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巩固(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kn) 榆枋(fng) 沮丧(j) 抟扶摇(tun)B坳堂(o) 蟪蛄(g) 斥鷃(n) 恶乎待(w)C草芥(ji) 蓬蒿(go) 北冥(mng) 蜩与鸠(tio) D夭阏() 泠然(lng) 椿树(chn) 决起而飞(xu)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 B辩乎荣辱之境C腹犹果然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B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向南飞C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D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2、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鹏之徙于南冥也 之二虫又何知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邪!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而后乃今将图南 水击三千里彼于致福者 齐谐者,志怪者也我腾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A/ B/ / C/ D/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莫之夭阏者。B之二虫又何知!C奚以知其然也?D 齐谐者,志怪者也。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抟扶摇而上者 抟:环旋着往上飞B 然后图南 图南:计划向南飞C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D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息:气息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与例句中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 齐谐者,志怪者也 B 不过数仞而下C 水击三千里 D 而征一国者20172018 高三年级语文习题总第(9)期 班级 组 姓名 设计: 校对:课题:文言文练习 分数: / 58 分9、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虽然,犹有未树也C 众人匹之 D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10、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A 奚以知其然也? B齐谐者,志怪者也。C 之二虫又何知! D 彼且奚适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19
4、 分)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围章邯废丘。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洛阳、栎阳,赐与颖阴侯共食钟离。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勃为人木强敦厚,高
5、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 “趣为我语。 ”其椎少文如此。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
6、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 而君受厚赏/ 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B.人或说勃曰/ 君既诛诸吕/ 立代王 /威震天下/ 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C.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 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 及
7、身矣/D.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 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 及身矣/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即封地,其大小随爵位黜升而损益,古代的卿、大夫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B.列侯是秦汉时设置的二十种爵位中的一种,属于“侯爵” ,是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C.符是朝廷封官、传达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凭证,剖分为二,执有其中之一即可生效。D.尚,有匹配之意,多指高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军功卓著。最初以中涓的身份随从沛公,后沛公封他为虎贲令;随刘邦
8、四处征战,灭秦定楚,多次立上等功。B.周勃不喜文学。周勃不喜欢文辞学问,每次召见诸位儒生和游说之士,他就面向东坐着,责令他们直言陈事。C.周勃为人谨慎。他惧怕位高权重会祸殃及身,请求归还相印,皇帝允许他辞职,周勃辞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D.周勃木讷老实。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2)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每题 3 分)
9、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 ,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 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 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
10、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 “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
11、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 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 ,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
12、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
13、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 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 诗经毕竟是“诗” ,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5作者认为, “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 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
14、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16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 ,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 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 诗经毕竟是“诗” ,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1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B 诗经毕竟是“诗” ,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15、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 ,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D不仅仅是诗经 ,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答案:1A 2B 3A 4D 5B 6.D 7.C 8.B 9.A 10.B 11.B12.C(“ 符”合二为一方生效。 )13.D(“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不当。)14.( 1)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郡尉巡视各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害怕自己被杀害,经常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上武器, (然后他才去)会见郡守郡尉。(“每” “行” “诛” “被” “兵”各 1 分。共 5 分。 )(2)文帝已经看到绛
16、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查验清楚,要放他出去了。 ”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 (“狱辞” “谢” “验” “出”“使使”各 1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二十四年(前 636)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晋国答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文公派人杀了子圉。子圉就是晋怀公。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二十五年(前 635) ,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的弟弟带。二十八年(前 632) ,晋文公在城濮
17、打败楚军。三十年(前 630) ,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秦国却无利。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患。 ”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也只好撤军。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去世。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 ”缪公去问蹇叔、百里傒,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 ”缪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 ”于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
18、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 ”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殽山的险要处。 ”三十三年(前 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
19、:“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 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 ”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 ”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殽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15、 【答案】C【解析】C 项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16、 【答案】 D【解析】题目为“美丽诗经 ”。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 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 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 项“无关紧要”错。17、 【答案】 A【解析】B 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 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 项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