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解:必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65829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解:必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解:必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解:必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解:必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版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解:必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 修 1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五年考情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分封制 2017(选择题)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宗法制 2012、2013、2014、2015、2016(选择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了解秦的统一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2012(选择题) ,2014( 非选择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2016(非选择题)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2016(非选择题)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017(判断题) ,2014( 非选择题)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2016(非选择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2013、2014、2016(选择题),2017(非选择题)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012、2013(选择题)了解清朝的军机处明清君主专制制度 的加强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015(选择题)1.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先秦时期:夏、商、 、春秋战国(东周) 。2.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分封制(1)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 内容:分封对象: (以姬姓贵族为主 )、 和先代贵族。诸侯权力: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 权和再分封的权力;有较大独立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诸侯义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

3、缴纳贡赋、朝觐述职。主要特点: ,等级森严。(3) 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维护 。消极方面: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 的局面。宗法制(1) 目的: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 和 继承上的矛盾。(2) 含义:宗法制是用 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 内容:实行 (核心) 。确立大宗、小宗的体系。形成 的宗法等级。(4)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 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如认祖归宗、任人唯亲等。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大宗和小宗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等级关系。3.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

4、制度的特征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 了解秦的统一(1) 建立:秦国先后灭掉韩、魏、楚、燕、赵、齐,公元前 221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朝建立,定都 。(2) 疆域:北至 ,南到南海,东及 ,西达陇西。 (见课本图片)5. 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1) 皇帝制度:秦统一后,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特点:皇帝独尊。 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皇位 。(2) 三公制度:职责 丞 相 :为 百 官 之 首 , 位 高 权 重 。协 助 皇 帝 处 理 政 事 。御 史 大 夫 :为 副 丞 相

5、, 执 掌 群 臣 奏 章 , 下 达 皇 帝 诏 令 , 负 责 。太 尉 :负 责 管 理 全 国 军 务 , 当 时 虚 设 。 )6. 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1) 地方上,春秋时期,已有郡、县的设置。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郡县最高行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郡最高行政长官称 ;县最高行政长官称 或 。(2) 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 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的统一。7. 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朝初期,地方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 、 并存,形成了独特的斑马式的 制。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采取了 和平定 的措施,汉武帝颁布了“ ” 。8. 理解唐

6、朝的三省六部制 (1) 内容: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 、 、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掌决策( 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 掌审议(审核政令); 掌执行( 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 、 、 、 、 。(三省六部制开创于隋朝,当时中书省称内史省,户部称民部)(2) 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和监督。(3) 评价:三省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皇帝决策上的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散并削弱了 ,保证了 。是中国古代 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用。9. 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1) 宋初,设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2) 增设“ ” 、枢密使和 ,分割宰

7、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10. 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1) 背景:元朝疆域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2) 内涵:除 、 、 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上设立十个 ,作为 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 。行省长官由 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之下,分设 ,边远民族地区设 进行管辖。宣政院管辖 、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3) 意义:行省制度便利了 的管辖,加强了 ,巩固了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的开端。11. 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 先秦时期实行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官位世袭。(2)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 , 成为士大夫做官

8、的主要途径。(3) 魏晋南北朝时,选官采取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 即可步入仕途,寒门子弟即使有才学也难以担任高官。(4) 除九品中正制, 时设 ,标志 形成。 选官的主要依据是 。意义: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制大大加强了 ,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12.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明太祖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于 1380 年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设内阁:(1) (明太祖

9、 )废除丞相制度。(原因: 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2) 朱棣( )设立内阁。(原因:皇帝政务繁忙。)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地位:内阁地位不断 ;但内阁升降由 决定,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作用。13. 了解清朝的军机处(1) 原因:雍正时为了办理西北军务,设 或军机房,后改称军机处。(2) 职能:军机大臣 皇帝的旨意,再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3) 特点:简(机构简单 )、速(效率高) 、密(决策封闭性) 。(4) 影响:提高了 ,军政大权集中到 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 ,中央集权进一步 。14.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10、) 积极: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消极: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 的成长,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反映了 。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归纳为“一、二、三、五”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两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制度。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 )、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 人才选拔制度)。五个阶段:秦朝确立汉代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2. 宰相制与内阁制(1) 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 内

11、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例 1】 (2017 届宿迁中学模拟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笔记: 【例 2】 (2018 届南京师大附中模拟 )杜甫 24 岁时游齐、赵 (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留下望岳一诗,其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齐鲁”之称源于( )A. 西周

12、分封制 B. 西周宗法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九品中正制笔记: 【例 3】 (2017 届泰州中学模拟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 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 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 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笔记: 【例 4】 (2018 届扬州中学模拟 )明史职官志记载:“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与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是( )A.

