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1.1归纳推理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20190108545.pptx--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1.2类比推理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20190108547.pptx--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2数学证明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20190108549.pptx--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3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20190108551.pptx--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4反证法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20190108553.pptx--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章末复习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20190108555.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1 归纳推理第三章 §1 归纳与类比1.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能用归纳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问题导学达标检测题型探究内容索引问题导学思考 (1)一个人看见一群乌鸦都是黑的,于是说 “天下乌鸦一般黑 ”;(2)铜、铁、铝、金、银等金属都能导电,猜想:一切金属都能导电 .以上属于什么推理?答案 属于归纳推理 .符合归纳推理的定义特征,即由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知识点 归纳推理梳理 归纳推理的定义及特征定义根据一类事物 中 事物 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 中 ______事物 都有这种属性,我们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特征(1)归纳推理是 由 到 ,由 到 的 推理 .(2)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 结论 是 正确的部分 每一个部分 整体 个别 一般不一定[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1.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可作为定理应用 .( )2.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为归纳推理 .( )3.由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 )×√×题型探究例 1 (1)观察下列等式:1+ 1= 2×1,(2+ 1)(2+ 2)= 22×1×3,(3+ 1)(3+ 2)(3+ 3)= 23×1×3×5,…照此规律,第 n个等式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一 归纳推理在数与式中的应用答案(n+ 1)(n+ 2)…(n + n)= 2n×1×3×…×(2n - 1)解析解析 观察规律可知,左边为 n项的积,最小项和最大项依次为 (n+ 1),(n+ n),右边为连续奇数之积乘以 2n,则第 n个等式为 (n+ 1)(n+ 2)…(n + n)= 2n×1×3×…×(2n - 1).(2)已知 f(x)= ,设 f1(x)= f(x), fn(x)= fn- 1(fn- 1(x))(n1,且n∈ N+ ),则 f3(x)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猜想 fn(x)(n∈ N+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又 ∵ fn(x)= fn- 1(fn- 1(x)),引申探究在本例 (2)中,若把 “fn(x)= fn- 1(fn- 1(x))”改为 “fn(x)= f(fn- 1(x))”,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 fn(x) (n∈ N+ )的表达式 .解答又 ∵ fn(x)= f(fn- 1(x)),反思与感悟 已知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归纳推理的方法(1)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个等式 (或不等式 )中项数和次数等方面的变化规律;(2)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个等式 (或不等式 )中结构形成的特征;(3)提炼出等式 (或不等式 )的综合特点;(4)运用归纳推理得出一般结论 .解答类型二 归纳推理在数列中的应用解答解 当 n= 1时, a1= 1,… ,反思与感悟 用归纳推理解决数列问题的方法在求数列的通项和前 n项和公式中,经常用到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在得出具体结论后,要注意统一形式,以便寻找规律,然后归纳猜想得出结论 .跟踪训练 2 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叫 “莱布尼兹调和三角形 ”,则运用归纳推理得到第 11行第 2个数 (从左往右数 )为答案√解析例 3 如图 (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 (2),图 (3)是由 (1)中的小正方体木块叠放而成的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放下去,第 7个图形中,小正方体木块的总个数是 ____.类型三 归纳推理在图形中的应用答案91解析解析 记第 n个图形中木块的总数为 an,观察前三个图形中的木块数可知, a1= 1,a2= 1+ (1+ 4)= 1+ 5= 6,a3= 1+ 5+ (5+ 4)= 1+ 5+ 9= 15,按照题中的规律放下去,可知,第 7个图形中小木块的总个数为 1+ 5+ 9+ … + 25= 91.