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 文时量: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3 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
2、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
3、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
4、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的深刻内涵。B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
5、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C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远高于个人悲情的家国荣誉。D朱熹将杜甫与颜真卿等人并举为“君子”,认为他们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第一段首先引用张载的名言,在对其简单诠释之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C作者以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D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6、的一项是 ( )(3 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正是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也应该传承这份家国情怀。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D文章着力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鞑靼荒漠每天黄昏,我结束写作,对着窗外喊一声他的名字,他就会欢快地答应着,穿过二十多只孔雀,朝我住的吊脚楼狂奔过来。
7、他怯生生地站在窗口,看着我收拾好桌子上的杂物,嘴唇动了几次,终于没能说出话来。最后,看我收拾好了,他才带着慌乱和一丝雀跃指着远处说:“你看!”有时候我会看,有时候我就不看。我来这被群山与大水阻隔的荒岛上已经足足一月,不用抬头我也早已熟知他一再对我指点的那些事物:无非是野猫追赶着三两只鸟雀奔入丛林,远处江面上的一只小木船在漩涡里打转;无非是,登高望远,拨云见月,孔雀开屏,豌豆开花。是啊,它们存在,美好也正在发生,但它们不会带领我离开此刻的荒岛,最终我们尚需在各自的世界里痴呆、受苦和癫狂。我更愿意和他散步,下六百多级台阶,在乱石丛中没有目的地往前走。经过大大小小十几个船坞,天色黑了下来,那时我们再
8、折回。山区之夜星光明亮,他就忍不住在星光下歌唱,刚唱了一句,便把余下的歌词硬生生吞了回去,他应该是羞涩地偷看了我一眼的,但是夜幕深重,我们都看不清对方的脸。他的名字叫莲生,一个来自安徽的十五岁的少年。奇迹发生在涨水之夜,我们照常散步到了很远,回来的路上,仍然一前一后地走着。突然,莲生大声唱了起来,我诧异地回头,但他全然不理会我,中了魔障一般使出全身力气,不光我受了惊,就连一艘原本在夜幕下沉静航行的机动船上也亮起了电灯。而我,干脆就被这突如其来没有理由的歌声震动得不知所以。我等待了一阵子,莲生终于唱完了,我们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前走,没有说话,耳边回响的仍然只有江水的拍打声,我不曾问他突然唱起来
9、的原因。最后,散步结束,在我住的吊脚楼前,看得出来,莲生是想了又想,终了,他还是告诉我:“我其实和那本书中的人也差不多。 ”这是我带到荒岛上来的惟一一本书鞑靼人的荒漠 ,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所著:一个年轻的军人接到命令,前往与敌国交界的北方荒漠等待伏击敌人,殊不料,终其一生他也没见到自己的敌人是什么样子,在没有敌人的战场上,他能做些什么呢?他只好迷恋上了枯燥,并且一再告诫自己要相信“等待是必要的” ,就这样,年华老去,直至最后被他的同胞如此宣告死亡:“他和我们一样,都没遇到敌人,也没有遇到战争,然而,他却是死在战场上。 ”莲生果然和小说里的那个年轻人差不多吗?我和他共同栖身的小岛竟然等同布扎蒂
10、笔下的鞑靼荒漠?在许多寂寥的时刻,我已经听他说起过自己的来历:小学毕业之后,他从芜湖的一个小村庄里跑出来,到此地投奔做厨师的舅舅,舅舅将他送到了这个岛上。据说,打清朝起这个岛的名字就叫孔雀岛,但那不过是地貌形似,别无其他原因。大概是五年前,一帮人突发奇想,要把它变成真正的孔雀岛,先建了几幢吊脚楼,再引进来非洲孔雀,以求游人光顾,结果事与愿违,从开始到结束,从来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到最后,岛又重新变回荒岛,吊脚楼的房梁上都长满了苔藓,可是,要有一个人侍候那些当事者不知如何处置的孔雀,于是,莲生上了岛,转瞬便是两年。两年里,他没离开过这个岛,也没有人上岛来看过他,每隔半个月,会有人托船家给他
11、捎来吃喝的东西。在我来之前,他的粮草已经断了两个月,据说是因为雇主们彻底闹翻,不再过问这个荒岛的事情。他和他侍候的孔雀被遗忘了。两个月来,他的吃喝全靠过路船家施舍。但是,莲生的一堆问题却不可能指望过路船家给出答案,譬如,粮草断绝之后,他是否应该为自己种上一片菜园?譬如,如果他离开,这里的孔雀会在多长时间里死去?还有,他到底会在这里呆多长时间?雇主们会有一天重新过问起这座荒岛吗?几乎是挣扎着,用了一个月时间,小学毕业的莲生看完了一部小说,并且在书里找到了自己,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下一个黄昏,当我们散步,他一点也不似往日的怯生生,看着我,告诉我:“我想过了,我得动起来。 ”于是他就动起来了。他从种
12、菜园开始,连续一个星期,他终日蹲在防浪堤上求告过路船家,要来了萝卜籽、红薯籽,甚至还要来了西瓜籽。每当得手,他就赶紧狂奔上岛,奔向丛林里的一小块空地,那是他的菜园,是他的小小乌托邦;岂止他的小小乌托邦,我们的沉默之岛,在他的歌声与日渐奔走中越来越显露出理想国的模样。过去的日子里,我曾给过他一些钱,现在,他用这些钱拜托船家买来了一群鹅,并且顺利地安排它们在孔雀中间招摇过市;他还买来了丝线,他说,他要织一张鱼网,这样,他就不用为自己的嘴巴发愁了;他还和自己打赌,赌自己还会不会脸红,因为他暗自定下了一个目标,希望我每天教会他认识十个繁体字,脸红怎么能行呢?而那突出的、使我惊骇的,仍然是他的歌唱,我怀
13、疑,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唱完了自己能唱出来的所有的歌,无论是在江水边织网,还是在孔雀与鹅群之间嬉闹,他都张开嘴巴涨红了脸,但那还算不上奇迹,奇迹发生在另外一个涨水之夜:这一晚,天降大雨,我再次被莲生的歌声惊醒,打开窗户,借着闪电,看见他正全身上下湿漉漉地守护他的乌托邦为了菜地里的新芽不被摧毁,他将自己的被褥高悬于树木之上,而他自己,和新芽们坐在一起,放声歌唱,嗓音粗涩,曲调生硬,那些歌词就像是一块块石头从他的胸腔里迸了出来,但它们又分明像匕首般刺破了夜幕,看上去,全似一个苦役中的小小十二月党人。我突然感到一阵厌倦,那厌倦只针对我自身:如果我能哭,我就会哭着告诉莲生,其实,我也在漫无边际的鞑靼荒
14、漠中,但是,当我想起荒草、京剧和往事,而你已开始张开了嘴巴,我为什么就不能告诉你,其实,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即使从荒漠逃到荒岛,我也还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每日的写作,无非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发呆与痴狂?是啊,在我们眼前,或有一片荒漠,或有一座荒岛,我们的肉身与心魄只能任由其包裹与浮沉,即使借我们一双翅膀,我们也飞不进豌豆花的花蕾。我们到底能怎么办?卡夫卡说,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海德格尔说,人仅有一个世界是不够的;苏东坡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日忘却营营;唯有你,我的小弟兄,你说:“我想过了,我要动起来。 ”就是这样,即使在风雨如磐的后半夜,你也可能遭遇自己的定数:它是命定的闪电、歌唱和新芽,它
