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课件1新人教版20181226346.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课件2新人教版20181226347.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1新人教版20181226348.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2新人教版20181226349.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登勃朗峰课件1新人教版20181226350.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登勃朗峰课件2新人教版20181226351.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1新人教版20181226352.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新人教版20181226353.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1新人教版20181226354.pptx--点击预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2新人教版20181226355.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7 壶口瀑布梁衡( 1946— )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 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 40米,落差 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推 搡 ( sǎng) 霎 时( shà) 驰骋 ( chí chěng) 旋涡 ( xuán wō) 迂 回( yū)雾 霭 ( ǎi)汩汩 ( gǔ gǔ) 湿 漉漉 ( lù lù)寒 噤 ( jìn)怒不可 遏 ( è)词语解释推搡:寒噤:震耳欲聋:前呼后拥:怒不可遏:使劲推;推抢。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雄伟壮观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②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③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2.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枯水季的瀑布的?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勇往直前、刚中带柔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②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③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作者从河床、水流、石头等方面进行描写的。3.作者由壶口瀑布产生了哪些联想?流露出怎样的情感?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 —— 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 “柔中带刚 ”“遇强则抗 ”“勇往直前 ”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这种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法就是借景抒情。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瀑布 ) 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句中用了 “跌 ”“吸 ”“灌 ”“冲 ”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 „„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运用 “吸 ”“拢 ”“冲 ”“跌 ”“碎 ”“升 ”“跨 ”“穿 ”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这里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古人有诗写到 “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能激励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勇往直前!拓展升华,交流总结学习《壶口瀑布》,你有什么收获?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布置作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一段 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雨季:惊心动魄、雄伟壮观枯水季:气势磅礴、勇往直前、刚中带柔壶口瀑布梁衡民族精神17 壶口瀑布梁衡( 1946-)山西霍州人。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 “五个一 ”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著有散文集 《 夏感与秋思 》 、 《 只求新去处 》 、 《名山大川感思录 》 、 《 人杰鬼雄 》 、 《 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 —— 梁衡卷 》 等。告 诫 ( jiè) 弥 漫( mÍ) 俯 视( fǔ) 霎 时( shà)推推 搡搡 ( sǎng)驰 骋 ( chěng) 漩涡 ( xuán wō)寒 噤 ( jìn)雾 霭 ( ǎi)出 轧 ( zhá) 迂 回( yū)汩 汩如泉( gǔ)潺 潺 成溪( chán)怒不可 遏 ( è)挟 而不服( xié) 刹 那( chà)1. 读生字初读课文,质疑问难2.积累成语,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推推搡搡 :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前呼后拥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怒不可遏 :愤怒地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遏,止。深不可测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比喻有充足的勇气。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能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然后全班交流。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随着水势减弱呈现出另一种美。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壶口瀑布具有丰富的美的形态。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研读品味,探究 《 壶口瀑布 》运用大量的动词,展现出壶口瀑布的动态美。如: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 两个 “冲 ”字,尽显水的不可抵挡的力量。 “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 ”,这一句连用四个 “跌 ”字,形象地写出了水泻下来的形态。用 “我 ”的内心感受来衬托瀑布之险。如: “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全文描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说说两次怎样描写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第一次着墨较少,作者着眼于从总体上表现瀑布的雄伟磅礴。第二次是枯水季节,作者从从容容地把壶口瀑布看了个够,所以,对壶口瀑布的描写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也是十分细腻的,瀑布的各种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雨季的壶口瀑布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两相辉映,壶口瀑布的形象就立体起来。按说,黄河虎口的丰水季节比枯水季节更壮美,作者为什么却略写丰水季节而详写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虎口不铺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但是这种美比较单一。枯水季节随着水势减弱呈现更加丰富的美的形态,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美的内涵更加丰富,更便于作者抒发复杂的感情。在写景中抒情言志,运用联想,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联系课文加以分析。( 1)寓情于景,情景相映。两次对壶口瀑布的描写充满了对它的磅礴气势和伟大力量的敬佩、赞叹之情,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作者跳动的脉搏。