙门奏陈“西方国家皆以富强为第一要务,专设商务大臣,其他的公司商会等随地经营,不
3、遗余力地帮扶。而中国各省章程不一,地方官对于公司企业毫不关心,反而遇事随意征派勒索捐税。请饬令各省官员,在省会设立商务局,聘请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 。据此可知A 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意识趋向近代化 B 清政府改变了以官营企业为主导的局面C 官僚机构禁止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商务局是推行官督商办的地方领导机构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
4、的君主政体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9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A “一边倒”依赖苏联 B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C “冷战”拉近中苏关系 D 力求在平等谈判中寻求支持30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 致力于加强
5、亚洲各国的合作 B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31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 陶片放逐法存在弊端 B 雅典公民充满了自律精神C 雅典处于民主最高峰 D 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32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A道德意识融入法律 B
6、重形式且程序繁琐C 保留习惯法的痕迹 D注重调解商业纠纷33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34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7、展将会缓慢得多。 ”这一评价A 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B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C 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D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 “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 ;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 “自 1870 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 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 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第卷二
8、、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 (25 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 。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
9、牛磨者迥然不同。1878 年 12 月 14 日申报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 “面包房” “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 (4 分)这说明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 (3
10、 分)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 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 (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6 分)4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89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 200 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
11、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 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2 分)45(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12、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4 分)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 (3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2 分)并分析其主要不同。 (6 分)参考答案历史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答案 B C A A C D B D A B C D41 (1)史实: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官府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松弛。 (4 分)变化:经济功能(或手工业和商业功能)显著加强。 (4 分)(2)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3 分)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
13、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4 分)(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服成为时尚。(4 分)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民族工业的兴起) ,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6 分)42. 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还考查考生准确而有逻辑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近几年考纲特别关注的地方。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的自我解读,发现和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启示,注意启示
14、应该表达成要怎样或者该怎样的形式,例如:现代化发展要适合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现代化要注意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现代化发展要因地制宜;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科技创新;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发展会经历曲折;现代化是在曲折性中不断发展的;等等。然后再调动和运用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用具体的史实(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说明论证所提出的启示。(启示观点:4 分,正反史实及论证 8 分)45 (1)特点:皇权专制;中央集权。 (4 分)表现:设军权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3 分)(2)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2 分)不同:国家元首权力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美国总统掌握行政大权;政府与议会关系不同,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与联邦政府不对国会负责,但受国会制约。(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