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练习(打包8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练习打包8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练习打包8套新人教版选修3.zip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1朝鲜战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5.docx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2越南战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4.docx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3.docx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2.docx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1.docx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6两伊战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0.docx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7海湾战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69.docx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68.docx
  • 全部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1朝鲜战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5.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2越南战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4.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3.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2.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1.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6两伊战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70.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5.7海湾战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69.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68.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 课 朝鲜战争基础巩固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朝鲜半岛出现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朝鲜半岛的分裂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会议安排的结果B.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C.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D.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结果解析 朝鲜半岛南北政权分别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扶持,因此,朝鲜半岛的分裂实质上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答案 C2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国人民的行动是正义之举,其依据包括( )①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②苏联赞同中国出兵朝鲜 ③美国在朝鲜从事的战争是地地道道的侵略行为 ④美国的侵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判断战争的性质要看战争的根本目的,中国出兵朝鲜,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正义之举,也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制止侵略的正义之举。苏联是否赞同中国出兵并不能决定中国所从事的战争的性质,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C3“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说 :“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他所说的“敌人”主要是( )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B.中华人民共和国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D.第三世界2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反动政权,显示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在朝鲜战场上,又痛击了气势汹汹的美国侵略者。答案 B4 韩国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离婚案中 ,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这主要是因为( )A.朝鲜战争 B.朝鲜炮轰延坪岛C.越南战争 D.柏林危机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个时间段内离婚特别多的原因是朝鲜战争。故选 A 项。答案 A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材料二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请完成:(1)据材料一,中国人民参加朝鲜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其性质如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朝鲜战争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参考答案 (1)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与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3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第四,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第五,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中取得了对美作战的宝贵经验。能力提升1 对下图漫画主题解读正确的是( )A.冷战遏制,剑拔弩张 B.美苏争霸,殃及池鱼C.兄弟同心,外御其侮 D.唇亡齿寒,保家卫国解析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1950 年 10 月派出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的名称,故选 D 项。答案 D2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之后,先后进行了五次战役。通过前两次战役取得的成果是( )A.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B.基本上把美军赶出朝鲜半岛C.中国人民志愿军控制了制空权D.帮助朝鲜方面控制了制海权解析 通过前两次战役,志愿军解放了平壤,把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此后双方的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答案 A3 在朝鲜战争中 ,美国在兵力与装备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最终遭到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A.美军和“联合国军”对地形不熟B.苏联暗中帮助朝鲜C.中朝两国人民的正义斗争D.中国的大力援助解析 对抗霸权主义的最大力量来自正义的人民,中朝两国人民的英勇作战,是美国遭到失败的根本原因。答案 C44 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使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④属于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但不属于对中国的影响,故排除含④的选项。