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20190124273.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20190124272.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3新人教版20190124271.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4新人教版20190124270.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4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20190124269.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4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20190124268.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4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3新人教版20190124267.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90124266.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20190124265.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20190124264.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新人教版20190124263.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新人教版20190124262.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教学准备: 网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同学们都会唱吧!我们一起跟着唱一唱。2、揭示课题你们唱得真好,是呀!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二、讲读课文(1-2)自然段1、你们看到过地球吗?每三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2、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球体?3、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你找到了吗?谁来读。(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球,你看,它晶莹透亮,多可爱呀!谁能读得更好(指名读)。5、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指名说)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1)表面积只有 5.1 亿平方公里。(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6、就是这样一个星球(齐读知识点)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我们一起来走近地球,欣赏一下我们的地球妈妈(学生点击进入录像2《地球妈妈》)。要求:边看边听。再说说你的感受。7、看完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v 8、的确,地球太伟大了、太可爱的,是地球孕育了生命,创造了神奇,她就是人类的母亲,就是生命的摇篮。(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和蔼可亲)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指名读)三、讲读课文(3—4)自然段1、地球是无私的,她向人类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你能说说她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指名说)2、地球妈妈把所有的资源全部向她的孩子呈献出来,有广袤的沃土,长出金灿灿的粮食和白生生的棉花;有纵横的山脉,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着丰富的矿产;还有江河湖泽、大洲大洋……人类的祖先在这颗星球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地球最终得到的回报又是什么呢?3、请同学们读课文 3、4 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点击:“小助手”,让它来帮助你学习。4、你想更多地了解地球资源的知识吗?你可以点击“小灵通”,老师已将有关资料及相关网址放在“小灵通”网页上。你可以查阅资料,将你最想说的放在显示屏前,然后结合课文,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交流讨论。5、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思格斯早说提醒我们(出示:恩格斯的格言。齐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当中,对于每一次这关的胜利,自然界都会进行报复的。)四、讲读课文(5—7)自然段1、可是恩格斯的提醒并没有使所有的人清醒,他们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2、到底能不能移居呢?请同学们先看课文 6、7 自然段,也可以进入“小博士”了解更多的有关宇宙空间、火星和月球的知识。3、交流讨论。4、小结。是呀!如果地球被我们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所以作者才说(引读)“只有一个地球”。五、讲读课文(8—9)自然段1、引读宇航员的话。(引读出示)“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2、要使我们的地球永远年轻,永远美丽可爱,我们就必须精心保护她,我们还有希望,点击看录像《新的希望》。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正如片子中所说,我们还有希望,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保护地球,所以我们要(引读出示:“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3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六、总结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你们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打开“我的心声”,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看一看。集体评议。2、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写了一句话,我想这一句话一定不能完全表达你的感受,你想说的一定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将它写下来,可以在网上发表,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地球,也可寄到教师的邮箱中,让老师来看一看你的心声。3、总结。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2第一课时目的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分段、总结段意。3.学习课文一、二段。重点:1.分段、总结段意。2.学习课文一、二段。难点:了解地球有关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1.导入新课。我们学过了,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单击课题)2.理解题意。(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栏--问题 1)本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二.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单击课前预习--字词学习栏)(生查后,师总结)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 2)四.学习第一段。1.理解词语。(单击课文分析--品句析段栏)宇航员(图片)、遨游、遥望、晶莹透亮、水蓝、和蔼可亲、半径、一叶扁舟、很小很小。2.理解句子。(单击热句)(1)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摇篮”?在量词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2)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3.总结。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地球:一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二是地球的大小。三是人类生活的陆地在地球中的比例。这一段主要是强调它的小,说明我们要更加爱护它。五.学习第二段。21.理解词语。(单击然词)上帝的恩赐、甚至、再生、生态、基地、火星(图片)、月球(图片)。2.理解句子。(单击热句)(1)请找出第四自然段的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2)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a.……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吗?b.再说,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3)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 4、5、6。问题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问题 5:矿产资源为什么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问题 6: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3.小结:这一段从两个方面介绍地球的资源情况,一是地球的自然资源形成困难,如果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开采,资源必将越来越少。二是人类生活需要的某些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因为人类滥用化学药品,破坏生态,给人类带来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六.课题练习。(单击巩固练习--多音字--词语补充栏)七.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第三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目的要求:1.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重点: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难点: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文一、二段讲了什么?2.思考回答课后第一题。二.学习第三段。1.理解词语。(单击课文分析--品句析段栏)破碎、目睹。2.理解句子。(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 问题 7:课文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3.小结:除地球外,人类没有其它星球可住。三.学习最后一段.(单击热句)(1)地球真的会“破碎”吗?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破碎”这个3词?(2)“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3)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 8)(4)小结:这一段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四.总结课文内容和写法。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 9)2.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填空,理解课文各段和中心的关系.(1)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很小,所以()。(2)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3)因为地球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所以()。