( 2)巧妙联想,凸显主题。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的博大宽厚和雄壮浑厚,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有力地渲染了作品的主题。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深入理解,思考 《 壶口瀑布》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 —— 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 —— 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 —— 歌颂中华民族;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结合课文内容,课外上网搜集资料,试着向同学们讲述壶口瀑布的成因,注意讲述的条理性。链接生活,拓展知识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细致的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通过写黄河 “挟而不服 ”、 “压而不弯 ”、 “勇往直前 ”的品格,赋予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望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作业布置描写校园一角的美景,借景抒发你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不少于 200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 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 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 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位于东经 91.0°,北纬 33.5°,海拔 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 “高高尖尖的山峰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干流全长 6300多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检查预习棱 角( léng) 懈怠 ( xiè dài) 冻 疮 ( chuāng) 敦 实( dūn) 虔 诚 ( qián) 蜷 卧( quán)酝酿 ( yùn niàng) 熠熠 烁烁( yì) 黧 黑( lí)砾 石( lì)接 踵 而至( zhǒng) 蠕 动( rú)腈 纶( jīng)黧黑 :形容黑。敦实 :结实粗壮;敦厚诚实。皱褶 :皱纹,文中指冰山上的波形纹。接踵而至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安营扎寨 :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风云变幻 :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词语解释接踵而至: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历历在目: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川流不息: 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漫不经心: 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熠熠烁烁: 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以 “我 ”的游踪为线索,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山脚 —— 草坝子上 —— 冰丛砾石堆 —— 走下砾石堆 —— 沿冰河接近冰山 —— 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 —— 第二天,进入冰塔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高大险峻、雄奇壮丽2.文章描写了各拉丹冬雪山怎样的特点?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叙述了 “我 ”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阅读 5- 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绘的,作者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2.阅读第 10- 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作者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作者从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进行描写了冰窟、风、雪粒、冰体。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第 5- 6段是从低处远观进行描写,第 10- 11段是从高处就近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阅读第 12- 15自然段,思考:这几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感悟是什么?主要描写了作者的感受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5.文章叙述了游览各拉丹冬的情景,作者不仅仅是为了描写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色,还有其它的目的,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困难: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身体不适等。作者的感想:这样的身体状况真实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是描写各拉丹冬的雄奇壮丽,以自己为例,作者还告诉我们做事要不畏艰险,朝着目标,坚持前进,最终会成功。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行了跪拜大礼 ”,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 “太空步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 “地震 ”, “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 ”比作小震, “连夜高烧 ”比作大震;把 “动作的缓慢 ”比作 “太空步 ”,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眩晕 ”的意思是 “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科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尽情卖弄 ”: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妙用夸张,极言雪山冰窟的风没有方向、肆意狂啸、昼夜不停。拓展升华,交流总结文章结尾写道: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内涵?谈谈你的理解。本文描述了雪域高原各拉丹冬的壮丽,形态万千的冰峰,晶莹透明的冰柱,讲述了作者自己勇登雪域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勇于攀登、不畏艰难的态度。希望作者的这种态度能激励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惧困难,勇于挑战!布置作业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游记,跟朋友分享你外出旅行的精彩。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特点线索 游踪高大险峻、雄奇壮丽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 1992年、 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 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 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位于东经 91.0°,北纬33.5°,海拔 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 “高高尖尖的山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干流全长 6300多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检查预习棱 角( léng) 懈怠 ( xiè dài) 冻 疮 ( chuāng) 敦 实( dūn) 虔 诚( qián) 蜷 卧( quán) 酝酿 ( yùn niàng) 熠熠 烁烁( yì) 黧 黑( lí) 砾 石( lì)接 踵 而至( zhǒng) 蠕 动(rú) 腈 纶( jīng)黧黑:形容黑。