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65312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检测卷( 二)(测试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1如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 ,海防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 1 米而设计的。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 )A住宅区 工业区 商业区B 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C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D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解析:位于市中心,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应为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的外围,既便于购物,也便于上下班,应为住宅区;位于沿海地区,也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大,应为工业区。答案:C2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变化是( )A商业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B

2、工业区逐渐向市区外缘移动C文化区接近商业区布局D功能区一旦形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工业区逐渐向市区外缘移动;文化区不一定接近商业区布局;功能区形成后也会发生变化。答案:B3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1990 年间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变化越来越大,即人口

3、白天到中心商务区工作,夜间到住宅区休息,体现出住宅区和中心商务区的分离。答案:C读某城区分布图,完成 45 题。4该城市布局中,各种布局最合理的是( )A处布局高级住宅区B 处大型港口仓储区C处为城市外迁的水泥厂D处沿江商业区5关于城市国道改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提供多种出行方式B引导城市建成区在空间上往北和东发展C使过境车辆绕过城市,缓解城区交通拥堵D使进入城市车流减少,限制城市经济发展解析:第 4 题,图中风频玫瑰图显示,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南风,水泥厂严重污染大气,布局在处较适宜,同时处有铁路和新国道穿过,交通便利,也利于水泥厂运输原料和产品,故处是水泥厂的合理位置。位于

4、河流的交汇处,建大型港口仓储区较合适。第 5 题,国道是过境交通线路,为了减轻对城市市内交通的干扰,一般要绕城而过。图中显示老国道穿过市区会干扰市内交通,新国道绕城而过不会干扰市内交通。答案:4.C 5.C下表是商品等级(数字越大,等级越低)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下图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表,回答 67 题。6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AABBC DAC7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 4、5 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 )AB 6 BC 6CA DB 1解析:第 6 题,从中心地销售商品的等级及图中 A、B、C 城市的服务范围可得出:A 中心地等级最高,其次为 B 中心地,C 中心地的等

5、级最低。第 7 题,从左表可知 4、5 级商品只有 A、B 中心地才有,所以只能到这两种中心地去购买,再结合图中甲地与 A、B两类中心地的距离,根据就近原则,甲地离中心地 B1最近,所以到B1最适合。答案:6.C 7.D2012 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影响,阅读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完成 89 题。位置 降水量/mm径流总量/mm地表径流/mm地下径流/mm蒸发量/mm城市中心区675.0 405 337 68 270郊外平原区644.5 267 96 171 3778.城市建设导致了( )A市区蒸发量减少 B郊区径流总量减少C市区地下径流增加 D郊区降水量减少9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

6、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C扩大城市的规模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解析:第 8 题,由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市区和郊区相比较,降水量大,径流总量大,地表径流量大,地下径流量小,蒸发量小,由此可以确定由于城市建设导致蒸发量减少。故 A 正确。第 9 题,根据题意要减少市区的内涝,当雨季出现时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是无法实施的,故 A 错。营造 “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可以改变城郊热力环流,但无法改变地表径流,故 B 错。扩大城市规模一定会加剧内涝,故 C 错。城市建设中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植被可以增加地下

7、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故 D 正确。答案:8.A 9.D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 1012 题。10当线变成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 B二环路C三环路 D环城路11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人口向郊区迁移A BC D12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市中心交通拥堵 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市中心人口减少A BC D解析:第

8、 10 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线变成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 11 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第 12 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答案:10.C 11.B 12.D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回答 1314 题。13关于图示,下列说法

9、不正确的是( )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14在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中,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最吻合的是( )A兴建交通设施,保证车流畅通B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C兴建高楼大厦,保证人有所居D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解析:第 13 题,生态园林城市仍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 ,绿地只能减小城市的“热岛效应” 。第 14 题,A 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C 项是解决住房紧张的措施,D 项是促进城

10、市经济发展的措施;只有 B 项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吻合。答案:13.A 14.B15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比较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主要表现有( )年份/年 1980 1986 1992 1999北京 904.3 1 032.4 1 124.8 1 250总人口/万深圳 33.29 93.56 260.9 405.13北京 510.4 586.8 656.3 747.2户籍非农人口/万 深圳 6.76 26.45 57.39 95.05北京 18.6 61.2 79.9 15

11、0.2暂住人口/万 深圳 1.2 42.11 180.68 285.28A.城市人口增长都以户籍人口为主B城市化水平都是以快速持续增长C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D深圳城市人口超过北京解析: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城市人口中以户籍人口为主;北京的城市化水平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19801986 年代表的 20 世纪80 年代城市化水平基本维持原状,19921999 年代表的 20 世纪 90年代城市化速度有所上升。深圳城市暂住人口增长极快。从 1980 年的 3.6%快速增长至 1999 年的 70.4%,成为深圳人口的主要构成;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年增长率高达 7.5%。答案:C二、综合题16下图为某

12、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_对应的区域。(2)a、 b、c、d 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请分析原因。(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请选出最佳地点,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会合处附近。第(2) 题,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捷之处。第(3) 题,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答案:(1) (2)d 原因: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

13、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等。(3)乙地。原因: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接近铁矿等原料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1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材料一 下表为某年我国部分区域资料。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比 /%辽宁 11 017 50.21 39.01 0.19京津冀10 087 46.96 42.31 0.35山东 9407 49.69 35.46 0.10沪苏 14 413 50.25 41.27 0.46浙

14、江 12 906 52.74 36.26 0.60福建 11 293 43.62 40.01 0.40广东 11 180 50.39 39.26 1.32材料二 下表示意 2005 年部分国家人口与城市人口比重。项目 中国 印度 巴西 美国 法国 日本人口/亿 12.95 10.41 1.74 2.88 0.62 1.27城市人口比重/%37.7 27.9 81.7 77.4 75.5 78.9材料三 2005 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统计图。(1)根据材料一判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A京津冀 B沪苏C浙江 D广东(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评价巴西的城市化特点及其所产

15、生的问题。(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印度城市化水平的特点及原因。解析:第(1)题,城市化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沪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巴西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人均国民收入较低,两者发展不同步,这样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印度的人口总数多,城市化水平只有 27.9%,由材料三可知,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国民收入低,经济发展慢,制约了城市化发展。答案:(1)B (2)城市化水平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问题:由于城市化水平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容易出现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3)城市化水平低,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经济发展慢,制约了城市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