(4)没有别的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所以()。五.漫谈体会。学到这里,我们对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地球、资源和人类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大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说你看到或听到那些是破坏地球的行为,为什么?那些是保护地球的行为?六.课堂练习。(单击巩固练习--辨字组词--选字填空栏)七.总结。1.学习了这一课,理解了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了应该精心保护它。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八.布置作业。(单击巩固练习--练笔栏)附板书设计:27.只有一个地球地球 可爱 其他星球(小) 易碎精 不造 心 适福 保 合后 护 生代 活资源 破坏 灾难(有限) 保护 生存 人类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3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教学时间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 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二、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课文,认读 10 个生字,要读准字音。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四、检查自学效果1.读生词:遨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以上 9 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22.指出难写的字: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五、学生再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序号。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第一段:(1~4 自然段)第二段:(5~9 自然段)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练习朗读课文。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己读 1~2 自然段。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 1/5。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3.默读课文 3~4 自然段。(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3(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2.组织学生讨论3.汇报。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6.指导朗读。7.概括段意。(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二、总结思考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三、指导造句渺小、贡献。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4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到。2、使学生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3、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发展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4、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对等地球。教学准备1、放大课文一、二幅插图。2、“滥伐森林”投影片和“读一读”录音、CAI 课件。3、安排学生社会调查: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生活的市、县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资源、能源来自哪里?(引导学生回答)师:同学们刚才讲得很多,我们人类的生活、生存离不开地球。地球是我们共有家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爱护我们共有家园——一地球。请把书打开130 页。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二、讲述第一部分:共有的家园让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你认为目前地球的负担如何?等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后,教师出示放大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1)使用这些家庭用具、机器和车辆,各需要什么能源?(学生回答)(2)如果能源短缺,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交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能源会不会短缺与人口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出示第二幅插图,让学生看图回答:世界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根据你所调查的事实,具体谈谈,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学生看图回答,教师边补充边板书:2资源、能源紧张(板书: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粮食问题师: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教师出示投影片:滥伐森林,学生看投影听录音“滥伐森林的恶果”。学生谈听后感受。鼓励学生从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捕野生动物、狂采滥挖矿产等现象广泛地谈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出示 CAI 课件,讨论 A、人类能否移居?B、移居星球,一万年后还会有何危机?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板书相关内容)学习二、三部分,让学生明白“地球日”的意义,知道怎样爱护地球。学生自读课文“地球日”这一部分。思考后回答:(1)“地球日”是哪一天?(学生回答)(2)确定“地球日”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强调“地球日”的意义。板书:地球日 4 月 22 日三、本课小结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爱护地球?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上结。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结束教学。空间有限 粮食紧张一、只有一个地球─────────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不资源有限 水源紧缺 能环境污染 移爱护 地球日 4 月 22 日 居1《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 5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一)分组学习、讨论1、认识本课的 5 个生字。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3、思考下列问题:(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4、提出不懂的问题(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请你找出并读一读。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指名读一读。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3、由此你想到什么?4、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四、总结、扩展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五、布置作业2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文章通过对绝无仅有的葬礼的简介及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爱护地球的主题。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特点: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2、采用“读—画—议—说”的自读方式,先快速阅读课文,就课文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小结。3、课文内容理解之后,提出“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的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小结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 基础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2、发展目标:(1)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2) 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三、教学难点: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四、教学准备: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五、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板课题,读课题3、 看题质疑。(二)、自主学习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3、 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设想读懂的地方:⑴、5 个生字,形近字:廷——延讯——汛——迅⑵、理清课文思路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2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⑸1986 年 9 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怎样特殊?(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⑹塞特凯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你用的是“曾经”为什么呢?现在的瀑布怎样呢?(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板书: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助解决设想不懂的地方:(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进行大瀑布前后的对比。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3、4 个)(3) 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小组讨论)(4) 汇报:1、建水电站2、水资源浪费。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过渡: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谈想法)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三)、课外延伸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四)、总结:就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板书设计:31《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3[设计理念:] 强化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分析:] 《大瀑布的葬礼》为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消失的原因,受到环保教育。