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明治政权的建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 B广大农民C新兴地主 D高利贷者答案 A解析 随着日本民族危机的加深,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对幕府的政策不满,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形成了尊攘派,要求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2尊攘派在其活动中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B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C幕府统治者对“尊王攘夷”表示支持D幕府对尊攘派态度不明答案 B解析 尊攘派在“尊王攘夷”的过程中,对幕府尚存幻想,
2、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所以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3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答案 B解析 按历史发展的正常进程来分析,反封建斗争应该以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来领导进行,但因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不充分,中下级武士这种原幕府的统治基础成为主力。4观察下图,幕府将军提出把政权“奉还”天皇的真实目的是( )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D支持“王政复古”答案 B解析 A、C 两项都是德川庆喜提出还政和辞去职位的目的,但最终目的是
3、为了保住自己原有的权力。5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出现了倒幕派。组成倒幕派的核心力量是( )A农民 B市民 C大名 D中下级武士答案 D解析 尊攘派、倒幕派的主体力量都是中下级武士,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有很强的号召力,在推动日本向近代社会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前者包括后者 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二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 二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A B C D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把握能力。倒幕运动后,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政权。为了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倒幕派决定彻底打垮幕府,继续进
4、行倒幕运动。所以排除。二、非选择题7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日本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各个政治派别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故余谓巧乎今之世,而欲明兵法,非兼取洋法不可。 ”佐久间象山“仁义之道,忠孝之教由吾开,器技之工,艺术之精取于彼。 ”桥本佐内材料三 “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吉田松荫草莽崛起论材料四(1)据材料一分析 19 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2)据材料二归纳其基本的政治主张,材料三的观点与之相比有何变化?原因是
5、什么?(3)材料四中两幅图片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答案 (1)19 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日本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国内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倒幕派在西南强藩建立根据地,积极准备武装倒幕。(2)材料二主张在维护天皇权威和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材料三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治,抵御外国侵略,实现民族振兴。原因:幕府的倒行逆施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3)“大政奉还”只是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但实际上幕府依然控制国家政权,倒幕派决定彻底打垮幕府,伏见、鸟羽战役新政府军大胜,不久幕府统治被推翻。解析
6、 第(1)问,要观察地图左上角的注释,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日本面临的形势;第(2)问,要结合由“尊王攘夷”到倒幕运动这一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三两种政治主张的不同及其原因;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所附图片加以判断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8阅读下列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之所以很乐于在西方的影响下改造他们的社会,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请回答:(1)结合史实说明,当时日本社会发生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2)“许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在明治维新前,这些人为改造日本社会进行了哪些活动?答案 (1)经济变化: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社会变化: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2)尊王攘夷:以高杉晋作等为代表的尊攘派主张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倒幕运动:尊攘派的实践失败后,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