答案 B5 某同学从下图中汲取了以下历史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美国代表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A.美国被迫放弃霸权政策B.美国被迫接受了不愿接受的事实C.美国的战略企图被打破D.宣告了美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结束解析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使其霸权政策遭受沉重打击,但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战略没有改变。答案 A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材料二 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这个策略(将战事从朝鲜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布莱德雷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声明(1951 年 5 月 15 日)5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是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莱德雷的主张,并简述其理由。参考答案 (1)因素:两大阵营的对峙;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朝鲜内战的爆发。(2)主张:不想与中国开战。理由:中国对美国争霸世界构不成威胁。★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 1950 年 6 月 25 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这三种观点,虽然结论不同,但是在对战争胜负进行判定时,却大多采用同一种方法,就是以某种“数量分析”来计算胜负。于是对朝鲜战争胜负的争论,就变成了诸如战争双方谁死伤的人多,谁消耗的资源多等问题的争论。应该说,以“数量分析”计算战争胜负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的确是有意义的。但“数量分析”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得出歪曲历史的结论。判断胜负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应从哪个角度研究朝鲜战争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对“朝鲜战争胜负”的判定上存在的两种标准。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作者的判定标准,论证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中朝一方胜利的观点的合理性。参考答案 (1)研究角度: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6(2)标准:一种标准是以某种“数量分析”计算战争胜负;另一种标准是取决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的达成情况。论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美军打退到“三八线”以南,达到了扭转朝鲜战局的战略目的。美国并没有达到侵占整个朝鲜半岛的目的,这是中朝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标志。1第 2 课 越南战争基础巩固1 美国在建立 “东南亚条约组织 ”时,提出“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说明美国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B.武装侵略东南亚国家C.遏制共产主义D.支援东南亚国家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从美国的整体战略和材料所反映的对共产主义的敌视等角度思考。A、B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D 项不是主要目的,故选 C 项。答案 C2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的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进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美国对越南发动的侵略战争,没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②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D3 在越南战争后期 ,美国的进攻有点力不从心 ,这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但不包括( )A.国内经济发展迟缓 B.苏联直接出兵越南C.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D.越南人民顽强抵抗解析 越南战争发生在冷战时期,苏联没有出兵越南,美苏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答案 B4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反思越南战争时说:“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他认为美国在越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 )A.战争发动的地点和时间有误B.战略上的重大失误2C.按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别人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解析 题干中的信息“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体现了美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干涉越南,麦克纳马拉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否定。答案 C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内瓦会议的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 ——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最后宣言(1954 年)材料二 越南民主共和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越南人民是中国人民亲如手足的兄弟,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不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4 年 8 月 6 日)材料三 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所依据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第四条规定:“各缔约国都认为,在本条约区域内使用武力进攻的手段对任何缔约国……进行的侵略,都会危及它自己的和平和安全……”此外,美国代表团在签署本条约时提出以下条件:“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请完成:(1)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两大问题是什么?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材料一中的宣言内容体现了我国外交的什么基本原则?(2)材料二声明内容体现了中国的什么精神?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中美国为什么提出此条件?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 (1)两大问题: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精神:体现了中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说明的问题:说明了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3)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冷战对峙的需要。说明:美国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是导致世界或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3能力提升1 在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中,给予越南人民大力支援的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B.东南亚条约组织C.巴格达条约组织D.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答案 D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针对 “印度支那”形势提出了“多米诺骨牌论”,其实质是( )A.主张实行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B.