15、是命定的小弟兄,小弟兄会对你说,我想过了,我要动起来。什么都不要管了,走上去,抱住他,哭出来,因为他是你鞑靼荒漠上的小弟兄。(取材于李修文同名散文)4下列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是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叙写了莲生的变化,也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B因为心中烦闷痛苦,作者并不觉得荒岛上令莲生欣喜的那些自然景色是美好的。C作者第一次提到“奇迹” ,是因为非常羞涩的莲生居然会不顾一切地大声歌唱。D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细腻准确,行文中旁征博引,构思巧妙,情感真实质朴。5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作者对莲生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6 分)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为什么以“鞑靼荒漠”为题?(
16、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从 2017 年 9 月 1 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 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三关”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审查教材的思想性,以保证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审查教材是否注重学思结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学生为本;审查教材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内容是否准确,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适宜,选材是否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编排是否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中国之声2017
17、年 8 月报道)材料二:图一: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数量变化图二:语文教材阅读要求变化(图一、图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答记者问绘制)材料三: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教材中既有叙写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绘江姐、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 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 40 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 14 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
18、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新网北京 8 刀 28 日记者阚枫)材料四:从 2012 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2017 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的编审工作。为什么要统编三科教材?第一,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第二,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第三,统编三科教材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三科教材的编写原则:一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易教利学;三是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教育部有序推进教材的编审工作:第一,组建编写团队。通过推荐、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学术
19、造诣精深的一流专家担任三科教材总主编。同时,调集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了一个 140 多人的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作。第二,精心组织编写的四个环节: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修改完善。教材编写完成之后,还要强化实践检验,在 10 多个省 300 多所学校开展了试教试用。第三,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这些征求意见的机构、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再一个,注重听取一线的意见,组织了东中西 9 个省份的特级教师对教材进行精细审读,每科教材请了100 多位一线教师进行审读。最后是严格审查把关。按照编审分离原则,专门有一部分专家进行审查,实行四审 (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综
20、合审查)制度,严把“三关”,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投入使用。(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8 月 28 日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新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小学阶段大幅增加,初中只是略有增加,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B.由图二可知,统编语文教材变“精读几乎一统课堂”为“精读、略读和课外自读平分天下”的情况,更强调了阅读形式的多样化。C.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统编语文教材整体上突出了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同时引导师生更加重视阅读。D.统编语文教材
21、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篇目,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强化革命传统教育,难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义务教育阶段三科教材耗时五年才最终编定的原因。(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 平台秘略 。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 ”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
22、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 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 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