反思与感悟 归纳推理在图形中的应用策略跟踪训练 3 如图,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能使两组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的为答案√解析解析 观察第一组中的三个图,可知每一个黑色方块都从右向左循环移动,每次向左移动一格,由第二组的前两个图,可知整体图形再次向左移动一格,第三个图,左边没有格的情况下,应从最右边出现,故选 A.达标检测1.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 123 456×9+ 7等于1×9+ 2= 1112×9+ 3= 111123×9+ 4= 1 1111 234×9+ 5= 11 11112 345×9+ 6= 111 111…A.1 111 110 B.1 111 111 C.1 111 112 D.1 111 1131 2 3 4 5 答案√解析解析 由数塔猜测应是各位都是 1的七位数,即 1 111 111.1 2 3 4 5 答案解析√1 2 3 4 5 答案√解析1.2 类比推理第三章 §1 归纳与类比1.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推理 .2.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问题导学达标检测题型探究内容索引问题导学思考 科学家对火星进行研究,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类似的特征:(1)火星也是绕太阳公转、绕轴自转的行星; (2)有大气层,在一年中也有季节更替; (3)火星上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适合地球上某些已知生物的生存等.由此,科学家猜想:火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他们使用了什么样的推理?答案 类比推理 .知识点一 类比推理梳理 类比推理的定义及特征定义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 某些 的 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 具有 的 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特征① 类比推理 是 之间 的推理;② 利用类比推理得出的 结论 是 正确的类似类似两类事物特征不一定思考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案 区别: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类比推理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或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联系:在前提为真时,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结论都可真可假 .知识点二 合情推理梳理 合情推理的定义及分类定义:根据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个人的 和 、已有的 和正确的结论 (定义、公理、定理等 ),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 .分类:常见的合情推理有 推理与 推理 .经验 直觉 事实归纳 类比[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1.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四面体的性质是类比推理 .( )2.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 )3.合乎情理的推理一定是正确的 .( )√×√题型探究类型一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类比解答反思与感悟 (1)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2)中学阶段常见的类比知识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空间与平面,圆与球等等,比如平面几何的相关结论类比到立体几何的相关类比点如下: 平面图形 空间图形点 直线直线 平面边长 面积面积 体积三角形 四面体线线角 面面角跟踪训练 1 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 “设 △ ABC的两边 AB, AC互相垂直,则 AB2+ AC2= BC2”.拓展到空间 (如图 ),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类比条件:类型二 数列中的类比推理例 2 在等差数列 {an}中,若 a10= 0,证明:等式 a1+ a2+ … + an= a1+ a2+ … + a19- n(nb⇒ acbc”;② 由 “a(b+ c)= ab+ ac”类比得到 “sin(A+ B)= sin A+ sin B”;③ 由 “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相互平行 ”,类比得到 “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相互平行 ”;④ 由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非零的数,分数值不变 ”类比得到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非零的式子,分数值不变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0 B.1 C.2 D.3类型三 定义、定理或性质中的类比解析 答案√解析 当 c≤0时, ① 中类比的结论不正确;显然 ② 中类比的结论不正确;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故 ③ 中类比的结论不一定成立;④ 中类比的结论是正确的 .反思与感悟 运用类比推理常常先要寻找合适的类比对象,例如实数加法的对象为实数,向量加法的对象为向量,且都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都存在逆运算,而且实数 0与零向量分别在实数加法和向量加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类比 .