反对共产主义C.主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D.提倡共产主义解析 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论”是指如果“印度支那”落入共产党之手,整个东南亚将会倒向共产主义一边,为此美国在亚洲编织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条约网。答案 B3“今年春光胜往年 ,举国欢腾捷报传。南北竞赛打美帝,稳操全胜勇向前。”胡志明的这首诗说的是( )A.朝鲜停战协定签订B.美国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C.美国把对越战争“越南化”D.越南人民的“新春攻势”解析 根据题干中“春光”“捷报”“打美帝”,可以判断这首诗热情赞扬了越南人民的“新春攻势”。答案 D4 美国实施 “南打北炸” 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因为美军使用了( )A.毒气弹 B.核武器C.化学落叶剂 D.细菌武器4解析 由于毒气弹、生化(细菌)武器都是国际公约禁用的武器,所以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就把大量含有毒性的“橙剂”(化学落叶剂)用作武器,结果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答案 C5 下列关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以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对抗为主要动因B.都受到冷战格局的影响C.都影响了冷战格局的发展变化D.都使苏联的实力受到削弱解析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美国的实力受到削弱,苏联的实力相对增强。因此,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 6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将美国视为一只纸老虎,并坚持认为,在自由世界的核防务和常规防务面前,通过缓慢而卓有成效的运动,越南就可以进行其“解放和统一”的革命斗争。因此,北京似乎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绝好的时机,运用越南作为试验品来展现自己的新战略。北京认为,越南的胜利将为中国的论点提供有力的佐证,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服务。 ——麦克纳马拉(越战时期美国国防部长)(1964 年 3 月)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 ——尼克松《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1967 年 7 月)请完成:(1)麦克纳马拉的言论表明美国将如何应对越南局势?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尼克松的观点与麦克纳马拉的政策有什么不同?指出尼克松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对越南战争的评价分析能力。第(1)问,关键信息是时间“1964 年”,此时美国尚未完全介入越南战争,麦克纳马拉的言论实际在为介入越南战争寻找借口。第(2)问,“不同”很容易解答,“原因”要考虑美国本身、越南战局、美苏争霸等因素。5参考答案 (1)应对:将要公开干涉和介入越南战争,不惜使用武力(武装干涉)。目的:显示美国的力量,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制止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形态的扩张,遏制共产主义。(2)不同:尼克松在亚洲开始实施逐步收缩策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原因:面临欧共体、日本的激烈竞争;美国经济发展日渐缓慢,霸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与苏联的争霸逐渐处于被动地位;介入越南战争付出沉重代价。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投入了本国全部陆军的 1/3、空军的 1/5 和近半数的海军,使用了除核武器外的一切现代化武器,战费开支多达 830 亿美元,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伤亡和被俘 109 万人。材料二 越南战争是美国在 20 世纪进行的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一场战争。历时十多年的战争,使美国付出了 5 万余人丧生、30 多万人受伤,耗资 4 000 多亿美元的代价。请完成:(1)美国为什么要在亚洲发动侵朝和侵越战争?(2)这两次战争的结果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参考答案 (1)在美苏冷战格局下,美苏冷战重点在欧洲,但双方没有直接发动战争。美国为确保在亚洲的霸权利益,遏制苏联在亚洲的扩张,从军事上包围中国,以及对社会主义的仇视。(2)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而越南战争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迫使其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尽快从越南“脱身”。1第 3 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基础巩固11917 年“ 贝尔福宣言” 与 1947 年 11 月联合国大会决议的相同之处是( )A.都支持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成立B.都支持犹太国家成立C.都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D.都明确了有关土地的划分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便于统治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原来许给阿拉伯人的土地又许给了犹太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答案 B2 阿以冲突让战火弥漫中东数十年,中东成为世界上长期动荡的地区之一。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是( )A.宗教纠纷B.领土纠纷C.资源纠纷D.大国干涉解析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巴勒斯坦这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答案 B3 第一次中东战争刚刚爆发,以色列总理立即致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列班,“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以色列主张停火旨在( )A.向国际社会表明和平愿望B.赢得分化瓦解阿拉伯联盟的时间C.需要时间组织和装备军队D.争取更多的大国支持以色列国家2解析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以色列刚刚建国,其武器装备和军队组织都无法同阿拉伯联军相比,在战场上处于劣势。因此,以色列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干预,利用停战的时机重整军备和组织军队。答案 C4 下图展现了 1956 年 10 月塞得港的一幢楼房在遭到炮击后燃烧的情景,当时进攻塞得港的军队是( )A.埃及军队B.以色列军队C.阿拉伯联军D.英法军队答案 D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贝尔福宣言”(1917 年)材料二 (一)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尽快结束,无论如何不得迟于 1948 年 8 月 1 日。(二)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本计划第三部分所规定的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应于委任统治国武装部队撤退完毕后两个月在巴勒斯坦成立,无论如何不得迟于 1948 年 10 月 1 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1947 年 11 月 29 日)请完成:(1)英国的“贝尔福宣言”表明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此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关于中东地区又有何决定?该决定有何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支持犹太人复国的原因。3参考答案 (1)“分而治之”政策。委任统治。(2)决定:1947 年 11 月 29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影响:很快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殖民势力衰退,企图以此加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排挤英国在此地区的势力,迫于压力英国支持犹太人复国。