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皱褶:皱纹,文中指冰山上的波形纹。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安营扎寨: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词语解释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川流不息: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以 “我 ”的游踪为线索,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山脚 —— 草坝子上 —— 冰丛砾石堆 —— 走下砾石堆—— 沿冰河接近冰山 —— 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 ——第二天,进入冰塔林高大险峻、雄奇壮丽2.文章描写了各拉丹冬雪山怎样的特点?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叙述了 “我 ”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阅读 5- 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绘的,作者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阅读第 10- 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作者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作者从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进行描写了冰窟、风、雪粒、冰体。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第 5- 6段是从低处远观进行描写,第 10- 11段是从高处就近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第 12- 15自然段,思考:这几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感悟是什么?主要描写了作者的感受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文章叙述了游览各拉丹冬的情景,作者不仅仅是为了描写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色,还有其它的目的,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困难: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身体不适等。作者的感想:这样的身体状况真实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是描写各拉丹冬的雄奇壮丽,以自己为例,作者还告诉我们做事要不畏艰险,朝着目标,坚持前进,最终会成功。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行了跪拜大礼 ”,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 “太空步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 “地震 ”, “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 ”比作小震, “连夜高烧 ”比作大震;把 “动作的缓慢 ”比作 “太空步 ”,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眩晕 ”的意思是 “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科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尽情卖弄 ”: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妙用夸张,极言雪山冰窟的风没有方向、肆意狂啸、昼夜不停。拓展升华,交流总结文章结尾写道: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内涵?谈谈你的理解。本文描述了雪域高原各拉丹冬的壮丽,形态万千的冰峰,晶莹透明的冰柱,讲述了作者自己勇登雪域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勇于攀登、不畏艰难的态度。希望作者的这种态度能激励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惧困难,勇于挑战!布置作业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游记,跟朋友分享你外出旅行的精彩。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特点线索 游踪高大险峻、雄奇壮丽19 登勃朗峰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翌 日( yì) 隧 道( suì) 俯 瞰 ( kàn)独 踞 ( jù) 霓 裳( ní) 无 暇 ( xiá)颠 簸 ( bǒ) 打 嗝 ( gé) 醺 醺 ( xūn)沟 壑 ( hè) 皑 皑 ( ái) 络 绎 不绝( yì)区分形近字缭 ( liáo)缭绕 撩 ( liáo)撩拨暇 ( xiá)无暇 瑕 ( xiá)瑕疵嗝 ( gé)打嗝 隔 ( gé)隔开沓 ( tà)纷至沓来 杳 ( yǎo)杳无音信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翌日: 次日。焦炙: 形容心里十分焦急、如同火烤一样。俯瞰: 俯视 ,从高处往下看。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拾级: 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皑皑: 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缭绕: 一般指云和雾把山遮住 ,并一圈圈向上飘起 ,多比喻事物上有遮蔽或障碍的东西 ,让人看不清本质。颠簸: 一连串的突上突下的上下震荡。络绎不绝: 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色彩斑斓: 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轻歌曼舞: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交相辉映: 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纷至沓来: 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一如既往: 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马克 •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 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 (短篇 )等。此外,马克 •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可以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 4807米,法语意为 “银白色山峰 ”, 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 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也是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区。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因此,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附近最有名的两个城镇是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的库马耶与法国罗纳 -阿尔卑斯大区上萨瓦省的霞慕尼,这里游客可以搭乘缆车上山,路线会经过库马耶与霞慕尼。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 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速读课文,感知旅行路线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线索。马蒂尼 → 阿冉提村 → 勃朗峰 → 沙蒙尼旅馆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来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所感。速读课文,列举作者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遇所感。上山 (徒步登山) 1- 6段描写了勃朗峰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景的惊叹 ,引发了好联想。下山 (雇车旅行) 7- 11 段刻画了幽默风趣的 “车夫之王 ”, 抒发了作者为能够赏如此美景、遇如此传奇人物的幸运以及轻松愉快的心情。赏读课文,感受景与人物活动主题:旅行路上活动要求 :把以作者马克 •吐温为导游的所有游客分成两个小组,搜索 “上山路上 ”和 “下山路上 ”的所见所闻所感。