3.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找出迫使大瀑布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受到环保教育。[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 13 课《大瀑布的葬礼》。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1986 年 9 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在一条大瀑布脚下,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师:听了老师的介绍,谁有什么疑问?生:提出问题。(略)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大瀑布的葬礼》专题学习网站”自学文章,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在小组内自已解决这些问题,好吗?二、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网站设计了七个导航按钮:课文速读、大瀑布的昨天、大瀑布的今天、消失的原因、举行葬礼、参考资料、拓展活动,学生按导航按钮的顺序依次自学。1.课文速读。要求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快速阅读,读完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2.大瀑布的昨天。昔日的大瀑布,带给人们的是惊喜、愉悦。为此,“大瀑布的昨天”精选了表现昔日大瀑布“雄伟壮观”的录像或图片。师:请同学们先通过录像、图片看一看昔日的大瀑布是一种什么景象,而后小组同学相互谈一谈各自的感受。2生:欣赏、交流(略)。师: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情,随机指导。生:有感情地读句子,“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师:参与小组活动,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及赞美之情。3.大瀑布的今天。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几幅大瀑布将枯竭的图片。生:观图后读以下句子,“……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师:参与小组活动,相机指导学生用惋惜、失望、悲壮的语气读,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4.消失的原因。感受了大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形容枯槁”,学生往往会问:“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因而如下设计: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原因概括出来。生:(略)5.举行葬礼。师:巴西总统亲自主持塞特凯达斯瀑布这个特别的葬礼,作者的情感变得庄严、神圣。请同学们看一看当时举行葬礼的相关图片,听一听那低缓、悲痛的乐曲,体会心中的情感。生:自看、自听、自悟;也可相互交流。6.参考资料。仅凭一篇文章令学生受到深刻的环保教育显然不够,为此网站顺应学生发展需要,及时提供相应资料:⑴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有害物质高达 3.3 亿吨,这些有害物质含有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物质,它们污染了空气、水域、土壤和地下水。全球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铅为 200 万吨,砷 78000 吨,汞 11000 吨,镉 5500 吨,超过自然背景值 20——300 倍。全世界每年倾倒大海的船舶废物 640 万吨,从船上扔进大海的塑料集装箱 500 万只,渔民每年倾倒进海洋的塑料包装材料 22000 吨。此外,每年从陆上和海上作业中排入大海的石油在 200 万至 2000 万吨之间,其中油船漏油 40 万吨。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增大。12%的哺乳动物和 11%的鸟类濒临来绝,每 24 小时有 150 到 200 种生物物种从地球消失。地球上原有 2/3 的陆地约 76 亿公顷的面积均为森林所覆盖,而到本世纪 80 年代所有不足 28 亿公顷。目前,全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年 1800 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怪不得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的一份材料中称地球是“不幸的地球”。人类已经到了对自己的行为必须加以重新认识的时候了,保护地球,别无选择。⑵一个势在必行的行动1972 年 10 月,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31983 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代表国务院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提供公众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于 1993 年1 月 8 日作出了关于确立“世界水日”的决议,决定从 1993 年开始,确立每年的 3 月22 日为“世界水日”。联合国大会于 1994 年 12 月 19 日通过 49/114 号决议,将每年的 9 月 16 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7.拓展活动。此环节一般安排为“教学流程”的最后一环节。三、交流体会,拓展延伸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教师及时参与学生小组学习、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本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教师为学生提供汇报学习成果,拓展延伸学习活动的机会。1.交流体会。感情朗读、概括消失原因等可在小组自学时穿插进行。2.拓展思维。为使学生真正领悟这一葬礼的特殊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①“葬礼”埋葬的是什么?(人们的愚昧及破坏生态平衡的落后观念、行为)②“葬礼”要唤醒的是什么?(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唤起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家园的责任心。)3.拓展活动。本篇课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课内可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篇文章我打算怎么做?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周围有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写调查报告、建议书、画宣传画等。1《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 1、会写 8 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仅留作悬念,不必回答)交流信息,了解背景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感情朗读,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自告奋勇,分段试读。2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默读思考,理清文脉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第二课时再读课文,提出问题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后面学习内容重复的,可留等后面解决)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教师范读第 1 自然段。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 自然段)2、学生读 2、3 自然段。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4、有感情地朗读第 2、3 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画下来。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 自然段)(1)解决不懂的问题。3(2)有感情的朗读第 4、5 自然段。★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回应课题,再读全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联系课文,拓展延伸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1《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1.认识本课的 4 个生字。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3.思考下列问题:(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4.提出不懂的问题。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2四、写一写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五、作业1.会写本课的 4 个生字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1《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2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21、抓“奇迹”。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 1 自然段和第5 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 2 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 3 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再读全文,积累句段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1《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3课前准备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猜字激趣。课件出示“老”字。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 81 岁的老人,他从 65 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揭题读题。2、自学课文。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3、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词语。(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预设交流点:2(1)65 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3)他已经 81 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 岁)(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预设交流点:(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2)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 667 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 50 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3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 15 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2、集体交流。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2)交流练笔内容。(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积累拓展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2、阅读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