能力提升1 观察下图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以色列国成立A.以色列国成立得到部分阿拉伯国家的认可B.以色列国成立是犹太复国运动的成果C.以色列国是依据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成立的D.以色列国成立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解析 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不宣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当时的阿拉伯国家都反对以色列建国。答案 A2 苏伊士运河战争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下列对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B.阿拉伯国家的支持C.英法国内人民支持战争D.美苏大国的干预解析 注意结合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相关各方的态度或者行动展开分析,战争中英法国内人民对战争持反对态度,故选 C 项。答案 C3 纳赛尔是埃及著名的民族英雄,下列各项与其有关的是 ( )4①推翻埃及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 ②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③领导埃及军民抗击英法入侵 ④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4 下列关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法联合以色列进攻埃及,挑起了战争B.联合国通过了要求双方停火的提案C.英法两国为了自身利益宣告保持中立D.美苏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进一步扩展解析 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法两国都直接参与了战争。答案 C5 阅读下列材料 :阿拉伯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 1947 年 12 月 8 日至 17 日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了一项声明说: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请完成:(1)上述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这一声明的发表导致了什么后果?(2)联系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中东问题的核心所在。你对此有何认识?参考答案 (1)背景:194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后果: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冲突的焦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激化,导致双方战争不断。(2)核心:巴勒斯坦问题。认识:长期的战争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灾难;战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 1948 年 8 月 1 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规定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 14 000 平方千米,阿拉伯国 11 000 平方千5米(分三块,有走廊联结)……耶路撒冷市建立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共管。——摘编自《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1947 年 11 月 29 日)材料二 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约有 120 万……而犹太人当时只有 60 万人,实际占有土地占巴勒斯坦地区的 6%。——黄培昭《巴以冲突回顾》请完成:(1)概括提炼材料一的重要内容,并逐条列出。(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参考答案 (1)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1948 年 10 月后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家、犹太国家和联合国管理的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阿拉伯国家所占面积不足巴勒斯坦总面积的 1/2。(2)阿拉伯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 2/3,实际占地为巴勒斯坦地区的 94%,按决议,阿拉伯国家所占土地不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 1/2,且互不相连。犹太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不到 1/3,实际占地为地区的 6%,而按决议,以色列应分得总面积的 56%。结论:决议是不公平的,为长期冲突埋下祸根。1第 4 课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基础巩固1 某人收藏了一组由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发行的奥运邮票,组成该共和国的国家包括( )①埃及 ②沙特阿拉伯 ③叙利亚 ④黎巴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埃及和叙利亚一度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使以色列处于南北夹击之中。答案 C2 第三次中东战争即 “六日战争 ”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对以色列的威胁B.“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C.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以维护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利益D.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解析 A、B、C 三项都是“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取得了胜利,因此 D 项表述不正确。答案 D3 在中东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对推进中东和平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其中开启中东和谈之门的是( )A.纳赛尔 B.阿拉法特C.萨达特 D.拉宾解析 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领导人萨达特首先转变政策,实现了与以色列的和解。答案 C41993 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该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 )2A.有利于改善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B.使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得到和平解决C.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D.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了承认解析 1948 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承认,该宣言的签署,表明巴解组织承认了以色列的合法性。答案 D5 阅读下列材料 :耶路撒冷的地位一直是巴以谈判的最大障碍,也是戴维营会谈失败的症结所在。在戴维营会谈中,巴方提出正式承认以色列对西耶路撒冷的主权,但前提是以方承认巴勒斯坦对东耶路撒冷的主权。以方则提出在对整个耶路撒冷拥有主权的前提下,允许巴方在东耶路撒冷部分地区拥有自治权或部分市政管理权。美方在以方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以巴分享东耶路撒冷主权的方案,即主权共有,治权分离,巴勒斯坦拥有东耶路撒冷的所有民事管理权,以色列控制那里的安全。阿拉法特听后勃然大怒,认为美国的这一方案同以色列的立场如出一辙。他明确表示,“放弃耶路撒冷主权的阿拉伯领导人还没有出生”。于是,他命令巴代表团成员收拾行装,准备离开戴维营。正在外地参加活动的克林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赶回戴维营,并随即撤回美方建议,事态才算平息。请完成:(1)为什么美方的建议使巴勒斯坦无法接受?(2)美国为何对巴以和谈如此热心?参考答案 (1)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不容分割。事实上,无论是以方的建议,还是美方的折中方案,巴勒斯坦对东耶路撒冷市区内的任何一片土地均没有完整的主权。不管从历史、政治、宗教还是感情上来说,巴方对此均难以接受,整个阿拉伯世界也不会答应。