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跟踪训练(四)一、选择题1西晋文学家傅成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 ”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A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B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D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成许多惨剧解析:材料出自纸赋 ,意思是麻纸由破布做成,但洁白受墨,物美价廉,写成书后可以舒
2、卷,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造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与“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相符,故 A 项正确;印刷效率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罗盘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火药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2根据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 )A大洋洲最早由中国人在十九世纪发现B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中国曾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D中国与美洲在十六世纪直接建立联系解析:大洋洲最早由中国人在十九世纪发现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中国造纸术外传到世界各地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无关,故 B 项错误;中国造纸术外传,推动了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
3、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再传到美洲的,并不是直接建立联系,故 D 项错误。答案:C31900 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 ,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深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解析: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排除 A 项;雕版印刷在宋代进入黄金时代,故排除 B项;此经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故排除 C 项;D 项描述与材料相符合,故选 D 项。答案:D4中国历史
4、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解析: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 D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 A 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 C 项错误。答案:D5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 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
5、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A 项正确;材料中文学素养较低者也可进行文学创作,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曲的衰落,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城市经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D 项错误。答案:A6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 。这折射出( )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6、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解析:明清时期小说兴起,属于民间文学,与政府无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小说的内容“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 ,可以看出表达了民众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故 B 项正确;小说带有虚构演义成分,只是表达了民众的一种理想诉求,而非现实中借助清官伸张正义,故 C 项错误;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带有加工创作的印记,并非体现官民价值观念趋同,故 D 项错误。答案:B7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江
7、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 “公安三袁”认为文章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临川汤显祖质疑政治权力,这些思想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反映了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故选 A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故 B 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启蒙思想,故 C 项排除;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是否动摇,故 D 项排除。答案:A8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
8、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 )A “状如龙蛇,勾连不断” B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C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解析: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对小篆的评述,故 B 项正确;“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是对草书的评述,故 A 项错误;“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对隶书的评述,故 C 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是对行书的评述,故 D 项错误。答案:B9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
9、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解析: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 “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 C 项正确;A 项比较片面;B 项错误,错在“完全” ;三教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 项。答案:C10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 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由此可见( )A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B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C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D戏剧
10、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解析: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具有明显的绝对化倾向,故 A 项错误;戏剧更多的是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得出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故 C 项正确;戏剧有社会教化功能这和文人学子的教育内容有相同之处,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答案:C11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11、。 ”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解析: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的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的借助于绘画” ,强调的是绘画和诗歌的相互作用,单强调一方面的作用不全面,故 A、B、D 三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强调双方互相作用,故 C 项正确。答案:C12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 “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反君主专制的一面
12、,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洞房花烛” “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表达了民间对完满人生的一种期许、向往,故 B 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与材料并不矛盾,尤其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与“金榜题名”存在一定的契合点,故 C 项错误;材料所述的三种模式中, “洞房花烛”与科举制无关,不能体现其发展,故 D 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勒鲁瓦古尔亨说: “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 ”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
13、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瘦腿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遍使用的“萨吉雅” 。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 1 世纪到 18 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
14、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 先天的不可能性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得出交流传播片段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根据材料一“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
15、筒车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 1 世纪到 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得出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阿拉伯人。(2)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中二“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成为传播统治思想和巩固统治的工具。得出: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二中“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得出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发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
16、。第二小问启示,加强文化交流,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答案:(1)特点:交流传播片段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缺乏直接交流,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2)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发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 。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 关羽形象三国到隋唐三国志
17、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元统治者对关羽赐庙、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明清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20 世纪初1917 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
18、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 ,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 。此等谬见,今后亟应扫荡无疑。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 20 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论述造成其形象变化的因素即可。答案:示例: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任答两点即可)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 ,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任答两点即可)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