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1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_,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2)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_的初步形成,积累了大量_。 (3)科技条件:_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知识点一 电气时代的来临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生产方式,世界市场,资本,科学技术,2概况 (1)发源地与中心:_和德国。 (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_。 (3)主要成就: 电的应用:爱迪生发明_、改进贝尔发明的电话、发明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 _工业的发展,使_在工业中比重直线上升。 近代汽
2、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美国,发电机,钨丝灯泡,钢铁,重工业,3影响 (1)生产力方面: 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人类进入了_。 新兴产业兴起带动了传统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的变革,加快向_转化。,电气时代,现代农业,(2)生产关系方面: 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_。 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意义上的_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_市场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形成“巨型企业”。,垄断组织,公司,股票交易,轻巧识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
3、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阅读课本第一目及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力开始作为机器的动力,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因而很快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中华网,材料二 见下图。,(1)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这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飞跃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在它的影响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和组织形式各发生了什
4、么重大变化? 提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形成了垄断组织。 (2)这次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影响 (1)从经济结构来说,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等,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从生产关系上来说,出现了垄断及垄断组织。 (3)从社会制度来看,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来看,国际垄断组织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
5、略扩张的步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成为一个整体。 (5)从世界关系格局来看,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改变,帝国主义矛盾趋向尖锐。 (6)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来看,工人人数增加,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新发展。 (7)对环境的影响,如石油化工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1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6、,解析:材料表明大部分发明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这说明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故选C项。 答案:C,2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B推动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 C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D促使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解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之一,A项错误;注重理解“最深远的影响”的含义,B、C、D三项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但B、C两项的影响包含在D项中,所以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最深远的影响是D项,即促使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D,1原因 (1)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_。 (2)列强的
7、经济实力上升,拉大了与_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3)垄断加剧了对_的争夺,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知识点二 瓜分世界的狂潮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帝国主义阶段,亚非拉,市场,2过程 (1)到_为止,世界大部分地区已被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2)美国的对外扩张:,1900年,美洲体系,门罗主义,泛美同盟,海权论,美西战争,古巴,保护国,太平洋商业帝国,门户开放,公平,贸易,深化拓展 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 (1)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直接掠夺。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商品输出,即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手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资本
8、输出,即以寻求投资场所、瓜分世界为主要手段。,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一、二自然段和“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争夺地区一览表”及“资料卡片”:,(1)分析“资料卡片”中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的演说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 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结合第二目两幅历史地图,说明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有什么新的特点。 提示 非洲被瓜分完毕,也说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参与瓜分的国家增多,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了很多新的殖民国家。,1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
9、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但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决定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 答案:C,2美国新殖民主义“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不包括( ) A扩张的目标是追求商业利益,要求“公平”、自由贸易 B“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 C划分各自在华势力范围 D反对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解析:根据美国“太平洋商业帝国”的三点构想可知,构想不包括划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 答案:C,1
10、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2)实力强大的_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3)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_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知识点三 世界连接为一体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垄断公司,电信工具,2表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_为框架,以_和_为手段,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市场,国际贸易,殖民主义,3影响 (1)意义: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推动_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促进了_文化交流的扩大。,国际劳动分工,全球性,(2)问题: _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
11、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_。 导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反帝反封建的_ _高涨,导致列强间矛盾和冲突加剧,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资本主义,不平衡,民族,民主运动,阅读课本第三目第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 众多改变了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信息通信技术都会在世博会这个舞台上展现给世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也就是这一年,贝尔发明的电话展出。,电报、电话的出现与世界市场有何关系? 提示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3世界一体化,促进
12、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4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1“19世纪末,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而形成 B形成的根本途径是交通工具革新 C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性经济体系 D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欧美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所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
13、基础上,以扩张的方式形成的,也就是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而形成的。 答案:A,219世纪末,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形成由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工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开阔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 B财富积累的巨大可能性刺激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和扩张实力 C社会发展机制上的革命性变化带动了全方位的社会形态的转型 D在交融与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了殖民扩张。这种扩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对落后地区的征服,这种征服是野蛮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有利于世界发展和进步。 答案:D,技术,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生活质量,动荡,活页作业(十七),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