答案√解析达标检测1.下列平面图形中,与空间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合适的是A.三角形 B.梯形C.平行四边形 D.矩形1 2 3 4 5 答案√解析解析 因为平行六面体相对的两个面互相平行,类比平面图形,则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平行,故选 C.1 2 3 4 5 答案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若 “a·3= b·3,则 a= b”类比出 “若 a· 0= b· 0,则 a= b”B.“若 (a+ b)c= ac+ bc”类比出 “(a·b)c= ac·bc”解析解析 显然 A, B, D不正确,只有 C正确 .√1 2 3 4 5 答案解析3.根据 “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 ”,可类比猜想出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体A.各正三角形内一点B.各正三角形的某高线上的点C.各正三角形的中心D.各正三角形外的某点√解析 正四面体的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其内切球与正四面体的四个面相切于各正三角形的中心 .§2 数学证明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1.理解演绎推理的意义 .2.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目标问题导学达标检测题型探究内容索引问题导学思考 分析下面几个推理,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铀是金属,所以铀能够导电;(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 2整除, (2100+ 1)是奇数,所以 (2100+ 1)不能被 2整除 .答案 问题中的推理都是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知识点一 演绎推理的含义梳理 定义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 推出 的 结论的推理特点 由 的 推理某个特殊情况下一般到特殊思考 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这个推理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分别是什么?答案 分为三段 .大前提: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小前提:铜是金属;结论:铜能导电 .知识点二 三段论梳理 一般模式 常用格式大前提 _______________ M是 P小前提 _________________ S是 M结论 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S是 P已知的一般原理所研究的特殊情况题型探究类型一 演绎推理与三段论解答例 1 将下列演绎推理写成三段论的形式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解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大前提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小前提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结论解答(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 A, ∠ B是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则∠ A= ∠ B;解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大前提∠ A, ∠ B是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小前提∠ A= ∠ B. 结论解答(3)通项公式为 an= 2n+ 3的数列 {an}为等差数列 .解 在数列 {an}中,如果当 n≥2时, an- an- 1为常数,则 {an}为等差数列,大前提当通项公式为 an= 2n+ 3时,若 n≥2,则 an- an- 1= 2n+ 3- [2(n- 1)+ 3]= 2(常数 ), 小前提通项公式为 an= 2n+ 3的数列 {an}为等差数列 . 结论反思与感悟 用三段论写推理过程时,关键是明确大、小前提,三段论中的大前提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小前提指出了一种特殊情况,两个命题结合起来,揭示了一般原理与特殊情况的内在联系 .有时可省略小前提,有时甚至也可把大前提与小前提都省略,在寻找大前提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 .跟踪训练 1 (1)推理: “① 矩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 正方形是矩形; ③ 所以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中的小前提是 ____.(填序号 )(2)函数 y= 2x+ 5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用三段论表示为大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答案一次函数 y= kx+ b(k≠0)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函数 y= 2x+ 5是一次函数函数 y= 2x+ 5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类型二 三段论的应用例 2 如图, D, E, F分别是 BC, CA, AB上的点, ∠ BFD= ∠ A,DE∥ BA,求证: ED= AF,写出三段论形式的演绎推理 .证明命题角度 1 用三段论证明几何问题证明 因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大前提∠ BFD与 ∠ A是同位角,且 ∠ BFD= ∠ A, 小前提所以 FD∥ AE. 