(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赏读课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分别探究 “上山路上 ”和 “下山路上 ”不同的见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把探究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你找出的描写所见景物的语句,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第 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第 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第 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第 5—6 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上山路上(徒步登山)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第一处景物:( 2段)美不胜收。第二处景物:( 3段))威严,独踞苍穹。第三处景物:( 4段奇特。第四处景物:( 5-6段)轻柔,美丽。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作者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描绘勃朗峰美景的。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 V字形,耸入蓝天,巍峨壮观;登上勃朗峰:望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 (仙境 )。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肥皂泡的色彩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这样神奇美丽的景观的赞叹;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也应积极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读第 7—11 自然段,标出描写车夫的句子。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 “车夫之王 ”却气定神闲,突出 “车夫之王 ”驾车技术的高超。下山路上(雇车旅行)行车情景: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这种情况下 “车夫之王 ”还 “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语言描写: “不必为此烦恼 —— 静下心来 —— 不要浮躁 —— 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 —— 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 —— 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 —— 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 —— 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 “车夫之王 ”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神态描写:出发前, “把握十足 ”;途中飞速行车时 “神情威严 ”;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 “车夫之王 ”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写 “车夫之王 ”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写 “车夫之王 ”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 “车夫之王 ”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朋友作为 “勃朗队长 ”,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赏析句子,品析幽默语言“ 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 “可怜可悯 ”?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像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 —— 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 —— 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认为,车王能超过游客车队,我们住进上等的房间,一是因为车王车技非常敏捷,二是因为 “喝得酒气醺醺 ”,借着酒的力量,车才驾驶得又快又好,而这些冥冥之中,仿佛又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语言幽默诙谐。回读课文,清点旅行收获这篇游记运用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此美景,展现了如此奇人,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种写法,描绘一下你所见到的美景或描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跟随作者欣赏了勃朗峰的雄伟奇幻的美景,认识了带给我们愉悦刺激的 “ 奇人车夫 ” , 感受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以及旅行途中历险的轻松愉快之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谢马克 •吐温给予我们的这次旅行机会,感谢山中奇景给予我们的美好轻松的享受,感谢 “ 奇人车夫 ” 给予我们的刺激愉悦的生活体验,好好珍惜这次旅行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吧!登勃朗峰马克 •吐温雄伟奇幻的美景愉悦刺激的历险热爱大自然19 登勃朗峰著名诗人雪莱为勃朗峰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勃朗峰仍在高处闪烁时,阿尔卑斯山巳经代表了欧洲的人间天堂, “一个新的世外桃源 ”。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神奇的 “世外桃源 ”中去,一起品读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 ·吐温的 《 登勃朗峰 》 。默读课文,找出下列成语,并解释其语境 意。络绎不绝 物有所值 美不胜收 轻歌曼舞 交相辉映 瞬息万变 纷至沓来 一如既往 名副其实 和颜悦色络绎不绝:物有所值:美不胜收:轻歌曼舞:交相辉映: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某种事物的用处和它的价值很相符。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音乐轻快 ,舞姿优美。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瞬息万变:纷至沓来:一如既往:名副其实:和颜悦色: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登山途中,作者仅用 “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一句,就描绘出沿途景色之秀美。笔触劲道,粗粗几个线条就把沿途绮丽的风光,鲜明生动的勾画出来。简练精确中透出豪放的气概,藻丽明快中显出阳刚之美,洋溢着抒情的诗意。课文是怎样描写勃朗峰壮美的风光的?登上峰顶,作者重点描写勃朗峰顶上白云色彩的奇观。课文用极其浓艳的笔触、绚丽的词藻、精细入微的描绘勃朗峰顶上白云周围奇妙的色彩和光线想象丰富奇特。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马克 ·吐温描绘自然美景的那种现实主义的精雕细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写意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勃朗峰壮美的风光主要体现在沿途景色之秀美和峰顶上白云色彩的奇观。1.文章第( 1)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 “可怜可悯 ”?⒉ 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色彩的变幻无穷?⒊ 文中的 “车夫 ”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这一形象的?⒋ 哪些地方体现了车夫的赶车技术高超? ⒌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为什么要写到意外的惊喜?⒍ 有人说,这篇散文集中体现了马克 ·吐温的文学创作风格,你是怎样看的?因为旅途路为上坡 —— 一路都为上坡 —— 且相当陡峭。又加上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所以 “可怜可悯 ”。1.文章第( 1)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 “可怜可悯 ”?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精美柔细,五光十色的粉红嫩绿,色彩清淡柔和,交相辉映,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洁白轻薄的花朵,微光闪烁。