23、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 ,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 ,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 ”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 ,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 ,有删节) 注:论次:评定编次。痵:同“悸” ,因受惊吓心跳加速。泛然:漫不经心,随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24、的一项是( ) (3 分)A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B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C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D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冠,古代男子在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叫作冠,又称“弱冠” 。B阙下,指帝王宫阙之下,也指京城, “望长安于日下”中“日下”也有“京城”之意。C剑南,唐道名,以位居剑阁之南得名。陆游作品集剑南诗稿中“剑南”即指此处。D更衣,指换衣服或换
25、衣休息之处;也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文中是指都督起身换衣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王勃年幼时就很有才华,后来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官职。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后来在他因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时,同僚们都高兴不已。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恃才不羁,在众位客人因顾及都督私心而推辞为集会写序的情况下,他毫不推辞,写就了一篇传唱千古的美文。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 尚书续篇中的残缺内容补出 25 篇。此外又写出易发挥 唐家千岁历等作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26、代汉语。 (10 分)(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3 分)译文:_(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3 分)译文:_(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 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分:情分。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14对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
27、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罩了冷寂悲怆的气氛。 B颔联借“雨” “黄叶树” “孤灯” “白头人”等意象,烘托凄凉氛围,寄寓了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悲凉情怀。C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 “愧”字流露出因处境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D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情志。 15.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中,春花秋月之外, “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
28、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2) 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 , ”。(3)杜甫在蜀相中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业,并表现其坚毅不拔、忠贞不渝的精神品格的诗句是“ , ”。而陆游在书愤中亦用“ , ”的诗句歌颂诸葛亮的功绩,并以此明志。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日前,一场别具一格的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开幕。这虽然是一个科技展,却毫无钢铁机械的冰冷感,倒显出十足的古典美。它就是该馆自主研发的“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 )
29、 。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榫头插入卯眼中,两块木头便 ,不再分离。其工艺之精巧,扣合之严密,给人以天衣无缝、 的感觉。在“七千年前的发明”主题展区,观众可以看到馆藏文物珍品浙江余姚河姆渡木榫卯,了解榫卯的发明与起源,近距离感受它的沧桑和精巧。在“古代建筑的智慧”展区,灯火辉煌的建筑内景、随意开合的隔扇门窗、迎风摇动的檐角风铃,给人一种 的视觉震撼,让人有 。观众可以从建筑的整体到局部、从构架到节点,再到榫卯,深入地了解古建筑的内部结构。在“中式家具的灵魂”展区, “穿越”回明朝,通过互动模型中观察明朝的榫卯结构;还可以学习拆装各种榫卯模型,组装一件小家具。时代在发展,虽然榫卯技艺在一
30、定程度上减少了使用,但人们对榫卯的研究和利用却向着更加精深的方向发展,成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载体。17.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A. 在“中式家具的灵魂”展区,帮助观众“穿越”回明朝,通过互动模型中观察明朝的榫卯结构。B. 在“中式家具的灵魂”展区,观众 “穿越”回明朝,通过互动模型观察明朝的榫卯结构。C. “中式家具的灵魂”展区,观众 “穿越”回明朝,通过互动模型观察明朝的榫卯构。D. “中式家具的灵魂”展区,帮助观众“穿越”回明朝,通过互动模型中观察明朝的榫卯结构。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A榫
31、卯,是利用木构件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构件连接的工艺B利用木构件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构件连接的工艺叫“榫卯”C榫卯是肇始于我国古代七千年前的一项重大发明D榫卯也是中国建筑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A. 间不容发 气韵天成 浑然一体 观止之叹B. 河同水密 气韵天成 浑然一体 不虞之誉C. 间不容发 浑然一体 气韵天成 观止之叹D. 河同水密 浑然一体 气韵天成 不虞之誉2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 分)A.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B. 令爱出身书香门
32、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C.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 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答。 (6 分)19 世纪意大利有个著名作曲家罗西尼。有一次,一个作曲家带了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去向罗西尼请教。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断地脱帽。作曲家问:“是不是屋子里太热了呢?”罗西尼回答说:“不,是我有见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见到了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罗西尼的言外之意是: 四、写作(60