结论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大前提DE∥ BA,且 FD∥ AE, 小前提所以四边形 AFDE为平行四边形 . 结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大前提ED和 AF为平行四边形 AFDE的对边, 小前提所以 ED= AF. 结论反思与感悟 (1)用 “三段论 ”证明命题的格式(2)用 “三段论 ”证明命题的步骤① 理清证明命题的一般思路;② 找出每一个结论得出的原因;③ 把每个结论的推出过程用 “三段论 ”表示出来 .跟踪训练 2 已知:在空间四边形 ABCD中,点 E, F分别是 AB, AD的中点,如图所示,求证: EF∥ 平面 BCD.证明证明 因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底边, 大前提点 E, F分别是 AB, AD的中点, 小前提所以 EF∥ BD. 结论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一条直线,则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大前提EF 平面 BCD, BD 平面 BCD, EF∥ BD, 小前提所以 EF∥ 平面 BCD. 结论例 3 设函数 f(x)= 其中 a为实数,若 f(x)的定义域为 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答命题角度 2 用三段论证明代数问题解 若函数对任意实数恒有意义,则函数定义域为 R, 大前提因为 f(x)的定义域为 R, 小前提所以 x2+ ax+ a≠0恒成立 . 结论所以 Δ= a2- 4a0,∴ 在 (- ∞, 0)和 (2- a,+ ∞)上, f′(x)0,∴ f(x)的单调增区间为 (- ∞, 0), (2- a,+ ∞).当 a= 2时, f′(x)≥0恒成立,∴ f(x)的单调增区间为 (- ∞,+ ∞).当 20,∴ f(x)的单调增区间为 (- ∞, 2- a), (0,+ ∞).综上所述,当 01),证明:函数 f(x)在 (- 1,+∞)上是增加的 .证明证明 方法一 (定义法 )任取 x1, x2∈ (- 1,+ ∞),且 x10,且 a1,所以 而- 10, x2+ 10,所以 f(x2)- f(x1)0,所以 f(x)在 (- 1,+ ∞)上是增加的 .方法二 (导数法 )又因为 a1,所以 ln a0, ax0,所以 axln a0,所以 f′(x)0.达标检测1.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 ∠ A与 ∠ 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 ∠ A+ ∠ B= 180°B.某校高三 1班有 55人, 2班有 54人, 3班有 52人,由此得高三所有班人数超过 50人C.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边形的性质1 2 3 4 5 答案√解析解析 A是演绎推理, B, D是归纳推理, C是类比推理 .1 2 3 4 5 答案2.“因为对数函数 y= logax是增函数 (大前提 ),又 是对数函数 (小前提 ),所以 是增函数 (结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B.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导致结论错误D.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错误导致结论错误解析解析 y= logax是增函数错误,故大前提错误 .√§3 综合法与分析法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1.理解综合法、分析法的意义,掌握综合法、分析法的思维特点 .2.会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问题导学达标检测题型探究内容索引问题导学思考 阅读下列证明过程,总结此证明方法有何特点?已知 a, b0,求证: a(b2+ c2)+ b(c2+ a2)≥4abc.证明:因为 b2+ c2≥2bc, a0,所以 a(b2+ c2)≥2abc.又因为 c2+ a2≥2ac, b0,所以 b(c2+ a2)≥2abc.因此 a(b2+ c2)+ b(c2+ a2)≥4abc.答案 利用已知条件 a0, b0和重要不等式,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知识点一 综合法梳理 综合法的定义及特点(1)定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 ,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 ,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 .(2)思路:综合法的基本思路是 “由因导果 ”.(3)模式:综合法可以用以下的框图表示演绎推理 结论其中 P为条件, Q为结论 .思考 阅读证明基本不等式的过程,试分析证明过程有何特点?答案 从结论出发开始证明,寻找使证明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终把要证明的结论变成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知识点二 分析法梳理 分析法的定义及特征(1)定义:从求证的 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 ,或者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__等 .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 .(2)思路: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 “执果索因 ”.(3)模式:若用 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可以用如下的框图来表示:结论充分条件 条件 定义、公理、定理[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1.综合法是执果索因的逆推证法 .( )2.分析法就是从结论推向已知 .( )3.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同一问题时,一般思路恰好相反,过程相逆 .( )×√×题型探究类型一 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证明例 1 已知 a, b, c∈ R,且它们互不相等,求证: a4+ b4+ c4> a2b2+b2c2+ c2a2.