⒉ 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色彩的变幻无穷?文中的车夫是一个豪爽乐观的人。作者运用幽默诙谐的笔调,滑稽夸张的笔法,以及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在漫画中透出人物豪爽乐观的性格。⒊ 文中的 “车夫 ”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这一形象的?从行走的路面: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 —— 有时一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车夫的表现: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 “哈,看到了吧?如我所说吧 —— 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 “只当是种乐趣吧。⒋ 哪些地方体现了车夫的赶车技术高超?前面一再提到我们颠簸的痛苦,惊险的经历,在有了后面的意外惊喜之后作者一行人感觉前面的付出都是都是值得的。⒌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为什么要写到意外的惊喜?现实主义的精雕细刻、浪漫主义的抒情写意以及美国式的粗犷的幽默风趣。这三者浑然一体,体现了马克 ·吐温的艺术风格。对于沿途瑰丽的景色、勃朗峰壮美的奇观、以及勃朗峰顶上天空中变幻莫测无比美妙的色彩,所用的艺术手法,既是精细入微的描绘,又是浮想联翩的抒情。静态的大自然的风光在他的笔下,变幻成动态的人的审美激情。人物的刻画,无论是对一般同路的游客,还是对着力描写的车夫王,作者都用幽默诙谐的笔法来处理。⒍ 有人说,这篇散文集中体现了马克 ·吐温的文学创作风格,你是怎样看的?小 结:整篇文章洋溢着欢快的激情,使读者透过这篇文章的语言享受到对大自然雄伟之美和人物阳刚之美的审美快感,在情操上达到一定的升华,产生崇高、壮美、欣喜、欢乐的激情。这正是这篇散文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同学们,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请用散文笔法,描写你登山的所见所感。本文通过记述作者跟随摄制组游历长江源头 —— 各拉丹东的经过,展现了一幅奇美壮观的画卷,表现了作者对各拉丹东的赞美之情。罗丹说: “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 ”最美风景在路上,请放飞你的思绪,翱翔人生的蓝天!1.积累文后 “ 读读写写 ” 。2.仿照本文写法,写写某次旅游的经历和感受。不少于 200字。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矗 立( chù)目 眩 ( xuàn ) 开 闸 ( zhá)徘 徊 ( huái) 翡 翠( fěi) 砚 池( yàn)蘸 ( zhàn)擦 拭 ( shì) 喧 ( xuān)哗苍劲 ( cāng jìng) 眺 ( tiào)望 喧 ( xuān)腾硕 ( shuó)大 映 ( yìng)照 奔 ( bēn)流亭台楼 阁 ( gé) 目 眩 神迷( xuàn)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矗立 :高耸直立。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眺望 :从高处远望。喧哗 :声音大而杂乱。苍劲 :指老练刚劲。映照 :光线照射。硕大 :非常大、特别大。硕,大。亭台楼阁 :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五彩斑斓 :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阿来,男,藏族, 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 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6年,他的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2012年 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认识 “水滴 ”,理清行文线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 “一滴水 ”经过丽江的路径。文章标题是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 “经过丽江 ”是怎样体现的?具体体现是,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 ……” ,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 ”,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 “我经过 …… 经过 …… 经过 …… 经过 …… 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 ”,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一滴水 ”的经历。这篇课文以 “一滴水 ”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 ”怀着 “流过四方街 ”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一滴水 ”的游踪。作者又赋予 “一滴水经过丽江 ”怎样特殊的含义?“一滴水 ”的游踪,实际上是作者的行踪。本文中 “一滴水 ”实际上指作者自己。 “一滴水经过丽江 ”是作者以 “一滴水 ”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文中写 “一滴水 ”的游踪,实际上是交代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跟随 “水滴 ”,探寻丽江之美“一滴水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 “一滴水 ”的 “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的夙愿决定了他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他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丽江的美,美在哪里?活动主题 “我要寻美 ”活动要求 :把以作者阿来为导游的所有游客分成三个小组,从不同角度欣赏丽江的美,并把旅行途中所欣赏到的丽江的美描绘成不同的画卷。这篇散文所描绘的风景 ——“ 丽江古城 ”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风景美)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 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建筑美)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风俗美)“ 一滴水 ” 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文中所展示的自然风光、古城独特的建筑、淳朴的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 “银盘 ”,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更加亲切、自然,清新自然,像从玉龙雪山上飘下来的风,里面还夹着冰冷却动人的温柔,有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意味。丽江水多,水美,选取 “一滴水 ”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从文中描绘的美景中,能够体会作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热爱丽江、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对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传达出热爱丽江、热爱大自然、,对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拓展延伸,学习游记写法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种写法,以其他的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某个地方。纵观全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以一滴水的身份,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地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民俗民风,让我们感受了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和风物人情,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同学们,生活处处皆美景,缺少的是能够欣赏美的眼睛和能够感受美的心灵,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馈赠吧!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风景如画民风民俗美由衷地热爱赞美建筑富有地域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