13、明太祖时始设内阁 B. 内阁参与机要事务C. 内阁统帅六部百司 D. 内阁专设官僚衙署笔记: 【例 5】 (2017 届新海中学模拟 )2013 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20 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 1 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这里的“雏形”主要指( )A. 由地方以品行推荐 B. 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 以考试为选拔方式 D. 注重门第和家世笔记: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7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 “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14、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2. (2016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3. (2016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A. 汉朝 B. 隋朝 C. 宋朝 D. 明朝4. (2015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

15、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阖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5. (2014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 规范宗教仪式 B. 传承中华传统 C. 禁锢人们思想 D. 阻碍社会进步6. (2014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 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7. (2013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

16、试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 ,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 29 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8. (2013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9. (2013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

17、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唯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10. (2012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11. (2012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

18、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朝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礼乐丧葬制C. 婚娶联姻制 D. 功臣分封制12. (2012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史记 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朝议裁决 B. 集权独断 C. 世袭传承 D. 政务繁忙二、 判断题(正确的填 A,错误的填 B)13. (2017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秦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三、 材料解析题14. (2016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

19、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 刘邦采用的是 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

20、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2) 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3) 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15. (2017 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中

21、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

22、、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2) 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3) 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7 届连云港市模拟)封神榜是一部深受大众喜欢的神话题材的电视剧,

23、剧情以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为大背景,请问公元前 1046 年率领部落联盟灭掉商纣建立西周的统治者是( )A. 周文王 B. 周宣王 C. 周公旦 D. 周武王2. (2017 届连云港市模拟)史载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材料体现西周建立宗法制度( )A. 造成贵族内部矛盾激化 B.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D. 根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3. (2017 届南京市模拟 )左传中介绍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里“古之制

24、”是指( )A. 等级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恩荫制4. (2017 届南京市模拟)威尔 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A. 自由性 B. 广泛性 C. 公正性 D. 民主性5. (2017 届南京金陵中学模拟 )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 )A. 分封

25、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 B. 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中央所垄断C. 郡县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6. (2017 届南京市模拟)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 裁决军国大事 B. 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C. 草拟审批政令 D. 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7. (2017 届南通市模拟)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 ,“其中

26、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冗官”的现象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8. (2017 届南通市模拟)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两种制度的共同点是( )秦朝疆域图 元朝行省图A. 地方官员大多由世袭产生 B. 开创新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C. 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 边远地区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9. (2018 届扬州市模拟)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 “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

27、无尺土之封 。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都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打击贵族势力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加强中央集权10. (2018 届徐州市模拟) 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之五花判事。 ”这一做法旨在( )A. 削弱门下省审议权 B. 减少决策失误C. 完善中央监察制度 D. 集权于中书省11. (2018 届南京市模拟)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28、( )A. 皇权集中 B. 皇位世袭 C. 皇帝独尊 D. 皇帝勤政12. (2018 届镇江市模拟)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A B C D13. (2018 届宿迁市模拟)史书记载某选官制度:“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这一制度形成于( )A. 汉朝 B. 魏晋 C. 隋唐 D. 宋朝14. (2018 届扬州中学模拟) 通典选举载:“凡旨授官,悉由于尚书(省) ,文官属吏部,武官属兵部,谓之铨选。 ”材料所示授官之制,最有可能推行于( )A. 秦朝时 B.

29、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15. (2018 届连云港市模拟)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 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 )A. 已成法定机构 B. 开始统领六部C. 握有军政大权 D. 严重威胁皇权16. (2018 届苏州市模拟)“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 行使军权 B. 审核政令 C. 跪受笔录 D. 协理奏章二、 判断题(正确的填 A,错误的填 B)17. (20

30、18 届南通市模拟)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成为秦汉以后历朝沿用的选官制度。( )18. (2018 届扬州市模拟)宋代“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政,各不相知 ”的变革,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三、 材料解析题19. (2017 届镇江市模拟)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时期,诸侯和官员的任命,实行“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的世官制。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

31、,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 ”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官员产生的主要途径。(2) 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形成时

32、间及弊端。(3) 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赞美”科举制的主要原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对古代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Error! Error!Error!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 值) 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 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3) 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