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课滚动检测(八)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判断题(正确的填“T” ,错误的填“F”)1矛盾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点拨:F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2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点拨:F 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3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点拨:T4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点拨:F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无优劣之分。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点拨:T6解决了主要矛盾,有助于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 )点拨:T二、选择题7(2015浙江 10月选考)2015 年 9月 23日,中
2、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来说,严管就是厚爱。这表明( )矛盾双方绝对同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A BC D解析:选 D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错误;严管不一是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好事,正确,故选 D。8.漫画感谢对手告诉我们(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新 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A BC D解析:选 D 漫画中对手的存在,使其双方相互依存、坚强壮大,故选,与漫画旨意不符。答案选 D。9(2017湖州模拟)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
3、它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感情亦是如此,没有天生就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两颗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心懂得欣赏与珍惜,才能看得到长久!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A B C D解析:选 C 材料主要说明西红柿和番茄是一对矛盾,两者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的发展,正确,故选 C。材料未体现。10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
4、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C雾与霾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解析:选 B 材料中对雾与霾的分析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符合题意;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体现了雾与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C 说法错误;A、D 表述错误。该题选 B。112015 年 5月 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指出,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
5、差异、增进理解,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这体现了( )A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B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统一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解析:选 C “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B、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该题选 C。122014 年 9月 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 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名非
6、天造,必从其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 B C D解析:选 B “非一木、非一流” ,强调量变的重要性,错误;“为、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错误。中古训与哲理对应一致,当选。该题选 B。13放眼诸多社会问题,很多解决路径都是局限在“城市人”的思维框架里,用“城市人”的见识来考量当下社会问题,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通病。数据显示,近 5年来,校车事故导致的死亡学生中,74%为农村学生。而追问校车事故发生的根源, “撤点并校”无疑是重要因素所在。为什么会“撤点并校”?无非又是城市人根据自己的认识、忽视农村现状而制定出来的政策。用“城市人”的见识来考量当下社会问题违背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与次
7、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A B C D解析:选 D “撤点并校”是忽视农村现状而制定出来的政策,体现了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同时说明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正确;材料没涉及主次矛盾和矛盾双方,不符合题意。该题选 D。14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矛盾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
8、盾A B C D解析:选 C 题干中的两句谚语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正确;材料讲的是矛盾的特殊性,没有涉及矛盾双方,也没有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该题选 C。15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飘流” 、 “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 B C D解析:选 C 根据污染物的特点体现了坚持具体
9、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体现了统筹全局,正确;中改变规律表述错误;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各种问题表述错误,不选。该题选 C。162015 年 3月 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等问题。这表明( )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潜在的问题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集中主要力量解决稳增长难度大问题看问题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
10、一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A B C D解析:选 B 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挑战,体现了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不符合题意。该题选 B。17在物理研究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各种物体就能被看作只有质量而无体积和形状的质点。质点忽略了复杂且次要或无关的因素,注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这体现的哲学思想方法是( )认识事物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要坚持从局部入手认识整体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突出重点A B C D解析:选 D 质点忽略了复杂且次要或无关的因素,注
11、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体现了看问题时突出重点,正确;也体现了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正确;题干中的做法没有重视次要矛盾,也没有涉及部分,不符合题意。该题选 D。18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耕地是根本、科技是出路、安全是目标。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只有先保证耕地的面积与数量,才能再谈如何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量。坚持耕地为本( )是牢牢抓住了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 是正确认识了粮食生产的主要方面 准确地把握住了粮食生产的特殊性 粮食生产的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A B C D解析:选 A 解决好吃饭问
12、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体现了抓住了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正确,不选;只有先保证耕地的面积与数量,才能再谈如何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量,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正确;表述错误。该题选 A。三、综合题19(2017绍兴模拟)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革新,中国消费需求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繁荣,旅游、4G网络、文化传媒、电子信息等消费将出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中国过去的明显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指大规模的对某种商品的从众消费,如 90年代买彩电、现在买智能手机等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经济新常态下, “大消费”时代已经悄然
13、来到。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相关企业应如何调整生产经营以应对“大消费”时代的来临。解析:设问指明知识范围为“矛盾特殊性原理” ,切口小,答题针对性强,答题时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即可。答案:(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中国消费已进入大消费时代,企业应具体分析把握这一时代的消费特点,有针对性调整经营战略。(3)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大消费”时代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企业应具体分析研究不同消费者、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多元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消费需求。20流行歌曲被收入爱国主义歌曲目录、武侠
14、小说入选高中语文读本、网络歌曲在小学遭禁这些社会热议的话题,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流行文化对中小学校园的冲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流行文化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让青少年接触、了解、吸收流行的东西是很有必要的;有些人则认为,流行文化低俗、浮躁,不少青少年对一些偶像剧、言情小说、流行服饰很着迷,甚至加以模仿,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请回答:(1)上述两种观点在思想方法上有何共性?(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流行文化?解析:本题视角新颖,思路独特,从学生比较关注的流行文化问题切入,综合考查“两分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适度原则、内外因辩证关系等唯物辩证法的主干知识。答案:(1)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否认了事物的矛盾,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2)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流行文化应作全面客观的分析。流行文化有糟粕,但也有精华,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流行文化虽然泥沙俱下,但其中也不乏“珍宝” ,一概否定或肯定都是错误的。坚持适度的原则。青少年对流行文化不能痴迷,否则,很容易沾染流行文化中的一些不健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