证明 ∵ a4+ b4≥2a2b2, b4+ c4≥2b2c2, a4+ c4≥2a2c2,∴ 2(a4+ b4+ c4)≥2(a2b2+ b2c2+ c2a2),即 a4+ b4+ c4≥a2b2+ b2c2+ c2a2.又 ∵ a, b, c互不相等,∴ a4+ b4+ c4> a2b2+ b2c2+ c2a2.反思与感悟 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跟踪训练 1 已知 a, b, c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证明又 a, b, c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且上述三式等号不能同时成立,类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证明当 a+ b0时,用分析法证明如下:∵ a2+ b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反思与感悟 分析法格式与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 (已知条件、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 ).这种证明的方法关键在于需保证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 .它的常见书写表达式是 “要证 ……只需 ……” 或 “⇐”.证明证明 因为 ab0,所以 a2abb2,所以 a2- ab0.例 3 △ ABC的三个内角 A, B, C成等差数列,其对边分别为 a, b, c.求证: (a+ b)- 1+ (b+ c)- 1= 3(a+ b+ c)- 1.证明类型三 分析法与综合法的综合应用证明 要证 (a+ b)- 1+ (b+ c)- 1= 3(a+ b+ c)- 1,即证 c(b+ c)+ a(a+ b)= (a+ b)(b+ c),即证 c2+ a2= ac+ b2.因为 △ ABC三个内角 A, B, C成等差数列,所以 B= 60°.由余弦定理,得 b2= c2+ a2- 2cacos 60°,即 b2= c2+ a2- ac.所以 c2+ a2= ac+ b2成立,命题得证 .证明只需证 a+ b+ (a+ b)c(1+ a+ b)c,即证 a+ bc.而 a+ bc显然成立,反思与感悟 综合法由因导果,分析法执果索因,因此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利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利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答过程 .跟踪训练 3 已知 a, b, 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且 0b0时,才有 a2b2,√1 2 3 4 5 答案A.a B.bC.c D.随 x取值不同而不同√解析∴cba.1 2 3 4 5 答案4.已知 f(x)= (x∈ R)是奇函数,那么实数 a的值为 __.1解析∴a = 1.§4 反证法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问题导学达标检测题型探究内容索引问题导学(1)定义:我们可以先假定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相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定相矛盾,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的矛盾类型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 .这个矛盾可以是与 矛盾,或与 矛盾,或与 矛盾等 .已知条件知识点 反证法假设 定义、公理、定理[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1.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 .( )2.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既可以是合情推理也可以是一种演绎推理 .( )3.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导出矛盾 .( )×√√题型探究类型一 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例 1 已知 a, b, c, d∈ R,且 ad- bc= 1,求证: a2+ b2+ c2+ d2+ ab+ cd≠1.证明 假设 a2+ b2+ c2+ d2+ ab+ cd= 1.因为 ad- bc= 1,所以 a2+ b2+ c2+ d2+ ab+ cd+ bc- ad= 0,即 (a+ b)2+ (c+ d)2+ (a- d)2+ (b+ c)2= 0.所以 a+ b= 0, c+ d= 0, a- d= 0, b+ c= 0,则 a= b= c= d= 0,这与已知条件 ad- bc= 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 a2+ b2+ c2+ d2+ ab+ cd≠1. 证明反思与感悟 (1)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的适用类型:结论中含有 “不 ”“不是 ”“不可能 ”“不存在 ”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的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合使用反证法 .(2)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证明∵ a, b, c成等比数列, ∴ b2= ac, ②∴ a= c,从而 a= b= c.这与已知 a, b, c不成等差数列相矛盾,类型二 用反证法证明 “至多、至少 ”类问题证明证明 假设 (2- a)b, (2- b)c, (2- c)a都大于 1.因为 a, b, c∈ (0,2),所以 2- a0,2- b0,2- c0.即 33,矛盾 .所以 (2- a)b, (2- b)c, (2- c)a不能都大于 1.例 2 a, b, c∈ (0,2),求证: (2- a)b, (2- b)c, (2- c)a不能都大于 1.证明∵ a, b, c都是小于 1的正数,∴ 1- a,1- b,1- c都是正数 .