(2)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中东地区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长期以来,美国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热心”充当巴以和谈的调停人,一方面是迫于中东局势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想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间维持力量平衡,继续保持在中东地区的影响,维护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能力提升31 下图中的以色列妇女正在拜祭在“六日战争”中阵亡的丈夫。“六日战争”( )①由以色列首先挑起 ②以色列攻占了大片邻国领土③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停火 ④基本上解决了阿以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21973 年 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 ( )A.以军再次攻占了大片阿拉伯领土B.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C.联合国的调停最终以失败而告终D.以色列最终被迫向阿拉伯国家屈服解析 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收复了一部分失地;这次战争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停火;战争没有分出胜负。因此,A、C、D 三项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B320 世纪 70 年代,阿以问题出现了新的曙光。促使和平希望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国的调解B.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斗争C.美国的推动D.当地居民对战争的厌恶解析 长期的战争给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他们逐步认识到,只有自己停止战争,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答案 D41981 年 10 月,率先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刺杀;1995 年 11 月,致力于中东和平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这主要说明( )4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解析 题干材料中萨达特和拉宾被极端分子刺(暗)杀的事实说明了中东和平进程中阻碍因素较多,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和复杂的问题,其进程必然艰难曲折。故选 B 项。答案 B5 迄今为止 ,巴以问题依然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新世纪,人们提出了多种解决巴以冲突的原则,其中得到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是( )A.以暴制暴B.以暴抗暴C.和平谈判D.妥协避让解析 尽管当今阿以各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仍十分激烈,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但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该原则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答案 C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每桶原油在欧洲市场上的出售价格是 12~14 美元,而石油产出国所得却不超过 1 美元。剥削中东国家最多的世界 7 家最大的石油垄断公司,美国有 5 家,英国、荷兰合资 1 家,英国 1 家。材料二 1973 年 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 月 16 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 3~4 倍。材料三 (石油战争爆发后)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材料四 20 世纪 70 年代后,通过提高石油价格,扩大石油出口,海湾国家在短时期内就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人均国民收入跃居世界前列。1981 年阿联酋的人均收入居世界首位。5请完成:(1)1973 年,阿拉伯国家发起石油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归纳阿拉伯国家的斗争方式。(2)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你认为应如何评价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战争?参考答案 (1)目的:维护国家资源、主权;打击发达国家庇护以色列侵略的政策。方式:提高石油价格,减少石油产量,实行石油禁运。(2)石油战争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在以色列问题上出现内部分化,迫使西欧、日本修正其追随美国的政策,孤立、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增强了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实力。(3)石油战争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产油国的主权和利益,有利于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推动了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斗争。★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以和解(左)拉宾、(中)克林顿、(右)阿拉法特材料二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和平的中心问题。为实现中东地区永久和平,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巴、以、美三方领导人于 2000 年 7 月 11 日在戴维营举行和谈。由于在耶路撒冷地位等关键问题上僵持不下,持续 15 天的巴以和谈宣告失败。9 月底,巴以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旨在结束巴以冲突的中东问题多边首脑会议于 10 月 16 日在埃及举行,会议勉强通过一项巴以同意休战的停火协议,但巴以冲突问题仍未根本解决。请完成:(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东和平进程为什么充满曲折。(2)戴维营巴以和谈无果而终,多边首脑会议也无大的建树,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 (1)在巴以关系中仍存在着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耶路撒冷问题,以色列在 1980 年就宣布该城是其“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方也把该城定为未来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巴勒斯坦认为这是强占了阿拉伯人的土地;1995 年 11 月初,对中东和平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遇刺身亡,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挑战。6(2)巴以矛盾尖锐复杂,需双方让步。1第 5 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基础巩固1 某班同学在对印巴分治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印巴分治明显反映了英国的意志B.印巴分治不利于地区的和平C.印巴分治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D.印巴分治遗留了许多问题解析 通过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答案 C2 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与冲突的焦点是( )A.克什米尔问题B.在阿富汗建立新政府的分歧C.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分歧D.宗教矛盾尖锐化解析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并一再成为双方冲突的导火线。答案 A3 下图为印巴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武器,由此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国际社会始终在调停印巴战争B.联合国对印巴战争进行了干预C.战争到了激烈的程度D.美苏等大国势力推动了印巴战争解析 图中提供的信息表明,美苏向战争双方提供了武器,这说明大国势力插手了印巴冲突。