33、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反响。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所引用的典籍和名句为切入点,带领人们学习思想,领悟经典。这个节目每集的主题不同,下面列举其中几个: 天下为公行大道, 国无德不兴, 治国有常民为本,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之治在人才。对习总书记引用的这些经典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 800 字。语文
34、参考答案1C(A 项, “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 先贤圣道,家国大义的深刻内涵”表述错误,因果倒置;B 项,引用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 项, “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故选 C 项)2B(项,二、三两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故选 B 项)3A(A 项, “正是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故选 A 项)4B (B 项, “作者并不觉得荒岛上令莲生欣喜的那些自然景色是美好的”错。 )5答:(1)概括:对莲生的态度,经历了“不在意、惊讶、震惊(感动) 、敬爱”四个过程。(2
35、)分析:“在开始的时候对莲生的呼唤并不在意,到后来羞涩胆怯的莲生突然大声唱歌令作者惊讶,到后来莲生想要在这“鞑靼荒漠”中真正行动起来,令作者深深的震惊,到最后作者认为莲生是自己在这世间鞑靼荒漠上的唯一的知己小兄弟,对他深深地尊敬与喜爱。 6答:从文中引用的角度来看:文中引用了鞑靼人的荒漠这部小说。主人公等待伏击敌人,与枯燥相伴,他在鞑靼荒漠中等待了一生。从文中主人公的角度来看:莲生也被安排在孔雀岛,而一直在等待,渐渐被遗忘在这个荒岛。这个荒岛就是莲生的鞑靼荒漠。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看:作者认为自己也与小说主人公、莲生一样,在这人生的“鞑靼荒漠”中渐渐被枯燥包围。7、D(“依据样张撰写初稿”的表述
36、不准确,应该是“依据大纲,参考样张撰写初稿” )8、C(A“更注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 ”的说法理由不充分;B “精读、略读和课外自读平分天下”不对,应为“三分天下” ;D“难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的结论不成立,革命传统篇目多不意味着它们的文学性不强。 )9、目标要求高,关系重大,落实慎重;教材编写流程严密、精细,审查把关严格。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10、C(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 。 )11、D(“文中是指都督起身换衣服”错)12、B(“同僚们高兴不已”属无中生有)13、 (1
37、)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 (“抵罪” “辄”各 1 分,句意 1 分) (2)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懂得神秘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术精华。 (“从之游”“尽得其要”各 1 分,句意 1 分) (3)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上干青云的气节。 (“宁” “穷” “益”各 1 分,句意 1 分)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 ,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
38、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给朝廷,策试成绩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宠爱信任。当时,皇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 ”把王勃轰出了王府。 王勃被轰走后,游历到四川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 。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
39、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畤,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至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
40、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 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 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做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补充完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他又认为,作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懂得神秘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术精华。他曾经读易经 ,晚上梦中仿佛有人告诉他:“易经中有个太极,你要好好思考
41、!”醒来后便写作易发挥 ,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到了晋卦 ,恰逢生病,这件事就中止了。王勃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 。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 。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 ”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14.D(D“豁达乐观的情志”错)15 答: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似,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十分贴切,是为“比” ;诗人先着笔独立雨中的“黄叶树” ,除了烘托凄凉气氛之外,还有引出独坐灯下的“白头人”之意,类似于“兴” ;此联并非单纯设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点出主角,可谓比兴兼用,极富诗味。 (每点 2 分
42、)16、 (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17. B(A 介词掩盖主语,句式杂糅 C 中途易辙 D 句式杂糅)18、A (根据这一段的主体一致原则,先说“榫卯” ,下文再分别解释“榫”和“卯” ,最准确连贯。 )19、C (【解析】间不容发:形容两者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或者形势危急。此处取前者形容间距极小。河同水密:比喻彼此关系密切。浑然一体,强调整体结合紧密自然;气韵天成,侧重艺术风格自然和谐; 观止之叹,赞叹好到极点;不虞之誉,没有预料的赞誉。 )20、B(A 项, “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 “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 品。C 项, “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D 项, “呼吁”用于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 “欢迎” 。 )21、讽刺作曲家的乐曲不是自己创作的, (3 分)是剽窃许多名家的曲子拼凑而成。 (3 分) (意思对即可)22、按高考评分标准评分。立意角度参考:从 2、3、7 的角度谈治国,从 1、7 的角度谈心怀天下。从 2、4、5、6 的角度谈德行修养。从 7、4、5、6、的角度谈人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