反思与感悟 应用反证法常见的 “结论词 ”与 “反设词 ”当命题中出现 “至多 ”“至少 ”等词语时,直接证明不易入手且讨论较复杂 .这时,可用反证法证明,证明时常见的 “结论词 ”与 “反设词 ”如下:结论词 反设词 结论词 反设词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对所有 x成立 存在某个 x不成立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对任意 x不成立 存在某个 x成立至少有 n个 至多有 n- 1个 p或 q 綈 p且 綈 q至多有 n个 至少有 n+ 1个 p且 q 綈 p或 綈 q 证明跟踪训练 2 已知 a, b, c是互不相等的实数,求证:由 y1= ax2+ 2bx+c, y2= bx2+ 2cx+ a和 y3= cx2+ 2ax+ b确定的三条抛物线至少有一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证明 假设题设中的函数确定的三条抛物线都不与 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 y1= ax2+ 2bx+ c, y2= bx2+ 2cx+ a, y3= cx2+ 2ax+ b,得其对应方程的 Δ1= 4b2- 4ac≤0, Δ2= 4c2- 4ab≤0,且 Δ3= 4a2- 4bc≤0.同向不等式求和,得4b2+ 4c2+ 4a2- 4ac- 4ab- 4bc≤0,所以 2a2+ 2b2+ 2c2- 2ab- 2bc- 2ac≤0,所以 (a- b)2+ (b- c)2+ (a- c)2≤0,所以 a= b= c.这与题设 a, b, c互不相等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从而命题得证 .例 3 求证:方程 2x= 3有且只有一个根 .类型三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证明证明 ∵ 2x= 3, ∴ x= log23.这说明方程 2x= 3有根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方程 2x= 3的根是唯一的 .假设方程 2x= 3至少有两个根 b1, b2(b1≠b2),则 = 3, = 3,两式相除得 = 1,∴ b1- b2= 0,则 b1= b2,这与 b1≠b2矛盾 .∴ 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得证 .反思与感悟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的一般思路:证明 “有且只有一个 ”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唯一性 .当证明结论是以 “有且只有 ”“只有一个 ”“唯一存在 ”等形式出现的命题时,可先证 “存在性 ”,由于假设 “唯一性 ”结论不成立易导出矛盾,因此可用反证法证其唯一性 .跟踪训练 3 若函数 f(x)在区间 [a, b]上是增加的,求证:方程 f(x)= 0在区间 [a, 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 .证明证明 假设方程 f(x)= 0在区间 [a, b]上至少有两个实根,设 α, β为其中的两个实根 .因为 α≠β,不妨设 αβ,又因为函数 f(x)在 [a, b]上是增加的,所以 f(α)f(β).这与假设 f(α)= 0= f(β)矛盾,所以方程 f(x)= 0在区间 [a, 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 .达标检测1.证明 “在 △ 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第一步应假设A.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B.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或钝角C.三角形中没有直角或钝角D.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直角或钝角1 2 3 4 5 答案√1 2 3 4 5 答案2.用反证法证明 “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 60°”,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 60° 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 60°C.有一个内角大于 60° 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 60°√1 2 3 4 5 答案3.用反证法证明 “在同一平面内,若 a⊥ c, b⊥ c,则 a∥ b”时,应假设A.a不垂直于 c B.a, b都不垂直于 cC.a⊥ b D.a与 b相交√1 2 3 4 5 答案4.下面关于反证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_____.(填序号 )① 反证法的应用需要逆向思维;②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否定结论时,一定要全面否定;③ 反证法推出的矛盾不能与已知相矛盾;④ 使用反证法必须先否定结论,当结论的反面出现多种可能时,论证一种即可 .①②解析解析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利用逆向思维且否定结论时,一定要全面否定,不能只否定一点,故 ①② 正确;使用反证法必须先否定结论,对于结论的反面出现的多种可能要逐一论证,否则证明是不完全的,故 ④ 错误;反证法推出的矛盾可以与已知条件相矛盾,故 ③ 错误 .1 2 3 4 5 证明故原命题成立 .规律与方法用反证法证题要把握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对于结论的反面出现的多种可能,要逐一论证,缺少任何一种可能,证明都是不全面的 .(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论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论证,就不是反证法 .(3)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与已知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但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本课结束章末复习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1.