答案 D24 右图展示的是 1985 年时任孟加拉国总统侯赛因 ·穆罕默德·艾尔莎德赠送给邓小平的礼物。孟加拉国诞生于( )凤首箜篌A.第一次印巴战争之后B.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C.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D.中印边界冲突之后解析 1971 年 12 月,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在印度的支持下,孟加拉国于 1972 年 1 月宣告成立。答案 C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又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据材料记载,1945年印度爆发了 848 次工人罢工,1946 年增至 1 600 次,1947 年又增至 1 811 次。同时还爆发了水兵起义和特仑甘纳等农民起义。这些斗争极大地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使英国统治者感到恐惧。当时的印度好似一艘载满弹药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对英国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材料二 艾德礼说:“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行不通的。”——《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完成:(1)艾德礼所说的“过去的公式”指什么?他为什么说“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行不通的”?(2)为了应对新情况,英国采用了什么样的新“公式”?其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 (1)“过去的公式”:英国传统的镇压政策。原因: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镇压会引起更强烈的反抗;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实力受到很大削弱,再也难以对印度进行严密的控制。3(2)新“公式”:“分而治之”的政策。实质:反映了英国企图继续控制印度。能力提升11947 年 8 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如下图)。这些居民(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解析 1947 年 8 月,印巴实现分治。大批穆斯林被迫迁往巴基斯坦。答案 B2 自分治以来 ,印巴之间的冲突不断。 1947 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这次战争( )①双方主要是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 ②由英国“分而治之”政策所导致 ③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双方停火 ④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得到解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时至今日,克什米尔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④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A★ 3 印度总理尼赫鲁说 :“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样,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曾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印巴两国把克什米尔当作双方争夺的外交砝码 ②印巴两国都十分重视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 ③克什米尔问题是美国蓄意制造的 ④印巴两国都力图把克什米尔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4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蓄意制造的,因此,③的叙述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C4 要解决好印巴冲突 ,实现南亚次大陆的真正和平 ,你认为应( )A.大国插手B.通过战争打败对手C.联合国斡旋D.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解决解析 造成印巴冲突的主要因素是克什米尔问题,这一问题只有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真正解决,故选 D 项。答案 D5 印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下图展示了印巴边境上双方哨兵在降旗仪式上的较量,双方都在使劲地跺脚与怒吼。双方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宗教信仰的不同B.存在领土争端C.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D.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政见的不同解析 正是由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巴基斯坦的原则,才导致了两国的矛盾与冲突。答案 C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公布至 1951 年,约有 720 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 890 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5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注:东巴基斯坦于 1972 年独立为孟加拉国)相隔 1 600 千米,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材料二 特别是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更造成了印巴的严重对立。该土邦包括查谟和克什米尔两部分,位于印、巴、中国和阿富汗之间,是战略要地。面积约为 22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 500 万,其中近 80%是穆斯林,约 20%是印度教徒。“蒙巴顿方案”规定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巴基斯坦,但又规定克什米尔可以自由选择归属。印度利用印度教徒在该地上层所占的优势,控制其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归属印度,遭到巴基斯坦坚决反对……1953 年,印巴总理发表联合公报,主张通过公正无私的公民投票解决争端。但后来印方又反对公民投票,加之外部势力的插手,致使克什米尔争端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愈来愈复杂化。——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完成:(1)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的主要原则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2)印巴分治和冲突的根源是什么?(3)结合以上材料,简评“蒙巴顿方案”。参考答案 (1)主要原则: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影响:在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迁徙和仇杀,导致大批难民的产生;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发展的严重困难;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冲突激烈等,这种不利影响延续至今,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稳定的重要原因。(2)印巴分治固然有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但根本原因则是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及为了达到分治目的而进行的分化和挑拨。(3)“蒙巴顿方案”的颁布是印度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它加速了印巴独立的步伐,印巴的分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 190 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因而有其积极意义;但由于它是英国殖民者颁布的,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印度分裂,产生了消极后果,分治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为他们以后的矛盾和冲突埋下了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