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2 课时)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
2、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必修 2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结尾部分,其中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是实现元素化合物性质应用的学科内容,是体现化学学习价值、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组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一章,其中“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是本节的前半部分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以及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的基础上,在对金属冶炼知识有会意建构的前提下,进一步系统学习关于上述金属工业上冶炼方法的一节。本课旨在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的基本方法,认识转
3、化过程和产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 2化学与技术中的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做好知识准备,同时也将对学生选择自己未来升学和就业方向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思路说明本节从介绍海水资源的分布引入,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不海水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以及分散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海水的淡化、海盐的提取、海水提碘、海水提溴,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
4、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2、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3、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4、初步培养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活动动探究,通过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等意识,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海水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电教器材:视频展示台(包括录象) ,实物投影仪 挂图、标本等【录象导课】师:放映录
5、像(或幻灯片):海水资源介绍提出问题:利用海水资源,要解决哪些问题?呈现录像(或幻灯片):海水淡化装置实验演示(原理分析)多媒体呈现:海水化学资源概况问题探究:海水提溴、海带中 I-检验实验研讨: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生: 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师:课前布置任务,搜集海水资源开发资料小组汇报提出海水淡化装置设想(包括原理分析) 、海水提溴、海带中 I-检验相互评价研讨: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生 1:思考问题,归纳整理生 2:原理分析【例题剖析】【例 1】据报导,1999 年 7 月 2 日在河北省沧州市歧口附近海域发生面积 400km2 的赤潮,以酱紫色为主;同日 12 点天津海域也发生 25km2
6、 赤潮;7 月 3 日上午 9 时,河北沧州、天津赤潮面积已扩大至 1500 km2。去年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了更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海域中的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红、褐色。赤潮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从化学因素、环境因素方面,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从生物学原理上分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会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那些不良影响?如何防治赤潮?答案:(1)地理条件:春夏季节,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易发生赤潮。去年和前
7、年渤海发生大规模的赤潮,就与这些气候、地理条件有关。(2)生物因素:赤潮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在量繁殖。(3)化学因素: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氮盐和磷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赤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生物形成和发展的基础。(4)环境因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施肥灌溉,冲刷出来的废水中含有氮和磷;通常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废水中也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盐氮和磷,这些废水常未经处理源源不断的流入江河,最后流入大海。使的大海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水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
8、根本原因。对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相互影响作用(即要考虑到生存斗争的问题) 。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概括出赤潮对海洋的生物的危害。这种危害主要以下几种方式:(1)施放毒素,在水中的鱼、虾、贝等生物吞食这些产生毒素的赤潮生物后,会引起中毒死亡。即时没有死亡,当这些沉积毒素的海产品被误食也会引起人体或其他生物体中毒而产生危害。赤潮的危害(1)有些赤潮生物能向体外分泌黏液,妨碍海洋生物的滤食和呼吸,重者会窒息死亡。(2)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3)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赤潮对海洋生物既然会造
9、成巨大危害,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对赤潮进行预防和治理。赤潮的防治(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管系统,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2)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水富养营化。(3)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聚凝剂,使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4)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计把赤潮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5)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围隔起来,避免扩散、污染其它海域。【例题剖析】【例2】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着木排在海上漂流。他用完了淡水,感到异常口渴,但他不喝海水, 因为他知道喝海水会致命。理由是( )。A. 海水有苦涩味,根本喝不下去B. 海水中含有多种盐,能使肠胃腐烂致人死亡C. 海水中有
10、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致人死亡D. 海水会造成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来,进入肠胃中,使人脱水死亡【教师精讲】解答本题应从海水组成这一化学问题和海水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什么影响这一生物问题入手加以解释。 海水是由氯化钠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很多人都有过误喝海水的经历,所以观点A、B、C不正确。人体内氯化钠的含量约0.9%,海水中盐的含量要高很多。因此,饮用海水后,会因渗透压的不同导致脱水,造成死亡。命题人从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的角度考查了相关的化学知识。答案:D二、活动建议1、开展协作学习提出课题,例如,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分布;金属资源的开发;金属冶炼;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的历史;金属
11、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海水淡化的现状及前景;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些课题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就以上全部或部分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专家访谈或进行研讨等活动,既有利于达成本节学习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还锻炼了能力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组织科学探究(1) 为什么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不同?冶炼金属的实质是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由于不同的金属离子的电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冶炼的方法不同。(2) 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金属活动性序表
12、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金属的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强 弱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弱 强主要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3)为什么人类使用铁器比使用铜器晚?金属使用的先后与金属冶炼的难易有关。(4)海水提溴和海带中 I-检验海水提溴只要原理符合即可;I -检验,提出问题讨论:很多氧化剂都可以氧化 I-,用 H2O2有什么好处?(颜色变化明显)三、问题交流【思考与交流】1.目前海底矿藏资
13、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还不够成熟, 要投入实用更面临许多课题。除了成本比陆地高以外,还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有资料表明,开采海底矿藏作为一个产业将在 2010 年至 2030 年才能形成。 2.废旧金属资源的再生利用肩负着提供新资源、改善环境和保护人类生存条件等任务,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社会性公益事业。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等意识。生:学生回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海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我们可以提取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海水更好地造福人类。布置作业P85 T3板书设计: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 2 课时)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资源的利用 (1)淡化 (2)循环冷却2制备化工产品(1)镁(2)溴(3)钾3. 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活动探究1.查阅资料,写篇小论文:海水资源简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