整合本章知识要点 .2.进一步理解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概念、思维形式、应用等 .3.理解演绎推理 .4.进一步熟练掌握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学习目标知识梳理达标检测题型探究内容索引知识梳理1.归纳与类比(1)归纳推理:由 到 、由 到 的推理 .(2)类比推理:由 到 的推理 .(3)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 (定义、公理、定理等 ),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 .部分 整体 个别 一般特殊 特殊2.演绎推理(1)演绎推理:由 到 的推理 .(2)“三段论 ”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① —— 已知的一般原理;② ——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③ —— 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一般 特殊大前提小前提结论3.综合法和分析法(1) 是从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证明方法;(2) 是从结论追溯到条件的证明方法 .4.反证法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 .这个矛盾可以是与 矛盾,或与 矛盾,或与 矛盾等 .综合法分析法已知条件假设 定义、公理、定理题型探究例 1 (1)观察下列等式:类型一 合情推理……照此规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解析 题干两图中,与 △ PAB, △ PA′B′相对应的是三棱锥 P- ABC,P- A′B′C′;与 △ PA′B′两边 PA′, PB′相对应的是三棱锥 P- A′B′C′的三条侧棱 PA′, PB′, PC′.与 △ PAB的两条边 PA, PB相对应的是三棱锥 P- ABC的三条侧棱 PA,PB, PC.反思与感悟 (1)用归纳推理可从具体事例中发现一般规律,但应注意,仅根据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所得出的一般结论不一定可靠,其结论的正确与否,还要经过严格的理论证明 .(2)进行类比推理时,要尽量从本质上思考,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只抓住一点表面的相似甚至假象就去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跟踪训练 1 (1)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1,以 A为圆心, AD长为半径画弧,交 BA的延长线于 P1,然后以 B为圆心, BP1长为半径画弧,交 CB的延长线于 P2,再以 C为圆心, CP2长为半径画弧,交 DC的延长线于 P3,再以 D为圆心,DP3长为半径画弧,交 AD的延长线于 P4,再以 A为圆心,AP4长为半径画弧, ……,如此继续下去,画出的第 8道弧的半径是 __,画出第 n道弧时,这 n道弧的弧长之和为 ________.答案8解析第二道弧所在圆的半径为 2,圆心角为 90°,因此弧长为 π;(2)设 P是 △ ABC内一点, △ ABC中 BC, AC, AB边上的高分别为 hA,hB, hC, P到 BC, AC, AB三边的距离依次为 la, lb, lc,则有类比到空间,设 P是四面体 ABCD内一点, A, B, C, D四个顶点到对面的距离分别是 hA, hB, hC, hD, P到这四个面的距离依次是 la, lb, lc, ld,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类型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证明 分析法∵α∈(0 , π) , ∴ sin α0 ,∵1 - cos α0 ,∴ 4cos α(1 - cos α)≤1 ,可变形为 4cos2α - 4cos α + 1≥0 ,只需证 (2cos α - 1)2≥0 , 显然成立 .综合法∵α∈(0 , π) , ∴ sin α0 ,反思与感悟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两种思路相反的推理方法:分析法是倒溯,综合法是顺推,二者各有优缺点 .分析法容易探路,且探路与表述合一,缺点是表述易错;综合法条件清晰,易于表述,因此对于难题常把二者交互运用,互补优缺,形成分析综合法,其逻辑基础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跟踪训练 2 设 a, b是两个正实数,且 a≠b,求证: a3+ b3a2b+ ab2.证明证明 要证 a3+ b3a2b+ ab2成立,即需证(a+ b)(a2- ab+ b2)ab(a+ b)成立,即需证 a2- ab+ b2ab成立 .只需证 a2- 2ab+ b20成立,即需证 (a- b)2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 a≠b,所以 a- b≠0,所以 (a- b)20显然成立 .即 a3+ b3a2b+ ab2.类型三 反证法证明因为 x0且 y0,所以 1+ x≥2y且 1+ y≥2x,两式相加,得 2+ x+ y≥2x+ 2y,所以 x+ y≤2.这与已知 x+ y2矛盾 .反思与感悟 反证法常用于直接证明困难或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命题;涉及 “都是 ……”“ 都不是 ……”“ 至少 ……”“ 至多 ……” 等形式的命题时,也常用反证法 .跟踪训练 3 已知: ac≥2(b+ d).求证:方程 x2+ ax+ b= 0与方程 x2+ cx+ d= 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证明证明 假设两方程都没有实数根,则 Δ1= a2- 4b2ac,即 ac2(b+ d),与已知矛盾,故原命题成立 .达标检测答案1 2 3 41.数列 5,9,17,33, x, … 中的 x等于A.47 B.65 C.63 D.1285√解析解析 5= 22+ 1,9= 23+ 1,17= 24+ 1,33= 25+ 1,归纳可得: x= 26+ 1= 65.1 2 3 4 5√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